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现状研究报告
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现状研究报告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现状研究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留守学生教育的现状与原因
前不久,**县关工委对全县各中小学校的学生再一次作了调查。调查结果令人担忧,大部分班级的留守学生超过3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学生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不爱学习,不务正业,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厌学情绪比较严重;不思进取,没有学习目标和人生理想;普遍不守纪律,不遵守法规,常常惹是生非;行为习惯普遍比较差,不讲文明礼貌,好吃懒做;是非观念淡薄,心理发展畸形。
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监护管理存在“盲区”。由于父母不在家,对孩子的关心不够,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表现、变化;在家年迈的祖辈大多是文盲,既无精力和体力,也无教育能力,再加上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导致后来管不住、管不了,以致放任自流。
第二,家庭对“留守生”教育存在“误区”。有的父母认为自己一辈子没文化照样过,子女没多少文化照样挣钱,因此对孩子的学习关心很少。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长,在孩子用钱方面十分慷慨,使一部分“留守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坏习惯增多。
第三,学校对“留守生”教育存在“困区”。学校有理、有序、有度的教育与家长的溺爱或放纵产生强烈碰撞,致使学校教育难。很多学生“打不得、骂不得”,部分学生还有逆反心理。如果老师稍有过激行为,少数家长就会以此为难学校和教师。
第四,社会环境成了“留守生”教育的“雷区”。部分学生受外界各种思想的影响,常常会出现穿着打扮怪异、早恋、、酗酒、抽烟、盗窃、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
二、“留守生”的教育对策
第一,家长要有一个正确的亲情教育观。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儿童出现的生存危机和道德规范的问题,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破除“赚钱是我的事,孩子读书、成不成才是孩子的事”的思想。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事物的对错、好坏、是非等判断能力差,家长要尽可能地多关注孩子成长。
第二,关工委、教育部门、学校要高度重视对“留守学生”进行各种教育。
1、学校要建立“留守学生”信息卡,制订“留守学生”教学工作计划,把“留守学生”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留守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专项教育活动。
2、学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和爱心。既传授知识又要当好留守子女的“严父”和“慈母”,对其缺点和错误不姑息迁就,对其生活、思想、感情多加关心、理解和帮助。
3、关工委要加强对留守子女的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教育、法制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帮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和学会关爱他人,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解决留守子女问题的关键。
4、学校要配备心理辅导老师,加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辅导,这是解决留守子女问题的重要途径。老师要学会洞察留守子女的心理,激活他们情感交流的欲望,教给他们保持身心健康发展的常识和经验。
5、教育部门、学校还要进行内部体制改革。如建立留守子女寄宿制,改变教育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愿学、乐学,使学校真正成为他们的乐园。这是解决留守子女问题的有效形式。
6、注重对留守子女的监护人进行培训也是解决留守子女问题的重要一环。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老干部等,使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及习惯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转变观念和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水平。
另外,各级共青团、妇联、公安、文化、要在党委和政府的统筹协同下,狠抓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彻底扫除各种不健康的书籍、音像对青少年精神的误导。
第2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达川区檀木小学贺嫒萍、冯利华
近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展着。自从我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以来,我认真学习了习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市、区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会议精神。从学习中感受到自身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作为最基层的一名普通教师,我利用实践教育活动这个平台,与我校留守儿童进行了面与面、心与心的交流,针对他们的教育现状、生活状况我做了一简单的调查,下面我就对调查情况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总结,同时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壮年为了生计进入发达地区打工,因为自身的一些限制,无法将子女带到城市里念书,所以就由此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比如我校三年级二班,总共61人,就有一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作为该班的班主任,我重点关注了他们的教育和生活方面的情况。
一、教育方面
檀木镇位于达州市达川区东部,属开江、达川区、宣汉三县交界处,属于丘陵低山地带,由于自然原因,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大多数青年留下老人孩子在家外出打工,一年也难得见上一面,小孩年龄大多在5—10岁左右。有些学生因为上学路途
第3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达川区檀木小学贺嫒萍、冯利华
近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展着。自从我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以来,我认真学习了习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市、区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会议精神。从学习中感受到自身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作为最基层的一名普通教师,我利用实践教育活动这个平台,与我校留守儿童进行了面与面、心与心的交流,针对他们的教育现状、生活状况我做了一简单的调查,下面我就对调查情况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总结,同时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壮年为了生计进入发达地区打工,因为自身的一些限制,无法将子女带到城市里念书,所以就由此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
第4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关爱,性情孤僻、任性、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找不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
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
2.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父母外出务工的情况下,缺少了监督和家庭辅导,对儿童带来心理上的影响。部分家长持“学习无用论”的观点,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之后便外出务工,久而久之也不免会被同化。
3、容易产生行为偏差
义务教育留守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时期自律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和其他人的负面影响。代理抚养人管理监督不到位,一般采取迁就、认可的态度,造成行为偏差。
4.安全无保障
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心理上也缺乏防范意识。部份住家偏僻学路途
较远,上学路途中缺乏成年人的陪护,人
第5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而随祖父母生活或寄养在亲友家的农村儿童。随着农村经济制度改革和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农村留守儿童也在逐年增加,这一点在我县尤为明显,从学生在班上学习的状况和家访情况调查得出。本校学生家长80%外出务工,也就是说我校8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在外地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带回大量资金为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回乡创业积累一定资本。但是其子女的教育和管理却出现了一系列大问题,发人深思。
一、调查结果
1、由于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大多由年迈的祖辈代为监护,断代教育、生活自理。
2、祖辈教育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下述方面:一是祖辈只负责孩子的饱暖,而对于如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并不重视。
3、很多老人过分溺爱孩子,饭来张口
第6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新建县全面启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新民网
49分钟前工作职责及完成时限、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为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会相互衔接的有效关爱机制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政策保障,是切实解决广大农村留守儿童遇到的生存、发展问题,促进农村留守儿童...[2条相同新闻] 如何完善留守儿童权益保护机制光明网
49分钟前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根据2013年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为6102.55万。现实中,由于留守儿童权益保护机制不完善,近年来,留守儿童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现象时有发生。...[21条相同新闻] 西安市妇联多举措强化
第7篇: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以河南省个别地区为例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为了生计,他们的父母离开年幼的孩子,远去他乡打工挣钱。一边父母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着贡献,另一边年幼的孩子却被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团聚的时间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日渐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进城市,做着各种各样能够挣钱的工作。脏乱的工地上、整洁的街道旁、热闹的工厂里,处处可见他们身影。父母在繁华大都市里奔波,留守儿童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这是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在他们的成
第8篇: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现状的分析
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现状的分析
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他们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里健康成长和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在学习上往往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欺骗说谎,拉帮结派,欺负同学,小偷小摸;在家里不听监护人的教导,甚至顶撞,我行我素。产生着种种问题原因在哪儿?
留守学生问题的现状分析:
1、家庭方面。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一个最重要的环境,学生的社会生活知识、道德规范,首先是从家庭中获得的。留守学生与父母的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的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祖辈在教育上往往存在许多误区。其一是祖辈觉得学生缺少了父母的照顾,对他们过分溺爱,养成了学生任性的性格;其二是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他们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