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张旭》李颀唐诗(通用5篇)由网友“cookiebang”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赠张旭》李颀唐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篇1:《赠张旭》李颀唐诗
《赠张旭》李颀唐诗
《赠张旭》这首赠诗以真切的感受和细腻的笔触,从多种视角展示了张旭的精神风貌。
赠张旭
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
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
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
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下舍风萧条,寒草满户庭。
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
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
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
诸宾且方坐,旭日临东城。
荷叶裹江鱼,白瓯贮香粳。
微禄心不屑,放神于八纮。
时人不识者,即是安期生。
【赏析】
张旭是盛唐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他继承东汉张芝“联绵草”的风格,独辟蹊径,成为狂草一体的开山鼻祖。相传他喝得大醉才开始作书,狂叫奔走,以致头发濡墨,创作状态近于疯狂,因此又得“张颠”的诨号。张旭的书法,与李白歌诗、裴剑舞,在当时共称“三绝”,但这样一位天才的书法大家却终生坎坷,穷困潦倒。李颀在仕途上有与张旭相似的遭遇,二人又都喜好黄老之术,因而意气相投,交谊深厚。
他的这首赠诗以真切的感受和细腻的笔触,从多种视角展示了张旭的精神风貌。
“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开始两句就概括出张旭最大的特点。以酒破题,将张旭艺术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支柱道出。嗜酒的狂草书法家,性格必然豁达,人一豁达,也就拙于钻营,自甘淡泊;嗜酒如命,难免不治生事,身无长物。因此一个嗜酒,一个豁达,就注定了张旭的一生的命运。但从另一角度说,这两点却是张旭之所以为张旭的缺一不可的条件。内心的豁达和外在的嗜酒,是构成张旭既幸又不幸两大因素,李颀真可谓与张旭相知至深了。
接下来六句,介绍了张旭出神入化的艺术造诣——书法。“皓首穷草隶”一句,写出张旭孜孜以求、竭尽终生献身于书法的痴狂和敬业精神。“太湖精”是张旭的另一绰号,诗人用这一绰号概括张旭之魂,同时也体现两人的亲密关系。“露顶据胡床”以下四句着重刻画张旭作草时的情状,抓住特征,详略得当,寥寥几句,仿佛一幅传神的速写,使书圣创作时的忘我之态跃然纸上。写得兴起,竟洒向壁上,运笔星驰,天地也为之低昂。这四句真是有声有色,精彩纷呈。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云:“(旭)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战斗歌舞、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张旭将草书作为宣泄情感的方式,而李颀的这幅速写使读者既看到了张旭痴狂的外在形态,也看到了张旭复杂心态。
“下舍风萧条”以下六句,是对“豁达无所营”的具体描写:住的`是不蔽风雨长满了野草的寒室陋舍,居处如此荒凉颓败,书圣却豁达坦然;反正浪迹萍踪四海为家,那就用用不着这些。轻描淡写的一句解嘲,虽能体现达观知命的生活态度,深寓其中的却是一种难掩的苦涩。及时行乐,消遣道书,其实都是无力与命运抗争的自我麻醉。“瞪目视霄汉”以下十句,是说张旭整日处于懵腾迷离之中,始终半醉半醒,醒时觉得一种对生事无聊的麻木,醉时反感到一种对世态炎凉的愤激。因此时常邀朋呼饮,不惜倾其所有,相期一醉,通宵达旦。尽管区区俸禄未必能畅饮尽兴,但心游万仞,神骛八极,再也没有比这更痛快惬意的了。不知情的旁观者,只道是一班神仙中人。诗歌就在这种“同销万古愁”的热闹场面中结束。
李颀的诗,善于捕捉人物情态特征,描写惜墨如金,但人物形象却立体而丰满。表现了很高的诗艺。
【作者介绍】
李颀,唐代诗人。赵郡(治今河北赵县)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县尉,晚年在帮乡隐居。他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其诗内容丰富,所作边塞诗,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生平事迹见《唐才子传》。有《李颀诗集》,《全唐诗》编其诗3卷。
篇2:赠张旭,赠张旭李颀,赠张旭的意思,赠张旭赏析
赠张旭,赠张旭李颀,赠张旭的意思,赠张旭赏析 -诗词大全
赠张旭作者:李颀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
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下舍风萧条,寒草满户庭。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
