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学课件《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小学课件《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具准备:投影 8盒积木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1、出示一组图片(各种积木搭成的建筑物),你看它漂亮吗?想不想也造一幢?(想)我们来做回小小建筑师,造你一做你喜欢的房子。
2、将盒子里的.积木搭成城堡、楼房或者其它的东西,注意要摆放的稳固一些,不要一碰就倒塌啊!
3、展示作品 并说说怎样才能把房子(城堡)搭的又漂亮又稳固啊
(多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要竖着放、不要用球等。学生可能说不出名称,只要那出积木就行。)
它们为什么能放的平稳呢?(因为它们都有平平的面)
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说的对级了。它们都有平平的面就叫平面。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应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 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一边摸一边说长方体有6个平面,正方体也有6个平面,圆柱有两个平面,球没有平面。
(2) 汇报交流
大家都数出来了吗?你是怎样数的?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
三、联系实际
小朋友们,除了这些积木,我们生活当中还有什么东西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呀?比比谁说得好!
学生联系生活回答。
看来,积木有不同的形状,我们周围的好多物体也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会能更多的发现。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 “做一做”第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第2篇:(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数学
教学目标:
1、在操作和观察中,学生能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知道他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正确辨别。
教学准备:
四种立体图形的模型以及各种实物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的形状
(一)感知物体的形状
师:昨天老师去超市买了很多东西,今天我把它们都带过来了,请小朋友们看一看,都有什么呢?
(二)知道的小朋友请大声地说出来!
(三)分一分
师:这么多物体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体呢? 师:谁能分一分,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师:我们小朋友是不是也带了很多物体,那么请小组合作,先听清老师的要求:请四人小组把你们带来的物体一起放在白纸上,①然后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能行吗?
师:分好之后请组长数一数,你们把物体分成了几堆?
【这一环节在上的过程中,我事先没有让他们把这么多物体分成了几堆,而是在分好之后我临时加了这个问题,结果学生听到了这个问题,就开始数起来了,这样一则:浪费了时间。二则:使课堂纪律很乱。后来经指导指点后觉得应该在操作之前就提出这个问题,这样不会使课堂很乱并且也可以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操作感知
(一)认识正方体
1、找正方体
师:我们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了一起,其实他们每一堆都有自己的名称,知道这样形状的物体叫什么吗?
【之前我设计的那一句话是:这一堆物体叫什么吗?后来总觉得很别扭,这样问学生会觉得老师拿的那个物体名称叫什么,而事实上我所希望的是学生回答这样的物体的形状是什么,在上课的时候我没有改过来,现在想想还是这句好】
师:你能在学具袋里找到正方体吗?
2、摸一摸,感知正方体
师:请你拿起正方体,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感受一下正方体,等会儿老师请你来说说正方体是什么样子的?
师:你看了,摸了之后,谁能告诉我正方体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1:正方体是正正方方
生2:正方体有6个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生3: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是大小相等,一样大小的(师:怎样可以知道正方体的六个面相同的 生:把其中一个面取下来比一比
师:那老师就按照你说的方法把其中一个面取下来比一比 ——正方体模型实物演示,发现每个面都是一样大小的)
师:小朋友有这么多的发现,现在老师来概括一下,你们来评一评老师说的对不对?
师:正方体是……
——边说边出示正方体立体图 师:我说的对吗?
3、找一找
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过形状是正方体的物体呢?
2、认识长方体(1)、说一说
师:这堆物体的形状和正方体很像,谁认识他们啊? 师:说的真好,这样形状的物体就叫做长方体(2)、找一找,看一看 师:请你从学具袋里找到长方体
(3)、摸一摸,感知正方体
师:请你摸一摸,看一看,长方体是怎么样的呢? 生1: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生2:长方体有6个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生3: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相等(4)、说一说,生活中的长方体
3、自主研究圆柱体和球体
师:这一堆像球一样的物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球体
师:最后一堆物体的形状是什么呢?有小朋友知道吗?(你的知识可真丰富!)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做做小小研究家,每一组小朋友研究一种物体(球体或者圆柱体)
师:研究什么呢?按照老师的两个要求去研究: 1: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你发现了什么? 2:在生活当中我看到过……的这样的物体是……(1)、学生汇报(教师出示立体图并适时板书)(2)、讨论:圆柱体和球滚得一样吗?
