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报告
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报告1
《测量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实验课题任务是:电学知识告诉我们当电压一定时电流I与电阻R成反比,但小灯炮的电阻会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小灯泡(6。3V、0。15A)在一定电流范围内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为UKIn,K和n是与灯泡有关的系数。
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并在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找资料,设计出《测量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整体方案,内容包括:(写出实验原理和理论计算公式,研究测量方法,写出实验内容和步骤),然后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做好数据处理,得出实验结果,按书写科学论文的要求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设计要求
⑴ 通过查找资料,并到实验室了解所用仪器的实物以及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找出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推导出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写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⑵ 选择实验的测量仪器,设计出测量小灯泡伏安曲线的电路和实验步骤,要具有可操作性。
⑶ 验证公式UKIn;
⑷ 求系数K和n; (建议用最小二乘法处理数据)
实验器材
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直流电源,开关,导线等。
实验提示
小灯泡的通电后,灯丝的电阻受灯丝的影响。低温时灯丝的电阻的变
化与温度升到较高时电阻变化是不一样的。
评分标准(10分)
⑴ 正确写出实验原理和计算公式,2分。
⑵ 正确的写出测量方法,1分。
⑶ 写出实验内容及步骤,1分。
⑷ 正确的联接仪器、正确操作仪器,2分。
⑸ 正确的测量数据,1.5分。
⑹ 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2.5分。(其中实验数据处理,1分;实验结果,0.5分;整体结构,1分)
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报告2
一、实验目的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二、实验原理
1、金属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导致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以电流I为纵坐标,以电压U为横坐标,描绘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I—U图像。
2、小灯泡电阻极小,所以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连入电路;电压应从0开始变化,所以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并且应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
三、实验器材
小灯泡一盏,电源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电压表、电流表各一台,开关一个,导线若干,直尺一把。
四、实验电路
xxxx
五、实验步骤
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A端,如图:
2、闭、合开关S,将滑片P逐渐向B端移动,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并且注意电压表示数不能超过小灯泡额定电压,取8组,记录数据,整理分析。
3、拆除电路,整理桌面,将器材整齐地放回原位。
以电流I为纵坐标,以电压U为横坐标,描绘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I—U图像。
六、实验结论
1、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不是一条直线
2、曲线原因的分析:根据欧姆定理,R U应该是一条直线,但是那仅仅是理想IU来说,RI电阻,R是恒定不变的但是在现实的试验中,电阻R是会受到温度的影响的,此时随着电阻本身通过电流,温度就会增加,R自然上升,对于R代表图线中的斜率,当R不变时,图像是直线,当变化时,自然就是曲线。
七、误差分析
1、测量时未考虑电压表的分流,造成电流I的实际值大于理论值。
2、读数时没有读准确,在估读的时候出现误差。
3、描绘图像时没有描绘准确造成误差。
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报告3
一、实验目的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二、实验原理
1。金属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导致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以电流I为纵坐标,以电压U为横坐标,描绘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I—U图像。
2。小灯泡电阻极小,所以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连入电路;电压应从0开始变化,所以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并且应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
三、实验器材
小灯泡一盏,电源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电压表、电流表各一台,开关一个,导线若干,直尺一把。
四、实验电路
五、实验步骤
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A端,如图:
2。闭合开关S,将滑片P逐渐向B端移动,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并且注意电压表示数不能超过小灯泡额定电压,取8组,记录数据,整理分析。 3。拆除电路,整理桌面,将器材整齐地放回原位。
以电流I为纵坐标,以电压U为横坐标,描绘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I—U图像。
八、实验结论
1。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不是一条直线
2。曲线原因的分析:根据欧姆定理,R U应该是一条直线,但是那仅仅是理想IU来说,RI电阻,R是恒定不变的但是在现实的试验中,电阻R是会受到温度的影响的,此时随着电阻本身通过电流,温度就会增加,R自然上升,对于R
代表图线中的斜率,当R不变时,图像是直线,当变化时,自然就是曲线。九、误差分析
1。测量时未考虑电压表的分流,造成电流I的实际值大于理论值。 2。读数时没有读准确,在估读的时候出现误差。 3。描绘图像时没有描绘准确造成误差。
第2篇: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报告范文
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报告范文
篇一:《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二、实验原理
1。金属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导致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以电流I为纵坐标,以电压U为横坐标,描绘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I—U图像。
2。小灯泡电阻极小,所以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连入电路;电压应从0开始变化,所以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并且应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
三、实验器材
小灯泡一盏,电源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电压表、电流表各一台,开关一个,导线若干,直尺一把。
四、实验电路
五、实验步骤
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A端,如图:
2。闭合开关S,将滑片P逐渐向B端移动,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并且注意电压表示数不能超过小灯泡额定电压,取8组,记录数据,整理分析。 3。拆除电路,整理桌面,将器材整齐地放回原位。
以电流I为纵坐标,以电压U为横坐标,描绘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I—U图像。
八、实验结论
1。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不是一条直线
2。曲线原因的分析:根据欧姆定理,R U应该是一条直线,但是那仅仅是理想IU来说,RI电阻,R是恒定不变的但是在现实的试验中,电阻R是会受到温度的影响的,此时随着电阻本身通过电流,温度就会增加,R自然上升,对于R
