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教学反思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22 08:07:4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教学反思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这一专题主要涉及到七年级下册第3课、第9课、第14课和19课,内容范围较广,时间跨度大,加上经济这个概念相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较为抽象,故而有一定难度,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更加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梳理与练习。

本课设计的主体架构就是对于七下历史教材经济部分先按照农业、手工业、商业三方面跨时空运用表格,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内容梳理,之后在每项内容梳理完成后,选取几道真题进行练习,总结提升做题技巧,在课程的最后让学生谈谈对于经济三方面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教师进行总结加强学生对于历史经济层面的认知。

根据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以及各位老师的指导,我发现课程的设计以及对于课堂的把控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在教学设计方面主要有以下问题:

1、知识梳理方面整理的过细,容量过大,反而重点不够突出;

2、在问题设置方面,可以将问题打乱放在最后;

3、小组合作方式本身有利有弊,虽能大量节省时间,各方面全面覆盖,但每小组所关注的内容仅是本组所分到的问题;

4、教学设计中应重视教学立意,历史问题要与社会现实相联系,体现历史学科的特性,以史为鉴。

教学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课堂时间分配上不太合理,知识梳理浪费太多时间,致使最后对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只是单纯的老师讲解、总结;

2、课堂语言不够简洁,学生表述完成后总是想要重复一遍学生答案;

3、课堂评价较为单一,对于学生激励性语言有所欠缺;

4、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关注全体学生。

通过对本堂课的设计、实施和总结评价整个过程,我认识到了许多之前自身未注意到的问题,以及虽注意到但实施起来依然效果不显,这都是我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所要努力的地方,不断积累实践,追求进步!

第2篇:元明清时期茶与诗

元、明、清各个时期,除了有茶诗、茶词之外,还增加一个新品种,即以茶为题材的曲,尤其是元曲,最为盛行。

(1)元代

这个朝代时期不是太长,而且崇尚武功,“只识弯弓射大鵰”。所以比之唐宋,咏茶的诗词人要少得多。

元代的咏茶诗人有耶律楚材、虞集、洪希文、谢宗可、刘秉忠、张翥、袁桷、黄庚、萨都剌、倪瓒、李谦亨、马臻、李德载、仇远、李俊民、郭麟孙等。

①元代的茶叶诗词体裁 有古诗、律诗、绝句。并出现一个新品种:元曲。

古诗 如袁桷的《煮茶图并序》、洪希文的《煮土茶歌》。

律诗 如耶律楚材的《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这首律诗的七首诗,都用了茶、车、芽、赊、霞的几个韵写成,别有风味:第一首:“积年不啜建溪茶,心窍黄尘塞五车。碧玉瓯中思雪浪,黄金碾畔忆雷芽。卢仝七碗诗难得,谂老三瓯梦亦赊。敢乞君侯分数饼,暂教清兴绕烟霞。”

第七首:“啜罢江南一碗茶,枯肠历历走雷车。黄金小碾飞琼雪,碧玉深瓯点雪芽。笔阵陈兵诗思勇,睡魔卷甲梦魂赊。精神爽逸无余事,卧看残阳补断霞。”

绝句 有马臻的《竹窗》、虞集的《题苏东坡墨迹》等。

元曲 元代盛行元曲,因此茶也就进入了这个领域,如李德载的《喜春来,赠茶肆》小令十首,节录如下:

一、茶烟一缕轻轻扬,搅动蘭膏四座香,烹煎妙手胜维扬。非是谎,下马试来尝。

七、兔毫盏内新尝罢,留得余香满齿牙,一瓶雪水最清佳。风韵煞,到底属陶家。

十、金芽嫩采枝头露,雪乳香浮塞上酥,我家奇品世间无。君听取,声价彻皇都。

②元代茶叶诗词题材 亦有名茶、煎茶、饮茶、名泉、茶具、采茶、茶功等。

名茶诗 有虞集的《游龙井》诗。这首诗把龙井与茶连在一起,被认为是龙井茶的最早记录。“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坐我薝葡中,余香不闻嗅。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群岫。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嗽。”

诗中提到该茶为雨前茶(不取谷雨后),香味强烈(如薝葡,即梔子花那样的香气)。龙井泉水也很清美,你瞧!青翠的群山映照在瓢水中(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群岫)。

