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公开课:方程的意义教案
《方程的意义》教案
执教人:姚明斌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 上册第62~63页内容。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楚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自主的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教学难点: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件出示天平,让学生说说天平的特点。师概括总结得出天平的平衡这一特点。
师:怎样才能使天平左右两边相等?
出示一架天平的左边是有物体20克和30克,右边是50克 师:用算式怎么表示? 生:20+30=50 引导总结得出这个一个等式。
二、合作学习(完成目标二)
再出示天平左边是20克的物体和?克的物体,右边是100克的物体。
师:“?”表示什么?我们可以用什么表示?
生:用字母表示。
师: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天平的平衡吗? 引导得出:20+x=100 表示天平左右两边是的平衡.三、新授(完成目标三)
出示天平,一边放一个空杯子,一边放100g的砝码,天平平衡,然后在杯子里装满水,水的重量不知道是多少。在另一边加放砝码,砝码重量加至250g。这时天平再次平衡。
师:水的重量我们不知道是多少克吗,生:不知道。
师: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水的重量呢? 生:用字母来表示,师:你能不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天平左右平衡? 引导得出:100+X=250 像上面的“20+X=100,100+X=250”这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今天给它起个新的名字,称为“方程”
并板书课题:
方
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 方 程
练习:下面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①、35-χ =12
()
④、0.49÷χ =7()
②、Y+24
()
⑤、35+65=100()③、5 χ+32=47
()
⑥、χ-14> 72()
⑦、28< 16+14
()
⑧、6(a+2)=42
()
你会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吗?(请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
四、练习《 做一做》(完成目标四)
五、总结归纳(完成目标五)
课件出示:“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也一定是方程”
对吗?
• 引导概括得出:方程一定是等式; •
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六:作业布置
课本练习十四66页:第1题
这句话
第2篇:方程意义教案
方程的意义
执教者:吴霜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教学难点: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
一、兴趣引入
师:你们玩过跷跷板吗?下面老师给你们讲一个跷跷板的故事。两只小青蛙在玩翘翘板很开心,一只小熊也要玩,同学们,你们说会怎么样?(没法玩)为什么?有什么办法也让小熊也能玩的开心呢?(让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回答后师总结出要让跷跷板两边平衡。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数学里也有这样的跷跷板,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数学里的跷跷板。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建立表象
1、认识天平,出事左边放30克的物体,右边放5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出现上面情况,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
2、在左盘里添一个30克的物体,又出现了上面情况,用式子表示出来。
3、要想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又将怎样放物体。讲解上面叫灯饰。
4、看一组天平,快速的用数学算式来表示。观察这几个式子有上面相同的地方。
5、学校买来3个足球,花了168元,如果足球的单价是X元,用算式表示出他们的关系。
6、根据本班男、女生的人数列出数学算式。
(二)交流分类,揭示概念
1、把算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①30+20=50 ② 2x+50>100
③80
⑤x÷11=5
⑥100+2x=50×3
⑦x-18=24
⑧ 60÷20=3
⑨100+20
观察分类后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板书课题。
讲解什么叫方程。
2、学生练习写方程。
3、指导学生看书,还有上面需要和大家一起交流的。
4、学习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用图形象的表示出来。
三、巩固练习,深入理解
1、判断,下面的式子那些事方程?那些不是方程?
? 6+x=14
? 3+x
? 50÷2=25
? 6+x>23
? 51÷a=17
? x+y=18
2、了解方程的发展历史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知道了什么知识呢?
五、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不平衡平衡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像100+x=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总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对学生来说是思维方式上的一个飞跃。学生能否通过学习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吴老师首先在学生已有天平称物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猜测、比画、记录和展示生成了等式和不等式的教学资源,然后比较、辨析逐次分类,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围圈呈现方程,接着步步抽象逼近直至学生完整准确表达出方程的意义,最后通过交流对话、数形结合初步体验、讲故事等方式一步步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充分体现了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具体来说,本课的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
能顺利辨认方程的样子就是认识方程了吗?能流利地说出方程的定义就是理解方程思想了吗?方程是个建模的过程,怎样帮学生建立好这个数学模型,深刻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是为寻求未知量,而寻找到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联系,且在这个过程中把未知量先等同于已知量,和已有的已知量进行相关运算,形成等量关系,从而求出未知量的一种思想方法。列方程的过程就是数学建模的过程。教师没有止步于方程意义的抽象,而是通过直观教具体验、数形结合半抽象化、回归生活编故事等情境使学生充分体验方程建模的过程,加深了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孕育了学生的方程思想,实现了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顺利过渡。
二、育人功能充分体现
教育是什么?爱因斯坦曾说:忘掉学校所学的一切知识,剩下的才是教育。由此可知,数学课堂最终应该留给学生什么呢?那应该就是数学思想方法,这正是教师追寻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根。综观吴老师的课堂,开课时的问题开放提出,天平称物时的数学表达,式子的逐次分类,方程意义的抽象归纳,常见等量关系的方程表示,方程故事的创编等,无不体现了教师对方程思想这一暗线的深刻解读。没有贴标签,没有专业术语,教师靠着自己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具匠心的设计,大雪无痕地将问题意识、符号意识、分类思想、合情推理、应用意识、创新
意识等渗透到一个个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真可谓润物细无声啊!
