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高二语文《将进酒》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将进酒》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李白的诗是唐代诗坛上的巅峰,他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他的古体诗和七绝尤为后人所称道。《将进酒》是一首鲜明体现诗人风格的劝酒诗,李白饮酒悲歌,一吐为快,既有大济苍生的理想又有怀才不遇的.苦闷,但李白傲世的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又使全诗悲而不伤,忧而不愁。用教材教,使学生分析鉴赏古诗的能力更上一层楼。
2.李白的诗歌最适宜朗读,《将进酒》气势磅礴,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
【学情分析】
1.学生对李白的诗歌比较熟悉,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
2.学生对诗歌的深入挖掘和鉴赏能力较弱。高三的学生必须加大这一方面的训练。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感情充沛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能学会夸张的创作手法
3.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大起大落,体味到作者坚定乐观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4.能独立鉴赏课文
【重点难点】
1.能联系以前的知识独立鉴赏诗歌
2.能抓住诗人的感情变化
【教学策略方法】
1.朗读法
2.分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直接从课文题目入手,解释“将”的读音和意思,让学生讲讲自己对李白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放录音示范朗读
2.学生集体朗读和个别朗读
(教师点拨朗读时注意感情的变化)
3.疏通文意
三、自主研读,鉴赏课文
1.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教师要适时点拨鉴赏方法,要有自己的预设诗句)
2.结合文本,找出表现诗人态度的词,说说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3.诗人喝酒的目的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可以表现出来
四、三读文本,深入解读
1.夸张在哪里体现?有怎样的作用?
2.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李白的豪放飘逸?
五、作业
背诵全文
六、板书: 感伤——洒脱——愤激——豪放
第2篇:高二语文《将进酒》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将进酒》教学设计
《将进酒》是李白的咏酒名篇,意蕴深厚,风格鲜明,传诵千古。为能更好地理解诗篇,应让学生大致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理解李白因怀才不遇,而在诗中流露出的貌似主张及时行乐实则渴望用世上进的心态。而且不能简单地就诗学诗,应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学习了解相关咏酒诗篇及酒文化,对学生进行“诗化”教育,感受、培养诗人气质,一举多得。同时注重对诗篇的诵读、背诵及比较阅读。
一、导入新课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李白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李白一生诗酒相依,杜甫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杜康造酒,真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否则,生活将缺多少情趣,诗人将缺多少灵感,人类将缺多少美文诗篇。酒与诗,好像天生就结缘,酒催诗生,诗随酒发,相伴而留香千古。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咏酒的诗句?
二、学习目标
1.诵读、背诵全诗。
2.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3.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三、学习步骤
1.解题并简介李白生平思想。(见《中国文学史》)
2.整体感知。教师充满激情地诵读全诗(提醒学生注意节奏、语调、情感)。李白的诗感情充沛,语句通俗,音节响亮,节奏明快。王安石说李白的诗“词语迅快”,准确地概括了李白淋漓畅快的诗风。其他人的诗(如杜甫、王维的诗)可以不读或默读低吟,朗读反可能破坏其意境韵味,而李白的诗非高声诵读不能传达其情感气势。要求学生高声读,忘情读,畅快读,不必计较、识辨个别词句、意象,需整体感知、把握。
学生齐读全诗。
3.讨论与点拨
问:开篇两句“君不见”连用有何作用?
明确:这是李白的独创,别人多是在诗的开头或结尾偶然用一句(如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的开头和杜甫《兵车行》的结尾)。后人评价:“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这就增加了诗的气势和力度,阔大了境界,先声夺人,令人震撼。
问:两句“君不见”的重心在哪一句?
明确:后一句。而其中的“悲”又是全诗的“诗眼”,给全诗奠定了悲怆苍凉的基调。
写“悲”是李白诗歌常见的主题,如他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问:后一句“君不见”即是主旨重心所在,首句为何要从黄河写起?
明确:这是古诗中常用的“比兴”手法。古人常以流水比年华易逝,一去不返,如李煜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又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兴起对生命渺小短暂的喟叹,抒发“巨人式的感伤”。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源远流长,自高原奔泻而下,似从九天而落,其浩大的声势,令古今文人震撼激动。李白写黄河的诗句还有:“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这其中尤以“黄河之水天上来”最为脍炙人口,成为赞美黄河的千古名句。
问:自哪一句开始点酒入题?
明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句中虽没有用一“酒”字,但诗人用“金樽”“对月”这样的形象语言,更把饮酒行乐诗意化了。诗中的李白“悲感”但并不“悲观”,他认为人生只要能开怀畅饮,便无所遗憾,情绪由“悲伤”转为“乐观”。
问:有人说诗、酒、月是李白生活中的“三要素”,同学们能举出李白哪些饮酒赏月的诗句?
