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舞曲》说课稿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10 20:41:2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瑶族舞曲》说课稿

《瑶族舞曲》说课稿

《瑶族舞曲》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为人音版八年级音乐教材,第二单元《西南情韵》中的《瑶族舞曲》。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八年六班的学生。该班学生普遍音乐素质较好,思维活跃,有表现欲望。六班的学生已经能做到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因此本课设置了课前搜集有关瑶族音乐文化资料的环节。学生们搜集的资料涉及范围广泛,内容详实。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什么是音乐要素,能做到聆听音乐体

会音乐情绪。但当音乐情绪变化时,他们还不能立即找出是哪些音乐要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那么,在欣赏作品时应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欣赏能力。对此,本课中设计了打节奏为音乐伴奏的体验环节,以及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音乐特点。

本课的拓展环节为根据欣赏作品的主题旋律进行音乐创编,这是根据六班学生的特点和掌握的创编知识设计的。学生们喜欢发挥个性的创编活动,都能积极参与。但因缺乏音乐语汇,创编显得单一。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音乐思维。另外,本课中还要求创编歌词。这个创编活动学生们还未接触过,教师应多给予鼓励。

三,教材分析:1,本课选用的教材是八年级音乐教材第二单元《西南情韵》中的《瑶族舞曲

2,课标:能够听辩,记住《瑶族舞

曲》中音乐主题并辨认主奏乐器的音色,感受,体验乐曲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参与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

3,课标分析:本课以课标中听辩,记住音乐主题和感受音乐情绪为教学重点。听辩和熟记主题可以采用反复哼唱和聆听活动;音乐情绪可以通过律动,实践和比较等方法获得感受。

4,作品简析:《瑶族舞曲》是一首以我国西南部的少数民族--瑶族的民间歌曲为素材而写的管弦乐曲。全曲共分三部分,四个主题,运用了音色,速度,力度变化等音乐表现手段,生动的描绘了瑶族的青年男女在节日的夜晚,身穿盛装,欢歌曼舞的场面。

四,教学思路:本课主要依照”创设情境,聆听感受,表现创造”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节。首先,通过少数民族歌曲和图片,文字资料为学生创设聆听

情境;()其次,通过律动,演唱等实践体验环节,以及对比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情绪;最后,在学生获得了音乐感受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作品主题创编出他们喜欢的民族音乐,并能用演唱的方式表达出来。

五,教学目标: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熟悉作品各部分主题旋律,掌握曲式结构。并能背唱a主题,积累音乐语汇。了解瑶族特色民族乐器长鼓,能根据《瑶族舞曲》的音乐特点,设计恰当的节奏为作品伴奏。在熟悉音乐主题的基础上,尝试进行音乐创造与表现。

六,教学重点:

1、熟悉《瑶族舞曲》各部分主题旋律,背唱a主题。

2、体验作品音乐要素的变化,感受音乐情绪,想象音乐场景。

3、根据各主题的音乐特点,设计恰当的长鼓节

奏为音乐伴奏。

七,教学难点:在熟悉作品主题旋律,体验音乐情绪的基础上,尝试用作品主题进行填词,改变节奏,速度等音乐创造活动。

八,操作流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1,播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音乐热身。2,导入瑶族音乐

(二)了解瑶族和瑶族的乐器长鼓:1,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瑶族资料。

2,认识长鼓;3,学生敲击桌面和桌边模拟长鼓音色,并为老师弹奏的乐曲伴奏。

(三)欣赏《瑶族舞曲》:1,分主题欣赏(1)欣赏a主题

1)教师带领学生学唱主题;2)聆听主题,学生敲击长鼓节奏为音乐伴奏,体验音乐特点。

(2)欣赏b主题:1)教师带领学生学唱主题;2)聆听主题,学生敲击长鼓节奏为音乐伴奏,体验音乐特点。

(3)对比分析a,b主题音乐要素的特点。

(4)欣赏c主题:1)聆听主题,学生敲击节奏为音乐伴奏; 2)讨论:音乐的情绪怎样 哪个音乐要素发生了明显的变化;3)复听主题。

(5)欣赏d主题:1)聆听主题,学生敲击节奏为音乐伴奏:2)讨论:音乐的情绪怎样 与c主题相比,音乐要素有哪些异同;3)复听主题

(6)小结归纳四个主题的音乐特点。

2,完整欣赏《瑶族舞曲》:(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边聆听边构建乐曲的曲式结构图。(2)请学生谈谈想象的音乐场景。

