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读诗抒情散文
读诗抒情散文
读诗抒情散文1
能够红袖添香夜读书,当然是人间温情无比的幸福。但更多的时候,读书,只可能是一个人的事;那些文字,只能让你独自面对。正如司马相如和李商隐,同为意气风发的读书人,不一样的境遇和命运,却只能各自担当。当你真正坐下来读书时,每个人的领悟又是不一样的。或者每有会意,便欣然而喜;或者一隅三反,竟乐而忘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你会发现那些文字是朴素的,又是美丽的.;是沉静的,有时却又可以让人心动不已。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大自然是美丽烂漫的,其实,有时候宅在家里,依然能够看得见那些迷人的风景。这就是文字的力量,也正是读书人的得意。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字里行间,那些曾经的故事,我们依稀可以看见;那些美丽或者伤感的心灵,依然能够把我们打动。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可是,红尘中人,没有烦恼忧愁是不可能的。那样的境界,也许只能从你喜爱的文字里去寻找;因为它虽然默默不语,却可以感动你,甚至改变你。让我们由浮躁而沉静,由痛苦而欢欣;甚至,我们可以彻底放松和裸露,在那里重新找回自己的影子。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一年四季,那些可爱的文字都在陪伴着我们。当你真正读懂时,那其实已经不是文字,而是你的心。当我们读书时,窗外的月光,正如那添香的红袖,无声无息,芳香四溢。或许,不经意间,她仿佛已经站在了你的面前。
读诗抒情散文2
夜色降临,透过窗口望去,外面霓虹闪烁,城市的夜生活依然充满诱惑,依然丰富多彩。
我独自坐在电脑前。
周遭好静,静得仿佛连一根绣花针掉落的声音都能听见。
面对一方蓝屏,我让心轻轻走了进去。
不看那些五彩缤纷,不驻足那些抢夺眼球,我的心,慢慢沉入一首首的小诗。
风,似乎怕我寂寞,偶尔掀动窗帘,弄一点声响,挑逗我走出那样的静。
终究,外面的世界好精彩。风,刚从外面来。
我扬起头,嘴角不由自由上扬。
其实,在这一份安静中,我的心早已泛起涟漪。
不是莺歌燕舞才叫快乐;不是高声喧哗才叫热闹。
一双眼睛,几行文字,一颗心,就是一场演出。我,是剧中不同角色的演员。也许,会有美景中的沉醉;也许,会有梦幻似的痴迷。
也许,会像大海翻腾般激动;也许,会如清泉跳跃似的快乐。
也许,会有撕心裂肺般的伤感;也许,会有心旷神怡的惬意。
也许,生活的各种体验应有尽有。
有一种休闲叫诗意栖息;有一种安静叫丰盈心灵。
四周好静,我的心一直在舞蹈,我的灵魂在四处流浪。
读诗的时候,其实是安静的身,灵动的心。
第2篇:月下读诗抒情散文
月下读诗抒情散文
“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如水的月光如约而至,将竹帘的影子印在窗前,地上,深深浅浅,明明暗暗,像一首离歌的音符,又恰如一篇始终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的思绪。
一只失群的飞鸿在夜的深处掠过,几声尖锐的啼鸣惊醒万里夜空,月儿分外明亮起来。一点烛光亮起了一个如画的窗子,在那里,有个人儿,对月凝眸。
一椅一几,几盘水果,三两块月饼,燃一炉幽香。有茶香从杯中袅袅飘散,沁入心田。一册诗书细数着月光的睫毛,天上人间彼此的眸光又交换了一个怀念的眼神。悠悠的琴声从茶香中飘出,袅袅的,透过精致的帘子,飘散。
纤纤素手弄瑶筝,情切切,有泪诉朦胧。一首首关于这明月,关于离愁,关于思恋,关于爱的诗篇从琴弦上飘出,弥漫,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八月中秋是一个思念的日子,丰收在望,人们又起了思亲的念头,盼望在外的游子早日回到温暖的家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外漂泊的人,对着渐圆渐润的月亮,亦思念起了家乡那飘香的桂树和窗前那双渴望的眼睛。或是天上那轮圆圆的月,几上那圆圆的水果,盘中那圆圆的月饼勾起人们对团圆的希冀。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有明月当头,却弥漫一身的孤寂和孤独。天上明月,地上诗人,举杯相邀,也不过是寂寞相向,多一虚无缥缈的影子而已。自古英雄多寂寞,何况是旷世奇才,人间诗圣。人间难觅知音,这位豪情万丈的诗人,也只有对月痛饮,一醉方销万古愁了。只是,在醉酒的诗人眼里,那哪里是皎洁的`十五的月啊,那是一滴孤独的泪,是嫦娥滴自广寒宫的思乡的泪,是今夜月亮对太阳的叹息。
明月在云的胸间徘徊,天地间苍茫无际。山苍苍,水茫茫,扁舟载月入醉乡。扁舟载月同入醉乡,真的好情致,也是好景致啊。“好是月明时,同醉花深处,看花不自持,对月空相顾。”在那幽蓝深邃的天空中,月是孤独的,孤独的人对孤独的月,只有把盏相约,一醉酩酊了。好在醉酒的人还有花儿相伴,醉入藕花深处,却也不辜负这一片如水,如诗的月色了。
“今宵明月为谁留?团团清影好,偏照别离愁。”真个是伤心人别有怀抱,团团清影,何曾偏照离愁?只不过是那个对月凝眸的人儿,对一轮明月吟咏起了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天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月圆人未圆,十五的夜啊,带给了人生几多遗憾!
因为月圆,所以人们渴望团圆;因为有太多的人,共仰一轮明月而人各天涯,所以又留下许多的遗憾;因为有太多的遗憾,所以十五的圆月生发了那么多撩拨心弦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在外的游子思乡的心曲;“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这是叹月亦是自叹;“又是十分明月,照人两处登楼。”这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两情若是久长时,何时能够朝朝暮暮啊。
太多的相思太多的离愁,令中秋的月贮满了太多的泪水,还是让我们高歌一阙豪迈的词,祝福一轮明月下的有情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3篇:读诗感悟
读诗感悟
芸芸众生既为名来又为利往,匆匆忙忙的心却为名利所累。身为当代青年,在激烈的竞争中时而彷徨时而呐喊时而沮丧,有一颗勇于闯荡远方的心然而灵魂却无处安放。幸好,我们还有诗歌为伴。让我领悟,生活不仅眼前和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是的,只有诗才能让不安的灵魂有一丝安全感。在人生不同阶段,读诗,也会有不同的感悟。儿时读诗,懵懵懂懂;青春时读诗,却也多愁善感;而立之年读诗,却是多了许多人生真谛。
儿时牙牙学语,学的是唐诗宋词,只是知道回到家中背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只见父母露出满意的笑容。儿时只知道只要好好学习就能让父母开心,后来慢慢长大却慢慢体会到父母对在外闯荡儿女“意恐迟迟归”的不舍之情。
青春时读诗更多的是对人生梦想憧憬,总设想着自己像毛主席年轻
第4篇:读诗有感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 南宋诗人)
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是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