明确:李白一生寄情山水,诗酒漂零,写了大量的饮酒诗篇。民间传说李白醉后“捉月骑鲸”而终,连死都要与酒、月为伴,多么浪漫富有诗意。他还与善酿的村民结下了真挚友谊。他在《哭宣城善酿纪叟》中写道:“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酒)。夜台(阴间)无李白,沽酒与何人?”寥寥几语真情感人。《赠汪伦》中的“汪伦”也是一位善酿村民。
问:李白是抱着“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宏愿来长安入仕的,但从以上诗句看,李白在政治理想破灭后,好像很安于这种颓废享乐、放浪形骸的生活,怎样理解这种现象?
明确:这其实是一种假象,是李白借酒来消释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李白的骨子里是希望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这也是儒家的一贯主张,但苦于奸臣挡道,报国无门。他在《行路难》中哀叹:“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他的人生理想是像范蠡、张良那样“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问:如何评价李白在失意的暮年还唱出“天生我材必有用”这高度自信的豪迈诗句?对后世有何影响?
明确:说“必有用”,可见“此材”未被用。但李白从没有真正悲观消沉过,心中始终燃烧着建功立业的希望和热情。他说“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每每自勉“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英”。在《行路难》的最后也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这才是真正的李白,从貌似消沉中透露出的是坚定向上的信念,渴望用世的乐观精神。即使在他去世前一年,年已61岁,听说李光弼率军讨伐安史余孽,仍不顾年高体衰,请求从军。后因病中道折回,悲叹“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第二年便病逝,终年62岁。所以读李白的诗篇,不会让人萎靡不振,而是在激愤中涌动着奋进的豪情。“有用”且“必”,何等自信,何等乐观,肯定人生,肯定自我,这既是李白愈挫愈奋的性格写照,更是其人生价值的宣言与呐喊,成为全诗中最精彩夺目的诗句,传诵千古,影响深远,已化为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问:酒逢知己千杯少,李白痛饮狂歌,对朋友愤言“钟鼓馔玉不足贵”,是由衷之言吗?为何“但愿长醉不复醒”?
明确:李白怀用世之才,本当位列卿相,治国安邦,却“抱利器而无所施”,而碌碌之辈反窃居高位,安享富贵,“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心理怎能平衡?说“富贵不足贵”决不是李白的由衷之言,而是他失望忧愤之极的反语。他在《江上吟》中说:“功名富贵若长在,江水也应西北流。”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怒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都是这种愤愤“不平”心理的反映。只是“安能”句直白而昂扬;“钟鼓”句曲达略消沉。所以“钟鼓”“但愿”两句,可看做统摄全诗的中心句。正因为其人生目标不能实现,厌见污浊的现实,他才借酒麻醉自己,以减轻愁苦。闻一多在其长篇叙事诗《李白之死》中写道:“若不是你们(酒)的爱护,我这生活可不还要百倍地痛苦?啊!可爱的酒!自然赐给伊的.骄子——诗人的恩俸!神奇的射愁的弓矢!……”
问:李白为什么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明确:做济世有为的“圣贤”还不如当颓唐堕落的“酒徒”更能“留名”,多么荒唐不可思议的社会现实,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历史上“圣贤寂寞,饮者留名”的首推辞官归隐的陶渊明,他在《五柳先生传》中说:“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经常是“杯尽壶自倾”“悠悠迷所之”,深感“酒中有深味”,著有《饮酒》诗二十首。晋代的“竹林七贤”大多是隐居山林的好饮名士。其中刘伶更为典型,著有《酒德颂》。据说他外出,常带把铁锹,告诉别人:“如果我醉死,就挖坑埋掉。”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就是为“饮者”留名的最好明证。
问:历史上有那么多寂寞的“圣贤”,留名的“饮者”,李白为何单说曹植呢?
明确:因为李白与曹植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诗才敏捷,才华横溢,遭受排挤和压抑而命运坎坷,大志难酬而沉溺酒乡。曹植《名都篇》中有“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的诗句,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问:李白不过是元丹丘、岑勋招饮的客人,而他却高踞一席,反客为主,颐指气使,怪责主人少钱缺酒,缺乏“千金散尽”的豪气,提议“典裘当马”换取美酒,一醉方休;而且“呼儿”“与尔”口气甚大,狂放无礼,让人简直搞不清谁是“主人”,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李白本性狂放洒脱,加之“他乡遇故知”的兴奋和已酩酊大醉,以至“忘形至尔汝”。最主要的是诗人与朋友的关系非同一般,非“尔汝相称”的豪迈知交不能如此。
问:李白自称“我本楚狂人”,杜甫说他“痛饮狂歌空度日”,如何理解李白的“狂放”?
