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和容积》的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25 08:03:4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

《体积和容积》 教学设计

古阳小学 范艳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等活动,体会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而且占有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2、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提高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教材简析:

这节课的内容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有的只是生活中的一些体验,没有什么知识基础,正确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对学生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要非常重视这节起始课的教学。

例6主要通过三个层次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体验体积的意义。第一层次,让学生感知桃占去了杯中的一些空间;第二层次,让学生感知不同的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第三层次,通过操作,来推理验证对三种水果所占空间大小的判断。有了这三个层次的活动,学生不仅能体会到物体总是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能够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在操作的过程中,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把握好以下三点:第一,要将操作的过程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以便学生进行观察思考。第二,在每一次操作时,要提醒学生看清操作前的状态和操作后的结果。第三,在操作过程中,要适时地提出问题,以启发学生结合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并在思考中不断丰富对体积意义的认识。

例7的教学要紧紧抓住体积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自然过度到容积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例61、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边操作边讲述:请同学们看,这里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左边的盛满水,右边的放了一个桃。

提问:同学们先预测一下,如果把左边杯子里的水倒入右边的杯子,结果会怎样?

学生猜测后提问:那谁来倒一下试试。(学生倒)

提问:结果和同学们预测的一样,那谁来说一说,为什么会剩下一些水?

引导学生说出:原来两个杯子装的水是一样多的,现在放进去一个桃子,杯中有一部分空间被桃占去了,能装水的空间就少了。使学生体会到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

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

2、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边操作边讲述:还是这两个玻璃杯,一个杯子里放的是桃子,另一个杯子里放的是荔枝(教师准备时,可选择大小差异较大的两种水果),同学们想一想,往这两个杯子里倒水,倒进哪个杯里的水会多一些?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讲述:实际的结果会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试试。让一个学生到前面倒水(老师只给学生一个杯子)。提问:怎样验证呢?

引导学生说出:把两种水果拿出来,就可清楚看出哪个杯子装的水多了。和你们刚才的预测一样吗?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两个杯子能装的水同样多,桃占的空间大,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少;荔枝占的空间小,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多。

小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看见还有大有小。

3、揭示体积的含义

出示3个大小不同的水果,提问:同学们看,这3个水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把它们放在同样大的杯中,再倒满水,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大?

学生独立思考后让同组的同学交流。

全班交流,使学生明确:哪个水果越大,所占的空间就越大。相反,把它们放在同样大的杯中,再倒满水,哪个水果越大,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反而越小。

提问:通过刚才的3次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是占有空间的,一个物体越大,它占有的空间就越大,反之,一个物体越小,它占有的空间就越小。

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感受到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还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体积

小黑板出示体积的含义)

提问:你能举例比比两个物体体积的大小吗?

学生自由说,让学生体会到:一个物体越大,它所占的空间越大,体积就越大;反之,体积就越小。

[设计意图:“体积”的概念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还是比较抽象的,他们可能知道体积的意思,但让他们用数学的语言把它准确表述出来还有一定的困难。于是,借助直观的且大小不同的水果,让学生在感兴趣的猜测、验证活动中一步步概括出“体积”的定义,对学生来说,这样的概念揭示是感性而不空洞的,是有效的。] 教学例7 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书盒子,拿出盒子里装的书,提问:你能看出哪个盒子里书的体积大一些吗?

讲述:左边的书体积大,说明左边的书盒子容纳的体积大,右边书的体积小,说明右边的书盒子容纳的体积小,可见,不同的盒子,容纳物体的体积也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板书课题:容积

小黑板出示容积的含义)一个容器所容纳的体积越大,它的容积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提问:那么这两个盒子,哪个的容积大,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 [设计意图:学生正确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借助直观的大小不同的书盒子理解容积的概念是比较容易的,教学时,帮助学生理解到一个容器容纳的空间越大,容积越大,反之就越小就可以了,不必花太多的时间。] 成“试一试”的题目

学生的方法可有多种,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最简单可行的。

三、全课总结

四、巩固提高 完成“练一练”的题目

板书设计:

体积和容积

物体所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第2篇: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