此外,有刘秉忠的《尝云芝茶》诗,李俊民的《新样团茶》诗等。

煎茶诗 有仇远的《宿集庆寺》诗:“旋烹紫笋犹含箨”。谢宗可的《雪煎茶》诗:“夜扫寒英煮绿尘”。

饮茶诗 有吴激的《偶成》诗:“蟹汤负盏斗旗枪”。

名泉诗 有郭麟孙的《游虎丘》诗:“试茗汲憨井”。

茶具诗 有谢宗可的《茶筅》诗。

采茶诗 仇远诗:“自摘青茶未展旂”

茶功诗 耶律楚材诗:“顿觉衰叟诗魂爽,便觉红尘客梦赊”。

(2)明代

明代初期,社会经济曾有过一个比较繁荣的局面,但在茶叶诗词的发展上,明代未能达到唐、宋的高度。写过茶诗的诗人,主要的有谢应芳、陈继儒、徐渭、文徵明、于若瀛、黄宗羲、陆容、高启、袁宏道、徐祯卿、徐贲、唐寅等。

①茶叶诗词体裁 不外乎古诗、律诗、绝句、竹枝词、宫词和茶词等。

古诗 陈继儒有《试茶》四言古诗一首:

绮阴攒盖,灵草试奇。竹炉幽讨,松火怒飞。水交以淡,茗战而肥。绿香满路,永日忘归。

律诗 如居节的《雨后过云公问茶事》诗(五律)。

绝句 如徐祯卿的《煎茶图》、《秋夜试茶》等。

竹枝词 王稚登有《西湖竹枝词》:

山田香土赤如泥,上种梅花下种茶。茶绿采芽不采叶,梅多论子不论花。

宫词 金嗣孙有《崇祯宫词》一首:

雉尾乘云启凤楼,特宣命妇拜长秋。赐来谷雨新茶白,景泰盘承宣德瓯。

茶词 有王世贞的《解语花——题美人捧茶》,王世懋的《苏幕遮——夏景题茶》等。

②茶叶诗词题材 有名茶、茶圣陆羽、煎茶、饮茶、名泉、采茶、造茶、茶功等。

名茶诗 以咏龙井茶最多,如于若瀛的《龙井茶》、屠隆的《龙井茶》、吴宽的《谢朱懋恭同年寄龙井茶》等。其他如余姚瀑布茶(黄宗羲的《余姚瀑布茶》诗)、虎丘茶(徐渭的《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石埭茶(徐渭的《谢钟君惠石埭茶》)、阳羡茶(谢应芳的《阳羡茶》)、雁山茶(章元应的《谢洁庵上人惠新茶》)、君山茶(彭昌运的《君山茶》)等。

茶圣陆羽诗 韩奕《山院》诗有:“入社陶公宁止酒,品茶陆子解煎茶”。詹同《寄方壶道人》诗:“卧云歌酒德,对雨看茶经”。

煎茶诗 有文徵明的《煎茶》,谢应芳的《寄题无锡钱仲毅煮茗轩》等。

饮茶诗 如王世贞的《试虎丘茶》,王德操的《谢人试茶》等。

名泉诗 主要是吟惠山泉,如文徵明诗:“谷雨江南佳节近,惠山泉下小船归。”谢应芳诗:“三百小团阳羡月,寻常新汲惠山泉。”吴宽有《饮玉泉》诗:“龙唇喷薄净无腥,纯浸西南万叠青。地底洞名凝小有,江南名泉类中泠。御厨络绎驰银瓮,僧寺分明枕玉屏„„。”此系指“北京玉泉”。清代乾隆皇帝认为水质轻重是评定泉水好坏的标准。他曾下旨特制一只小型银斗,用它秤量过国内许多名泉水,结果是北京玉泉名列首位。乾隆并特地撰写了《御制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

茶具诗 煮茶用茶炉、石炉、竹炉,运输茶用山笼。唐寅《题画》诗:“春风修禊忆江南,酒榼茶炉共一担。”魏时敏《残年书事》诗:“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陈继儒诗:“竹炉幽讨。”高启《送芒湖州》诗:“山笼输茶至,溪船摘芰行。”

采茶诗 有高启的《采茶词》等。

造茶诗 高启的《过山家》:“隔崦人家午焙茶”。

茶功诗 高启的《茶轩》诗:“不用醒吹魂,幽人自无睡。” 潘允哲的《谢人惠茶》诗:“冷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

其他诗 有陆容的《送茶僧》等。

(3)清代

写过茶叶诗词的主要有曹廷栋、陈章、张日熙、曹雪芹、何绍基、龚自珍、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郑爕、高鹗、陆廷灿、汪巢林、顾炎武等人。