明确:这一方面是李白追求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本性使然;同时李白用这种让世人难以理解的“狂放不羁”,表达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不合理秩序的蔑视挑战。他在长安时即以“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等玩世不恭的狂态表达不被重用的不满。杜甫在怀念李白的《不见》一诗中写道:“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只有像杜甫这样的伟大诗人,才能对另一个伟大诗人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和爱惜。
问:诗的最后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的“高堂明镜悲白发”首尾照应,有何作用?
明确:一“悲”一“愁”遥为呼应,余韵深远,强化了整首诗的悲愁愤激的氛围。李白本欲借酒浇愁,但“斗酒难消块垒愁”,正像他自己所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无奈之下只得“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5.小结诵读。纵观全诗,围绕一“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1—4句)→乐观(5—8句)→狂放(9—14句)→愤激(15—22句)→更狂放(23—27句)→愁苦(28句)(板书),潜藏在酒话底下的郁怒不平之气,如黄河之水,奔涌迭宕,一泻千里。
学生齐读全诗;分角色诵读;背诵全诗。
四、比较阅读。
提供李贺的《将进酒》和歌剧《茶花女》中的《饮酒歌》,比较体会不同诗人和不同民族写同一题材所表现出的不同风格。
五、书面作业。
学生联系生活和自身实际,谈谈对“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理解和认识。
第3篇:高二语文《将进酒》教学实录
高二语文《将进酒》教学实录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
杜甫在两首诗《春日忆李白》和《饮中八仙歌》中分别写到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这两首诗都提到了李白什么样的特点?
生:好酒量,写一首好诗歌。
师:对,他豪放不羁,鄙视权贵并有着把酒论诗的风度。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与李白的诗与酒都有关系的诗:《将进酒》。
师:(板书)这个“将”是什么意思呢?
生:“劝”、“请”的意思。
师:同学们说得对。“将”是“劝”、“请”的意思。这首诗是李白套用乐府旧题写作的一首劝酒歌。《将进酒》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当时他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
第4篇:高二语文《将进酒》教学实录
高二语文《将进酒》教学实录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
杜甫在两首诗《春日忆李白》和《饮中八仙歌》中分别写到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这两首诗都提到了李白什么样的特点?
生:好酒量,写一首好诗歌。
师:对,他豪放不羁,鄙视权贵并有着把酒论诗的风度。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与李白的诗与酒都有关系的诗:《将进酒》。
师:(板书)这个“将”是什么意思呢?
生:“劝”、“请”的意思。
师:同学们说得对。“将”是“劝”、“请”的意思。这首诗是李白套用乐府旧题写作的一首劝酒歌。《将进酒》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当时他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
第5篇:《将进酒》高二选修教学设计
《将进酒》高二选修教学设计
课题: 将进酒
科目: 语文教学对象:高二学生课时: 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将进酒》是人教版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气求生,吟咏诗韵”中的“赏析示例”。在这个单元的“赏析指导”中,教材明确要求“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朗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因此学习本文,诵读就应该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基本掌握诵读本诗的要领,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准确传达情感的诵读能力.
2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初读—精读—悟读—美读”的诗歌鉴赏方法,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诵读,在诵读中体悟诗歌复杂的情感意蕴。
2鼓励学生大胆倾吐,发表对李白痛饮狂歌的见解,加深学生对
第6篇:语文《将进酒》教学设计
语文《将进酒》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李白的诗是唐代诗坛上的巅峰,他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他的古体诗和七绝尤为后人所称道。《将进酒》是一首鲜明体现诗人风格的劝酒诗,李白饮酒悲歌,一吐为快,既有大济苍生的理想又有怀才不遇的苦闷,但李白傲世的`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又使全诗悲而不伤,忧而不愁。用教材教,使学生分析鉴赏古诗的能力更上一层楼。
2.李白的诗歌最适宜朗读,《将进酒》气势磅礴,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
【学情分析】
1.学生对李白的诗歌比较熟悉,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
2.学生对诗歌的深入挖掘和鉴赏能力较弱。高三的学生必须加大这一方面的训练。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感情充沛的朗读课文,把握大意
2.能学会夸张的创作手法
3.能
第7篇:高二语文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赏析句子,品悟诗歌中蕴涵的复杂感情
2、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诵读诗词
二、过程与方法
学案导学,小组展示,音读、意读、情读、美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领悟诗人于坎坷中见豪情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鉴赏的要领,理解诗人的诗酒人生 【教学难点】
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诵读诗歌,达到美读的效果 【教材分析】
《将进酒》为高中选修课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赏析示例课。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分别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和“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以鉴赏诗词为主,第三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主要是在一二单元鉴赏诗词基础上,让学生在吟咏诗词上进行指导。《将进酒》是整个单元的学习第一篇,对于如何让学生吟咏诗词具有示范指导作用,在这个单元教学上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