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

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 陈凌

教学内容:19页 例6、20页 例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等活动,体会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而且占有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2、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提高学好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61、实验一: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边操作边讲述:请同学们看,这里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左边的盛满水,右边的放了一个桃。

问:如果把左边杯子里的水倒入右边的杯子,结果会怎样, 学生猜测后提问:那谁来倒一下试试。(学生倒)问:结果和同学们预测的一样,那谁来说一说,为什么会剩下一些水, 小结:引导学生说出杯中有一部分空间被桃占去了。

追问:桃子所占的空间与剩下水所占的空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

2、实验二:感知大小

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一个杯子里放的是桃子,另一个杯子里放的是荔枝,想一想:往这两个杯子里倒水,倒进哪个杯里的水会多一些,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提问:怎样验证呢, 引导学生说出:把两种水果拿出来,就可清楚看出哪个杯子装的水多了。和你们刚才的预测一样吗,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物体都占据空间,物体大占据的空间就大,物体小则占据的空间小。

3、揭示体积的含义

出示3个大小不同的水果,提问:同学们看,这3个水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把它们放在同样大的杯中,再倒满水,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大,(1)小组讨论交流:(2)集体交流,使学生明确:一个物体越大,它占有的空间就越大,反之,一个物体越小,它占有的空间就越小。

(3)归纳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感受到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还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体积)(4)提问:你能举例比比两个物体体积的大小吗,4、完成20页练一练1题

二、教学例7(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书盒子),提问:你能看出哪个盒子里书的体积大一些吗,(1)师讲述:左边的书体积大,说明左边的书盒子容纳的体积大,这里把不同的盒子,叫

做容器;(2)(2)揭示定义:容纳物体的体积也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板书课题:容积)(3)完成“试一试”的题目

思考:杯子的容积和体积有什么不同,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综合练习: 完成23页1、2、3 五板书设计: 体积和容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六教学反思: 体积与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重视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意义。本课主要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体会体积和容积的意义,我深入的挖掘了教材内容,有效 的处理了实验过程,让学生清晰度体会到每个实验的目的,带领学生一层一层的挖出真 实的内涵。这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是,课堂上时间安排在紧凑些,如果开头给学生创设点教学情境就更好了,比直接实验效果更佳。

第3篇:容积和体积教学设计

《容积和体积》教学设计

庄浪县南湖学区苏永永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容积的意义,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明确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容积和容积单位

教学难点:容积概念的建立

教具准备:木盒,黄砂,l立方分米、i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及容器,量杯、量筒,滴管、药瓶、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呢?(板书: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呢?(板书:v=abh v=a)

[评析:通过对体积知识的复习,为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作好铺垫。]

二、导入新课

1.教师拿出一只装满黄砂的木盒,说:这个木盒里装满了黄砂,你会计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

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

伦教鸡洲锡全小学

谭少明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体积和容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喜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教学难点

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教具准备

课件、两个大小相同的量杯、水杯和碗各一个、土豆、红薯各一个、水桶、油性笔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兴设疑。

师:在 “三八” 节那天,幼儿园的老师给小朋友们留了一个作业:让每个小朋友为妈妈做一件事,很多小朋友都觉得应该给妈妈打一次洗脚水。一位小朋友,打了半盆水;另一位小朋友打了满满的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容积” 教材分析:

体积与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通过“说一说”、“比一比”、“想一想”三个活动,把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通过实践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教材在“试一试”和“练一练”的活动中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物体体积的大小和物体体积的一些特征(形状改变,体积不变)。教材的编写者意图通过这些有意义的活动,促进学生对体积和容积的了解,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分析: 学习本内容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孰大孰小的感受及容器内装水多与少的体验,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把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

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41——42 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在猜测、操作、观察、、讨论、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生进一步体会体积(容积)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认识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难点:体验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水杯,土豆、红薯(土豆红薯大小差不多)、水(蓝墨水染色)、两个不一样的水杯、水盆及生活中的一些物体

学具:单色的橡皮泥一块、一元硬币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联想无限,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乌鸦喝水》的故事记得吗?谁来给大家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体积和容积》的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积和容积》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