(四)拓展:创造表现--创编《新瑶族舞曲》

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再唱a主题。;2,以小组形式,从速度,节奏,节拍,歌词等方面对a主题进行创编。

3,学生演唱创编作品,教师进行评价;4,欣赏新稻子组合新唱的歌曲《瑶族舞曲》。

(五)课题总结

九,教学特色:1,体验式音乐学习:

音乐学习需要学习者自身去经历,去感悟,去操作,才能获得属于学习者个人的音乐感受。体验式音乐学习强调身体的参与。因此,在欣赏《瑶族舞曲》的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学生亲身的音乐体验。在聆听每一段主题时都通过唱旋律,打节奏等活动,使学生获得音乐感受。在完整欣赏时也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边想象,让他们始终沉浸在音乐中,获得最直观的音乐感受。

2,比较式音乐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欣赏音乐,有利于学生形成对音乐的深刻印象。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审美注意力,还有利于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与评价音乐能力的提高。在本课的欣赏环节中,我多次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对比四个主题在节拍,节奏,速度以及音乐情绪方面的异同。

3,导入部分:课堂导入环节选择了

彝族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少数民族歌曲学生比较熟悉,也能创设出少数民族载歌载舞庆祝节日的情境。同时,我选择的是新编版本,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这是学生所喜欢的,于是我设计了跟随音乐节奏律动的活动。通过不断变化敲击方式和节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4,拓展部分:本课的拓展环节设计为学生对所学作品的创编活动。学生在熟悉作品音乐主题,获得音乐感受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对音乐进行个性化的创作,并且用演唱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个环节既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掌握的音乐技能,又能展示学生个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表现力。

第2篇:《瑶族舞曲》说课稿

《瑶族舞曲》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瑶族舞曲》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音乐课本第二册第二单元《音乐的情感表达》的第一课时,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它是一节欣赏课。欣赏我国优秀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大纲》要求,通过欣赏民族民间音乐,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扩大音乐视野。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但他们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提高。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通过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启发学生体会瑶族人民在欢庆节日的热烈歌舞场面中欢乐幸福的心情。

2、使学生初步感受民族管弦乐队的表现特点,培养学生爱我中华的情感。从学习目标不难看出,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提高表现音乐的能力是本节的重点;难点是感受作品表达的情感,提高理解音乐的能力。

二、说教法

1、情境法:由于本节课是欣赏课,所以我选用“情境法”教学,这是音乐欣赏教学的主要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了虚拟的“瑶乡之旅”。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舒适、富有乐趣的情境之中,这样既陶冶了情操,也不知不觉地体验到音乐表现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欣赏能力。(next)

2、感知 理解 想象 实践:

从初中生的欣赏心理分析,音乐欣赏一般都是由感知欣赏开始的,感知只能获得表象认知,因此还必须引导学生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提高,进入对其本质的理解,无论是理解音乐,还是表现音乐,都是一个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而创造新形象必须借助于想象。感知也好,理解、想象也好,最终都要表现在实践运用上。所以,这节课我采用“感知 理解 想象 实践”的欣赏教学模式,并结合“情境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并展开丰富的联想,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说学法

在学生学习方法上,我选择“欣赏法”。日本教育家铃木认为:天赋不是天生固有的,音乐的耳朵可以在听力训练中得到,多练习就多出效果。音乐欣赏又是发展听觉才能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通过欣赏,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和审美经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只做简单提示,给学生尽可能大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兴趣引入;初听乐曲,获得感知;分段理解,想象创作;整体欣赏,参与实践.

