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心理学和哲学学习总结
今天我把从前的学习笔记统翻了一下,觉得该写写总结。本博学习心理学和哲学,无非为了增加思考的广度深度。学习哲学的兴趣点落在了中国没有的“以人为本体”意识上,而心理学是研究情感和性格的,离不开特定情境的设定就是了。本师太没有哲学的学术能力来创造一套哲学,最多是有我特色的思维,对心理学我也是这样。我的兴趣还是在文学。
科学的尴尬就是不能证明神不存在,也不能证明神存在。这尴尬在心理学上更严重了,严谨心理学很难证明,这个人是疯了,还是没疯。因为你总需要一个心理上的正常不正常的标准范围才能确定超出其外就是心理病了。可是标准在哪里?有上帝的话,应该在他那里。
中国的心理学简直就很疯狂,我觉得叫做生物心理学或者心理学生物派比较对。通俗的说,它就是要落在生物质上,并没有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的确立。除了大把大把吃药,电击异/见上/访分子,没见明显的文化作用。关于学术的生物化倾向,比如名词 “神经症”或者“神经症性格”比较准确,而病就是个性的应激反应。其实也反映着人性的基本特征。现在国内的心理学把这一词去掉了,改用“神经质”一词,我感觉这种描述不如不改。
就我的浅薄认识里,心理学对医疗的贡献还远不如对影视小说。
人真的天生有一个灵魂化的真我吗?如同哲学先验论里完备的理性?只需要把它从幻象迷雾中辨认出来,即可一得永得?《神经症与人的成长》作者霍妮大量引用了存在主义基督徒比如基尔克果的观点,从感性的,非理性的角度去体验,自我存在最大的证据就是虚无,假如真的感觉不到自我,那就不是虚无了,而是动物般的无感,可是人能感觉到身体以外的虚无,它是一种恐惧,一种生存与死亡式的焦虑。
神经症成因如上述所言,人除了面对基本的生存恐惧和焦虑,还有文化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巨大压力和刺激,人使人产生自我防御,进而失衡,失去基本安全感和对人际关系的信任,无法真诚面对任何人,在心理上产生一个“理想化自我”,为了维护这个理想化的安全城堡,符合生存期望,反而压制、压缩了真我的成长。甚至最终磨灭了真我,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精神死亡。成长中形成的人格结构就是霍妮心理学的核心,她认为人际关系是形成人格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终可以达到的,将人本身能力能量从病态人格(神经症性格)中释放出来,得到正常的成长的契机。这也是“进化的道德”。
第2篇:哲学心理学
前科学时期心理学的意识形态:哲学心理学
概述
哲学是孕育科学心理学的渊源,哲学为心理学提供了发展的源泉和必要的知识资料,它的状况决定着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形式。哪一种心理学体系,都不可能在空白的基地上建立起来。纵观整个心理学史,心理学的每一次变革均来自于哲学的变革,而且心理学始终以一定的哲学作为方法论的指导和理论基础。从心理学独立开始,经验批判主义到构造主义心理学,实用主义到机能主义心理学,机械唯物主义、新实在论、逻辑实证主义、操作主义到行为主义心理学,现象学到格式塔心理学,唯意志论和唯能论到精神分析心理学,结构主义到日内瓦学派,实证主义到认知心理学,存在主义到人本心理学等等就明证。哲学观点是心理学发展的思想前提和理论依据,它们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和面貌。
一、哲学心理学的性质和对象
(一)哲学心理学的性质
心理学在尚未从哲学中分化出来以前,是属于哲学心理学的范畴,此时的心理学史具有明显的思想史的特点。主要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思辨的方法来研究和阐释人的心理现象的各种理论。在此阶段,没有独立的心理学家,心理学家由哲学家来兼任。不研究具体的实证问题,主要探讨灵魂或心灵的本质、结构、范畴和功能等一系列比较抽象的基本理论问题。
(二)哲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古代和中世纪主要为灵魂;17世纪至19世纪以前主要为心灵;19世纪后期主要为意识。
(三)哲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基本不采用实验的方法,主要运用观察、猜想、推论和思辨的方法。
二、哲学心理学的思想线索
整个西方心理学史,围绕着如何理解灵魂、心灵、心理的本质,沿着四条主要的思想线索发展:(1)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2)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 思想。(3)十七至十九世纪英法两国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4)十七至十九世纪荷兰和德国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最早的灵魂观念是以万物有灵论的形式出现的,灵魂的本源、基质、机构和过程,皆是古希腊罗马心理学思想的主要问题。其中,又以灵魂本质,即心身关系、心物关系为基本问题。古希腊罗马心理学思想发展的逻辑线索:以原始宗教神话中的万物有灵论观念为心理学思想的萌芽;以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两种心理学思想为主干;以亚里士多德的生机论心理学思想为总汇;以亚历山大城学派的生理学心理学思想为补充;以官能心理学的形成为归宿。
图1古希腊罗马心理学思想发展的逻辑线索
