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颀塞下曲的阅读答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3-01-01 08:05:4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李颀塞下曲的阅读答案

李颀塞下曲的阅读答案

塞下曲

李 颀

黄云雁门郡①,日暮风沙里。千骑黑貂裘,皆称羽林子②。

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水。帐下饮葡萄,平生寸心③是。

【注】①雁门郡:战国赵武灵王置,辖境相当于今山西河曲等地,唐曾改代州(山西代县)为雁门郡。②羽林子:汉武帝时建羽林军,宿卫宫殿,唐沿袭。③寸心:心事、心愿,心位于胸中方寸之地,故称。

8.全诗运用哪些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5分)

本诗选用了黄云、风沙、貂裘、金笳、朔雪、铁马、云水、葡萄酒这些意象,营造了一派苍凉沉雄的意境。(共5分,意象占3分,意境占2分,只答“荒凉”“空阔”类给1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及意境的能力。意象的选择可通过典型事物来筛选;意境的分析归纳,需要理解意象所营造的境界画面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9.颈联“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水”写景,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简析。(6分)

①衬托。以朔雪、云水映衬边地战争特有的声响,悲壮荒凉。②借景、借物抒情。借边地特有的景物“朔雪” “云水”、事物“金笳” “铁马”来表现在风沙之中巡行的羽林子的生活既艰苦又豪迈,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赞扬之情。(共6分,技巧占2分,分析占1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道题要从表现手法等方面思考。答题时要紧扣题干中的“主要运用”字眼。

诗词赏析:全诗写羽林军骑士在边塞艰辛而又豪迈的军旅生活。

“黄云雁门郡,日暮风沙里。”遮天蔽日的'黄云笼罩着雁门郡,薄暮冥冥之时,风沙四起。首联渲染羽林军出场前的背景,黄云蔽空,暮色苍苍,风沙弥漫,给人一种苍茫而神秘的感觉。

“千骑黑貂裘,皆称羽林子。”风沙之中,千余名身着黑色貂裘的将士,都自称为羽林军。人物闪亮登场,羽林子威风凛凛、庄严肃穆。

“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水。”金色胡笳的吹奏声应和着北地的风雪声,披甲的战马嘶叫着,面对着云和水。以朔雪、云水映衬边地战争特有的声响,悲壮荒凉,表现了在风沙之中巡行的羽林子的生活的艰苦以及他们的豪迈情怀。

“帐下饮蒲萄,平生寸心是。”营帐之中,羽林子痛饮着葡萄美酒,平生的区区之心尽在这酒杯之中。此句写羽林军巡行归营后畅饮葡萄酒,豪壮而郁闷,一切尽在酒杯之中,一切尽在不言之中,意在言外,回味无穷。

这首诗意境开阔,笔力苍劲,情韵深长,黄云、风沙、金笳、铁马、朔雪、云水、貂裘等意象共同营造了一派苍凉沉雄的意境。

第2篇:李颀

李颀,东川人,家于颍阳。擢开元十三年进士第,官新乡尉。集一卷。今编诗三卷。

李颀(690-751)唐朝诗人,赵郡(今河北赵县)人,一说东川(今四川三台一带)人。少时家本富有,后结识富豪轻薄子弟,倾财破产。后刻苦读书。隐居颍阳(今河北南许昌)苦读10年,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考取进士,曾任新乡县尉。任职多年,没有升迁,晚年仍过隐居生活。他一生交游很广,当时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王维等都与他关系密切。李颀性格疏放超脱,厌薄世俗。他的诗以边塞诗成就最大,奔放豪迈,慷慨悲凉,最著名的有《古从军行》、《古意》、《塞下曲》等。李颀还善于用诗歌来描写音乐和塑造人物形象。他以长歌著名,也擅长短诗,他的七言律诗尤为后人推崇。《全唐诗》中录存李颀诗三卷,后人辑有《李颀诗集》。

李颀(?~757?),唐代诗人。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长期居住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开元二十三年 (735)登进士第。一度任新乡县尉,不久去官。后长期隐居嵩山、少室山一带的“东川别业”,有时来往于洛阳、长安之间。他的交游很广泛,与盛唐时一些著名诗人王维、高适、王昌龄、綦毋潜等,都有诗什往还。他还喜欢炼丹修道,王

维有诗相赠说:“闻君饵丹砂,甚有好颜色”(《赠李颀》),约在天宝末去世。《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李颀诗集1卷。今存《李颀集》有《唐人小集》本1卷;《唐诗二十六家》本3卷。《全唐诗》编为 3卷,但仍有遗漏。如宋代洪迈《容斋随笔》卷四“李颀诗”条提到并加以称许的“远客坐长夜,雨声孤寺秋。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四句,就不见于《全唐诗》。

由此可见网上的信息实在是繁杂,而且互相抵触的也很多,考虑去哪儿找个权威版本…………祖籍赵郡应该是没有问题的,长居颍阳应该也没有问题(登封西?哪儿啊?),就是做官,读他的诗,感觉李颀应不是热中仕途之人,且心慕豪侠又喜炼丹修道,辞官而去的可行性更大。而他的诗,说实话我实在是难以理解,为什么一个人可以写古诗写得那么好,律诗绝句却又平平…………

卷132_1 「湘夫人」李颀

九嶷日已暮,三湘云复愁。窅霭罗袂色,潺湲江水流。

佳期来北渚,捐佩在芳洲。

(还是比较喜欢这一首的)

卷133_1 「古从军行」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一部还珠格格,全国人民都会背这首诗了,除了小燕子…………)

