高中《品质》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25 08:09:2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高中《品质》教学设计

高中《品质》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品质》是英国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小说,入选苏教版教材必修三。本篇小说讲述鞋匠格斯拉把做靴子当成自己一生的理想,为了做出完美的靴子不惜花上大量的时间,投入大量的精力,最终在工业化大潮的冲击下贫困而死的故事。小说赞颂了主人公追求完美的执着精神以及在做靴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良好的信誉。小说主题清晰,语言通俗,易于把握。笔者执教过本文以后,认为探讨本文的主角是谁有必要,原因在于,本文的主角容易被误认为是格斯拉兄弟,而澄清这样的误会对于准确把握文意有重要意义,因为只有 分清格斯拉兄弟到底谁是主角才能更加准确深入地鉴赏这篇小说。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高尔斯华绥及其创作。

2、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认识这位处于社会下层的`普通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人格的光辉。

3、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分析格斯拉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闪现的人格光辉。

2、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难点:

1、分析格斯拉的人物形象。

2、领会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

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品质》。熟读课文。了解作者。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1.作者简介

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y,1867—1933),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在牛津大学学过法律。三十岁时发表处女作《天涯海角》,但一直到1904年《法利赛人》出版,才引起社会注意。1906年长篇小说《有产者》问世,奠定了他成为英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以后二十多年中写了大量作品,几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说和一个剧本。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高尔斯华绥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者》《进退维谷》《出让》)和《现代喜剧》(《白猿》、《银匙》、《天鹅曲》)。这两组长篇小说通过对一个资产阶级家族兴亡史的描写,反映了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英国资产阶级走向堕落和腐朽的历史。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些英国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揭露了他们的丑恶灵魂。他的作品描述细致深入,语言简洁确切,笔调含蓄讥讽,表面看似冷漠,实则爱憎分明。与同时代的英国作家相比,他的艺术成就和批判现实的深度是比较突出的。但是他并不想触及资本主义制度。他认为把社会分成阶级是永远不变的生活规律,要改变社会制度是不可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创作明显地反映出他越来越坚定地站到维护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去了。

第2篇:品质_教学设计

《品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属于苏教版教材必修三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中的《底层的光芒》这一板块。是英国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高尔斯华绥的一篇小说。本篇小说讲述鞋匠格斯拉把做靴子当成自己一生的理想,为了做出完美的靴子不惜花上大量的时间,投入大量的精力,最终在工业化大潮的冲击下贫困而死的故事。小说赞颂了主人公追求完美的执着精神以及在做靴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良好的信誉。小说主题清晰,语言通俗,易于把握。从课文隶属的板块来看,本篇小说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探讨底层人民身上映射出的不一般的光辉形象,也就需对小说人物的形象作必要的分析并理解作者所要表达出的主题思想。同时,这又是一篇典型的小说,那么,小说中的一些描写方法的介绍也就成为一个必需的环节。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高尔斯华绥及其创作

2.分析小说主人公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 3.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考 教学难点

1.学会联系作家及其时代背景正确解读文学作品的内涵 2.了解小说的基本描写手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走近作者

高尔斯华绥,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高尔斯华绥1895年开始创作,他师承俄法两国现实主义大师。1897年发表作品,直到《岛国的法利赛人》(1904)问世才引起人们的重视。190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有产者》和第一个剧本《银盒》给作者带来了广泛的声誉,确立了高尔斯华绥文坛上的地位。此后他又发表了长篇小说《福尔赛世家》三部曲:《有产业的人》(1906)、《骑虎》(1920)、《出租》(1921);《现代喜剧》三部曲:《白猿》(1924)、《钥匙》(1926)、《天鹅之歌》(1928)和《尾声》三部曲:《女侍》(1931)、《开花的荒野》(1932)、《河那边》(1933)。其中前两个三部曲各有两个短篇插曲。

高尔斯华绥是个多产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17部小说、26个剧本、12个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和书信集。生前曾获美国许多大学授予的名誉学位,担任过国际笔会会长。1929年获得荣誉勋章。他被认为是英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优秀继承者,与威尔斯、贝内特并称为20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三杰。他的小说不采用离奇怪诞的夸张手法,而是在真实的描绘中透露作者的褒贬。他注意塑造典型性格,文笔自然流畅,故事情节跌宕有致。鉴于他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特别是“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而于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字音

沁(qìn)人心脾

靴(xuē)子

鬈(quán)曲

趿(tā)拉

蹙(cù)眉

褶(zhě)皱(zhòu)

脚趾(zhǐ)

断炊(chuī)

二、导入

提问:当我们提到“鞋匠”这一职业的时候,同学们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注意将学生的思考方向引导到对人性的思考这一方面)

三、文本分析

一般的小说不外乎就是描写典型环境、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借此来反映一定的思想主题。这篇小说也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关于鞋匠格斯拉的故事。

1.在鞋匠格斯拉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用两三句话概括一下。(提示:他是一个鞋匠,人们认为她的手艺怎么样?如此的手艺他的生意又如何?他的结局是怎样的呢?)、明确:格斯拉是一个十分出色的鞋匠。他能做非常好的靴子,但他的生意却越来越清淡,可怜的老头最终饿死了。

2.格斯拉有那么好的手艺,应该有着很好的生意。可事实上他却饿死了,那必然是那个社会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毕竟人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请同学们找出能反映格斯拉生活环境的句子或者内容,简要评述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明确:第26段:他们把一切都垄断去了,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我很快就要失业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了

(资本垄断的社会)

第28段:他的店铺外面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另一个人的名字了(同行的激烈竞争)

第64段:没有一个人能做出比他更好的靴子……这就是他的下场(商业诚信的危机)