(资料来源:笔者整理)古希腊罗马原子论心理学思想家,发展了万物有灵论的原始神话中的唯物主义思想倾向,用自然物解释灵魂的本质,把灵魂看作是物质普遍具有的特性,表现了物活论。与此相对立的,理念论心理学思想家,发展了万物有灵论的原始神话中的唯心主义思想倾向,用超自然物解释灵魂的本质,把灵魂看作是先验的永恒理念,表现了一种比较典型的先验论。亚里士多德既吸收了原子论心理学思想家将灵魂理解为物质活动的思想,又吸收了吸收了理念论心理学思想家将论混理解为主题观念性的思想,认为灵魂是有生命物质吸收外部客体的特有方式,表现出了生机论的心理学思想。奥斯古丁把官能分为记忆、理智和意志三种,形成了官能心理学。
(二)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心理学思想的发展有三条线索:第一天线索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心理学思想;第二条线索是中世纪传入欧洲的阿拉伯学者的心理学思想;第三条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图2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思想发展的逻辑线索
(资料来源:笔者整理)
在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欧洲中世纪,心理学思想也成为维护宗教信仰的工具。经院哲学的心理学思想是欧洲中世纪占主导地位的心理学思想。它以神化的官能心理学思想和反教会的感觉经验论心理学思想的对立为其主要内容。其中,阿奎那的神经官能心理
学思想属于经院哲学内部正统的心理学思想,而培根、司各脱和奥康的反教会的感觉经验论心理学思想则属于经院哲学内部的异端心理学思想。在此之前,阿拉伯学者伊本·西拿的生机论心理学思想、伊本·阿尔·海塔姆与伊本·路西德的视觉心理学思想也对中世纪欧洲的心理学思想产生巨大影响。文艺复兴开始后,哲学心理学的思想重点转移为复兴亚里士多德以前各派的学说。达·芬奇的心理学思想是文艺复兴时期心理学思想的重要成果,以人文主义为其思想核心和基本精神,即反宗教神学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
(三)十七至十九世纪英法两国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
17至19世纪,英法两国的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是近代欧洲哲学心理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的科学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来源。在此时期心理学仍属于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以笛卡尔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为基础,心理学的思想以经验主义为主要理论特征,并以联想主义和感觉主义为两种表现形式。最终心理学思想以机械决定论为理论模式。
图3 17-19世纪英法两国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发展的逻辑线索
(资料来源:笔者整理)
1、联想主义
联想主义主要是在英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笛卡尔、霍布斯是联想的机械论模式的先驱。“联想”这个术语是洛克先提出来的。贝克莱说明观念的形成依赖于联想。休谟探讨了联想的基质和法则。联想主义心理学的缔造者哈特莱,坚持用联想解释各种心理学现象,并力图用神经振动说来揭示联想的生理机制。苏格兰学派对联想的机制、种类、规律等均有重要论述,对冯特心理学体系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1、感觉主义
感觉主义主要是在法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法国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的特殊理论形式。拉·美特利、孔狄亚克、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人坚信感觉是心理的唯一来源和基础,完全肯定感觉的可靠性。他们虽然正确地认为感觉是外部事物对感官作用的结果,但却极端夸大感觉的作用,把一切心理现象均归结为变相的感觉或感觉的堆积。
(四)十七至十九世纪荷兰和德国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
在17至19世纪的荷兰和德国心理学思想属于理性主义的范畴。理性心理学的特点是强调心理活动的主动性、自因性和统一性。坚持人的心理是一种主动活动的、富于理性的固有观念,即把一切心理作用都归结为不同程度的理性。理性主义直接来源于笛卡尔、斯宾诺莎,德国理性主义始于莱布尼兹,继承者为沃尔夫,黑格尔则进一步做了高度发挥。理性主义有两种理论形式:一种是官能心理学;另一种是统觉心理学。
1、官能心理学
官能主义起源于古代,盛行于18世纪,沃尔夫把官能心理学系统化,提出心灵结构二分法。提顿斯则把人的心理分为理解、感情和意志三种官能。康德又把人的心理分为认识、感情和欲望三种基本官能,即知、情、意三分法的典型代表。
2、统觉心理学
统觉最早是莱布尼兹提出的,把统觉视为“自我意识”。沃尔夫认为统觉类似于“注意”。康德对统觉做了专门论述,把统觉看作是人的一种先验的综合统一的认识能力,含有“整合”的意思。赫尔巴特提出统觉团学说,认为统觉历来都是观念群集所类化的意识,肯定已有知识经验对人的意识对象和注意中心的制约性。
图4 17-19世纪荷兰和德国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发展的逻辑线索
(资料来源:笔者整理)
三、小结
