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傅雷家书》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22 22:11:0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课文《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词语,掌握“庸碌、凭吊、谀词扶掖、涕泗横流”等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⑵ 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2、能力目标:

⑴ 通过对课文的反复阅读,逐步体悟作者深刻的人生观及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⑵ 揣摩语言,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怀。

3、情感目标:

人生有坦途,更有坎坷,培养学生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中的良好心态。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对儿子和风细雨式的教诲及循循善诱的一往深情。

2、知道傅雷先生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较艰深的语句含意及作者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人生之路并不处处是坦途,它有坎坷,有鲜花。当我们面对不同的人生境遇时,我们又该如何端正自己的心态呢?请看一位前辈,也是一位智者的回答吧。(板书文题。)

二、资料助读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投影显示傅雷、傅聪影像及傅雷家书手迹。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初步感知文意。词语积累投影:

2、学生齐读课文。

3、提出问题,理清思路。

⑴ 两封信分别是在受信者处在何种情况下而写的?

⑵ 两封信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⑶ 作者在信中倾注了对儿子怎样的一种情怀?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要谦卑、要勇于攀登艺术的高峰。

4、品读课文,感知文意。

思考:

⑴ 说说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⑵ 从这两封信来看,这种“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体现在哪里?

教师提示。

四、研读课文,揣摩文中疑难词语,进而把握全文主旨

学生质疑问难,教师选择共性问题组织学生研讨,师生互动,共同探究。讨论结果如下:

1、应当怎样理解文中的“坚强”?

2、如何理解“赤子之心”与“孤独”?

赤子之心,无比纯洁,剔除了纷纭杂念,才可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并以之“打动听众的心灵”。艺术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便都在这里企及了。

五、揣摩语言,理解文章的深沉意蕴,体悟人生

学生自由选例评析,深化对人生境界的体悟。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傅雷家书》《贝多芬传》及《约翰·克利斯朵夫》。

2、从课文摘抄几句自认为有深刻含义的话,并简谈看法。

【板书设计】

傅雷家书两则

如何面对 所达目的 第一封信

1、理解挫折

2、平衡心理 泰然处之

3、正视错误

理智分析 坚强 第二封信

1、祝贺

2、艺术无止境

3、从民族文化中吸氧 怀有赤子之心

【教学后记】

1、如果能做到以“情”动人,这篇课文的教学一定成功,把一个父亲的舔犊之情与母爱相连一起作体验,会起到事半功倍之用;

2、对于“坚强”“赤子”的理解,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不妨让学生举己为作证谈谈看法。

第2篇:课文《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书信中感情的流露和哲理的阐明。

2、体会两封信中的联系及“坚强”的含义。

3、尝试用书信与同学、朋友、师长进行友好的交流。

【教学重点】

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难点】

对于“坚强”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教学方法】

导读法。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复习书信的写作格式,导入新课。

信封:左上方填写邮编及收信人地址;信封中间居中写收信人姓名,加上称呼。信封右下方为寄信人地址及邮编。

正文:

1、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2、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

3、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4、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5、具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再下一行写日期。

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行书写未尽事宜。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封书信。

板题:

7、傅雷家书两则

二、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第一封书信,扫清文字障碍。

2、学生再次默读文章,把握内容。

思考:第一封书信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如何面对挫折。

三、合作、探究

思考题:(小黑板出示)

1、这封信是傅雷在儿子什么心境下写的?找出句子。

2、开头为什么这样称呼?

3、对于情绪的高低起伏,傅雷给儿子提出了哪些忠告?

4、课文中有两处生动的比喻,请找出并体会其含义。

讨论明确:

1、这种情绪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

2、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3、⑴ 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一:泰然处之,保持心理相当平衡。

⑵ 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二:正视错误,冷静对待,彻底感悟,引为借鉴。

4、⑴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提示: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性,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⑵ 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提示: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傅雷要求儿子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要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做到冷静、洒脱。

四、课堂小结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前者,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者,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前者偏重理性,后者充满感情。但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五、作业布置

研讨与练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板题:

7、傅雷家书两则

二、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第二封书信,扫清文字障碍。

2、学生再次默读文章,把握内容。

思考:第二封书信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如何面对成功。

三、新课讲授

1、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傅聪的成功,使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写了什么?