代表图线中的斜率,当R不变时,图像是直线,当变化时,自然就是曲线。九、误差分析
1。测量时未考虑电压表的分流,造成电流I的实际值大于理论值。 2。读数时没有读准确,在估读的时候出现误差。 3。描绘图像时没有描绘准确造成误差。
篇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测量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实验课题任务是:电学知识告诉我们当电压一定时电流I与电阻R成反比,但小灯炮的电阻会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小灯泡(6。3V、0。15A)在一定电流范围内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为UKIn,K和n是与灯泡有关的系数。
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并在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找资料,设计出《测量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整体方案,内容包括:(写出实验原理和理论计算公式,研究测量方法,写出实验内容和步骤),然后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做好数据处理,得出实验结果,按书写科学论文的要求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设计要求
⑴ 通过查找资料,并到实验室了解所用仪器的实物以及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找出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推导出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写出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⑵ 选择实验的测量仪器,设计出测量小灯泡伏安曲线的电路和实验步骤,要具有可操作性。
⑶ 验证公式UKIn;
⑷ 求系数K和n; (建议用最小二乘法处理数据)
实验器材
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直流电源,开关,导线等。
实验提示
小灯泡的通电后,灯丝的电阻受灯丝的影响。低温时灯丝的电阻的变
化与温度升到较高时电阻变化是不一样的.。
评分标准(10分)
⑴ 正确写出实验原理和计算公式,2分。
⑵ 正确的写出测量方法,1分。
⑶ 写出实验内容及步骤,1分。
⑷ 正确的联接仪器、正确操作仪器,2分。
⑸ 正确的测量数据,1。5分。
⑹ 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2。5分。(其中实验数据处理,1分;实验结果,0。5分;整体结构,1分)
篇三:《测量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测量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掌握测量方法、基本电路;
2、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并分析曲线的变化规律;
3、验证公式UKI的正确性,并计算出K和n的值;
4、学会对非线性关系的线性化处理。
5、掌握用变量代换法把曲线改直线进行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曲线拟合。
6、掌握建立经验公式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器材
学生电源(6~10V直流),小灯泡(“6。3V 0。15A”),电流表(内阻较小),电压表(内阻很大),滑动变阻器,开关和导线。
三、实验原理
(1)测量伏安特性曲线
电学元件的电流和电压之间关系曲线称为伏安特性曲线,不同电学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不同。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线性,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非线性,二极管(正向和反向)的伏安特性曲线――非线性。
I UR I1R
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可得U,即在U~I坐标系中,图线的斜率等于电阻的倒数。但由于小灯泡的电阻会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小n灯泡在一定电流范围内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为UKI,K和n是灯泡的有关系数。
表示非线性元件的电阻有两种方法,一种叫静态电阻(或叫直流电阻),用RD表示;另一种叫动态电阻(或叫微变电阻),用rD表示,它等于工作点附近的电压改变量与电流改变量之比。动态电阻可以通过伏安曲线求出,如图1所示,图中Q点的静态电阻rD dUdI RDUQIQ,动态电阻rD为n1 dkIdxnknI。 IQ
图1Rg
第3篇: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报告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
(1)在前面做过了“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参考它的思路,怎样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2)如果给你额定电压分别为2.5V和3.8V的小灯泡各一只,你能测出它们的电功率吗?
(3)小灯泡上面如果标有额定功率,所标额定功率与通过P=UI测量出来的电功率在什么情况下它们是一致的,在什么情况下它们又是不一致的?
【设计实验】
1、实验原理:P=UI
2、实验设计的思路:由实验原理可知,要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只需用电压表与灯泡并联测出它工作时的电压U,用电流表与灯泡串联测出它工作时的电流I,即可通过公式P=UI计算出功率值。因为实验中要多次测量灯泡的功率,根据串联分压的原理,还要用一个变阻器与灯泡串联,来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同时也改变了通过灯泡的电流,从而达到改变小灯泡功
第4篇:关于蜡烛点亮灯泡的实验报告
关于蜡烛点亮灯泡的实验
报告
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 七(6)班 陈机朝
我回到家,翻开一本杂志。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亮起来的小灯泡》。我很好奇,原来是一个小实验。
我准备好材料:一根铅笔芯和导线,一节电池和一个小灯泡,一盒火柴和一支蜡烛。
实验开始!我先用一根导线将电池,铅笔芯和小灯泡串联起来,这可是一个技术活,真的很难。要将导线绑住这三样东西,紧接着,调节铅笔芯的接入长度,必须使小灯泡刚好不发亮,需要测量精确,不然会失败哦!
最关键的一步来了,用火柴点燃蜡烛,拿到铅笔芯附近。过了一会儿,奇迹发生了:我发现,小灯泡在渐渐地发亮。我很惊讶,为什么蜡烛可以电亮灯泡呢?
我又翻开了书,在右下角看见原因:原来导体电阻的大小是与温度有关系。有一些导体的电阻会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会增大,而有些则随着温度的升高会减小。铅笔
第5篇: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点亮小灯泡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点亮我的小灯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四册“电”单元第二个课题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充分感知了电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基础上,真实触摸和运用电的一次尝试活动,是为下一步学习串联和并联电路奠定的基础工程、教材在设计上安排了2大主要活动:一则是“让小灯泡发亮”,在这个活动中内设了"观察小灯泡、连接小灯泡、猜测电流路线、画电路装置图”4个小活动,期间引发出电流、电路等科学概念。二则是讨论电路的4种接法来认识通路、短路、断路等现象,从而深刻理解电路的概念和外延。教材的这种布局,体现了2大优势:
1、充分调动
第6篇:《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点亮小灯泡》是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后真正开始探究电现象的一课。《点亮小灯泡》注重让学生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探究的过程。本课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小灯泡的构造;第二部分:让小灯泡发光。从观察小灯泡构造入手,再尝试点亮小灯泡,在观察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的基础上再作尝试,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并思考猜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作出最简单的对电流的解释,再通过判断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区分短路和断路,寻求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对电路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