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当哲学从思考宇宙的本源、世界的结构等“自然哲学”的问题,转向研究人类本身的问题,心理学开始孕育于哲学体系之中。并且以哲学心理学的意识形态而产生、存在并且发展。随着哲学的发展,哲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也由研究灵魂,转而研究心灵,到最后的意识。哲学在发展中,离开了较陈旧的理性主义和教条主义的传统,虽然仍然关心许多同样的问题,但研究这些问题的方法越来越具有经验主义、原子主义和机械主义的特征。
到19世纪中叶,心理学正接近成为一种科学,它的哲学先驱者在心理学的对象和方法方面已持有科学主义的态度。当心理学被实证主义、经验主义和唯物主义精神渗透时,心理学才能成为一门明确的实验科学。哲学已做了它能做的一切。作为研究人的自然科学,其理论基础已经确立起来。把理论转化为实际所需要做的事,就是对心理学进行实验。
第3篇:心理学学习总结
心理学学习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理学学习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心理学学习总结1
今天我把从前的学习笔记统翻了一下,觉得该写写总结。本博学习心理学和哲学,无非为了增加思考的广度深度。学习哲学的兴趣点落在了中国没有的“以人为本体”意识上,而心理学是研究情感和性格的,离不开特定情境的设定就是了。本师太没有哲学的学术能力来创造一套哲学,最多是有我特色的思维,对心理学我也是这样。我的兴趣还是在文学。
科学的尴尬就是不能证明神不存在,也不能证明神存在。这尴尬在心理学上更严重了,严谨心理学很难证明,这个人是疯了,还是没疯。因为你总需要一个心理上的正常不正
第4篇:心理学学习总结
今天我把从前的学习笔记统翻了一下,觉得该写写总结。本博学习心理学和哲学,无非为了增加思考的广度深度。学习哲学的兴趣点落在了中国没有的“以人为本体”意识上,而心理学是研究情感和性格的,离不开特定情境的设定就是了。本师太没有哲学的学术能力来创造一套哲学,最多是有我特色的思维,对心理学我也是这样。我的兴趣还是在文学。
科学的尴尬就是不能证明神不存在,也不能证明神存在。这尴尬在心理学上更严重了,严谨心理学很难证明,这个人是疯了,还是没疯。因为你总需要一个心理上的正常不正常的标准范围才能确定超出其外就是心理病了。可是标准在哪里?有上帝的话,应该在他那里。
中国的心理学简直就很疯狂,我觉得叫做生物心理学或者心理学生物派比较对。通俗的说,它就是要落在生物质上,并没有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的确立。除了大把大把吃药,没
第5篇:广告心理学学习总结
广告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一般原理运用到广告活动中去,研究受众接受广告刺激的心理过程,研究个性心理对接受广告的影响;并通过对消费者心理的分析,研究广告如何通过刺激使受众成为消费者并购买商品和劳务,以科学的理论分析广告活动、指导广告创意。
科学的广告遵从了心理学的的定律,请看所选择的广告篇目: a盘 18分33秒 关于动物保护和收容的广告。
1空白空旷的背景,一段独白,字幕,小狗,可怕的捕猎的铁夹子,为画面的主角,冷厉,血腥,可爱,温暖的对比。
2讲解员开始阐述,镜头特写铁夹子,小狗在远处观望,从左到右的小跑过去,不住的扭头朝镜头边的铁夹子望过来。给人猜测,怜悯和紧张的情绪。
3讲解员继续讲解,小狗继续左右的小跑,两次,三次...小狗离铁夹子越来越近。
4讲解员语速加快,语气低沉,小狗在铁夹子边探头探脑,紧张
第6篇:营销心理学学习总结
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学习,对市场营销学有了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的了解,对心理学非常的感兴趣,一下是我学习总结
一、营销概念的5方面共同点与内涵
①营销活动的向导:以“顾客和市场”为向导,而非以产品、技术或者生产为向导
②营销活动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和欲望,赚取利润是其副产品 ③实现目的的方式:组织内外的协调,整个组织内部上下一致的自觉行为
④营销活动的核心:交换是营销的核心,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实现双方的目的
⑤营销活动的适用性:非营利性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诸如政府机构、医院、学校等
二、营销心理学的概念
是专门研究营销活动中卖方和买方的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买卖双方心理沟通的一般过程的科学。
三、研究营销心理学的意义
1、提高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研究心理与行为,利用规律制定营销策略,有
第7篇:哲学学习
你好,黄老师:
我是西大材料学院的大三学生,给你写这封邮件只是出于一个非常偶然的原因。
我现在感觉很痛苦,这种感觉是从来没有过的,所以我有点儿束手无策,好像整个人都奔溃了,这个世界白茫茫一片,彷如世界初生。
我想这应该是哲学的缘故。学了几年材料觉得越来越找不到感觉了,生活也是一成不变的,上学吃饭睡觉还有就是上网了,但大三就有点而不同了。那只是非常偶然的一次,在图书馆三楼随便翻着书看,看的正是沃尔夫著黄小洲翻译的《哲学是什么》,从此我就开始广泛的涉猎哲学著作了。《哲学是什么》成了我的入门教材。后来我在浏览学校主页才发现黄小洲是西大的老师。而且居然是荆州人,我是仙桃人。
以前总觉得哲学是玄而又玄的东西,和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关系,这种刻板印象是多么的错误,现在才发现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哲学中,自己的思考方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