三、情境创设匠心独运,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保证天平称物、式子分类、辨析对话、水壶倒水、盘秤称月饼、故事编创等,无不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且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需要,为学生在新课学习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保证。学生自始至终置身于教师为其创设的发现和交流的情境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操作、观察、发现、质疑、交流、整合、创造等教学活动,在操作、思考、交流、倾听、归纳中学习数学知识,逐步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实现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实现了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的经历和再创造,充分体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交往互动,情知合一
在吴老师的课堂中,常常可以看见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真诚的交流与互动,这种知识信息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不时使课堂掀起高潮,这与教师满腔的教学热忱、高超的教学艺术和发自内心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是分不开的。热情的鼓励、耐心的等待、巧妙的疏导、暖心的评价无不让教师感受到情感与知识的融合,感受到课堂的民主与和谐。学生正是在这样温馨的课堂氛围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合作,获得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提升。吴老师用她的情、用她的真、用她的爱黏住了学生们的心,黏住了每一位观课的教师。
这样的教学,这样的课堂,无法不叫人喜欢。
第3篇:方程的意义公开课教案(精选11篇)
方程的意义公开课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方程的意义公开课教案(精选1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方程的意义公开课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
第4篇:方程的意义教案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主讲:盛春桃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方程的含义,并能进行辨析;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方程的含义。
教学准备:托盘天平
砝码
空杯子
ppt课件 教学过程:
1.(玩跷跷板的经历导入)ppt出示图片
通过动画演示说明只有当两边的重量相等时,跷跷板才能平衡,游戏才能进行。在我们的学习中还有一种更科学的平衡工具(天平,简单介绍原理)今天我们就演示主题图的内容:
左边放两个50克的砝码,右边放一个100克的砝码,列出式子(50+50=100)在左边放一个苹果,右边放一个100g的砝码,天平平衡;左边再放上一个梨,天平向左倾斜,问一个梨有多重?
(如果梨重x克)根据图中的示意可以得出:(100+x>100)在右边的托盘内分别再添加一个重20
第5篇:方程的意义教案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西屯小学赵琳琳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2—6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分类、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3、让学生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教学难点
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深刻理解方程的意义。教学过程
1、学习新课
课件出示4幅图片,学生根据图片猜出成语,老师讲出这节课也是看图猜谜,只是谜底变成了数学式子,导出新课。课件出示一架天平。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我们今天课堂的主角—— 生:天平。
第6篇:方程的意义教案
五年级数学
方程的意义教案
学校:庞岐小学
班级:五年四班
教师:张 敏 娟
教学内容:方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
2、使学生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关系
教学准备:简易天平、砝码、水杯、小正方体块、乒乓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玩过的请举手,谁来描述一下玩跷跷板时的情景?(学生自由回答)
利用这种现象,科学家们设计出了天平,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简易的天平。
二、探索新知
1、认识天平
⑴了解天平外观
⑵介绍使用天平的方法
2、教师演示
⑴天平左边放简易水杯,右边放10克砝码; 要求:学生观察天
第7篇:《方程的意义》教案
《方程的意义》
一、情境导入
1、猜谜语: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来猜个谜语,怎么样?
(课件出示大象)
2、故事引入:大象这么重,怎样才能称出它的重量呢?在古代,有个年仅七岁的小男孩想到了一个很妙的方法,后来被人们编成了一个故事,叫《曹冲称象》。
3、小组汇报:在课前,老师就让大家查找资料,了解这个故事。而且我还提出了一个问题,曹冲是利用什么原理称出大象的?大家都完成了吗?请同学们打开预习本,在四人小组里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汇报导学单里的第一和第二个问题。
有哪个小组来讲讲《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呢?(林瑶小组)
4、解决问题:曹冲是利用什么原理称出大象的?(宝霞组)
其他组的同学还有补充吗?(余颍琳)
5、认识天平:所以说,我们的数学来源于生活。今天我们也来认识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种测量工具——天平,它的原理跟曹冲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