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自然之道优秀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而《自然之道》是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一行人到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让其把幼龟抱向大海。后来,成群的幼龟得到外面安全的错误信息鱼贯而出,结果成了食肉鸟的美餐,令作者非常后悔。文章通过以上事例告诉我们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知道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反而容易干坏事。也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与自然和谐相处。
学习本课,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读中感悟,在探究、体验中受到启迪。学情分析:
学生在理解课文上有一定的难度,自然之道学生说说很容易但真正让学生明白是怎么回事更多的应该是浅显易懂的语言和让学生课下多读课外书。不过这是语文课不是自然常识课,要做的是抓住重点字词句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这才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会写课文中的词语,指导不易写好的字“啄”通过教学这个字来告诉学生汉字中有许多字容易忽视一些藏着的笔画。2.通过抓住文中的人物和动物的方法来训练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3.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段落来落实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标,通过突出一些关键词句来准确的把握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活动。
4.学会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方法,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运用质疑探究、前后联系和情感体验等多种方法理解内容。
5.学习本课,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了解和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了解大自然的神奇,产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如何用简练的语言通过抓文中主要人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引入:孩子们,大自然气象万千,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今天我们就将走进大自然,去了解大自然,一起学习第八课,齐读课题
二、深入研读,体会文意
(一)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我们来到加拉巴哥岛,首先看到了什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我们看到了什么?预设:
1、学生如果说看到了一只小幼龟向外爬……
出示句子比较“探”字用词的准确,换成别的字不能表现小幼龟那种机警、谨慎、小心。(2)文中还有那些词也说明这只小幼龟是来探路的,引导学生找出“欲出又止、侦查、踌躇不前”
2、学生如果说看到了一只嘲鸫在啄一只幼龟,那么就引导学生“为什么这么危险,小幼龟还出来啊,”再次引到小幼龟的身份,再分析“探”字的作用。
(二)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食肉鸟在啄一只幼龟的时候,我们都急死了,向导却若无其事…… 抓住游客和向导截然不同的态度来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同时解决
1、向导为什么这样说呢?
学生可能回答:因为向导知道这样做的后果……
2、出示:“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中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的飞走了。”
课后题:体会极不情愿和颓丧的好处。
处理:通过句子对比让学生明白如果极不情愿表现了向导当时不愿这样做的心情。第二句是一个拟人句,让学生明白用上颓丧一词更加表现了食肉鸟没有吃到小乌龟的那种不高兴的心情。
嘲鸫的颓丧似乎更加印证了我们救下这只小幼龟是多么的正确啊!
(三)导入第五、六自然段
同学们,在加拉巴哥岛的海滩,我们的侦察兵没回来,说明外面是安全的,所以你看课文中是如何描述这一场景的,请同学们自读第五、六自然段,1、找出文中描写小幼龟多的词语,这也照应了第三自然段开头提到的我们发现的是一个“大”龟巢。
2、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3、教师采访: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只,你会想什么呢?
4、可是这些小幼龟的美好愿望瞬间就破灭了
5、师:是啊,数十只小幼龟已经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多么惨烈的一幕啊。这些小幼龟被食肉鸟们吃掉时,又是怎样的场景呢?请大家结合课本上的插图,想象当时情景。
师总结:我们做了一件多么愚不可及的蠢事啊。出示句子,体会愚不可及的用法。出示句子: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
从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伤心)
师:加上“悲叹”好在哪里?(能体现出向导极度悲伤难过的心理。)
四、总结提升
师:是啊,同学们,幼龟入海有原本他们自己的办法,可是现在,看着沙滩上血迹斑斑的幼龟的残体,回想我们当时的做法,如果你就是游客,你想说些什么呢?
师:如果你是向导,此时,你又有什么想说呢?
师:是的,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啊!同学们,正如你们所说的,、大自然原本是那样的神奇,每种动物啊,都有他们自己的生存规律,这就是自然之道!
