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数初步认识说课稿
《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关于教材分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个信息窗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输的认识部分。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这是学习小数的起始阶段,是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意义,沟通分数和小数联系的重要基础,是对数的认识的再一次扩展。从分数与小数表示的意义来看,分数与小数实质上属于同一个意义(即平均分)之下的两种不同表示方式,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比较抽象、有一定的困难的。所以理解小数的含义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本节课的难点,基于以上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大家请看大屏幕)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小数,能正确认、读、写小数。
2、能结合生活实际以米为单位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3、培养主动探索意识和迁移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另外,本节课需要准备教具、学具有多媒体课件、纸条等。
二、关于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采取了两段式教学。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小数,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对于小数并不陌生,但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层面上,所以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我选择了谈话启发法、尝试法。小数的含义较为抽象、难于理解,有探究的价值,我选择的是探究式学习方法。
三、下面我说一说我设计的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预设:逛过)买完东西,付过钱之后,收银员都会给你一张购物小票,不知道你是否仔细观察过,这上面还有数学知识呢。老师这里也有一张购物小票(请看大屏幕)请仔细观察上面这些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与整数比,小数多了一个点,师总结出像2.50、3.6、12.56„„这样的数叫小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使学生明确这中间的点叫小数点,要写在整数部分的右下角。小数点的作用可大了,它把小数分为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由此可以轻轻松松地引领学生走进小数,初步感受小数的模型。
二、自主学习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是比较简单的,是属于知识领域中的所谓“陈述性知识“没必要进行探究式学习。于是我适时地采用启发法、尝试法等,让学生讨论交流,再辅以适度讲解,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首先,出示情境图,请学生流利的读出情境图里的内容?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基本能够正确读出小数。但对于0.55误读作零点五十五要进行的订正。(师板书:0.55读作零点五十五)在充分展示和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读的?(预设:左边直接读,点,右边是几读几,学生说的可能不是很完美,但只要意思正确就要给予表扬,并引导学生有序表达。)
最后总结出:在读小数时,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右边的数是小数部分,要按照顺序像读电话号码那样一位一位的把数字读出来。
出示情境图,师示范写一个小数,并让学生动手写,使学生明确写小数和读小数的顺序一样,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注意小数点要写成实心小圆点,不能写成顿号、竖线,而且要写在整数个位的右下角。
同桌合作,互相考一考对方,一个同学说一个小数,另一个同学写。我则巡视指导,检查学生读写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学生予以指导,这样每个学生在开口读,动手写的过程中把知识落实到位。但此处要注意时间,把更多时间留下面小数含义这部分内容上。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教学一位、两位小数的含义时,我采用了“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方式。
1.探究一位小数的意义 出示情境图(1)踢脚线的宽度是0.1米。0.1米有多长?0.4米、0.5米和0.7米呢?
师:那0.1米到底有多长呢?引导学生借助1米长的纸条来研究,采取先扶后放的方法。先让学生把1分米用米做单位来表示,(师出示纸条)老师这有一张纸条,同学们先估计一下,它有多长?生先估,师再说出这是1米长的纸条,把1米长的纸条平均分成10份,每份的长度是多少?(1分米、10厘米),追问1分米用米做单位怎是几分之几米?
由于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因此能够想到把1米长的纸条平均分成10份,1份是1米的,也就是米。师及时补充:(板书=
还可以用小数0.1米表示。)让学生说说0.1米表示什么意思?(预设:生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1份是
生2:0.1米就是)
师:0.4米呢?0.5米,0.7米?请同学们完成任务单的第一题。小组交流,指名字板演(预设板书:4分米=5分米=
0.4米 0.5米
7分米=
=0.7米
师:像0.1、0.4、0.5、0.6„„这样的小数是一位小数,一位小数可以写成什么样的分数呢?(分母是10的分数,也就是十分之几的分数)
【设计意图:小数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所以采取先扶后放的方法,借助直观的米尺上再现分数的含义,1米平均分成10份,1份是1分米,以米为单位用分数表示是成0.1米,0.1米=,也可以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学生先形成自己的理解,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在学生汇报后,我点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通过长度单位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让学生知道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从而初步理解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的意义。为学生学习两位小数的含义做好迁移。】
2、认识两位小数
课件出示:电视柜的高度为0.55米,0.55米有多长? 师:要想知道0.55米有多长,要先知道0.01米有多长? 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把1米长的纸条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1厘米)
师追问: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及时补充:小数0.01米表示。(板书1厘米==)师: 0.26米呢? 0.49米、0.55米呢?请同学们完成任务单的第二题。
(板书:26厘米 =
49厘米 =
=0.26米
= 0.49米
55厘米 = 米 = 0.55米
师:像0.01、0.26、0.49、0.55„„这样的小数是两位小数,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两位小数可以写成什么样的分数呢?(分母是100的分数,也就是百分之几的分数)
【设计意图:学生前面学习了一位小数的意义,这里通过迁移,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通过经历“比较——分析——发现”的过程,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这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的交流,思维的碰撞,达到了学习互补的目的。】
四、巩固新知
自主练习1:(大屏幕)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或100份,涂色部分,你想到了哪个分数?哪个小数?空白部分呢?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设计意图:看图填写分数、小数的题目,目的是通过格子图建立小数和分数的联系,巩固对小数的认识,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十分之几都可以写成一位小数,百分之几都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为下一学段学习小数的意义奠定基础】
自主练习2:
观察表格(大屏幕),然后写成以“元”做单位的小数,使学生认识并初步理解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设计意图:用生活中的小数,进一步强化了小数的认识,巩固小数的意义。】
五、拓展《小数的起源》,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六、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预设:小数的读、写、一位小数可以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一百分之几)
六、板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
0.55读作:零点五五 写作:2.5 =
1厘米=
=
4分米=5分米=
0.4米 26厘米 = 0.5米 49厘米 =
=0.26米 = 0.49米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预设,有不足之处肯请各位老师予以指导。
第2篇:小数的初步认识小学说课稿
小数的初步认识小学说课稿
一、联系实际说教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学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系统的学习小数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先安排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再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最后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第一个例题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从测量长度的实际问题引入,第二个例题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从文具用品的价格引入,每一个例题的呈现都是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出发,从而使学生更生动更具体也更自然的学习数学。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联系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自然数和整数。
