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有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29 08:02:0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弟子规》有感

听《弟子规》讲座有感

今天下午,学校里请来了一位奶奶给我们讲弟子规的最后一部分——余力学文。这位奶奶姓姜,虽然没见到姜奶奶,但听声音我相信她肯定很和蔼。

我最喜欢姜奶奶讲的一句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它的意义是,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很重要,眼到、心到、口到。如果缺一少可的话,那是不可能把书读透的。对呀!眼到如果没做到的话,那就容易出错别字。心到如果没做到的话,就对文章理解的不透彻。口到没做到的话,文章就不能流利地表达出来。其实我也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我还记得,有一天,王老师让我们背一篇课文中的几个很长的段落,于是,我一回家就读了起来。一开始我没有做到心到,一边读着书的内容,一边想着其它的事,结果读了很久,什么也没有记住,后来我问了我的姑妈,姑妈说:“光是用口读是不行的,还要用心记,用眼去看。”我记住了这句话,按照姑妈的方法去做,结果还没到20分钟,我就流利地背出来了。

在余力学文里,还有一句话我也很喜欢,那就是“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它的含意是,正在读这本书时,就不要想着那本书。只有用心专一,才能有收获。是呀!有些人看书总是不专心,我就是

其中的一个。记得有一年暑假,我在看一本《上下五千年》的书,一开始感觉它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于是,我一会儿看看这本书,翻翻那本书,结果忙了一天,也不知道看了什么东西。后来我调整心态,静下心来,坐在那里认认真真看,不久我就被书里的内容吸引住了。

在余力学文的这一部分内容里,我知道了,做人要做有道德的人,在学习上,不但要把主科学好,也要学好付课,同时增加课外知识,这样长大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第2篇:弟子规有感

学习《弟子规》有感

班级: 姓名:尉 学号:

我们知道,《弟子规》是人们的一种生活规范。它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的,主要是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学习弟子规,使我们受益匪浅。

总体来看,《弟子规》是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为中心展开论述的。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学习弟子规,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孝”和“信”。在总叙中就已经开门见山说“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点明主旨,突出了孝和信的重要性。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从古时起中国就作为一个礼仪之邦屹立于世界强国之中。从大汉王朝到大唐帝国;从纵横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到复兴盛世的当代中国,历史的巨轮无声的向前滚动着,物是人非,唯一不变的是“礼仪之邦”这个辉煌称号,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更是一个伟大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只有孝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只有对父母亲人以孝礼相待,他的名声和社会地位才会被世人所承认和接受。古时评论一个人品德如何,首当其冲要考察的便是其为人和孝道,这与当代是大不相同的。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把我们抚养长大并教育了我们。“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养育之恩儿女们永远报答不尽。

三十六孝的故事中,黄帝的后裔舜,他的父亲又聋又瞎,性情十分暴躁,母亲则十分贤淑,使舜在母亲的照料下,幼年过得相当美满。但后来他的母亲得了重病,不久离开人世,自母亲去世后,他父亲的性情变得更坏。后来父亲聚了继室,生下了弟弟象。从此父亲对继母更加宠爱,而继母是一心胸狭窄的人,常在父亲面前说舜的坏话,使舜常被父亲责打。但孝顺的舜没有因此而心生埋怨,仍然百般孝顺。但继母还是恐怕他会分去大半家业,因此常想把舜除掉。亦一次又一次设计陷害他。虽然继母和弟弟不断陷害,但舜从不介意。当他二十岁那年,他的孝行传遍千里,天子尧亦由地方官吏的推荐而得见舜,他亦非常赞赏他的为人,便把两个女儿嫁给舜,而舜的孝行最终亦感动了继母和弟弟,一家人最终和和乐乐的过日子。而尧亦禅让给舜。在舜的治理下,国家得以兴盛太平。