4、出示课题
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几种立体图形呢?
师:这四种立体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得内容——(板书)认识立体图形 师:这几种立体图形脱掉了花衣服以后,就是这个样子,你还认识他们吗?
师:请你闭起眼睛想一想,然后睁开眼睛想一想,你想到得和看到得一样吗?
5、物归原主
师:刚才老师有两件东西忘了取出来了,现在请你把他们放到和他们形状相同的那一堆里面去好吗?(打印好得腰鼓图片和有一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盒子)
三、研究发现图形的本质特征
(一)查一查
师:刚才的分类都对吗?不对的小组现在能摆对了吗?
(二)搭一搭
师:有这么多的物体我们用他们来搭一个漂亮一点的图形怎么样,搭好之后再给他们取个名字好吗?
(三)说一说
师:你们在搭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或者有什么发现吗?(如果不能,教师及时提示,正方体长方体搭起来容易还是球圆柱体搭起来容易呢,为什么?)
四、全文小结
师:学了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呢?
五、课后练习
师:在我们小朋友上课的时候,有两个小朋友也在前面偷偷听黄老师讲课呢,我们去认识认识他们好吗?(出示小狗,机器人的立体图形)
板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 正方体:6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小的(立体图)
长方体:6个面,对面相等
(立体图)
球体:曲面,没有平平的面,能四面八方滚动
(立体图)圆柱体:上下一样粗细,有两个平平的面,侧面是曲面,会滚动
(立体图)
教学后记
这节课看起来热热闹闹的,学生发言也很精彩,可是总觉得缺少了什么,可能就是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数学味不够足吧。当我出示正方体的立体图时,有一个学生说:老师这个不是正方体,那一面斜斜的。我当时只是说:是老师画画的技术不好,应该要画的更正一些。后来经过指导老师指点以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学生说的是正方体的立体图中的侧面斜斜的,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点。学生看到过正方体的实物,但可能却是第一次看到正方体的立体图,其实教师在出示立体图之前可以让学生举起正方体模型从不同角度看看正方体,这样有了印象之后,学生在头脑中会重现正方体的形状,然后老师再出示正方体的立体图,这样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而且在“实物——印象——图形”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存在些运用小组合作方法,但是情况不尽人意的地方。没仔细考虑学生的情况,以及各个实施步骤,导致了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时,秩序较混乱,有些环节甚至未达到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应该好好组织小组合作,使学生在合作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在这次的教学中,我要感谢实习组的每一位老师以及原任老师。在我上了第一次试教时,同组的老师帮我修改教案,想教学设计,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原任老师还找出几年前的听课笔记给我翻阅,拿来课堂实录给我看,实在是很感动。我的指导老师对我写的每一次教案,每一句话她都替我斟酌过,真的很感谢他们。
第3篇: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学情分析:
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
第4篇: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转)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2页。
2.教材编写特点:这部分知识的编排,教材是按三个层次进行处理的: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应用这两个环节上,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首先,教材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这样编排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就培养起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然后,教材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辨认和区别四种立体图形。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
第5篇: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胥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 在对图形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目标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开始,学生虽然没有经历系统学习图形知识,但是学生从小就玩积木,在玩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课就从玩积木开始切入,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感知这几种图形的特征。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能够正确识别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准备
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
第6篇: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单
位:东津新区大埠小学
执教者:李
有
军
教学内容:教科书P32-P33 教学简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图形》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首先,教材出示学生熟悉的实物图,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引出四种立体图形。然后,教材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辨认和区别四种立体图形,并使学生初步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的一般特征。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是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