2、能力目标:在理解小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发展,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商品的价格标签。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之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属于小数的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数的含义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立足发展说策略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生生互动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以教材定教法,以教法定学法”的策略告诉我们,学法和教法是和谐统一的,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诱发他们内在的潜力,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钱学森曾经说过:科学与人文精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如果说数学教学的科学性是刚性的话,那么人文性就是它的柔性。人文精神需要的是渗透,需要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落地无痕”。为了使数学教学脱去僵硬的外衣,显露出生机,洋溢着情趣,充满着智慧,在教学中我营造的是一种平和的宽松的学习氛围,师生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把数学教学定位在有意和无意之间。
三、情境互动说流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板块: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3分钟(2)联系实际,探究新知;25分钟(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9分钟(4)引导学生总结。3分钟
第一版块: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体现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我在设计本课的时候发现,我们教科书的价格都是以小数的形式呈现的。因此,完全可以把数学课本的价格作为本课课题的切入点。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再看一看的形式,引出生活中的小数,揭示出本节课的课题:《认识小数》
第二板块: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三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首先情境引入:小明搬新家,要买一张新书桌,接到**的任务,和朋友小红一起到超市里去挑选,测量并记录下书桌面的长和宽。这时,课件出示:测量结果书桌面的长5分米,宽4分米。通过提问,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5分米和4分米如果用米作单位分别是几分之几米”的问题上来,让学生通过自主交流,得出结论:5分米就是10分之5米,4分米就是10分之4米。这时,教师明确的告诉学生:10分之5米还可以写成另外的形式——0.5米,教学读数时,可以让学生先尝试读,有困难教师再做指导。“那么,10分之4米你能用小数表示吗?”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先说一说,再读一读。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在教学时做到了有扶有放,收放自如,达到认知的迁移的目的。然后插入“想想做做”里的第一个习题。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加深对一位小数的理解,完成“十分之几米”到“零点几米”的认知过渡,建立起关于小数的数感。
第二步骤是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学生在上一个环节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这里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课件出示:小明和小红挑选好书桌后,在超市里买了一些文具,分别是:铅笔3 角,学生尺7角,圆珠笔1元2角,笔记本3元5角。先提出问题:这些钱数也可以用小数表示吗?这样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促使学生积极的,主动的投入到数学活动中来。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对比分析,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最后达成共识:3角就是0.3元;7角就是0.7 元;1元2角就是1.2元;3元5角就是3.5元。
这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的交锋,思维的共享,达到了学习互补的目的。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飞跃。
第三步骤是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我设计让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然后给出一些具体的数据让学生区分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并指出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简单数学概念的能力,这样的设计既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又可以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人翁精神。
第三板块: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课程标准〉〉指出:练习,要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为了使课内的练习起到促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组织练习的时候注意了以下两点:一是练习的形式多样,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加深,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一个练习:抢答
抢答1:实物投影出示商店里各种物品的价格标签,让学生说出小数。
抢答2:出示一组分数,说出小数。这里故意出示一个分母不是10的分数,引起学生的讨论交流,明确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个练习:看图先写出分数,再写出小数。
第三个练习:你能帮助他们吗?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得出结果。
第四板块:引导学生总结
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的?使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体会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了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
第3篇: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说课内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P117-118例1和例2及“做一做
题目,练习二十八的第1-3题。
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亿以内的四则运算、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课内容包括认识一位小数和它的读、写法。认识一位小数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它的学习,不仅为学生准确清晰地理解小数的含义,也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初步基础。同时,小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3.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的知识结构呈现为:(1)复习分数的初步知识,长度单位、货币单位间的进率。(2)通过把长度单位分米改写成用米表示的分数,把货币单位几角改写用元作单位的分数,说明这些分数
第4篇:小数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
小数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
一、联系实际说教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学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系统的学习小数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先安排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再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最后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第一个例题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从测量长度的实际问题引入,第二个例题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从文具用品的价格引入,每一个例题的呈现都是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出发,从而使学生更生动更具体也更自然的学习数学。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联系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第5篇: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太平地小学 高晓伟
一、说教材
《认识小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中的内容。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我在理解教材、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借助生活素材,如:超市里商品的标价,学生
第6篇:三年级《小数初步认识》说课稿
三年级《小数初步认识》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小数初步认识》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小数初步认识》说课稿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的《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说教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学好这部分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小数,为以后继续学习小数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说设计理念
1、联系儿童的生活认识小数。本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取了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小
第7篇:《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第6册第2——3页上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意义,是这单元教学的重点,直接关系到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加减法等相关知识。学生对小数意义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本节课就是以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为背景,通过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笑笑买文具”让学生经历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并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实现认识的提升。
三、教学目标:
①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②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③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