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语文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22 22:13:3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仁者爱人》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研读课文,诵读名句,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理解人的价值,掌握“仁”的内容,明确君子之道。

教学重点: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仁”的内涵,君子的含义,仁义礼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现实意义。

教法:读析、质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仁义礼智”,请问其中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进入下一课内容的学习。

2、板书课题:仁者爱人--君子之道

二、初读感知

1、识记:

輗()軏()惮()硁()

狷()筲()便()狎()

弟同“悌”

2、初步感知:孔、孟在文中提出了哪些君子之道?

三、读析、讨论、质疑

1、学生自读,找出自己的疑点,以备讨论交流。

2、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

(1)君子不器:君子不要做一个器具。意指器物各适其用但不能相通,君子则注重修养道德,成就通才,用无不周。

(2)輗:音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大车指的是牛车。

(3)軏:音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4)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5)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6)士:士在周代贵族中位于最低层。此后,士成为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称。

(7)硁硁:音kē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

(8)斗筲之人:筲,音shāo,竹器,容一斗二升。比喻器量狭小的人.

(9)中行:行为合乎中庸。(10)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各方面之间彼此不同.

(11)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同,叫做同。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

(12)便辟:惯于走邪道。

(13)善柔:善于和颜悦色骗人。

(14)便侫:惯于花言巧语。

(15)节礼乐:孔子主张用礼乐来节制人。

(16)晏乐:沉溺于宴饮取乐.

(17)大人:指居高位的人。

3、学生概括各节主要内容,教师点拨明确。

(1)孔子认为,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2)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孔子认为,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在《论语》书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

(3)阐述了义与利的辨证关系。

(4)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庄重威严、认真学习、慎重交友、过而能改等项。作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从外表上应当给人以庄重大方、威严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稳重可*,可以付之重托。他重视学习,不自我封闭,善于结交朋友,而且有错必改。

(5)孔子观念中的“士”,首先是有知耻之心、不辱君命的人,能够担负一定的国家使命。其次是孝敬父母、顺从兄长的人。再次才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

(6)“狂”与“狷”是两种对立的品质。一是流于冒进,进取,敢作敢为;一是流于退缩,不敢作为。孔子认为,中行就是不偏不狂,也不偏于狷。

(7)“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

(8)君子担心的应该是自己有没有才能。

(9)君子的交友之道。

(10)君子爱好的标准。

(11)君子应该有所敬畏。

(12)本章通过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把人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

(13)君子要勇于改错和善于改错。

(14)君子的羞耻观。

四、练习巩固

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句。

2、总结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3、总结文中的特殊句式。

4、讨论:你对孔子和孟子提出的诸多君子之道有何看法?无论赞同还是反对,都请说出理由。

五、积累与应用

1、诵读名句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言必信,行必果.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2、合作探究:结合课文,谈谈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六、教后感悟

第2篇:仁者爱人(语文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五仁者爱人

教学目标

1. 理解孔子“仁”的含义及其对于生命的尊重

2.明确现代社会中继承仁爱思想的现实意义

3.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文常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孔子“仁”的含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还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可见孔子认为礼乐不在形式,不在器物,而在于本质,本质就是“仁”。怎么理解“仁”呢?成为“仁者”的条件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内容讲解

1.“仁”的根本是什么?(1.2)

孝弟

这两点做好了才能做学问,所谓做学问,是要从人生的经验中去体会,并不是死读书。所以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问。”

2. “仁”的内涵是什么?即“仁”的真谛是什么?

“仁”是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而贯穿这个思想体系的就是它的核心。这个核心不是孔子自己说的,而是他的一个叫曾参的弟子说的,就是“忠恕”。

“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做到这一点难不难,你能做到吗?我知道有个人做不到,这个人是子贡,这是孔子告诉我们的。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于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这是子贡很得意讲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他说,我不喜欢人家加到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这是子贡很得意地讲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他说,我不喜欢人家加到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同样的情形加到别人身上。譬如有人骂我,我会觉得不高兴,因此我也不骂任何人。换句话说,别人给我的痛苦、烦恼,我不喜欢,因此我也不愿加给任何一个人痛苦、烦恼。你说一个人够做到这样的修养,多了不起!他向孔子报告了自己这个做学问的可贵心得。“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孔子听了便