1、创设情境、兴趣引入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的前几句音乐(点标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有多少个成员?你都知道哪些?

②有没有谁到过某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地旅游,请到过的同学对这个民族作简要解说。

2、初听乐曲,获得感知

看来,同学们对少数民族了解的还真不少,下面,我要放一段根据少数民族音乐改编的民族管弦乐曲,听后请大家告诉我: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些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们听完后,可能会说出乐曲的情绪、有很多种乐器在演奏或者说好象很多人在跳舞等等)然后,我继续引导学生:

这么美妙的.音乐来自哪个民族?这个民族又具有什么特点呢?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所以,我来告诉大家,这首曲子来自瑶族。大家想不想了解瑶族并和能歌善舞的瑶族人民交个朋友呢?学生们一定会说:想。

3、分段理解,想象创作、

下面,就让我们乘上多媒体快车,我来做导游,带领咱们全班去瑶乡旅游一圈如何?学生们一定会兴趣大增,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又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具体了。

(可任选两个方面,通过文字和图片对瑶族有个简单了解)

(民族概况 传统节日 )

旅游了一圈,天色已晚,同学们也累了,看!热情的瑶族朋友正在为我们准备篝火晚会呢,看来,我们又可以欣赏一台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晚会了。不过,在晚会开始前,我们的瑶族朋友有一道题目要考考大家:

听下面几段音乐,任选一段,想办法把你听后的感想表达出来,可以画画、可以给音乐填词,并说说自己的想法。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黑格尔曾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通过学生们的创作,可以看出,学生们已经表达出了乐曲的情感,本节课的难点也就突破了。

4、整体欣赏,参与实践

在这个环节,我将引导学生积极向瑶族朋友学跳长鼓舞,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培养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所以,我这样对学生们说:大家刚才创作得都非常好,我们在瑶乡旅游一天了,对瑶族也有了很多了解,我们还了解到瑶族的长鼓舞是很有特色的。现在,晚会已经开始了,第一个节目是开场舞《瑶族舞曲》,就让我们在美丽的篝火旁,和我们的瑶族朋友一起,尽情地唱起来、跳起来吧!接着,我和同学们一起,跟着音乐,跳起了欢快的瑶族长鼓舞,这时的课堂,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有人唱歌,有人跳舞,还有同学拿着打击乐器在为乐曲伴奏呢。课堂气氛也达到了高潮。

我认为在进行说课过程当中,教师还必须注意语言的组织.

第3篇:瑶族舞曲说课稿

瑶族舞曲说课稿

一、说教材(点 一 )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音乐课本第二册第二单元《音乐的情感表达》的第一课时??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它是一节欣赏课。欣赏我国优秀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根据《大纲》要求,通过欣赏民族民间音乐,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扩大音乐视野。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同学来说,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但他们理解音乐、表示音乐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提高。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通过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启发同学体会瑶族人民在欢庆节日的热烈歌舞局面

中欢乐幸福的心情。

2、使同学初步感受民族管弦乐队的表示特点,培养同学爱我中华的情感。

从学习目标不难看出,本节课主要培养同学理解音乐、表示音乐的能力。引导同学展开积极的想象,提高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瑶族舞曲》说课稿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yuhh012”为你整理了“《瑶族舞曲》说课稿”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瑶族舞曲》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为人音版八年级音乐教材,第二单元《西南情韵》中的《瑶族舞曲》。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八年六班的学生。该班学生普遍音乐素质较好,思维活跃,有表现欲望。六班的学生已经能做到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因此本课设置了课前搜集有关瑶族音乐文化资料的环节。学生们搜集的资料涉及范围广泛,内容详实。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什么是音乐要素,能做到聆听音乐体会音乐情绪。但当音乐情绪变化时,他们还不能立即找出是哪些音乐要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那么,在欣赏作品时应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欣赏能力。对此,本课中设计了打节奏为音乐伴奏的体验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瑶族舞曲》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瑶族舞曲》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