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公里问题_最后一公里解决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12:10:3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最后一公里问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最后一公里解决”。

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已成为基层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什么是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呢?“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路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遇到致命的障碍。在一般的乡镇,也存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吗?回答是肯定的。

“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表现形式又是怎样的呢?答案是多种多样。就拿落实惠民政策来说吧,明明中央的政策是很得人心的,但是却总有些地方、总有些人员,会在有意或者无意之间,让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实惠迟迟不能或者是没有真正“落在身上”。

具体的拿种粮补贴的兑现来说,虽然总体上执行得是比较好的,群众是满意的,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一定是在某个镇范围内发生过的,但是在全区或者全市、全省范围内总是发生过、被媒体报道过。具体有以下四种现象:

一种是工作中犯下初级错误:将补贴农户的姓名、身份证号码、面积或金额弄错,导致群众往返跑,耽搁时间,浪费钱财。二种是没有正确领会政策精神:在制定具体的补贴资金分配方案时,不尊重群众意见,不考虑政策规定,图简单省事,影响了政策鼓励种粮、增加农户积极性作用的发挥。结果是种粮补贴虽然发到了户,但是田土撂荒问题依然严重。三种是利用执行补贴政策的权力,加上群众不知详情,暗中利用一些管理漏洞,贪污挪用本该兑现到户的补贴资金。如联络镇曾经查处过的违纪案件一样。在慰问困难群众发放现金或实物时也容易发生类似错误,往往发生慰问金不到位或被克扣的情况。四种是后续服务不及时,户主死亡或分户后,需要变更银行账户或户主姓名,存在办事找人难等问题,群众办事不便。

“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一)官僚思维与管理模式。在中国的乡村,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在乡镇及以下有三个管理层次:镇——村——组——户。村、组虽然都是自治组织,但是实际承担了大量终端操作层面的事务。无论是计划生育、殡葬改革政策等的落实,都不可能避开他们,而要依靠他们。就算是城乡低保政策的审核,也需要熟悉基层实际情况的人员参与。在长期的官本位观念下,绝大多数上一层级的工作人员,内心都有一丝“官念”,虽然把“服务群众”时时挂在口上,在具体执行政策的工作中总有一定的惰性,有向下安排布置的习惯。(二)执行者的思想不纯。一些人在执行政策时选择性执行,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对自己不利的就想方设法拖、拉、推、挡,完全没有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在一层一层的政策传达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差错,在执行政策上由于工作方法的落后,在严格贯彻执行上级的意图上,就会不同程度的出现打折扣、经念歪的现象。最要命的是,在组一级里造花名册的时候,个别人就会考虑一下自己的利益了,总会有几分机动资源,最后归于他能够较为随意支配的地方。(三)工作中配合不够。有人会说,有些问题好像不是发生在镇这一个层级,那么这个问题该不该归咎于乡镇呢?如果不归于乡镇,惠农政策的制定后,从中央到省、市、区县、乡镇,可以说是经历了千里的距离,4个层级,基本能够保持中央的原样。为什么执行政策会走样呢?结果会与初衷不一致呢?如果这个责任归于乡镇,又如何解释呢?一是政策宣传不到位。就是群众不了解或者不清楚政策,让执行者有机可乘,或者未正确执行而不自知。二是政策执行监督不到位。导致发生差错或故意的违法犯罪行为。三是政策执行中的情况反馈不到位。政策的制定者未考虑到一些基层实际,政策本身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也给执行者出了难题。而这些不合理的情况,应该及时向上反馈,或者在一定层面及时形成解决方案,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及时研究。

所以,发生“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根本问题,仍然是思想和工作作风上的问题,服务意识不够,态度不端正,工作责任心不够,甚至是利益至上,个人私利私欲侵蚀集体利益或他人利益。那么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呢?首先解决思想问题。联系服务群众,就是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丝毫不要存着私心杂念。要加大反腐倡廉工作,让决策者和执行者都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二是简化服务层级。建立一种直接服务制度,减少镇级工作人员在一些不必要的形式性的工作上占用的时间,让镇级干部直接与村民建立联系,多了解群众情况,为执行政策和检查执行情况创造条件。试想,到村组如果群众都不认识你,你能听得到多少真话,办得成多少事情。同时,让组干部可以直接参加镇级会议,保证组级干部群众能够给全面直接的了解政策的精神,减少政策信息在传达过程衰减或走样变形。三是畅通信息渠道。建立包括互联网、热线电话、手机微薄、意见箱等信息交换平台,让群众对政策的意见能够最快的反馈到镇政府,然后快速反馈到上级决策部门,以便及时完善政策的后续规定。四是建立监督机制。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积极作用,强化监督管理,对发现在末梢环节发生的问题,及时纠正,并要严肃问责,涉及腐败的要从严惩处。五是打造职业化队伍。在镇级单位,无论是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人员,都是作为一种职业存在的。

而村组干部不是职业从事管理服务工作的人员,在目前物价水平较高,村组干部待遇较低且养老保障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还需要从事种植、养殖或者商业等工作保障家庭正常开支,要全心全意的投入工作,是有较大难度的。所以,建议积极探索村组干部的职业化,通过扩大管理幅度来提高薪酬水平,扩大大学生村官队伍并严格入村工作(控制最短服务年限),保障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

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二论扎实开展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四川日报评论员扎实开展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必须理清工作思路,明确重点任务,着力解决好“四风”突出问题,解决......

最后一公里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

最后一公里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2014年02月07日15:01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近来,基层群众反映,群众最痛恨的不是上面没有惠民举措,而是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

最后一公里

快递行业的最后一公里服务 调查目标:快递业作为新兴行业,正在悄悄改变人们的消费模式与生活方式。但是,作为流通环节“最后一公里的服务”,问题屡现。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不当,降低......

联系群众最后 “最后一公里”问题制度(优秀)

万宝镇中学联系群众最后 “最后一公里”问题制度一、按照部署,我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中央和省、市委部署,牢牢把握总体要求,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联系实际,着力解......

下载最后一公里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后一公里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最后一公里解决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