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
诸宾且方坐,旭日临东城。荷叶裹江鱼,白瓯贮香粳。
微禄心不屑,放神于八。时人不识者,即是安期生。
篇3:李颀唐诗鉴赏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
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
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
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
空令岁月易蹉跎。
篇4:李颀唐诗鉴赏
我国古代送别诗枚不胜举,各有其优。盛唐诗人李颀的《送魏万之京》感情真挚语言洗炼,响亮的音节,为明七子所师法,并流传至今。
魏万,又名魏颢,是李颀晚辈的诗人。他不但与李颀情谊甚厚,与李白等诗人也有交往。李白诗集中,也有《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的长诗。李颀的这首诗,是为送魏万西赴长安而作。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游子,这里指魏万。这两联,先写诗人黎明时分送魏万启程,后补叙魏万是昨夜才渡过黄河与诗人相见的。可见二人相见匆匆,魏万赴京行路之急。微霜二字,指天降薄霜的深秋时节。开始两句融叙事与写景为一体,将事情的原由经过以及时间地点交待一清。
中间两联对仗工整,诗意也向前递进了一步。作者想象魏万在途中将要遇到的各种情景和心中的感触。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秋去冬来,鸿雁南飞,失群的`孤雁,发出一声声嘹唳的哀鸣,让人不忍率听。在他乡游子听来,不禁触景生情,倍感凄凉,乡思之苦更加深切。仿佛那失散的鸿雁就是自己,到处漂泊游荡,前途迷茫。作者用不堪修饰愁里听,使读者愈加感受到征人愁思郁积、愁上加愁的心情。此刻,在作者的心目中,云山是那样的凄冷,百草凋零,疾风落叶,一步一步从这样的凄景中涉过,岂能不让人愁苦难耐。
第三联,由泛景描写变为具体带有特色的景物。
关城树色催寒近,魏万此去,途经函谷关和潼关。
潼关是重要的军事要塞,过了潼关,表明已出塞很远。
作者这里使用拟人化手法,说树色催寒近,似乎是说,城头那枯黄的树叶在催促严寒快点到来。天气冷了,树叶黄了,树叶的枯黄反衬出季节的变化。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般的说,天气凉不易观察,而树叶黄却是一目了然。御苑砧声向晚多,月夜里家家户户洗衣那咚咚的砧声,又能引人产生一种幽怨惆怅的感觉,令他乡游子的心中生出思乡的浓浓哀愁。
最后一联: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这既是长辈对晚辈的关心爱护,又是过来人对后来者的警诫。繁华热闹的长安,曾使一些意志脆弱者沉湎于行乐,一事无成。切不可学习他们啊!
此诗语句凝炼、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诗中那溢满诗人的真挚感情,以及对晚辈诗友殷切的希望和发自肺腑的嘱托。
篇5:《赠李颀》-作者:王维唐诗赏析介绍
《赠李颀》 作品介绍
《赠李颀》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5卷第13首。这首诗对于世人受口腹之欲的盲目驱使,不惜杀生害命,迭相吞食的不幸事实表示了深切的悲悯。
《赠李颀》 原文
赠李颀
作者:唐·王维
闻君饵丹砂,甚有好颜色。
不知从今去,几时生羽翼。
王母翳华芝,望尔昆仑侧。
文螭从赤豹,万里方一息。
悲哉世上人,甘此膻腥食。
《赠李颀》 注释
①李顽: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②饵:食。丹砂:指丹药。
③生羽翼:谓成仙。曹丕《折杨柳行》:“服药四五日,身轻生羽翼。”
④王母:即西王母,古代神话中的仙人,相传居于昆仑山。翳华芝:谓以华盖自蔽。
⑤文螭:有花纹的螭。螭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从赤豹:谓后有赤豹相随。《楚辞·九歌·山鬼》:“乘赤豹兮从文狸。”
《赠李颀》 翻译
听说您常吃丹药,有着很不错的气色啊,就是不知道你从现在开始,什么时候能长出翅膀呢?王母娘娘收起了灵芝,在昆仑山那头盼你过去呀。有文彩的螭龙跟随着赤毛黑斑的赤豹,那些仙兽啊,走上万里才会停一下。世间的人们都却甘愿去享受这些荤腥的食物,真是可悲啊。
《赠李颀》 赏析
这首诗对于世人受口腹之欲的盲目驱使,不惜杀生害命,迭相吞食的不幸事实表示了深切的悲悯。
《赠张旭》李颀唐诗《赠张旭》这首赠诗以真切的感受和细腻的笔触,从多种视角展示了张旭的精神风貌。赠张旭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赠张旭》李颀唐诗,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唐诗古意·李颀导语:《古意》由李颀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的题目叫“古意”,标明是一首拟古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全诗鉴赏,欢迎大家阅读!《古意》作者:李颀男儿事长......
唐诗古意·李颀......
李颀唐诗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