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读后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18 08:01:3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沉思录》读后感

让人生满意的退场

读《沉思录》有感

这不是一本用字数和页数堆积起来的著作,但它确实能够称之为著作,文字的背后是一个深邃的、伟大的灵魂。《沉思录》,没有小说一般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诗歌一般优美浪漫的多彩意境,但是,它足以引起每个人对自己内心的深刻反思,它能够给予每个人强大的精神力量。

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自己往往成为了视野所不能及的盲区,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

奥勒留作为古罗马的皇帝,雍容富贵不属于他,取而代之的却是战乱纷争,内忧外患。他戎马倥偬一生,美国大片《角斗士》中留有他的形象。作为军人,他战功赫赫;作为皇帝,他关心百姓,普建慈善机构。这本书不是供出版的,而是写给自己的。在书中,奥勒留好像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面前,告诫镜子中的自己。字里行间常常出现的不是“我„„”,而是“你„„”,这不是历经沧桑之后绝望的结论,而更像是一段无奈和伤心的喟叹。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本我与自我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他认为要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衡,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即使我们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达奥勒留的高度,但是,阅读《沉思录》 1

至少可以净化心灵,洗去俗尘。

“环顾历史,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到哪里去了?他们像一股青烟一样消失了。有多少人在享受赫赫威名之后被人遗忘了,又有多少人在称贺别人的威名之后亦与世长辞”,在中国的传统思想里,“名节”被视为是做人的重要品质,一句“留取丹青照汗青”至今被人广为传颂,但是,如今的芸芸众生是这样做的吗?在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走上的却是争名夺利,不惜尔虞我诈的道路。追逐好的名声如同人体中的胆汁,是一种促人奋发行动的体液。但是当它被阻扰而不能稀释时,它就有可能成为一种使人恶毒的毒素。在“名利”这把双刃剑下,很多人迷失了自我,完全忽略了自己存在的意义究竟应该是什么。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的稻盛和夫在《人为什么活着》中反复提到,人生就是提升心智的过程。当短暂的人生结束时,身体留在了现世,灵魂还将踏上新的旅程。所有的钱,权,势都将化为浮云。这些存在于灵魂之外的东西却往往成为了人们毕生追求,有时甚至是不择手段的目标。在他自身看来取得了功成名就的同时,可知在自己内心深处却会遭到不齿和唾弃。利己则生,利他就久,让心灵深深烙上“利他”的印迹,多给自己留下一点冷静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心境便可以豁达泰然,真正的快乐人生也就变成了一种自然。

人的一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能战胜自己的人,便能战胜一切,而这也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一点。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聪明的人,应该既能正确认识别人,也能正确认识自己。注意别人的缺点和行为,将使我们审查自己的缺点和行为,不断

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做一个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总是需要取得那些令人难以企及的伟大事业或成就。成功可以体现在梦想成真的结果之中,也可以体现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假如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发现了你真实的自我,或实现了自我的超越,假如你在这个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战胜各种困难和不利环境的喜悦,假如你在这个过程中为人类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做出了你应有的贡献,假如你在这个过程中,为后来人探明了道路,创造了更多的成功的机会,那么,谁还能否认你的成功呢?在我看来最成功的人生不是你为世界创造了多少物质财富,而是你达到了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并将这种高尚的价值观传递给他人,去改变别人,进而在点点滴滴中影响整个世界。

《沉思录》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每个人都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近两千年前有一个人写下了它,再过两千年也一定还会有人读它。人生就是一台戏剧,一幕一幕之后终将退场,我想,读完《沉思录》,真正用心与自己对话后,我们会满意的退场的。

第2篇:《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读后感

《深思录》是古罗马斯多葛派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书中作者以录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同,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自已遵从一种自制的生活,追求理想幸福,他的思想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具有很强的启发。

爱比克泰德出生于罗马佛里吉亚的一个奴隶家庭,他的童年是十分艰难的,他的童年时被卖到罗马为奴,后师从斯多葛派哲学家鲁伟斯,并获得自由。此后,他在罗马教学,建立起了自己的斯多葛学园,后来又被罗马皇帝驱逐至希腊尼科波里斯,最后以讲学终其一生。爱比克泰德其实能获得如此之高的成就的原因是因为他拥有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师拉斯帝克斯,拉斯帝克斯是他的一位导师,他之后还继续把马可.奥勒留引向深入的老师。

爱比克泰德与马可.奥勒两个人在许多哲学问题上是完全一致的。这就提示着尽管社会环境影响至一个时代的哲学,但是其实个人的环境之影响于一个人的哲学却往往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大。古罗马斯多蒙派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写的《沉思录》,给我们的人生许多的启示,让我们了解到做人的道理,让我们知道人的一生

