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正确训练孩子语言的方法
正确训练孩子语言的方法
人类的语言是自然作用的产物,孩子学会说话是成长中一个里程碑。此时,父母可以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了。首先应该了解这一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希望孩子一下子什么都能说了。尊重幼儿语言学习的规律,不要怕麻烦而忽视了对孩子的语言训练。通过正确的训练方法,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向更高阶段发展。
每个孩子的大脑都是一个无底洞,其中很多需要父母其开发启迪。我们常能从孩子嘴里听到有趣的只言片语,这就是“初语”。孩子从刚开始学会说话到会说30—50个短语,一般是在10个月—1岁半之间。这个时间,孩子词汇量的增长比较缓慢,而且常常一个短语说过一次后再也不说了。有的.孩子快1岁半了,还不会说话,而周围同年龄或更小一点的孩子却会讲几句话了,父母心里就开始着急了,他们甚至怀疑孩子是否是哑巴或是智力低下。其实,开始说话有早有晚,词汇量增长有快有慢。
儿童理解语言即被动语言阶段。这时期的孩子对成人语言的理解能力在不断发展,能听懂别人的说话,并能一步一步把语言和具体事务结合起来,还能用动作或表情对成人的语言作出反应。如问小儿“电灯呢?”他会用手指着电灯,问他:“眼睛呢?”他会用手指着自己的眼睛。
孩子懂得“灯”这个词不仅仅是指特定的灯,而是指各种灯;懂得不同的老太太都是“奶奶”,不同的男人都是“叔叔”。这可以说是“一名多物”。另外,也懂得了 “一物多名”。例如,一个女孩子除了知道自己的名字和小名外,也知道“宝宝”、“乖乖”、“孩子”、“丫头”等都是指她。
孩子会说的话还不是很多,只会说简单的词。有时候用简单词表示某种意思,发育较快的孩子开始能说短句了。例如“妈妈再见”、“爸爸好”、“爸爸抱”等。喜欢看图画,听成人讲故事,常常同一个简单的故事喜欢重复听很多次。
孩子学会说话的年龄是有差异的。这主要由每个孩子的个性、受教育情况、身体健康状况等决定。对于说话迟的孩子,首先要看看他的听力有没有问题,能不能听懂别人的话,如果大人的话他全能听懂,就是不愿意开口说,那听力和智力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如果别人对他讲话而他反应很迟钝甚至无反应,到1岁半还不会说话或者发音含糊不清,则应怀疑耳朵听力可能有问题,应去耳鼻喉科进行详细检查。
语言是人类最根本的立足点,在生命发展过程中,语言教育占有特殊地位。孩子出生后就从环境中学习语言,如果成人能让孩子处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之中,孩子便可以悠游自在地掌握某种语言。但语言的敏感期具有短暂性,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它将不再回来。于是,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就尤为重要。
第2篇:语言训练
怎样有效的进行语言训练?
按照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在教学程序安排上,我常常是“预习入手,感知语言材料”,就是让学生先直接接触整篇课文。就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习课文第一步应该“通读课文”“知道文章之大概”。就是让学生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让学生获得对课文的总体印象,以利于下一步学生居高临下对各部分进行品读、领悟。
在这一环节的预习反馈中,我习惯性地出示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后分别从音、形方面进行指导。从效果看,基本达到了生字词的教学目的。
当时课上完之后也一直没有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妥。随着单元课文的深入学习,随着自己思考的深入,我越发觉得这样的预习检测手段的欠缺。词语的教学脱离语言环境,即使学生积累了这些词语,那么他们在自已说话写文章时会灵活地运用这些词语吗?这正是语文教学中语言学习不到位的现象。
积累和运用是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中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级。如能创设语言训练,给以学习语言的机会,将新学的词语,结合文中的句子用一用,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那么对学生内化课文语言,对语言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以语言训练为目的“预习检测”部分可以调整为:
出示词语第一组: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师:谁会读?读着这些词语,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能把画面读出来吗? 出示词语第二组:锋利斧头一栋栋房子各式各样应有尽有裸露扩大 师:谁会读?“各式各样、应有尽有”是什么意思?用上面的词语说几句话。出示词语第三组:喘气儿黎明包括咆哮
师:用上“可是”,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说一说。
按照词与词的关系进行组块教学,每一组块的词语除了指导朗读、理解之外,还结合文本进行形式多样的言语实践。词语组块体现了词语的情境性,不会因为词语教学而割裂思维,破坏情境。词块组合有利于词语多角度的理解、多层次的积累。这样词语的积累是有依托、有方向的,这样的积累和运用必然是有效的。词块组合给了学生多角度的运用机会,使词语活起来,放大了词语教学的功能。
词语组块是课堂有效语言训练的方法之一。之后在《悉尼歌剧院》的教学中韩校长也指导我从词块组合这方面检测学生的一个预习情况,事实证明学生的借助文本语言,自身语言得到一定的训练和发展,效果不错。
第3篇:4岁左右的孩子玩的语言训练游戏
1.问答游戏
罗列一系列问题,将它们编成儿歌向孩子提问。如:穿的东西是什么?/可怕的东西是什么?/玩的东西是什么?/甜的东西是什么?/……要求孩子分别回答:穿的东西是衣服。/可怕的东西是老虎。/玩的东西是皮球。/甜的东西是饼干。/……父母有韵律地念这些问题,也要求孩子有韵律地回答,并要求说完整的话,不能只说:“是××。”每一问题允许有几种不同的回答,问题难度可以依次逐渐加大。
2.接龙
父母罗列一系列相对词和反义词,先说出其中一个,要求孩子对出另一个。如:象大,老鼠——(小);雪是白的,头发是——(黑的);马跑得快,龟跑得——(慢);眼睛能看东西,耳朵能——(听)声音;……如果孩子能力较强,可以让孩子考父母,由孩子提出前一个词,父母说出一个词。
3.摸口袋游戏
口袋里放有各种东西,如水果口袋,请孩子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