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公里》观后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18 08:25:0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最后一公里》观后感

《最后一公里》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后一公里》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近日,公司组织观看了精准扶贫题材电影《最后一公里》。电影是以中国农村脱贫攻坚工作为主题,讲述了宜宾珙县珙桐村的李双洪临危受命出任村支书带领村民勤劳致富的真实感人故事。

时代把留守党员李双洪推上了村支书的平台上。他是电大毕业生,喜欢琢磨技术;为了照顾七公留下来,有情有义。在有人眼里,他是成事不足的“憨包”,在有人眼里他有担当的有志青年。事实上他身上有一股不服输、打不败的“硬汉”精神,临危受命当了村支书。

穷则思变,他带领村民开荒种茶,改良新品种,建立茶叶合作社,建立茶厂。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新官上任遇到老干部的不支持甚至阻挠;穷怕了的村民也未必理解支书的苦心;资金的缺乏让他寝食难安、绞尽脑汁;遇到个别贫困户的胡搅蛮缠、无理取闹;而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一颗颗被贫困冰冻的心,让人不寒而栗。为此还受到无赖的诬告,几近发疯。在月色里,他手拿砍柴刀在山顶对着杂草乱舞时的发泄的样子,有些英雄末路的悲哀,就要走上小姑周彤彤的老路,幸好周七公的一个拥抱融化掉了所有的失落与委屈,晓莉的爱情也给了他力量。这样塑造的人物就避免了“高大上”的套路,让人物更真实感人。

影片的成功,在于人物的塑造上栩栩如生,很接地气有生活味。在人物上,再现了人性的自私贪婪,也有人性的善良美好,有的贫困户好吃懒做、居心叵测,有的'村干部贪权恋权、不思进取。通过描绘李双红、周富贵、周大奎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精彩的情节演绎,个性鲜明的人物,使电影更加的贴近生活,感染观众,激励人心,得出了精准扶贫中扶贫得扶志和智。

在公司推行的“两长五大员”和“四联五服务”的平台下,作为班组工会组长的我,首先应该以身作则作表率,并通过精准查找存在问题的根源,通过扶“志和智”,实行差异化内部管理和帮助,利用先进员工引领落后员工,带领全体员工共同进步,确保圆满完成事业部下达的各项任务。

第2篇:最后一公里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笔者认为,中央强调“最后一公里”,强调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要善做善成,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归根结底根在基层。参天大树再粗壮,也需要那无数的根来深深扎于土壤之中才能稳住根基而不倒。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够做到,关键是看能做到什么程度。党员干部联系群众,要促进进村入户体察民情常态化,不仅身到,更要心到。要以心换心,真正放下姿态、俯下身子体恤群众、关心群众,切实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下基层联系群众,应多临时停车,多不请自来,多走泥泞的路,多进漏雨的屋,尝尝群众锅里的饭,品品群众碗里的水,切实体恤群众疾苦,在此过程中,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倾听群众心声,发现并解决群众面临的问题。

开展一次教育实践活动,必定会受到时间的限制和约束,肯定会存在“最后一公里”现象,可以让活动完美结束,也可以让活动草草收兵。中央能够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强调“最后一公里”,充分显示了党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党,能够时刻把握工作规律,为开展活动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打了一剂“强心剂”,是一个响亮的警钟和严肃的要求,为保证活动的最终成效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最后一公里”,既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也指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最后的而且是关键性的步骤。“最后一公里”更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功亏一篑。只有以“实”字当头,在思想上摆正态度、在行动上深入纠改,实打实地将 “四风”,才能真正见成效、出成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总目标。能不能取得让人民满意的实效,关键看能否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要发挥领导带头作用。领导带头,万事不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始至终把责任扛在肩上。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全力打造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责任明,方向正、作用显,特别体现在各级党组织的责任落实和一把手的作用发挥上。

要始终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四风”问题,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最终的落脚点是要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始终突出问题导向,紧紧扭住反对“四风”,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要坚持问题排查不到位不放过,问题解决不到位不放过,坚持开门搞活动,以问题整改开局亮相,以问题整改注入动力,以问题整改交出答卷,坚持标准,严格把关,不断拧紧螺丝、上紧发条,切实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下大力气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确保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

要坚持深入基层一线。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首先要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一线,了解群众所急所需所盼。这就要求我们领导干部要坚持到基层一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建立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和工作制度,无论是挂钩联系的机关干部,还是企业老板以及社会各界,都必须将深入基层一线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要杜绝宅在办公室里想问题、造思路、搞指挥,要坚持到一线去接地气、知民情、找问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在深入基层一线的过程中,不但要“身入”更要“心入”,要带着感情下去、带着问题下去、带着责任下去,要能够与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连成一体,将基层一线作为改进作风、解决问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主阵地,帮助群众解决发展上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所谓“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水果蔬菜从产地到百姓餐桌经历很多程序,往往“最后一公里”坐地涨价,老百姓苦不堪言。再比如,如何解决好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如何解决群众出行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等等。诸如此类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看似小问题,实则是造成“末梢堵塞”的大问题。人的身体一旦“末梢堵塞”,则身体有病,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末梢堵塞”,且不“通瘀”,则危及党的肌体和执政能力。故“最后一公里”需有条不紊的走好四步。

