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六(1)班法制教育教案
黄跃宏
一、课题: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二、教学重点: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三、教学目标: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4.对偷盗行为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
①导入
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也不归宿;
(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我们学校五(1)班学生,上星期因为偷了自行车而被抓紧公安局,这样的行为对吗?现在我们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讨论,交流)
②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冲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④总结
同学们,作为21世纪的新人,我们不仅要学好文化科学知识,也要掌握好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规范我们的一言一行,最后祝同学们在法律的保护下健康成长!
保护人类的家园,你行动起来了吗?
六(1)班法制教育教案
黄跃宏
一、教学内容:
当前暴力犯罪突出,团体犯罪严重,各种社会团体因素对当前中小学生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本节课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五: 教学过程:
1.引言:同学们都有十一、二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2.阐述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1)犯罪呈低龄化趋势(2)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
(3)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4)犯罪的类型复杂
3.学生讨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4.总结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1)社会的因素(2)家庭的因素(3)学生的心理因素 5.相互交流
学生与主持人对某一案例,一起讨论,各抒己见 6.布置作业
本周大家就本节班会课写一篇周记,谈谈自己应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青少年。
第2篇: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第一课
一、课题: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二、教学重点: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三、教学目标: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4.对偷盗行为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
①导入
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也不归宿;
(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我们学校五(1)班学生,上星期因为偷了自行车而被抓紧公安局,这样的行为对吗?现在我们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讨论,交流)
②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冲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④总结
同学们,作为21世纪的新人,我们不仅要学好文化科学知识,也要掌握好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规范我们的一言一行,最后祝同学们在法律的保护下健康成长!
保护人类的家园,你行动起来了吗?
教后记: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同学懂得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做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明确了对偷盗行为的认识。
第二课
一、教学内容:
当前暴力犯罪突出,团体犯罪严重,各种社会团体因素对当前中小学生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本节课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五: 教学过程:
1.引言:同学们都有十一、二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2.阐述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1)犯罪呈低龄化趋势(2)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
(3)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4)犯罪的类型复杂
3.学生讨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4.总结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1)社会的因素(2)家庭的因素(3)学生的心理因素 5.相互交流
学生与主持人对某一案例,一起讨论,各抒己见 6.布臵作业
本周大家就本节班会课写一篇周记,谈谈自己应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青少年。
第三课
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我知晓
教学内容:
1、商店里的遭遇
2、依法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教育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提高法律意识,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依法维护消费者权益。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生活观察
1、在购物中,你经历过或听说过这样的事吗? “我妈妈买的豆腐是酸的”
“我曾买到过劣质毛绒玩具,里面是黑心棉” 以上这两件事你是怎样想的。生回答。
三、互动平台
1、请同学阅读案例
2、讨论交流:应当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实践园地
活动:我是聪明的购物者!
(检查商品的生产日期,生产许可证物品质量)
五、依法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1、阅读案例
2、交流讨论
3、实践园地
“我给米掺的是卫生沙子” “我给肉注的是干净水” “听说应该做质量鉴定” “我觉得应当打12315举报” “需要去有关司法部门吗?”
同学们讨论,以上情况你有什么想法。
第四课
学会用诉讼方式维权
教学内容:
1、竟眼中的“打官司”
2、遭到虐待要诉讼。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虐待,怎样对待虐待,以及打官司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初中掌握打官司,虐待的知识,注意观察生活。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打官司”吗?
二、竟眼中的“打官司”
1、阅读案例
2、讨论交流
周洁享有财产继承权吗?周洁通过打官司的途径请求获得财产继承权,能够得到法院的支持吗?
3、实践园地
①找一找你所在区县的法院、如果有可能请爸爸妈妈带你到法院旁听一次开庭,谈谈自己的感受。
②听老师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作用。
三、遭到虐待要诉讼
1、阅读案例
2、交流讨论
你认为什么是虐待,为什么不能虐待家庭成员?法律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规定?
3、实践园地
你看了书上3封求助信,你觉得应该怎样帮助他们?把你的好办法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第五课
安全投保有必要
教学内容:
1、安全保险是大事。
2、生命无法理赔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保险的形式,作用并注意安全,学会保护自己。教学重点:了解保险内容,注意人身安全。教学难点:保险各种程序、教学准备:教材 案例 保单复印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课的调查汇报导入。
知道什么是保险吗?问问家长给自己保险了吗?并看看保单的内容是什么?