总结:这是一个工业垄断加剧,同行竞争激烈,许多人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偷工减料、不守诚信的社会。(出示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

小说写于1911年,当时的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愈演愈烈,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取不符合实际的广告招揽客户,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确在下降。一部分人于是对挤压扫社会边缘的实实在在、童叟无欺、质朴而踏实的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

3.分析格斯拉的形象及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1)找出能够体现格斯拉性格特点的句子和内容 ①第5段,关于格斯拉“皮革”一般外貌的描写

这段描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皮革喻示其老实、执着的性格,这样的描写把格斯拉的形象和他的职业巧妙地融合起来,赞扬了他对品质的执着追求。

②第13段~第21段,与“我”关于一双有响声的靴子的对话的描写 表现了对自己手艺的自信,对顾客诚实、认真、负责的态度 ③第25、26段,对大公司不顾质量滥做广告的斥责 反映出他不愿粗制滥造的职业道德

④第8段~第11段,“我”去做靴子时他的表情和动作 对制作靴子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和心血,认真细致(2)用一句话概括格斯拉的形象

诚实敬业、热爱自己的手艺,宁可饿死也不愿意降低靴子质量,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依然坚守自己理想的底层劳动者形象。

4.格斯拉有着最好的手艺,却遭受最悲惨的命运,请从文中探索其原因。①虽然贫穷,但宁可饿死也恪守职业道德的个性

②资本垄断、机器作坊的普及,社会风气日趋低下的社会背景

四、课堂总结

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就是因为有格斯拉一样恪守职业道德的人的存在,他们以正直、诚实的品格守护社会的良知和公正。小说以“品质”为题,他难道仅仅是在为我们讲述一个靴匠制作出来的靴子的高品质吗?毫无疑问,作者的目的不仅仅局限在这里,高尔斯华绥更多的是在倡导,社会需要格斯拉一般的高品质的人啊。

课堂反思

《品质》是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一部经典作品,讲解这样的一部小说,毫无疑问需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一般的文本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把背景的介绍放在课堂的第一步或者在完成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这也是我在以往的教学中通常采用的顺序,但在本篇小说的教学中,我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在学生寻找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后才告知学生这类信息。这样做的好处是明显的,学生在自己寻找出相关描写后阅读背景资料,能够对当时社会的资本垄断、商业诚信的缺失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加深了对其的印象。

第3篇:《品质》教学设计

《品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文本

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很多普通人,他们没有耀眼的光环,也没有非凡的成绩,却有着高尚的尊严与追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品质》,看看高尔斯华绥笔下的这个普通人有着怎样的尊严和追求。

二、小说鉴赏步骤 有些同学曾经和我说:“老师,你经常说让我们多读书,可是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拿到手,我都不知道该看些什么,怎么看。”今天,我们就通过《品质》这篇短篇小说来初步学学小说读些什么,可以怎么阅读。俗话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思想内容的高度概括,也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解读一篇小说时也必须首先重视对文题的理解,这样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从而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快速高效的阅读效果。所以,今天我们阅读的第一个步骤就是 步骤

一、文题猜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品质》教学设计

《品质》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品质》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1、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认识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人类社会的优秀品质。

2、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

1、分析格斯拉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闪现的优秀品质。

2、领会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 鉴赏小说的细节描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指南录>后序》和《五人墓碑记》,我们明白: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是因为每当黑暗笼罩时,总有思想的先驱掏出燃烧的心举过头顶,拆下肋骨当火把,照亮前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品质教学设计

《品质》教学设计

张渚职业高级中学语文教研组:陈佳上课班级:12职4

一、设计思想

《品质》是一篇感染力极强的悲剧小说,悲剧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因而在悲剧作品的教学中就必须贯彻以学生的审美体验为主的教学思想,让学生进入悲剧作品的特定情境之中,与主人公、与创作者产生同感和共鸣:让他们在与悲剧主人公、悲剧创作者、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多边对话中创造悲剧文本的意义;同时,也让他们在思索批判中领悟悲剧作品的深层意蕴,理解人类存在的有限性,激发他们创造的勇气和超越的激情。悲剧欣赏的过程应该不仅是学生为悲剧人物哀其所哀、痛其所痛的过程,更是一个感悟其中的哲理美和悲壮美,陶冶性情、净化灵魂,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评价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品质》是苏教版中职语文第三册《敬业人生》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是基于提高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品质 老王 教学设计

《品质》《老王》教学设计

《品质》《老王》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遵循《考试说明》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着重培养学生“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引导学生“感受形象,领悟内涵”,“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人文精神”。同时,引导学生 “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本设计还注重引导学生“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旨在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材分析】

《品质》和《老王》两篇课文同属于“号角,为你长鸣”这一专题中第二板块“底层的光芒”,两篇文章的作者虽然属于不同的国度,生活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各自有不同的成长经历,但笔下的主人公却有很多相似点,都是社会最下层的贫苦百姓,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品质》的教学设计

《品质》的教学设计

《品质》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清情节结构,学习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

2.了解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关系。

[学习重点难点]:

1.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2.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思考。

[学习时间]: 1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五人墓碑记》中,张溥对五位义士的死作了高度评价,让我们重新理解了“生得伟大,死得光荣”的含义。这五位义士,都是社会底层的普通人,在世俗的社会中,他们根本不会引起人们注意的目光。然而往往正是这些普通人的良知与选择,奠定了社会的公正,使人类文明传统得以传承。

下面我们继续来学习一篇表现社会底层人物品质的文章。(板书课题与作者)

二、作者简介

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y, 1867-1933),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富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高中《品质》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品质》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