说:子贡呀!这是你做不到的呀!再下一句虽然没有写出来,但隐约中包涵有孔子自谦的意味,等于说,就算我为师的也不能完全做到,任何人都做不到的。为什么呢?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只要是活着,一定烦恼了别人,这是必然的道理。人活在世上,都是把自己的痛苦加在别人身上,然后自己得到一点所谓“享受”,所谓“幸福”。所以子贡说了这些话以后,孔子说他做不到,任何人都做不到的。人活在世界上是互助的,我们的幸福享受,一定有赖于人,甚至妨碍了别人。不过,如能常生警觉,想到妨碍了别人时,尽量少妨碍一点,已经是最好的道德了。所以说,绝对无私,绝对无欲,是做不到的。老子也认为绝对无私是不可能的,做到“清心寡欲”、“少私寡欲”,已经很了不起/

3. 对“仁”的理解(6.30)

“仁”的更高程度是“圣”,这是很难做到的。子贡讲的博施,就是讲社会福利。广博,无条件的把东西送给人家,救济大家,让大家都得到帮助。在孔子学生中,只有子贡敢讲这句话,因为他的钱很多,所以他敢吹这个牛,假如我博施、济众,老师,怎么样?可以算得是你所标傍的仁慈吧?孔子对子贡这个问题的答复很妙,他说,你说的这件事,太伟大了,岂止是对仁来说,实在是永远做不到,做不尽的大事业,我也做不到,就是古代圣帝明王如尧舜一样当权的人,也做不到。问题是在于一个人想做好事,绝对大公,很难很难,是做不到的。儒家是讲保留适度的自私,慢慢扩充到为公。我们大家要注意,三民主义的思想,就是从儒家这个思想来的。儒家的推己及人,我有饭吃,才想到你需要饭吃,分点给你,我们两个有饭吃才分给他,我们三个有饭吃,再分点给大家吃。一步一步扩充。如全体都要一下子做到,不但我们做不到,尧舜也做不到。所以孔子说子贡的理想太高了,孔子告诉他,真正仁的人,是要自己站起来,但是要顾虑到别人的利益,使别人也站起来。

4.“仁”的具体行为表现

在志向上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第二课时

一.“仁者爱人”具体行为表现

10.17马棚失了火,不问马,只问伤人了吗?

7.9孔子对养生丧死的礼非常重视

15.42对待盲人的态度

(补充:师是古代很重要的文化官,管音乐,艺术的大师。在春秋战国时期,乐师与后代的太史令同样重要,因为古代非常重视礼乐文化。)

9.10孔子作人态度的诚敬。看“齐衰”的人是一种同情,看到执政的人,等于我们现在看到国旗,必定要致敬;对于瞎子,是怜悯。孔子对于这些人都是非常肃敬,不问他们多大年纪,“过之必趋”,如果要经过他们前面,一定很快的走过去。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小动作,没有什么要紧,但是从这上面可以出一个人问的修养、作人的修养到达什么程度。拿行为科学来说,一个人看见别人遭遇痛苦的事情,而毫无同情心,甚至于像小孩子看到烧死老鼠一样,在旁拍手欢呼。试问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孔子看到不但肃然起立,且“过之必趋”,一定走快几步,不敢多看,这就显示他心理上的修养。

7.17孔子做人做事的态度。他钓鱼就是钓鱼,不用机械性的方法,不用大网去网。(纲即是网。)以现代的生产观念来说,这种态度又是落伍的了!如果说光是用钓竿去钓鱼,连企业公司都不要设立。这简直与经济政策完全相违背。但这个话不是讨论生产问题,是个人作人的原则。就是说他钓鱼也好,做什么也好,不喜欢用机心来整人。“弋不射宿”,打猎的时候,拉弓射箭,不射宿鸟,就是对还巢的鸟,栖息在那里的鸟,他是不射的。这一点也代表中国过去文化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现在当然也还保留。我们从旧体小说就可看到了。中国人打斗很不喜欢用暗器,常用的暗器是所谓“镖”。万不得已要用镖时,必定同时大喝一声:“看镖!”表示先打了招呼,通知了。这虽然是一个小动作,也就是民族性的特征,是我们民族的传统道德。现在说起这些中国文化,从另一方面看,都是落伍的思想了。但以最新的观念来说,又不落伍了。现代的生物学家,尽量提倡爱,爱动物,全世界都组织保护动物会,保护野生动物会,提倡禁猎。我们过去认为,爱护动物是应有的道德,如相传的“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中国人都晓得,过去小孩读书,老师都教的,成为生活教育。春天,鸟刚孵出小鸟的时期,不要去打,否则母鸟被打死了,小鸟将在巢中饿死,非常悲惨。这种教育,看起来好像是一件小事,但是扩而充之,就是仁爱心。所以将孔子的这两点,放在这里,就是说爱心的扩充,是仁。

二.讨论管仲是不是“仁者”

