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说课稿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19 08:11:5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孔子拜师》说课稿

《孔子拜师》说课稿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生、教师、文本的平等对话是我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我借《孔子拜师》一课作出粗浅的尝试。

一、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的开篇之作。本组课文的主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为我们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扇大门,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这篇课文是叙事性文章,线索非常清楚。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通过对孔子和老子的语言、心理和动作的描写,来突出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文章中有两个人物,两条线索,不同形象,相同品质。一条是以孔子不远千里、风尘仆仆拜老子为师为主线,另一条以老子诲人不倦为暗线,两条线索相辅相成,互为渗透。文章的语言朴实易懂,应该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品读课文,积累语言。

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意思的阅读能力,正学着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但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较少。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从新课程目标建构的三个维度出发,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一)知识与技能: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规范书写“闻”等12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词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老子的品行。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用来形容、刻画孔子拜师求学过程的重点词语。

四、说教法与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教学中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直观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将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让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五、说教学流程

结合以上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我一直倡导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五个板块来安排我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板块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导入新课时,我设计的导语是: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你知道哪些关于孔子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交流之后,我直入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孔子拜师》的故事,板书课题“孔子拜师”。学生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写到“拜”字的时候,老师强调,拜需要用手拜,所以左边是手的变形,拜也需要虔诚,所以右边有四个横,一拜到底。这样在写课题的时候,学生就掌握拜字的写法。此导语的设计,以师生对话交流展开,消除课堂伊始学生的紧张感,为下一环节做好了准备。同时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仰之情,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板块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首先,老师请学生借助工具说或书中注释解决字词问题,然后老师采用开火车、指名读等方式进行字词过关,过关的同时老师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指导。如:字音方面,传授的“授”是翘舌音,风尘仆仆的“仆”读二声。字形方面,指导学生书写风尘仆仆的“尘”,小土为尘,小作为偏旁的时候,没有下面的勾。再指导迎候的“迎”字。一要强调笔顺,最后写走之旁,二要强调里面没有点。这一环节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

接下来,老师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用笔圈画出本课的好词佳句。同时思考课文围绕孔子拜师写了孔子几件事。由此理清文脉。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文章脉络,板书:决定拜师、踏上征途 城外相见 拜师学习,然后让学生依据板书,用段意串联法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孔子觉得知识不够渊博,决定拜老子为师,曲阜距洛阳千里之遥,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在洛阳城外与老子相见,并形影不离地跟随老子学习。他们的品行受到人们的敬重。

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理清思路,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锻炼了听、说、读的综合能力,同时掌握了归纳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解决了教学重点。

板块三:合作研读,深入探究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首先教师大屏幕出示思考题:“人们敬重老子和孔子什么品行?从课文中那些地方看出来的。”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找出相关段落与句子,并抓住重点词语分析体会。

1.抓住句子体会人物品行 在学习这一环节时,我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人物品行。比如第一自然段中写孔子认为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从中体会出孔子好学精神。他跟随老子学习的时候,不离左右,随时请教,可以感受到他的虚心好学。老子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孔子,从中体会出老子的诲人不倦。

2.抓词语品读人物品行

课文第1、2自然段中有很多重点词语。我在品读理解这一环节时,我注重大胆放手的原则,让学生去读,并借助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体会词语的意思。如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我创设情境,曲阜和洛阳相距千里,天刚破晓,孔子便踏着露珠触发了,中午顶着烈日,不停地赶路。夜晚,孔子住在荒山夜岭。这样吃在野外,住在野外,就叫做“风餐露宿”。白天也赶路,夜晚也赶路,这就叫做“日夜兼程”。从而感受到孔子的求学的决心。

文中有两组意思相近的词语“迎候”,“等候”,我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领会孔子的谦和,知礼,领会老子关爱晚辈的美德。在理解词语的同时,我随机点拨指导学生朗读,并通过恰当的语气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3.通过朗读感悟人物品行

课文中有一段描写老子与孔子的对话,充满哲理,又生动有趣,读好了,老子的诲人不倦和孔子的学而不厌的精神自然而然地进入孩子视界、进入孩子的心灵。于是,我就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同桌读,指名读,全体学生合作读等,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感悟。

板块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首先让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和感受。(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明白“学习是无止境的。”这个道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一谈读了课文的感受。

板块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积累名言:孔子有很多话都很有道理,被他的弟子整理编辑成了《论语》,广为传诵。你能说你你都知道那些孔子的名言吗?学生交流孔子名言,老师相机投影相关的名言(摘录课文内的名言)

2.开始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收集。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道家学说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课后去搜集他们的一些故事,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这是对学生通过多渠道获得知识起到引领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拜师

孔子 ———————— 老子

学无止境

求知若渴

诲人不倦

谦虚好学 爱护晚辈

第2篇:孔子拜师说课稿

《孔子拜师》说课稿

凉州区金山乡学区 执教:李龙军 2011年10月

《孔子拜师》说课稿

一、说教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孔子拜师》介绍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两位大师孔子和老子,春秋时代思想家的求学故事在今天仍熠熠生辉,教育学生懂得尊师好学的哲理,并以孔子为榜样,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组近义词,如“拜见———拜访、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学习时采用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