大家刚才提到了,我们应该遵循规律(板书:遵循),了解规律,尊重这些规律,才不会好心办了坏事,这也是自然之道所要告诉我们的。
师:同学们,大自然中还有什么现象是体现自然之道的呢?。我们可以多读读课文,多看看课外书,从书中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五、拓展阅读
六、小练笔:
请你留心观察一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试着把它们详细具体的写出来。
第2篇:《自然之道》优秀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优秀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而《自然之道》是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一行人到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让其把幼龟抱向大海。后来,成群的幼龟得到外面安全的错误信息鱼贯而出,结果成了食肉鸟的美餐,令作者非常后悔。文章通过以上事例告诉我们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知道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反而容易干坏事。也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与自然和谐相处。
学习本课,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读中感悟,在探究、体验中受到启迪。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会写课文中的词语,指导不易写好的字。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得到启迪。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方法,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运用质疑探究、前后联系和情感体验等多种方法理解内容。
3.学习本课,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了解和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了解大自然的神奇,产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谈话导入:刚才我们一起游览了青岛的海底世界,今天我们一起到南太平洋的`一个龟岛去看看,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之道》。学生齐读课题。
1.了解题目意思,初识“自然之道”。
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 “自然之道”呢?学生理解,教师点拨。
2. 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依据学情重点指导。
(1)学生听写词语,教师依据学情纠正出现的错误,着力指导难写的字。
(2)学生能发现各组词语的特点并分类;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初识“自然之道”,从题目字面上了解什么是“自然之道”,此处对“道”的理解仅仅是对题目的浅层次理解。检查预习,了解学情,针对学情进行重点指导,以学定教;其次,扫清字词障碍,为理解内容做准备;发现词语特点并分类,进行词语积累的归类训练,同时也为概括主要内容做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自主质疑。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教师巡视指导。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学生自主概括——教师进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学会一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自主质疑。学生结合预习和课文内容质疑,教师筛选出重点问题,深入探究。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对文章内容进行归纳。通过对概括方法的引导与提炼,学生学会用简短的几句话说清主要内容,掌握概括内容的一种方法。之后,抓住文章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引发质疑,找出质疑点,以点突破。这样设计旨在找准教学的起点,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探究体验,深入感悟。】
(三)深入文本,体验感悟。
本部分紧紧围绕有价值的问题,结合四年级学生实际,一步步进行深入探究。
1.学习三、四自然段:研究“救”的原因,体会我们救幼龟的“一片好心”,感受自然的神奇等内容。
(1)抓住有关词句,理解我们和向导救幼龟的原因。
学生能抓住重点词句,读懂我们救幼龟的原因。
(2)抓住重点词“探”和“若无其事”等理解词义;结合词语,读懂向导口中“自然之道”的含义,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和体验。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3)教师小结:总结内容,归纳方法。
【设计意图:充分预设学生质疑点,借助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学会通过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深入理解词语并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第二学段的特点;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情感。】
2.学习五至八自然段:研究“害”的惨烈,突出对幼龟的“伤害”,体会愚不可及等。
(1)教师创设情境,默读课文5-8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体会幼龟受到的伤害及人们的愚不可及。
(2)结合有关重点句子理解体会、想象表达。教师指导配乐朗读,读中感悟。
想象当时的情景,进行写话练习,通过“语言表达”丰富原文画面,以写促悟。
(3)感情朗读,触动学生情弦。
【设计意图:本环节着重突出以读促悟,读中悟情,以写促悟,写中生情。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理解内容,受到震憾,触动心灵,提高朗读能力。利用写话练习,实现写中动情、感受“害”的惨烈场面,提高运用词语的表达能力,也为深入探究原因、领悟道理做好铺垫。】
3.探究“救”了一只,却“害”了更多只的多重原因,反复揣摩,触动学生“心灵”。
为什么这样一片好心救了一只幼龟,却害了更多的幼龟呢?
(1)探究原因:引导学生关注全文,学生在文章关键处反复揣摩,由浅入深地悟出“救一只,害更多”的多重原因,体会出人们的愚不可及,领悟道理。
(2)引导学生抓住“悲叹”等,角色体验朗读。到底是为何而悲、为何而叹?体会愚蠢,得到启迪。
4.教师小结:正如大家所言,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所以要多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能不违背自然规律,否则,不了解、不尊重自然,坚持已见,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也容易办“坏事”。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深层探究自然之道,引发思考。在表达交流中,解决疑问,悟出愚蠢的多重原因及受到的启示,在入境体验与情理交融中,感悟“自然之道”的真正含义,触动心灵,受到启示。】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的疑问,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内容?推荐阅读内容。
2.探究写作:观察生活中的动、植物等,看有什么新发现?把新发现写下来。
【设计意图:课前准备,由家乡青岛引出海底世界的神秘迷人,激发了探究兴趣;课中探究,深入理解了幼龟入海的自然之道,悟出了人们愚不可及的多重原因,得到人生的启迪;课后拓展,再引导学生进入大自然,进行新的发现和探究。整个设计,从单元和专题的整体考虑进行了全面规划和构思,注重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大语文观,注重了探究、体验,实现了对方法的学习和迁移运用,发展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第3篇:《自然之道》优秀教学设计优秀
《自然之道》优秀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然之道》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自然之道》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
教材分析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群旅游者出于同情心,从食肉鸟口中救下一只幼龟,却使龟巢里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倾巢而出,导致成百上千的幼龟受到伤害。揭示了“自然之道不可违”的自然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对自然现象有着关注的热情。所以对于这篇课文,学生是有学习欲望的。但是,学生的关注可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学习本课,除了引导学生热爱大自
第4篇:《自然之道》优秀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自然之道》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然之道》优秀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第一课时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自由
第5篇:《自然之道》优秀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自然之道》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自然之道》优秀教学设计1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1、引入:孩子们,大自然气象万千,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今天我们就将走进大自然,去了解大自然,一起学习第九课,齐读课题
2、理解课题是什么意思?(自然规律)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之道,咱们就赶快走进课文去了解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思考:看看课文里都写了哪些人物动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读书的时候,有什么不明
第6篇:自然之道优秀教学设计优秀
自然之道优秀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自然之道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自然之道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
一、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今天,你们将和老师一起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大自然中发生的真实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得到启示。
2、悬疑读文:
读课文题目,“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意思?带疑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3、自主识字:
⑴ 提示学生利用窍门,读准字音。(如,读“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