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01 08:05:5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而文辞冲淡的文章。学习本文的关键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着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处蕴含的深刻含意,以理解文章关于亲情、责任及生命的主旨。

本文是自读课,主要设计为以读促悟。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含意深刻句子的理解,赏析一家四口各成员的性格特点,从中体会三代人互敬互爱的浓浓亲情以及尊老爱幼的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在课上积极营造一种美的氛围,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文章的主旨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理解课文真实优美的语言。过程与方法:

1、能恰当运用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方法。

2、在合作探讨中提高赏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中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起“家”,我们心中就会油然而生一种美好的感觉。想到妈妈爸爸,想到欢声笑语,想到温暖的怀抱。现在让我们来感受感受家的幸福吧!播放《让爱住我家》。

(此设计意图:因为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育者及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所以感人的歌曲,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感人的歌词,使其感悟到亲情的可贵,使学生在探讨中与作者情感上产生沟通,从而更好地感悟课文。)2.好,现在让我们跟着作者莫怀戚的家人一起走进美文《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

3.出示学习目标。4.检查预习。

(二)理解文意

1.听文入境。

教师范读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

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归结:和谐)2.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所写主要内容。回答问题:(抢答)

A、散步的人有:

B、散步的地点是:

C、散步的季节是:

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E、散步的结局?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过渡:课文的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

2.思考:如果不以“散步”为课题,你还能另拟一个题目吗?说说你的想法和理由。

如:三代同行: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整个世界的份量”——要追问:为什么是“整个世界”?为什么是“份量”?你能抓住主旨句来概括。扣住了结尾,意味深长,“整个世界”:大词小用,其实是大有深意。“份量”:扣住了老少两代人,体现了中年人的使命感责任感。

▲“生命的延续”——要追问:为什么是“延续”?。文章写的是一家三代人,生命是传承的,中年人承前启后,体现了对生命的感悟。

▲“生活之美”——要追问“美在哪里?”早春南方的田野体现出清新明丽的图画美,一家人相互体贴谦让折射出和谐浓郁的人情美,中年人承上启下、尊老爱幼体现出深沉含蓄的人性美。

▲“春天的步伐”——这里的“春天”指什么?春天来了,一家人到田野上散步,家庭中洋溢着浓浓的春意,期盼着母亲的生命能迎来新的春天。▲“大路〃小路”——抓住分歧,大路小路流露真情。

同时板书拟题的方法。抓住情节、揭示中心、简洁含蓄、小中见大。

3.你认为,我们拟的标题与课文原题比起来哪个更好?

本文的标题 “散步”好:它简明,准确,含蓄,有情致,有画面感,有故事味。作者选取 “散步”这生活的一角,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逐步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和睦、亲爱的关系。

老师第一次读到文章的时候,我觉得“散步”很好,同学们中也不少拟得深刻的标题。4.过渡:《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读这样的美文,令我们心灵愉悦,爱不释手。

(三)朗读品味

1.朗读你最喜欢的一段文字,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老师建议:读出深情,读出重点,读出韵味。作圈点评注。示例: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中速、深情地朗读,好像在叙述自己的故事一样,微微带着笑容。重读“我”和两个“我的”,意在表现“我”的责任感,强调“我”与“母亲”“妻子和儿子”之间的挚爱情谊,突出不可分离的家人的亲情。

2.要发动学生来评价:他这样读好不好?为什么?

教师要重视二次生成,要追问为什么这么读?某个字词应怎么理解? 3. 《散步》中“我”的家庭为何能拥有幸福?

尊重、理解、信任、体谅、尊老爱幼、承担责任(家庭、生命)这一家三代人的温和、谦让与体贴都融进了这深深的爱之中。这不正是以血缘构成的家庭最稳定、最能持久也是最为宝贵的东西吗? 4.教师总结:要读好文章,读出重点字词句的韵味,就要品味它们的造型美、用词美、情趣美、意蕴美。要感受到它们对我们心灵的熏陶。

5.范读、齐读:让我们一起来深情地吟诵文中最后一段,感受文章的美„„

(四)诉说亲情

(五)结语:同学们,散步这一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事儿,在作者笔下却是别样的温馨!生活中不缺乏美,只是缺乏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我们做个有心人,用心感受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温馨!

第2篇:散步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仔细揣摩一些语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

一、初读,感受和谐的家庭之美;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述“散步”的过程。

2、请简要谈谈你听读本文后的感受。

二、细读,感动于责任和生活情感之美;

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

细细品味文章对四个人物的描写,这个“亲情”又渗透了哪些情感?(通过具体赏析人物描写的字词句,体会文章情感)

三、深读,感悟生命之美好

1、“其实我骨子里是想写生命”——莫怀戚《二十年后说散步》你能理解吗?

链接材料:父死母垮,最不可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那次散步,就是一次陪伴而与陪伴相伴的,就是对“生命”这个命题的感受和思考

再读这个“熬”字,你又读出了什么?——希望、生机、生命

2、回读课文,你是否处处读出了“生命”?

a铺写自然生命的:南方初春的田野,铺展着生命的新绿,嫩绿的芽孢,消融的春水……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一切都透着生机,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些诗意的刻画,体现了生之蓬勃这不是简单的写景,它还为下文写人的生命张本

b抒写人的生命的:如“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小家伙……”两个“蹲”、“背”

母亲是衰老的生命,儿子是幼小的生命,我和妻子是成熟的生命,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站在生命之链的中点上,作者告诉我们,尊重生命,对生命尽责!

3、母亲自己对生命有没有新发现?第七节中“她的眼随小路望去”,在她眼里“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心中有生命,就会充满希望,充满对生活的热爱!

4、提升生命的认识:“整个世界”,一个背上是儿子,一个背上是母亲,一个是生命之源头,一个是生命之延续,生命之泉汩汩流淌,绵延不绝

总结

第3篇:《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领悟文意,感悟亲情。

2、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领悟深刻的文意。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听儿歌《可爱的家》。

2、说出你由“家”的感觉联想到的词语。

3、检查生字词。

二、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思考: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用原文的一个词语回答)?如何解决?

三、研读课文 探究主旨

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2、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我”最终决定委屈儿子,选择走大路。“我为什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文章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入田园的情景,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散步》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散步》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