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71、72页内容。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位数相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
突破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沟通整数与小数的关系,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认识了小数。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小数?分别让学生说一说,交流后明确在超市购物经常会用到小数。教师进一步指出,在购物过程中,不但会遇到小数,还会遇到小数的计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
(设计意图:将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和社会的联系,了解数学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动画情境
星期天下午,小林给小丽打电话约她去新华书店看图书,小丽高兴地答应了。在书店里,小丽购买了这两本书:《数学家的故事》和《童话选》。
2、师:根据这两本书的价钱你们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1:买这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师:非常好!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6.45+4.29 师:第二个问题谁来? 生:6.45-4.29 师:这两道算式你们会算吗?先独立思考,再在练习本上尝试计算,算完后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计算方法。
师:怎么样,同学们都写好了吗?老师收了几位同学做的题,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3、交流汇报,说清算理
教师引导讨论:哪些方法是正确的?你们的方法跟哪种方法一样?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逐一观察每一种算法,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时说清理由。(1)认为A是正确的。还有谁也用了这种方法?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呢?学生讨论后汇报,有的可能会说如果小数点没有对齐,个位就不是和个位相根据计算整数加法的计算,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要把个位和个位上的数对齐,十分位和十分位上的数对齐,同理,百分位上的数也应该对齐。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总结得出:只有小数点对齐了,才能做到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表示元的数,表示角的数,表示分的数分别对齐。太棒了!你们已经找到了小数加法最关键的地方。
(2)认为B是正确的。先把6.45元和4.29元换算成以分作单位的整数,也就是把小数加法转化成了整数加法,根据整数加法的笔算方法算出和是1074分,再换成10.74元。
(3)认为C、D种方法都是错误的。百分位相加满十,也应该向十分位进一。不能忘记打小数点。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由具体到抽象,理解了小数加法的算理,特别是相同数位对齐才能直接相加)
4、讨论比较,优化算法
师:比较AB两种方法,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引导小组交流讨论,再全班交流达成共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师: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引导比较,优化方法。
5、你们能根据刚才学到的方法,自行验证减法算式是否正确? 抽生汇报,集体评议。
6、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异同:计算方法上都是一位对着一位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小数点,盖住小数点就是大家熟悉的整数减法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是相似的,只是要多小数点。(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进行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数学比较思想,在比较中体会数学规律具有普遍意义,又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72做一做1、2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在组织汇报时,说说自己是如何算的,用什么方法进行验算,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2、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还应用到小数的加减法。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我们学会了如何计算小数的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对齐小数点的位置,最后点上小数点。
(五)作业设计
教材第74页练习十七第2、4题。
课后反思:今天我们所学的小数加减法,在教学时选取贴近学生的现实素材,使学生真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课堂上,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发挥学生积累的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索性必然是主动积极的,从而对小数加减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组织小组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看法。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课堂的主人。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达到知识的迁移转化,从而牢固地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2篇:《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万二中心学校集庄小学 林 玉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切实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文具超市吗?你们在文具超市买东西时遇到什么数学问题没有?老师在文具里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解决吗?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
文具盒: 8.59元 彩色笔:6.2元 钢 笔:10元 订书机:12.5元 转笔刀:9.31元 一个文具盒比一盒彩色笔贵多少钱? 师:能列出算式吗?一起说。生:8.59-6.2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关于计算的知识——小数加减法。(1)试一试:请你试着算一算。(列出竖式)(2)想一想: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3)说一说: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1)如何列竖式计算 指名学生板演。
师:咦,你们以前做过许许多多的加减法吧,无一例外的都是将末位对齐,怎么这次你没有把末位的两个数字对齐呢?是怎样对齐的呢?
生:小数点对齐。师生交流算理。
(2)你能提一个小数加法或小数减法的问题,并解决吗?试试看。师巡视后,提取不同情况的问题与学生交流。例如:钢笔比彩色笔贵多少钱? 10-6.2 师:我们又遇到了新的情况,整数减小数怎么办? 学生自主计算后,和同桌交流。学生说想法。
师追问:10没有小数点怎么对齐的?计算这道题我们还要注意什么? 生:退位。
(3)师提取出计算结果末尾有“0”的指明要简化。(4)学生互查。(5)师小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练习1:计算下面各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6.66+0.03 = 6.69 6.66+0.3=6.96 6.66+3=9.66 练习2: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2.98+0.56 12.53+4.67 6.07+4.89 5.64-1.78
7.2-6.45-0.41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懂得了什么?
第3篇: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与之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对小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计算能力特别强,这儿准备了两题你会算吗?
出示:用竖式计算。
475+34= 473-34=
指名两人板书,其他同学在随堂本上独立完成,完成后核对。
结合刚才的计算过程想一想,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呢?
预设学生回答结果:①相同的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
追问最终达到:整数中的个位就是它的什么位?(最低位)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相同的数位对
第4篇: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内容延续了例3的情境,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买东西时钱数是否够用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小数的含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教材第97页的例4、相对应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的第5-11题。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提高合作意识,培养主动探究精神,体会小数的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小数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月月有9元,买两种玩具价格分别是3元和5元,够吗?(两种方法)
今天,我们继续解决在商店里购物方面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4
1、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的商店购物图和第97页
第5篇: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法(1)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1--72页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
2、能正确地计算小数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的情境中,共同总结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数位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同时注意正确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逛超市吗?其实,老师和你们一样,也喜欢逛超市,今天老师打算带你们一起去超市,想不
第6篇:《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题卡。【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陪爸爸妈妈一起逛过商场吗?你们去商场干什么?老师也是去商场购物,老师在购物时遇到一些问题,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解决吗?
二、新授。
1、老师第一次逛商场买了两件商品,一台电风扇198元和一个闹钟35元,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一共要多少钱?请大家用竖式计算。(课件)整数加减法竖式
第7篇:教学设计《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理解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切实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书店买过书呢?老师我最喜欢看去书店买书了,因为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书本任你挑选。现在,比如老师想再去书店买几本书,分别是数学家的故事和童话选,单价各是6.45元和4.29元,根据这两本书的价钱你们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1:数学家的故事和童话选一共需要多少钱? 生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
第8篇: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峨峰小学 严洪怀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即购物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产生了新的计算要求,并通过对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比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突出小数点的处理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逐步加深和提高计算能力,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已具备与整数加、减法计算的相关知识,较容易迁移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当中。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三)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