明确:他并没有只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称赞了傅聪面对掌声、赞美的冷静。

3、傅雷用“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承上启下,从对儿子艺术成功的喜悦之情延伸到对儿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使傅雷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傅聪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没有因为暂时的成功减少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4、在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坚强”。他对于“坚强”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够找到两封信中,对“坚强”内涵的直接解说吗?

明确:关于“坚强”的解说:第一封信中“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越来越坚强”,第二封信中“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总结:在傅雷看来,坚强,既是能够面对人生挫折、情绪跌宕,更是能够正确对待掌声、赞美,用一种平和盼心态,宠辱不惊,胜不骄,败不馁。

5、在傅雷看来,坚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明确:是拥有二颗赤子之心。

6、怎么理解“赤子之心”?提示:抓住赤子之心的纯洁。

赤子之心,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峰。而这种心灵的纯洁是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

7、傅雷结合音乐院长对傅聪的评价,以及舅舅关于傅聪小时候的记忆,提出自己的希望和建议。你能够找到吗?

希望傅聪做新中国的钟声,把中国的古老文明传递到世界艺术殿堂的各个角落,并且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诗人灵魂的民族,因此音乐的表现力应该增加“气吞斗牛”的阳刚之气。

8、讨论: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比较第一、二封信中傅雷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情绪起伏的解说。

明确:第一封信里,他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第二封信中,他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以此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趋向“完美”。

小结:作为一位伟大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傅雷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借助儿子成功的机会,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

四、课堂总结

这是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五、作业布置

研讨与练习。

第3篇:课文《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

课文《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词语,掌握“庸碌、凭吊、谀词扶掖、涕泗横流”等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⑵ 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2、能力目标:

⑴ 通过对课文的反复阅读,逐步体悟作者深刻的人生观及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⑵ 揣摩语言,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怀。

3、情感目标:

人生有坦途,更有坎坷,培养学生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中的良好心态。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对儿子和风细雨式的教诲及循循善诱的一往深情。

2、知道傅雷先生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较艰深的语句含意及作者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人生之路并不处处是坦途,它有坎坷,有鲜花。当我们面对不同的人生境遇时,我们又该如何端正自己的心态呢?请看一位前辈,也是一位智者的回答吧。(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傅雷家书两则课文教学设计

傅雷家书两则课文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杰出的翻译家傅雷的生平。

2、掌握书信的格式。

【能力与方法】

1、体会文章中讲道理和 抒发情感的两种方式。

2、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能力。

【情感态度世界观】

1、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的才是真正的坚强。

2、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父子之间真挚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1、整体把握两则书信的内容。

2、具体学习第一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全班同学以“那回,我给爸爸(妈妈、爷爷、姐姐)写了一封信”为题进行口头作文。

要求:写出何时、何地、因为何事给何人写了一封信,别人又是怎样回信的,其中有什么令人感动的话。

2、引出:

A、作者傅雷:

B、本文写作背景:

简略的说,《傅雷家书》是一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傅雷家书课文教学反思

傅雷家书课文教学反思

这本书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家书课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傅雷家书课文教学反思一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反思

上完九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傅雷家书两则》这一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可以谈谈:

1、上这课时注意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尝试做到“润物细无声”,避免空洞的说教,在品味语言,体会感情的过程中自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在教学中,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两则家书联系起来进行阅读教学,因为两则家书虽写作时期不同,内容不同,但贯穿的主旋律――教育儿子做一个坚强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傅雷家书 教学设计

发布者: 王昕 发布时间: 2011-1-3 22:17:59 《傅雷家书》两则 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

《傅雷家书》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书所附的名著之一,是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写给自己远在海外读书的儿子傅聪的家信,一封封家书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拳拳爱子之前跃然纸上。课文所选的两则是儿子傅聪在情绪低沉和演出成功之时父亲给予的不同的温情。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介绍傅雷后,梳理书信的内容和结构,然后重点解读“赤子之心”。一番努力之后学生往往兴趣不浓,且上完后收效甚微。我设计这节课主要围绕“舐犊之情”展开。课前补充了傅雷的逸闻趣事及*期间遭受的迫害,然后研读书信中对于傅聪的鼓励技巧里蕴含的舐犊之情,以此引导学生和自己父亲的沟通,并用下水作文引导,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悟父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书信格式,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课文《傅雷家书》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文《傅雷家书》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