二、案例分析
1、阅读案例
2、讨论交流
结合此案说说保险与我们的切身利益有什么关系,如何充分享有保险中的合法权益
三、法制之声
读保险的内容,并了解保险的相关法规
四、实践园地
1、结合图片谈谈看法
2、情境表演保险,理赔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生活观察导入
有漫画引发思考,讨论
二、互动平台,案例分析
1、阅读案例
2、讨论交流
三、法制之声
了解相关法律,告诉同学们即使保险,也要注意安全。
四、实践园地
1、看图片讨论
2、保险之前做哪些准备?应注意什么?
五、作业
请你拟一份保险单。
第六课
关于法律期限
教学目标:
1、知道法律期限。
2、简单了解我国的法律。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当你的债权因为超过诉讼时效而败诉的时候;当你在收到诉讼副本15天后提出管辖异议而无效时;当你接到判决书,未在15天内提出上诉而丧失上诉权时,你会发现法律关于期限的规定是如此的重要。那么,有关法律期限,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呢?
二、新授
期限,也就是时间,是指能引起民事权利义务发生、变更和终止即一定法律后果的时间。期限分为期日和期间两种。期日是指不可分的一定时间,如某年、某月、某时。期间是指从某一时至某一时所经过的时间。凡以一定时间为起点,以另一定时间为终点,继续延长的时间,皆为期间。如自某年、某月、某日、某时至某年、某月、某时,三个月、三十天等。
期限分为法定期限、指定期限和约定期限。法定期限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如诉讼时效期间、公民成年的期日等。指定期限是指由人民法院
或者有关部门或机关确定的期限。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关在判决裁决中指定的偿还债务的期限(期日或期间);宣告死亡的期日等。约定期限是指当事人自行约定的期限。它是根据当事人的意愿确定的,故又称意定期限,如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中的期限等。
期限是如何计算的呢?期限中的期日是不可分的特定的时刻,不发生计算的问题,而期间的计算,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按小时计算期间的计算法。
规定按小时计算期间的,从规定时开始。也就是依自然计算法以规定时为起点,再经过规定的期间即为终点。如出租汽车行驶三小时,从占用汽车的当时开始经过三小时期间完成。
二、按日、月、年计算期间的计算法。
规定按日、月、年计算期间的,开始的当天不算入,从下一天开始计算。例如,规定五日内交付工作,则应自次日开始经过五天为满日。期间的最后一天截止时间为二十四点;有业务时间的,到停止业务活动的时间截止。期间的最后一天是星期日或者其他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为期间的最后一天;若星期日或者其他法定休假日有变通,则以实际休假日的次日为期间的最后一天。
除另有特别说明或约定外,规定期限所谓的“以上”、“以内”、“届满”,包括本数;所称的“不满”、“以外”,不包括本数。
三、小结评价
第3篇: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陶咀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懂得:五星红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做为中国人,我们要尊敬五星红旗;
2.国歌也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3.国徽也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
技能目标:使学生明确升降国旗不是一种简单仪式,知道升国旗、唱国歌要立正、敬礼。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
2.从小树立尊敬、热爱、维护国旗、国歌、国徽的观念,增
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尊重和爱护国旗、国歌、国徽,因为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尊重和爱护它们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树立起自觉尊重和爱护国旗、国歌、国徽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歌曲《国歌》《红旗飘飘》,视频
第4篇: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义井小学
栗慧蓉
六年级法制教育教学计划
一、在思想教育方面
少年儿童的法律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广大学生的普法知识水平和法律素质,增强法制意识,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
二、在教育教学方面
(一)要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
(二)小学法制教育要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普及有关法律的基本常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
(三)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
第5篇: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法制教育课教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掌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所见所闻、或利用在课前的探究活动中调查了解到的典型事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特别是对“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逐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自觉性,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起来。
教学过程:
1.出示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第一组:文字资料:“弱智儿遭虐待死亡”
图片:“三缺一,凑个手” 第二组:图文资料“老师打学生耳光” 图片:地摊“游戏”莫伸向孩子等
第6篇:l六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标: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主要内容
(一)你对法律知多少:
1、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