最需要的东西是什么,这是一种道德,从《沉思录》我可以知道,我们每个人需要自由却不是束缚,如果只是单纯的束缚,那么就是一种乏味的人生,古罗马斯派的思想养出了这两位不折不扣的束缚,这种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其实每个人都向往着安定与自由向往着自己有美好的未来与美好的生活,不是吗?每个人的思想深处有着跟沉思录中一样的经历。

沉思录是一部很值得看的一部经典名著,当你看完后,请记住,赏识一你自己的人生,然后再把它轻轻地放入小书柜里。

第3篇:沉思录读后感

把 握 现 在—读《沉思录》后感

《沉思录》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对自己和所处混乱世界之身的感受,他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不仅要思考善,还要付诸行动。

作为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学习过希腊文学、哲学、法律与绘画的他。在执政的近20年间,古罗马帝国水灾、地震、瘟疫、饥荒、蛮族入侵、军事反叛等天灾人祸不断,尽管他以其坚定的意志和超人的智慧,夙兴夜寐地工作,也不能阻挡古罗马帝国的颓势。公共职责的沉重负担和个人际遇的沉痛经历使他陷入了极大的悲观中。“虽然你打算活三千年,活数万年,但还是要记住: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任何人所过的也不是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失去的生活”。一个生活在两千年前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这是马克.奥勒所写的自己与自己对话的十二卷书,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高贵,从书上无时无刻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那种严肃、庄重、纯正和主题崇高的思想;它淡然,因为作者的心灵始终是安宁和静谧的;然而,它又是那么的忧郁,借助作者所身处的那个战乱不断、灾难频繁的时代背景,我们更是可以看到即使马克奥勒以其坚定精神和智慧夜以继日地工作,也不能阻挡古罗马帝国颓势的无奈。正是在这本用灵魂写成的书里,我们往往能够从这些朴实无华的句子中有所得,有所感,以下就是我个人对此书的理解和所得到的启示。

卷一主要是作者对自己一生中从别人身上所学到的精神及生活方式进行的一系列归纳,它让我们更加深刻了解到人并非是完美的,而且如作者所说“品格是需要改进和训练的”,好的品德闪耀在良好的传承中。我们也要懂得取人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沉思录》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沉思录》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沉思录》读后感1

怀着一种期待的心情阅读了《沉思录》这部大作,有人说他是一本高贵、忧郁、甜蜜的书,我却认为她是一部令人发醒的书。在有限的时间阅读了这本书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都在做的事情很多事感性而发,自己的性格多为温和型和完美型的结合体,做人的品质方面不说,一直在做把事情作对而不是做果行果的事情,把事情作对。参加工作几年来,经历了也见识了很多,我觉的良好的品质是一个人做好工作的前提,工作能力再强悍,本质上要是有问题做不大做不久。我们的用人理念恰如其分,先看态度、再看工作能力、再看学历和综合能力。在馋面经营了大半年间唯一不变的是在变,招聘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读后感

2013年7月14日到7月30日我认真阅读和思考了由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克斯·奥勒留所著,梁实秋进行翻译的《沉思录》。觉得内心清净、光明,理性的力量逐渐成为其主宰。读完本书,竟全然不知自己究竟得到什么理论知识,大为惊奇,与内心对话后,但觉已经得到自己想要的,也许就是书中这种与自己对话的方式才是本书的精髓吧。

既然为读后感,那么就稍稍追述一下阅读这本书的大体经过。得到本书是在本学年的开始,从大哥那里借来本书,记得当时自己在读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后又因自己想要读一些世界历史作品,如《全球通史》耽搁下来。在今年的6月份,在读雾满拦江点校《曾国藩日记》的后期,因学校考试将至,暂时无法抽出过多经历投注于阅读中,所以拿出此书看了大约100页,后因考试逼近,改投一些较为活泼之读物。7月13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沉思录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沉思录读后感1

一本书和一本好书的区别在于,好书让你读得越多,得到的越多,透过阅读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沉思录》为我们净化心灵,洗去俗尘,它更让我明白“我思故我在”的道理。

“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这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墓志铭。当我第一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并不了解它的本意。

对于道德和人性自身的探索,直到我读了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后才有较为深入和系统的思考。《沉思录》,这是温总理的枕边书,这是克林顿在《圣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读后感

读了《沉思录》一书,我对于如何正确看待人生和待人处事颇有启发和收获。

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那更加美好的生活。法国雷朗指出,马可.奥勒留使人有这么一种朴实的信仰:面对宇宙自然,一颗高贵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种族、国家,是任何革命、任何迁流、任何发现都不能改变的。《沉思录》所述,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联结的,这一纽带是神圣的,几乎没有一个事物与任何别的事物没有联系。因为事物都是合作的,它们结合起来形成同一宇宙(秩序)。他还指出,理性的动物是彼此为对方而存在,所以在人的结构中首要的原则就是友爱的原则,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同类友好,意识到他们来自同一根源,趋向同一目标,都要做出有益社会的行为。他除了强调人的理性以外,还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沉思录》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沉思录》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