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数乘法(连乘、乘加、乘减)》练习题
《小数乘法(连乘、乘加、乘减)》练习题
一、填空。
(1)1.25×0.7×0.8=(__×__)×__
(2)0.78×(100+1)=__×__+__×__
(3)0.36×4.5+5.5×0.36=(__+__)×__
(4)5×0.73×0.2=__×(__×__)
二、计算下面各题
4.2×1.5-2.74= 9.4×0.05×0.6=
34.2×0.5×0.19= 17.2+2.8×0.47=
三、列式计算
(1)4.78与2..5相乘,所得的积再减去3.25,差是多少?
(2)12.45乘以1.83,所得的积再乘以0.54,积是多少?
四、应用题
(1)一种钢丝每根长8.36米,每米重4.26千克。100根这样的钢丝重多少千克?
(2)李伯伯种了两块地土豆。第一块收了249.85千克,第二块地比第一块的1.4倍还多24.36千克,第二块地收大豆多少千克?
五、赵庄供销社于2002年2月7日售给农业大户李叔叔以下货物:化肥580千克,每千克0.68元;锄头8把,每把20.34元;草帽13个,每个1.88元;钢锨6把,每12.40元。请你代供销社给李叔叔开发票。
参考答案
一、
(1)1.25 0.8 0.7
(2)0.78 100 0.78 1
(3)4.5 5.5 0.36
(4)0.73 5 0.2
二、3.56 0.282
3.249 18.516
三、(1)807 (2)12.30309
四、(1)3561.36 (2)374.15
第2篇:《小数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小数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1页例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
3、提高学生的小数混合运算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熟练地计算连乘、乘加、乘减题。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
3×4×10 28×2-15 45×3+23 提问:说一说这些题含有什么运算,该怎么算。
导语: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看谁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把新知识学得又快又对。
二、教学实施 学生自学例7.提问;例题中的算式是几步计算?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计算。和同伴交流计算方法。
请同学讲述自己的计算方法。
集体讲评学生的计算方法和计算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三、课堂小结:
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和整数的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相同。
四、课堂练习: 出示课堂练习设计。
五、学生自我评价。
课后反思:
这节课从学生学习过程看: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比较长,在个别辅导下中等学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有三个学习困难的同学在辅导中还是很难完成学习任务,他们把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混淆了,在列竖式时数位对的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个别辅导工作的。
第3篇:《小数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小数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5×2×7 25×4×8 9×10×6
2、说出运算顺序:12×(5+60) 30+7×85 250×4÷200
小结: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而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二、新授
1.教学教材第11页例题7.
(1)出示例题7:
(2)分析:题目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3)生尝试练习。
抽生板演:0.9×0.9×100
=0.81×100
=81(平方米)
(4)分析订正: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质疑或师提问:)
①这个算式是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先算0.9×0.9,再乘100.)
②0.9×0.9是什么意思?(求的是一块砖的面积)
③为什么要用0.9×0.9呢?不可以就用0.9×100吗?(因
为占
第4篇:连乘、乘加、乘减 教案
连乘 乘加 乘减
[教学内容]
连乘、乘加、乘减和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结果。
2.理解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3.提高学生的类推能力,培养学生知识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思想。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新知识,看哪位同学学得快,掌握得好。
(一)复习旧知
1.出示投影,先回答问题,再计算。
(1)12×5×60(2)30×7+85(3)250×4-200
教师提问:每个式题各含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在练习本上计算结果。
订正:(1)3600(2)295(3)800
教师说明: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