然而,如何孝敬生养我们的父母呢?等到儿女们事业有成,给父母买豪宅、买汽车才算孝敬吗?不,不要等,孝敬父母就要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香九龄,能温席。”九岁的小黄香就能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暖被窝,这并不是为父母做了一件多么大的事,却被人们传颂至今。这就是孝敬父母,只要我们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是尽孝。想想看,我们身边是不是有很多可以做的呢?在家里多帮父母做家务,多陪父母谈心;在学校努力学习,把好成绩带给父母,让他们看到自己为孩子付出心血的回报。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吧,从点滴做起吧!孝敬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人的幼年是其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几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时,记忆力非常好,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牢牢地背记,并烂熟于心中。尽管此时他还不理解其深刻含义,但是先记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时机再反刍一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也在成长,到了一定年龄自然酝酿发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如果在孩子在记忆力强的时候,不给他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没有“厚积”,怎么能“薄发”呢? “人以信立其本处其世”,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如果缺失了“信”,那也就证明他的社会生命宣告完结,“人无信则不立”。

《弟子规》中有言:“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意思是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

各大学日前给所有学生建立了信用档案,使大学生从填写信用档案开始,迈出了人生守信的第一步。建立学生信用档案,就是要从根本上培育学生的信用观念,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建立起信用意识。在学生毕业时,信用档案将跟随学生的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的信用记录延伸到社会。对孩子进行严格的诚信教育,可使其终生受益。

人生最重要的并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诚实和信用。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来看,对青少年进行诚信教育,打好做人的基础,不仅是青少年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是

一场全球性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教育文化、道德伦理、意识形态的综合竞争,高度发展的科技不断转化为生产力,使经济跃上新台阶,但未必能提高人们的道德标准。在西方国家,青少年吸毒、抢劫、追求个人享乐,缺乏社会义务感和责任感等是普遍存在的。对此,近几年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道德教育的复兴,其核心问题是在迅速变化的现代生活中,如何培养青少年成为合格的公民。

然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有发自内心地问过自己;我诚信吗?我们能够挺起胸膛,拍着胸脯说:我从没做过有违诚信的事吗?可是,有些同学让我们大失所望:为了玩电脑,他们可以欺骗父母;为了考试成绩好,他们可以作弊,抄袭,不择手段,这样既欺骗了老师,欺骗了家长,欺骗了同学,同时也欺骗了自己。失去了诚信,失去了做人的准则,分数再高,又有什么用呢?一切都是徒然!所以让我们对自己的言行,做一次深刻的反省!

诚信,是一个人,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诚信,才能让世界更加美好,到时我们将发现:青草绿树,白云蓝天,花香鸟语,无垠大海,广阔的沙漠,坦荡的草原,美丽无处不在;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月圆月缺,美丽尽存其中。但是失去了诚信,我们的社会将一片混乱,如果人与人之间失去了信任,那人与人之间要怎样合作?国家怎么能发展?社会怎么能变成和谐社会?失去了诚信,一切将如纸上谈兵。

作为未来会计工作者的一员,诚信更为重要。诚信是市场的基础,是行业的源泉。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诚信更

是会计工作的通行证,是会计工作的命脉和灵魂。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恪守职业道德是会计行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加强会计人员的诚信建设十分重要,很有必要从学生抓起,从源头上做好工作。

对《弟子规》的学习,确实很有意义,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交友等各方面都有所指导,值得推荐大家广泛学习。孝和信给予我们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应该时刻谨记在心,做一个至孝至信之人。

第3篇: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读后感

暑假我认真看了《弟子规》的视频和读本,其中《弟子规》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人要爱国首先要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父母就为这个新的生命而忙碌,不管爸爸妈妈工作多么辛苦,回到家后,为我洗衣做饭,辅导我功课。我们要学会体贴父母,关心别人,也可以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长大后会更加孝顺父母,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一代一代传下去。

人与人之间都要和睦相处,互相关爱,别人做错了,就要以理服人,尽量与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学习他们的优点,帮助自己改正坏习惯。学习要用功,只要功夫到了,不懂得地方自然就明白了。遇见不明白的事情一定要问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些人生中最基本的事情,也最需要努力。只要明白了这些,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弟子规》有感