按照对“仁”的标准子贡认为管仲不是“仁者”,孔子告诉子贡,管仲对历史的贡献有如此的大,没有管仲,我们的文化都可能灭绝了。这种情形,又怎么是普通男女,认为他怎么不为公子纠而死的观念可比呢?公子纠对管仲并不好,不听管仲的意见,如听管仲的意见,就不会有齐桓公,而是公子纠起来了。公子纠不以管仲为国士,管仲也不必要为公子纠殉死,这就不能拿普通一般人的情形来责备管仲了。所以说有仁德的人是要做有益于大众的事,也即“爱人”。

小结:“仁者爱人”是孔子伦理学思想体系的核心之一,“仁”以“爱人”为核心,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实行的方法。

板书:孝弟

谨信

成为“仁者”的条件爱人

亲仁

仁者爱人“仁”的内涵:忠恕志向

“仁者”的具体表现行为

行为

讨论管仲是不是“仁者”

第3篇:《仁者爱人》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孔子“仁”的含义及其对于生命的尊重。

2、明确现代社会中继承仁爱思想的现实意义。

3、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文常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孔子“仁”的含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还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可见孔子认为礼乐不在形式,不在器物,而在于本质,本质就是“仁”。怎么理解“仁”呢?成为“仁者”的条件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内容讲解

1.“仁”的根本是什么?(1.2)

孝弟

这两点做好了才能做学问,所谓做学问,是要从人生的经验中去体会,并不是死读书。所以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问。”

2.“仁”的内涵是什么?即“仁”的真谛是什么?

“仁”是孔子的整个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仁者爱人(语文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并积极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

能力目标 通过多方式诵读来理解“仁”的丰富内涵,

德育目标

从语气语调来探讨人物的性格从而理解“仁”的含义

探究“仁者爱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理解“仁”的丰富内涵,

难点探究“仁者爱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流程:(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仁”字导入新课:“仁”字在论语中出现频率极高。仁字在《论语》中共出现109次,有58章涉及,儒学甚至被称为仁学。《论语》中关于“仁”的阐述有很多,比如: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人由已,而由人乎哉?”

2.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事事讲“仁”,处处讲“仁”,为政讲“仁政”,做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苏教版选修《仁者爱人》教案

苏教版选修《仁者爱人》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选修《仁者爱人》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导入

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在《论语》一书中出现了100多次,(幻灯.显示几则仁的语句)仁的内涵也极广泛,但是无论如何去理解,假如要归原,或许可以用“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来解说。(引入本标题)

“一”为道,“二”为天与地。

“仁”为人与天地、人与人的亲密和美关系。

二、过程

1、先给予学生一定时间结合翻译大体把握几则片段的大意,幻灯显示重点字词,落实局部字词的读音、含义等(其余具体字词的落实穿插在片段的具体分析中)

2、研读第一个片段,分析,想要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仁者爱人教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优秀17篇)

教案中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的详细说明。教案的编写需要反思教学过程和结果,及时进行优化和调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仁者爱人教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篇一

一、知识与技能: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技巧,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深刻寓意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具体深入理解文章。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探讨合欢树丰厚的象征意义,解读作者复杂的心理变化。

1、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2、品读淡然的叙述背后的情感张力。

教学方法:

以朗读带动理解;师生共同研究、探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

双腿瘫痪史铁生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二十多年来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项文学创作奖。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仁者爱人教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通用17篇)

教案是教学的蓝图,能够帮助教师合理有序地布置和安排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具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编写教案,我们整理了一些教案例子,供大家参考。

仁者爱人教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篇一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仁者爱人教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篇二

生:读过。

师: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史铁生。

生:从他的微笑中,我感受到了他的乐观。

生: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能发出发自内心的微笑,我觉得他是个坚强的人。

师:两位同学都观察得很到位。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笑容背后到底会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感受仁者的温度--《仁者爱人》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

浙江省宁海中学杨明315600

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掌握病、伐、趋、微、其、经在文中的意思,重点掌握立、达、盍、诸的意义和用法。

2、名句背诵:背诵1.6、5.26两章。

3、感受鉴赏:,鉴赏“爱人”的具体表现,感受孔子“仁者”的温度。

4、思考领悟:领会“仁”的具体思想内涵,正确认识孔子的仁爱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领会“仁”的丰富内涵,感受“仁者”的温度。

2、正确认识孔子的仁爱观。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易中天问于丹:你们美女也喜欢孔子吗?在你们心中,孔子是什么样的?于丹答道:我不主张从性别的角度去看孔子,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

康德曾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这话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于丹的观点,即孔子的理论是适合男女大众的,具有普遍性,所以没有色彩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仁者爱人(语文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仁者爱人(语文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