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24 08:09:5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孤独之旅》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1、了解小说的特点

2、理解文章主题

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一、预习导学

【知识链接】--走近作者: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患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等。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电影《草房子》获第1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4届童年奖以及影评人奖、第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1、给加横线字注音

嬉()闹觅()食驱()除雍()旧茬()儿戳()破

撩()逗凹()地掺()杂胆怯()撅()给()予()

2、释词

⑴厚实:⑵嬉闹:⑶撩逗:⑷茫然:⑸乖巧:

3、本文虽是长篇小说的节选,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4、文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对杜小康成长过程作了细致的描写,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5、怎样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概括杜小康的孤独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二、探究展示

1、课文有关自然环境的描写很出色,请找出几处,并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2、如何理解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呢?

3、在离家牧鸭的生活中,他的心理活动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而完成“孤独之旅”的?

4、请找出文中体现“孤独”的词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5、文题“孤独之旅”,对杜小康这样的孩子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么?

6、小说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来写他父亲和鸭子的用意是什么?

三、练习反馈

父亲的信 

胡智慧

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

②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③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的报平安而已。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父亲的信很短,一般不超过一页纸,有时只有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学会照顾自己等等。

④父亲的信是很随意和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反面才会有几句嘱托。而且家中好像也没有一只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笔迹。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色笔写信,但父亲“顽固”依旧。战友们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信却很少有这种感觉。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似乎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是平静地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然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

⑤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不必经常写信了。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信是不值那几角邮资的。而母亲的回答却出乎我的预料:“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不禁一怔,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

⑥偶然翻看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此时此刻,我不由泪流满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那一天;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啊!

⑦到部队后,□□□□□□□□□□□□□□□□□□□□□□□□□□□□□□□□□□□□□□□□□□□□□□□□□□(50字)

(选自《时文阅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版)

1、“到部队后”,“我”会怎样做?请发挥想像,用一两句叙述性语言补写在上面的方格中。(不得超过50字)

2、本文第3节写父亲来信“认真得很”,而第4节却说父亲的信“很随意和马虎”,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4节画线句子中的“像”字与下文哪句话相照应?请用波浪线在文中划出。

4、本文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但是很感人。写出你最受感动的一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罗行安

第2篇:孤独之旅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一、基础达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雍容典雅()觅食()

旧茬儿()戳破()

抠门儿()掺杂()

给予()恶劣()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向后tiào()望,除了méngméng

lónglóng()的树烟,就什么也没有了。

(2)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liáo()逗一个少年的心思。

(3)而磨难他的,正是这些由他和父亲精心照料而长得如此肥shuò()的鸭子。

(4)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juē()断的咔嚓声。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中国队的一败涂地不但让球迷没有得到满足,球市也一落千丈。

B.对于这种挑衅,我们不能置之不理。

C.我向往着过鱼儿般无忧无虑的生活。

D.看见那些歇斯底里的玩耍的小朋友,我便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傻事。

(二)初读感知

1.朗读课文,想象你就是文中的杜小康,与他一起走走这段人生中的孤独之旅。说说你有怎样的感悟。

2.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1)开端

2)发展

3)高潮

4)结局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赏析

1.一段美妙的旅程就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从文中找出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

2.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为人物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请找出几处体会这样的描写对杜小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小支架】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景物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有:1.反映(暗示)社会背景;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形象;4.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5.推动情节发展;6.深化作品主题。

(二)展示交流

心得随笔:

三、自我检测

阅读“天黑了。空手回到窝棚的杜雍和没有见到杜小康,他就大叫起来……嘴里不住地说:‘下蛋了,下蛋了……’”回答问题。

1.文中说“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含意?

2.第⑥段“雨后晴天,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么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中的环境描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用意?

3.第⑨段对“鸭们也长大了”的优美而深情的描写,其深层含意是什么?

4.同是见鸭“下蛋了”,杜小康“惊喜地跑过去捡起”,并“大叫”,杜雍和事“接过”,“嘴里不住地说”,说明他们此时虽都满怀喜悦,但各自的想法是不一样,请猜测一下他们各自在想什么。

四、自助迁移

(一)课外链接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二十年前,我到县上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就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和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的测试费,父亲又抹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去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和我上路了。“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叨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清微的凉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白而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而不见了。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一摸了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这时,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山麓静谧而空蒙。

不知不觉,县城到了。

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的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没人要,父亲走的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家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父亲一眼。“昨天是昨天。你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重的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重。”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道远路滑,您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我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装皱巴巴的五元钱,然后把那沓毛票从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钱往地上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风裹着雪吹过来,5元钱落到父亲的脚边。父亲愣愣的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的忽粗忽细,当我走过去刚要捡地上的钱,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的把那张钱捡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零度角,头几乎触到地上。父亲站起来,对那人说了一声“多谢了!”然后拉起我默默的离开。

“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出门时父亲穿的有点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雪越下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测试。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可能保送上大学。”眼看就要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测试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可真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1.梳理作者写作的思路,把下面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父亲摸黑砍柴--

-

2.揣摩文中三处画线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1处画线句中的“冰凉”说的是雪花落在鼻尖的感觉,“酸”字融入了“我”当时怎样的一种感情?

(2)第2处中画线句写买柴者付钱时连用了“摸”“抓”“扔”几个动词,这几个动作体现出了他人性中的哪些特点?

(3)第3处画线句体现的是父亲对“我”未来前途的期望,你同意他的看法么?请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认识。

3.文中有多处环境描写,试找出一例,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例子:

效果:

(二)实践运用

1.歌词中“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一句意蕴丰富。如果说成长需要付出代价的话,那么“孤独”也应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人生题目。请写一个小片段,借助环境描写来表现你对孤独的独特体验。

2.推荐阅读《草房子》

《草房子》是我国著名作家曹文轩的一部讲究品味的少年长篇小说。作品主要写了男孩桑桑在油麻地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阅读此书,你将感受到书中人物善良、自信、努力、顽强的品质,这些美好的品质如果能播种在你们心中,我相信,这一切将会让大家受益终生的!

韩三其

第3篇:孤独之旅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孤独之旅》的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把握课文情节;品味“孤独”,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2、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3、理解“孤独”与“成长”的内涵,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品味“孤独”,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细节描写重要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孤独”与“成长”的内涵,品味人生

预习导学

1. 积累词语并解释重点词语。

2. 勾画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赏析两处。

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环境、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渲染气氛,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3)烘托人物的心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刻画人物形象。

(4)推动情节的发展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孤独之旅》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YW2010--09--010 《孤独之旅》导学案

编写时间:2010.10.10

编写人:

审核人: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1.体验成长的感受。

2.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3.学习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点】(1)体验成长的感受。

(2)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学习难点】 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方法】 独学、对学、群学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本文节选自《草房子》,作者曹文轩。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

2、学法指导:文中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如鸭群、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孤独之旅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孤独之旅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