听《弟子规》讲座有感

今天下午,我们学校里大队辅导员殷老师给我们讲了弟子规的最后一部分—余力学文。

我最喜欢殷老师讲的一句就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它的意义是,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如果缺一少可的话,那是不可能把书读透的。对呀!眼到如果没做到的话,那就容易出错别字。口到没做到的话,文章就不能流利地表达出来。心到如果没做到的话,就对文章理解的不透彻。其实我也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我还记得,有一天,朱老师让我们背一篇课文,于是,我一回家就读了起来。一开始我没有做到心到,一边读着书的内容,一边想着其它的事,结果读了很久,什么也没有记住,后来我还在心里暗自骂老师不应该让我们背这么枯燥的课文。正在这时,一旁做家务的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她走过来亲切地对我说:“光是用口读是不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弟子规》有感

读《弟子规》有感

近几年,一股回归重视中华传统儒家思想的思潮在我国涌起。电视、网络、报刊等大众传媒经常会有各种形式的报道,最有趣的是,看到一群4、5岁的小孩子,穿着儒家弟子的小衣服,好像古装电视里演的一样,额头轻点一颗朱砂,在身边一堆大人簇拥下,很虔诚很可爱地给孔子拜师。如果我小时候也有这样的活动,我也特想参加,因为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如同天生的血缘一样是有强烈的吸引感、认同感和自豪感的。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力的日益强盛,越发需要在精神思想领域得到和谐宁静的支持,而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儒家思想如同暗夜里被遮住的星光,云雾散去,开始显露它安详、智慧、鼓励的力量。虽然,现在对回归儒学等传统经典文化,主流媒体和坊间还有争议,但是,这股思潮早已经潜移默化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并且好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入则孝”中有这样的描述“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有人说那只是古人虚构的一种对社会的理想期盼,更有甚者说它如青烟只是存在于人们的意念当中,当真正开始追寻时,才发现它是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即,用手轻轻一挥便消失的没有踪迹……但我并不这样认为,从一开始就不这样认为,因为我在这块沃土上茁壮成长,村里无数朴实的农民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的教育着我,让我成长,我感觉自己是幸运的!

孔子曾经说过,孝,绝不是仅仅给将来年老的父母食物和衣物上的满足,那和自家的宠物,圈养的禽类有什么区别!真正的孝是给父母精神上的愉悦与轻松!是对父母用心的呵护!我长大的地方虽然只是一个村庄,但是那里的人民都在用自己的智慧让自己过着更加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有感

曾几何时,在教室中老师教年幼的我们学习过《弟子规》,但那时我们懵懂无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再到后来,我们渐渐长大,渐行渐远,在大学里也自己阅读过《弟子规》,但那时我们远在他乡,纵使心有余,但也力不足;再到现在,回到家乡,来到义望铁合金重温《弟子规》,也许我们还记得圣人训,也许我们都明白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但却早已疏忽或者是忘记,《弟子规》的精髓是要求我们践行。

对于《弟子规》我们只要用心去感悟,它会是我们道德修养方面的一盏明灯,纵使我们深陷困境,它也会给我们正确指引,使我们不迷失自己。它会指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我们的个人素质修养。虽然谈不上让每个人都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地步,但使我们的气质、毅力、胸怀得到升华还是绰绰有余。

我们每个人来到义望铁合金,可能不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们法律系继续“落实弟子规,做好法律人”系列活动,为了响应系里的号召,也为了使自己更好的修身养性,我再一次翻开了这本凝聚了我国古代先贤的智慧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书——《弟子规》。

对于系里一直坚持的这项活动,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并且实用的。因为《弟子规》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培养爱亲敬长的孝悌意识;养成诚实守信的做人品性;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的价值观念;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与良好的人际习惯等几个方面。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是十分赞同“做好学问不如先学好做人”这个观点的。因为社会性是人的基本属性,我们身处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每天都与各种各样的人产生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亲人、朋友、同学、老师、工作上的伙伴还有各种陌生人。而维系着我们与这些人的关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弟子规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弟子规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