卷133_2 「行路难」李颀

汉家名臣杨德祖,四代五公享茅土。父子兄弟绾银黄,

跃马鸣珂朝建章。火浣单衣绣方领,茱萸锦带玉盘囊。

宾客填街复满座,片言出口生辉光。世人逐势争奔走,

沥胆堕肝惟恐后。当时一顾登青云,自谓生死长随君。

一朝谢病还乡里,穷巷苍苔绝知己。秋风落叶闭重门,

昨日论交竟谁是。薄俗嗟嗟难重陈,深山麋鹿可为邻。

鲁连所以蹈东海,古往今来称达人。

卷133_3 「缓歌行」李颀

小来托身攀贵游,倾财破产无所忧。暮拟经过石渠署,

朝将出入铜龙楼。结交杜陵轻薄子,谓言可生复可死。

一沉一浮会有时,弃我翻然如脱屣。男儿立身须自强,

十年闭户颍水阳。业就功成见明主,击钟鼎食坐华堂。

二八蛾眉梳堕马,美酒清歌曲房下。文昌宫中赐锦衣,

长安陌上退朝归。五陵宾从莫敢视,三省官僚揖者稀。

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

(唐朝男儿啊,一见就拿生死做许诺么…………自谓生死长随君,谓言可生复可死,轻薄子如此,豪侠呢?李诗里的豪侠总是很凄凉,过去的少年意气早已不堪回首…………)

卷133_4 「琴歌」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月照城头乌半飞,

霜凄万树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清淮奉使千馀里,

敢告云山从此始。

(最喜欢末尾两句)

卷133_7 「鲛人歌」李颀

鲛人潜织水底居,侧身上下随游鱼。轻绡文彩不可识,

夜夜澄波连月色。有时寄宿来城市,海岛青冥无极已。

泣珠报恩君莫辞,今年相见明年期。始知万族无不有,

百尺深泉架户牖。鸟没空山谁复望,一望云涛堪白首。

卷133_16 「别梁锽」李颀

梁生倜傥心不羁,途穷气盖长安儿。回头转眄似雕鹗,

有志飞鸣人岂知。虽云四十无禄位,曾与大军掌书记。

抗辞请刃诛部曲,作色论兵犯二帅。一言不合龙额侯,

击剑拂衣从此弃。朝朝饮酒黄公垆,脱帽露顶争叫呼。

庭中犊鼻昔尝挂,怀里琅今在无。时人见子多落魄?br>

共笑狂歌非远图。忽然遣跃紫骝马,还是昂藏一丈夫。

洛阳城头晓霜白,层冰峨峨满川泽。但闻行路吟新诗,

不叹举家无担石。莫言贫贱长可欺,覆篑成山当有时。

莫言富贵长可托,木槿朝看暮还落。不见古时塞上翁,

倚伏由来任天作。去去沧波勿复陈,五湖三江愁杀人。

卷133_21 「送陈章甫」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青山朝别暮还见,

嘶马出门思旧乡。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东门酤酒饮我曹,

心轻万事皆鸿毛。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郑国游人未及家,

洛阳行子空叹息。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卷133_27 「古意」李颀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黄云陇底白雪飞,

未得报恩不能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第3篇:古意 李颀

古意 李颀

《古意》是由李颀写的一首古诗,全诗写戍边豪侠的风流潇洒,勇猛刚烈。

《古意》

作者:李颀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解】:

1、古意:犹“拟古”。

2、轻七尺:犹轻生甘死。

3、解:擅长。

【韵译】:

好男儿远去从军戍边,他们从小就游历幽燕。

个个爱在疆场上逞能,为取胜不把生命依恋。

厮杀时顽敌不敢上前,胡须象猬毛直竖满面。

陇山黄云笼罩白云纷飞,不曾立过战功怎想回归?

有个辽东少妇妙龄十五,一向善弹琵琶又善歌舞。

她用羌笛吹奏出塞歌曲,吹得三军将士泪挥如雨。

【讲解】:

这是一首拟古诗。首六句写戍边将士的风流潇洒、勇猛刚烈和视死如归。“须如猬毛磔”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古意·李颀

古意·李颀

导语:《古意》由李颀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的题目叫“古意”,标明是一首拟古诗。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古意·李颀全诗鉴赏,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古意》

作者:李颀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解】:

1、古意:犹“拟古”。

2、轻七尺:犹轻生甘死。

3、解:擅长。

【韵译】:

好男儿远去从军戍边,他们从小就游历幽燕。

个个爱在疆场上逞能,为取胜不把生命依恋。

厮杀时顽敌不敢上前,胡须象猬毛直竖满面。

陇山黄云笼罩白云纷飞,不曾立过战功怎想回归?

有个辽东少妇妙龄十五,一向善弹琵琶又善歌舞。

她用羌笛吹奏出塞歌曲,吹得三军将士泪挥如雨。

【讲解】: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王昌龄李颀

在盛唐诗坛上,有一批位卑而名高的诗人,他们在仕途上落拓不遇,但意气风发的时代精神却激荡着其诗情,使他们的创造才华喷涌而出。尽管他们在题材上各有侧重,在形式上各有擅长,但都能拓展诗境、别开生面,使初唐以来以“风骨”为号召的诗歌审美理想得以血肉丰满的表现。王之涣、王昌龄、李颀、崔颢就是其中几个年辈较早的杰出代表。

王之涣(688-742)字季淩,绛州(今山西新绛)人。他一生只担任过主簿、县尉等吏职,曾不屑于“屈腰之耻”而拂衣去官,天宝元年去世。据靳能在为他所作的墓志铭中称,王之涣为人“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其吟咏从军出塞之作,“传乎乐章,布在人口”。由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事见薛用弱《集异记》)即可见其影响之一斑。王之涣今存诗仅六首,均是绝句精品,如《登鹳雀楼》①: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李颀塞下曲的阅读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颀塞下曲的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