二、目标设定:

1、知识与技能: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情感 态度价值观: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三、教学重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四、教学难点: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五、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

2、预习课文,对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理解。多媒体课件。

六、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吃力。因此,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七、教学流程安排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设计理念:这既调动了同学们学习文章的热情,又将古典文学潜移默化的植入孩子的心灵深处,为之自豪骄傲的同时,我们何不一起来亲自感受一下呢!听听读过论语的孩子的娓娓道

来,让其他在座的孩子们刮目相看、啧啧称赞,老师的侃侃而谈和对论语的钟爱,又让很多孩子感觉到似曾相识。)

2、孔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有哪些贡献呢?请同学们打开课后的(资料袋),我们一起学习了解一下。

3、板书课题、明确学习任务。(设计理念:“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们也要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论语,我们也要去感受论语,我们也要去认识孔子,去找寻孔子的足迹,去了解学习孔子的优秀品行)

(二)、学习新课

1、决意拜师——谦虚好学

2、拜师途中——不怕吃苦。(设计理念:通过感受文登、威海与曲阜、洛阳的路程差距,懂得千里迢迢;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懂得风餐露宿和日夜兼程,这恰好与孔子平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的思想巧妙结合,彰显孔子不怕吃苦、志在求学的品行。)

3、初次会师——彬彬有礼。(设计理念:终于见到了老子,通过孔子的“您、请、多谢、大概、老人家等等”言语和一行礼再行礼都生动的诠释了他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和“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观点,那么孔子“彬彬有礼”的品行,学生就不难接受和理解了。)

4、老子说孔子研究学问并不比自己差,(老子的谦虚)可孔子仍要拜他为师,这也是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了,孔子自己对此是如何做出解释的?(设计理念:整个故事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孔子自己对

此也做出了学无止境的解释,同学们也联系实际生活中自己身边的亲人`同学`朋友的事例,再结合着孔子勤奋好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很好的体会并积累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名言警句。)

5、拜师求学——勤学好问

6、传授学问——诲人不倦。(设计理念:课文结尾处,更是表现了孔子和老子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的崇高品行,并巧妙的通过“随时请教和毫无保留”这样浅显易懂的词言简意赅的将其表达出来,此时借助课后孔子的名言将孔子好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拿来借鉴学习是不无裨益的。)

7、总结全文。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课文的最后一段,请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他们品行的两个词语,将这个句子补充完整。谁想上台来填写(谦虚好学 诲人不倦)请大家齐读这段话。(三)、巩固积累(四)、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孔子拜师 决意拜师——谦虚好学 拜师途中——不怕吃苦 初次会师——彬彬有礼 拜师求学——勤学好问

传授学问——诲人不倦

九、教学反思:

回顾《孔子拜师》这堂课的教学,觉得有成功更有不足,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按照备课思路进行的,从导入到新授再到重点突破。

在研读课文学习时,我基本上能通过把握一段话中重点句,重点词语来指导学生学习体会。例如第一段抓住 “远近闻名、不够渊博”,第二段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在体会之后,再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在重点学习第二段对话时,本想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但在学习之后,学生学习的结果,表现让我意外,因此,慌乱中只顾按照已定思路进行,而没有采取能够及时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解决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悉的问题,比如:“再读对话,说说自己体会到什么?” 或“你通过读对话体会到孔子老子是怎样的人?”,以致在第二次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结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并且,耽误预先设计的教学内容,没能从整体上使学生把握课文,对于重点学习的词句“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等候、迎候”学的仓促,落得不实。

本课教学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课堂上没能灵活的进行教学操作,只限于备课思路,而没能很好的关注学生学的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适当的调整,来以学定教。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识到无论课备得再好也不能照搬,应随时关注学生学的情况,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服务。

同时,教学中有些内容的设计,只顾自己教的方便,省事,而没有从教学达到的目的出发来设计。例如对于孔子、老子、曲阜的介绍,我怕学生谈得不够全面,不够生动,只想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没有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无从表现,学生的学习就不会深刻。再如,对于曲阜的介绍,我只考虑,通过介绍曲阜引出孔子文化节向本单元主题,因而影响了教学的主旋律。节外生枝的教学,并没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益处。我想,今后在教学中,我一定要多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灵活掌握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第3篇:《孔子拜师》说课稿

《孔子拜师》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分四部分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情。第一部分写孔子决意拜师。第二部分写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品行。作者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2、目标设定

知识与能力目标: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说课稿孔子拜师

孔子拜师说课稿

老师:

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孔子拜师》,我将会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以及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这篇课文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说教材

《孔子拜师》是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的过程中,线索非常清楚,且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孔子决意拜师;第二部分,是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第三部分,是写孔子认真求学;第四部分,是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本组教材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孔子拜师》作为这组课文的第一篇,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孔子拜师说课稿

《孔子拜师》说课稿

范湖乡朱湖小学教师:王亚娟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孔子拜师》。下面我就教材方面、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四方面对这节课作一个初步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材

1、《孔子拜师》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读本课七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远近闻名、渊博”等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重点研读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学无止境”,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孔子品质。

情感目标: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师要真诚、无私。3.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孔子拜师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孔子拜师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