第一步,认真排查和发现“最后一公里”问题。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排查问题环节要求非常明确,把查摆问题贯穿始终,采取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等方式,切实找出部门和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到群众中听意见,真心听,听真言,了解群众所想所期所盼,俯听群众所恨所怨所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如果不到群众中听意见,听不到真心话,不认真排查,或是视而不见,或是熟视无睹,或是夸夸其谈,避重就轻,怎能发现自身存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第二步,深入查找造成“最后一公里”的瓶颈。有的地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薄弱,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书记没能配强配优,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动作用也就难以发挥,这就在党组织和群众之间无形中产生了一堵墙;有的基层乡镇、街道和社区便民服务跟不上,有的便民大厅虽已建成,但人员在岗不在位,或服务态度生、冷、硬,便民大厅成了摆设,人民群众依然办事难;有的基层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差,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住房、养老、医疗等惠民政策总是“走在路上”,就差那么一点点,造成“近在咫尺,远隔天涯”瓶颈。

第三步,认真剖析整改“最后一公里”问题。剖析和整改是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剖析要从深处挖,危害要从大处想,病根要从痛处找,诊疗要对症下药,从重从快,药到病除。要认真分析产生“最后一公里”的体制机制原因,切实加以整改。对体制机制上出现的问题,要从深化改革入手,彻底改掉原有体制上的弊端,努力铲除滋生问题的土壤;对小团体利益原因造成垄断的,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介入,深入调研,打破垄断,形成竞争,破解难题;对极少数人恃权弄权而使政府的惠民举措落不到实处形成“末梢堵塞”的必须严肃问责,涉及腐败的必须严惩。

第四步,严格建立严防“最后一公里” 长效机制。要加强党建创新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尤其要配优配强党组织书记,要加强基层便民办事大厅建设,让便民利民设施真正为民服务,要从体制机制上着手,建立长效机制,严防“最后一公里”现象改头换面,披上“马甲”以新面目出现。切实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和惠民措施真正送给群众,把党的惠民政策变成老百姓“口袋里”的实惠。

第3篇:最后一公里

快递行业的最后一公里服务

调查目标:快递业作为新兴行业,正在悄悄改变人们的消费模式与生活方式。但是,作为流通环节“最后一公里的服务”,问题屡现。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不当,降低了网购的优势,同时作为快递的重头,网购受到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快递行业的发展。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最后一公里的服务难以做好呢,我们又能采取何种措施解决这个问题呢?希望通过此次调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最后一公里服务的重要性,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调查时间:2011年7月30日至8月7日

调查对象:淘宝网店主、圆通快递的工作人员、一般消费者 调查方式:走访消费者,网上交流,查阅、收集资料,实地考察

一、快递行业“最后一公里”的概述及其相关调查。

最后一公里(Last kilometer),在英美也常被称为Last Mile(最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最后一公里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014年02月07日15:01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近来,基层群众反映,群众最痛恨的不是上面没有惠民举措,而是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末梢堵塞”,这就是存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水果蔬菜从产地到百姓餐桌经历很多程序,往往“最后一公里”坐地涨价,老百姓苦不堪言。再比如,如何解决好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如何解决群众出行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等等。诸如此类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看似小问题,实则是造成“末梢堵塞”的大问题。人的身体一旦“末梢堵塞”,则身体有病,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末梢堵塞”,且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最后一公里实施方案

中共长治市委老干部局

关于开展建设“双向通道”畅通“最后一公里”

专项活动的实施方案

按照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文件(长群组发[2014]20号)要求,为了确保我局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取得实效,促进基层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解决好关系基层群众及离退休干部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特制定我局开展建设“双向通道”畅通“最后一公里”专项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以畅通民意诉求、确保群众满意,解决联系服务离退休干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主要目标,建立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回馈便捷、落实有力的长效机制,通过“比三心”、“直通车”、“双联系”等活动载体,建设党的大阵方针落实到基层的通道、民情民意上传到党政机关的通道,实现政令和民意畅通、落实政策高效快捷、监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最后一公里现状

一、现状:

1.1国内电子商务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研究现状:

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历史不长,电子商务物流是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而逐步成长和发展的,目前并不完善。关于电子商务物流,尤其是在以个体消费者为终端的 B2C 和 C2C 型电子商务中,“最后一公里”配送阶段的各种投诉和粗放型配送等负面新闻报道非常多。目前,在所有的电子商务模式中,B2C 型电子商务的信誉、规模和服务的多样性和范围等的发展远超其它模式,根据中国网络信息中心的预测,到 2017年,中国的 B2C 电子商务的交易额将占据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的 46%。

中国的电子商务行业有许多独有的特性。电子商务在中国是新生事物和内在文化融合的行为。目前,国内关于电子商务物流,特别是“最后一公里”配送的研究比较少,由于起步较晚,几乎找不到 2007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打通最后一公里

打通最后一公里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充分说明“畅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性。“最后一公里”根本问题就是抓落实的问题。必须端正抓落实的太多,转变抓落实的作风,提高抓落实的素质,确保打通“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最关键的步骤。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解决联系实际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列为重点任务,就是因为这“最后一公里”的远或近、畅通或堵塞,直接影响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基层落地、党的各项政策能否真正惠及群众。如果党员干部在“最后一公里”松劲懈怠,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那么,实际中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究竟有多远?这取决于思想障碍、作风问题、能力素质、保障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解决得如何。如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最后一公里》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后一公里》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