①茶叶诗词体裁 有古诗、律诗、绝句、竹枝词、茶词,还有“道情”等。

古诗 如杜芥的《永宁寺试泉》(五古)等。

律诗 如屈大均的《西樵作》(五律),顾炎武的《大同西口杂诗》(五律)等。

绝句 如杨大郁的《敲冰煮茶》,胡虞越的《敲冰煮茶》等。

竹枝词 如郑爕所作的《竹枝词》,是一首爱情诗,通过吃茶表示了一个女子对一个小伙子的深情的爱:

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

茶词 郑爕有《满庭芳——赠郭方仪》词一首:„„寒窗里,烹茶扫雪,一碗读书灯。

道情 道情为曲艺的一个类别,其特点是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也有只唱不说的。郑爕作有“道情十首”,其中第二首提到茶:“„„黑漆漆蒲团打坐,夜烧茶炉火通红”。

②茶叶诗词题材 有名茶、茶圣陆羽、煮茶、饮茶、名泉、茶具、采茶、造茶、茶园、茶功等等。

名茶诗 以咏龙井茶最多,乾隆皇帝南巡到杭州西湖,写下了四首咏龙井茶诗:《观采茶作歌(前)》、《观采茶作歌(后)》、《坐龙井上烹茶偶成》、《再游龙井作》。其次有武夷茶(陆廷灿的《咏武夷茶》)、鹿苑茶(僧全田的《鹿苑茶》)、碧螺春(无名氏作)、岕茶(宋佚的《送茅与唐入宜兴制秋岕》)、松萝茶(郑爕诗)、工夫茶(王步蟾的《工夫茶》)等。

茶圣陆羽诗 “桑苧传旧有经”(陆廷灿诗)。“黄泥小灶茶烹陆,白雨幽窗字学颜”(郑爕《赠博也上人》)。

煎茶诗 有王贵一的《观仲儒熹儒煮茗》、杜浚的《弘济寺寻蒲庵》等。

饮茶诗 有杜浚的《北山啜茗》、《落木庵同蒲道人啜茗》等。

名泉诗 清人们已不太注重千里取名泉水,所以从茶诗看到的常常是山泉、冰、雪水等。“雪罢寒星出,山泉夜煮冰”(杜浚《北山啜茗》)。“煮冰如煮石,泼茶如泼乳”(胡虞逸《敲冰煮茶》)。“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曹雪芹《红楼梦·四时即事·冬夜即事》)等。

茶具诗 郑爕《李氏小园三首之三》:兄起扫黄叶,弟起烹秋茶„„杯用宣德瓷,壶用宜兴砂。

采茶诗 陈章、张日熙均各有一首《采茶歌》。诗中表示对采茶的劳动人民寄于深切的同情。

催贡文移下官府,那管山寒芽未吐。焙成粒粒比莲心,谁知侬比莲心苦(陈章诗)。布裙红出俭梳妆,茶事将登蚕事忙。玉腕薰炉香茗洌,可怜不是采茶娘(张日熙诗)。

造茶诗 宋佚的《送茅与唐入宜兴制秋岕》:“烟暖焙茶香”。岕为荈茶,唐代的顾渚紫笋茶发展到明清时代出现了岕茶这个新品种,秋岕即秋季的岕茶。

茶园诗 屈大钧的《西樵作》:“绝顶人皆住,茶田满一山。”曹廷栋有《种茶子歌》:“槐根劚泥浅作坎,下子继以大麦掺。糠秕杂土层覆之,要令生意交相感”。它表明了茶子与大麦混播的一种种茶子的方法。这是研究我国古代茶树播种方法的一份好材料。

茶功诗 高鹗有《茶》诗,他运用了许多典故来阐明茶的功用,读之觉得诗味无穷。

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晴窗分乳后,寒夜客来时。漱齿浓消酒,浇胸清入诗。樵青与孤鹤,风味尔偏宜。

其他诗 宝香山人有一首以茶祭亡友诗《大明寺泉烹武夷茶浇诗人雪帆墓同左臣右诚、西涛伯蓝赋》:

