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望洞庭 教案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03 08:06:2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望洞庭(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璜土实验小学备课录

四年级 学科:语文 课题:11.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时间:

教学内容 11.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媒体 录音机 投影

教学过程:复习检查指名朗读第一首诗,背诵第一首诗一、 学习《望洞庭》1、 揭题,解题望:向远处看。介绍“洞庭湖”2、 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3、 简介作者二、 初读课文1、 范读(录音机)2、 学生自学:了解“磨”的两个读音的用法,理解词语:相、和、磨、遥望。读通课文,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3、 检查自学情况三、 精读指导1、 引导理解诗句(1)1、 2两句:相:相互。和:和谐、协调。镜:铜镜(本课喻洞庭湖面)。磨:磨试,即擦。句意: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天空的月亮银光闪闪,湖水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那么宁静、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就像没有被磨试的铜镜一样。(2)3、4两句:遥望:远望。句意:远远望去,那在月光映照下的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做成的盘子,而那湖中的青翠的君山则像放在银盘里的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同桌练说,指名说2、 思考讨论(1) 诗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2) “湖光秋月”为什么会“两相和”?(3) 课文中的“镜”、“白银盘”、“青螺”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这样比?3、 出示挂图:说说图上画了哪些景物,想象诗的意境,教师描述。四、 指导朗诵,背诵。出示: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五、 作业、抄写诗句,说说诗句的意思六、 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并写下来。 注解栏

教后感

第2篇:《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古诗齐备。大屏幕出示四年级经典诵读必背古诗词题目。孩子齐背。

2、古诗接龙

老师说出要求,孩子抢答。

规则:老师说出要求,我伸出一根手指头,孩子举手抢答。(1)、莫笑农家腊酒浑,下一句(2)、柳暗花明又一村,上一句(3)出示这几个词,你能想到哪两句诗

庐山

只缘

同学们,诗词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它们有的写景有的抒情,还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今天咱们来一起欣赏两首古诗《题西林壁》、《游山西村》(二)、《题西林壁》

1、出示古诗

2、出示:提示的读诗要求,根据要求自己读,指名读,教师范读,三个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播放动画。

3、根据加点的字,结合你自己有感情地朗读,你体会到什么?(我体会到诗人在庐山时,没到一个地方都在仔细地观察、欣赏)

下面咱们也来欣赏一下庐山。结合视频,你也做一次苏东坡朗诵一下前两句。通过诵读,你感受到什么?(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角度在变化,所看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所以诗人才说出“不识庐山真面目”)

4、呈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同学们,请你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小组内议一议(1))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2)“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你碰到过这种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准备下画杨桃的图片,再寻找几个作为给孩子的补充)

5、播放苏轼简介

(三)《游山西村》

其实在宋代还有一位著名的词人与苏轼齐名,那就是“陆游”简介陆游

1、出示《游山西村》

2、自由朗读前两句诗,请根据课本中的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指名说

3、出示后两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课件出示“对偶”简单介绍什么是“对偶”举个例子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

(四)拓展练习比一比,看看谁学得好 引导学生小组内完成当堂检测。

(五)小结,布置作业

第3篇: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枫桥夜泊》。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词,写好钢笔字,理解《枫桥夜泊》重点词句的意思,2、理解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

3、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及诗作《枫桥夜泊》

大家熟知唐朝的诗人有哪些?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诗人——张继,了解这位大诗人的自由介绍。

师介绍张继。

《枫桥夜泊》诗人夜泊枫桥,见景色思己落第,心情抑郁,钟声如鼓敲落心头,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枫桥夜泊》。

二、自学诗歌,了解诗意

1.出示诗句与图景。

2.学生自由读诗(1)先读诗中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读准字音,把诗歌读正确(2)用学习前一首古诗的方法,自学这首诗,没读懂的内容同桌交流一下。

3.自学检查:(1)学生读诗,注意指导:霜.钟.城等字的读音

(2)说说,通过自学,学懂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懂的?有那些不懂的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阴、急走”等词语的意思。

2、能读懂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教学进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好不好?春天,因为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万紫千红、充满活力的。那就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读一读这首诗。(学生齐读全诗)

2、你知道这首诗是哪个朝代的哪位诗写的吗?(宋代、扬 里)请你具体介绍一下作者以及背景。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地方的景色?

解题:宿:过夜。

新市:地名,在湖南省。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 教案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了解这首诗内容,并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投影、录音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3、出示洞庭湖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4、引出课题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唐朝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板书课题)

二、精读会意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春日偶成》。课时目标:

1、背诵古诗理解诗句意思。

2、学会本课中生字,初步了解“我”在文中的表达方式。教学进程:

一、复习回顾,诗题导入。

1、背诵《江南春》。

2、师: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诗歌,(板书诗题:春日偶成)教师简介作者程颢。[程颢(1032-1085),北宋]著名儒家学者。字伯淳,号明道。河南洛阳人。少年时曾与胞弟程颐同学于当时名儒周敦颐。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

二、自读古诗,疏通文字

1、学生自由读《春日偶成》。(要求同前首)

2、集体交流对诗歌的理解。

(1)指名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互相启发。

(2)边读边引导想象,逐句谈理解。

(3)师生小结:

一、二句写景——云淡、风清、花红、柳绿,加上近午的阳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庐、瀑”等9个生字,会写“吴、含”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做到有感情地背诵。

3、能从诗句中体会诗人情感,大致领悟诗意,有主动诵读我国古代优秀诗篇的兴趣。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5、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教学重点:

想象《望庐山瀑布》的景象,揣摩诗意。

教学内容:

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学习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古诗

2、向同学推荐自己搜集的古诗

二、写字教学

1、认读要写的字。

注意:窗、岭、鸣、银、泊的读音。

2、说说你记住了哪个生字?怎么记的?

3、扩词练习。(吴字除外)

4、自己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看看左右结构的'字、上下结构的字、上中下、左中右结构的字分别有哪些?写的时候这些字该怎样摆才美观?

5、自己把生字描一描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望洞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专业17篇)

总结是我们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进行记录和梳理的过程,它可以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总结要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给读者以一些有益的思考和行动建议。以下是专家学者撰写的研究报告,供大家参考学习。

望洞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一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诗歌,通过读诗,感悟湖边景色的美丽,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诗句,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美丽风景和湖边的美妙音乐,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cai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湖这一课,现在我们快快出发去湖边,去的路上和我们的生词朋友打个招呼吧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望洞庭 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望洞庭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