茶试武夷代酒倾,知君病渴死芜城。不将白骨埋禅智,为荐清泉傍大明。寒食过来春可恨,桃花落去路初晴。松声蟹眼消间事,今日能申地下情。

宝香山人,为卓尔堪之号,他系汉军人,工诗,著有《近青堂集》。雪帆:宋晋之号,道光进士。以茶祭亡友的诗实是少见。整首诗,犹如一篇祭文,充满着悼念之情。

第3篇:元明时期的西域

第七章 元明时期的西域

一、成吉思汗及其后裔对西域的统治

公元1206年统一蒙古各部的蒙古部首领铁木真被推举为全蒙古的大汗,尊称成吉思汗(意为强盛伟大的君主),建立大蒙古国。从此,蒙古各部以崭新的姿态出现于历史舞台上。他的出现是中国历史、中亚历史乃至于世界历史都翻开了新的一页。

在成吉思汗跨出蒙古高原前夕,统治西域的是西辽政权。公元1218年蒙古军队征讨屈出律,灭亡西辽。

公元1219年秋,成吉思汗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的西征。这次西征的主要目标是中亚的花拉子摸沙政权。蒙古军横扫中亚和伊朗高原,占有了中亚两河流域,于公元1224年开始东返,次年回到蒙古高原。成吉思汗亲征结束后将已经征服的、准备征服的和还未征服的广大地区在其四个儿子之间进行了分封:长子术赤及其后代分得额尔齐斯河以西,咸海、里海以北和“蒙古马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唐宋时期成语故事

唐宋时期成语故事

成语是浓缩的历史,学习和运用它能使我们知古鉴今,以史为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唐宋时期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1、南柯一梦成语故事--唐朝

淳于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在梦里,他看到槐安国的国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国去,随后把自己心爱的公主嫁给了他,并且派他担任南柯郡的太守。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这一切的不幸,让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继续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里,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一离开槐安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唐宋时期的茶文化

唐宋时期的茶文化

《华阳国志·巴志》记载了在距今约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古巴蜀国已有茶树种植,并将茶叶作为地方物产,进贡给当时的天子周武王。到了西汉时,王褒在他的《僮约》中已有“烹荼尽具”,以及“武阳买荼”的记载。其中,“荼”字据考证就是茶。唐代煮茶讲究三沸尽管茶叶在周代就已经大量种植,但在汉代以前,茶叶是被当做一种蔬菜,跟葱、姜、橘皮等煮到一起来吃的,王建荣表示,这是茶叶的蒸煮羹饮时期,真正饮用是从魏晋南北朝才开始的。而茶文化的兴盛,则要到唐代。唐代人讲究煮茶,首先是要制作茶饼,当时已经细分为七道工序——采、蒸、捣、拍、焙、穿、封。具体的做法是:采摘新鲜的茶叶,放入甑釜中蒸,然后把蒸过的茶叶用杵臼捣碎,再把它拍制成团饼,以炭火焙干后,用竹篾穿起来封存。煮茶的时候,要把团饼茶拿出来,放在火上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唐宋散文教学反思

唐宋散文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宋散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什么

《唐宋散文选读》应该教什么?在实际操作中,不少教师只把它当作文言文来教,把主要时间和精力花在文言知识的学习上。我觉得这是远远不够的。

这门课程的开设宗旨是什么?教材编写“前言”明确指出:“在思考与练习方面,本课程将思想性、艺术性与语言训练三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与设计,将古文学习的特点落到实处。”“在必修课初步了解古代散文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对文章的思想感情、抒情方式、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的感悟揣摩,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从而提升阅读兴趣,拓展文化视野,达到提高文学审美能力、批判质疑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唐宋时期描写冬天的诗句

唐宋时期描写冬天的诗句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咏梅》【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唯有暗香来。

《雪梅》【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冬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放船闲看雪山晴, 风定奇寒晚更凝。 坐听一篙珠玉碎, 不知湖面已成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真正搞笑的古诗词当属唐宋时期的打油诗

真正搞笑的古诗词当属唐宋时期的打油诗。这类诗人以唐代诗僧王梵志最为有名。比如,“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表现人生无常,殊途同归)又如,“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表现安贫乐道)等等

很多大诗人有时也会写一些诙谐有趣的打油诗。比如李白杜甫就曾互赠打油诗。杜甫曾写了一首题为《赠李白》的“打油诗”:“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此诗是“规劝”李白千万不要迷恋炼丹术。李白写给杜甫的“打油诗”:“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以前作诗苦。”此诗是在“规劝”杜甫写诗不要太拘谨。

苏东坡在晚年曾因政治失意无所事事而写了一首题为《静坐》的“打油诗”:“无事只静坐,一日如二日,若活七十岁,犹如百四十。”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