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糖类教学设计
糖类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糖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化学选修5专修5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烃和烃的衍生物,在化学必修2有机化学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应注意知识的联系。本节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也为高分子化合物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有感性认识,已经学习了醛类、醇类等知识,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
2、学习方法方面:学生经过高一及前三章的学习,能够运用探究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基础。
三、设计思想:
总的思路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提出日常生活中的糖类物质,引出糖的定义,结构特点;从葡萄糖的生理功能引入葡萄糖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得出葡萄糖的结构特点;最后通过糖尿病的检测实验加深对葡萄糖的认识。在糖类性质的学习中注重联系以前学习的醛类、醇类等知识,进行类推、迁移,紧紧抓住结构决定性质的思维。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通过课堂内的实验探究,理解糖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充分调动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积极性,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以探究法代替演示实验,以小组合作代替验证实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参与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糖类的主要代表物:葡萄糖、果糖的组成和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跟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2)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掌握糖类主要代表物的性质,通过探究实验,完成知识的建构。通过合作探究,再次体会到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单糖的探究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对化学物质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大的乐趣。
通过对糖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认识化学物质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糖类重要的'代表物葡萄糖组成和重要性质。
2、教学难点:
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绿叶利用了廉价的水和二氧化碳,化腐朽为神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通过光合作用生成了葡萄糖。人们每天摄取的热能中大约75%来自糖类。
设问:什么是糖?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91,完成篇子上的问题。
板书:
一)糖类的定义及分类:
1、糖的概念:
分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羟基的醛或酮及水解后可以生成多羟基醛或酮的有机化合物。
2、糖的分类:
单糖:葡萄糖、果糖 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分类 低聚糖糖:蔗糖、麦芽糖
多糖:淀粉、纤维素 糖水解生成许多mol单糖
板书:
二)葡萄糖分子结构的确定: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
2、结构:【活动与探究】完成下列问题,并交流讨论葡萄糖分子结构。
1)1、8g葡萄糖完全燃烧,只得到2、64gCO2和1、08gH2O,计算葡萄糖的最简式是什么?
2)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那么葡萄糖的分子式是什么?
3)1mol葡萄糖最多可以和5mol醋酸发生酯化,说明了什么?
4)葡萄糖可以发生银镜反应,你得出什么结论?
5)葡萄糖可以被还原为直链己六醇,你知道了什么?
小组交流结论: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具有什么性质?
教师点评:
板书:2、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问题解决】
1、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中含有哪些官能团?
2、葡萄糖可能有哪些化学性质?
3、病人生病无法进食时,医生会给病人注射什么呢?它起什么作用?
4、每年秋后,许多家庭用糯米来酿酒,工业上利用植物秸秆制造酒精,你知道怎么回事吗?
板书:(1)具有醛基和羟基的性质
第2篇:糖类教学反思
糖类教学反思
糖类物质是生命活动中重要的营养物质,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与人类的生命活动密不可分。在高考中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糖类代表物的组成、性质和用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性质;明确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第3篇:糖类代谢的教学设计(版)
糖类代谢和人体健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糖的来源、去路和健康知识;
2、通过引导、分析、讨论、讲解和归纳总结等方法,使之明白糖的来龙去脉;
3、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方法,使学生体会到生命科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糖类的代谢途径;
2、难点:糖的代谢和人体健康。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我们常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因此我们每天都必须吃食物。
师问: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我们吃的食物到哪里去了? 生答(略)。
师再问:我们吃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哪些呢?
师抽答后总结:食物被消化吸收后主要有糖、脂、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物质。
那么其中的糖类进入细胞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又如何被机 体利用的?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本节课和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出示课题)。2、新授:食物中
第4篇:糖类药物分析教学设计范文
糖类药物分析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糖类药物分析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各种糖类物质的比较学习,拓展对糖的认识,进而集中于葡萄糖来了解糖类的性质。
2、从丰富的糖类物质中认识糖对人体的重要,以葡萄糖的热化学方程式来显示其作为人体能源物质的价值。
3、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分析葡萄糖的官能团,形成从性质推断官能团的基本思维方式。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4、密切化学与生活、人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了解自身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糖类水解反应,葡萄糖的官能团及其反应,葡萄糖的检验。
三、设计思路
糖作为人体的能源
第5篇:《糖类》化学教案
《糖类》化学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糖类的组成、主要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葡萄糖的检验、淀粉水解及其产物的检验等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验探究法学习糖类的性质
2.联系实际了解葡萄糖、淀粉在人体中所起的作用
三.情感和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教程
2.了解食品中的甜味剂的种类,增加判断能力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有一位书呆子在家看书,妈妈让他去超市买一点糖。当他高高兴兴地回到家,妈妈发现他拎了一大包东西,一袋生粉、一包白糖、一卷棉花,妈妈惊讶地问?你买这些东西干什么?这些都是糖啊!请问,他讲得对吗?讨论1口语中的糖与理论上的糖有什么差别?
为什么人们曾把这些糖类化合物称为“碳水化合物”?
问题1能否说符合Cn(H2O)m的物质一定是糖?
实验一。观察
第6篇:《糖类》优秀教案
《糖类》优秀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糖类》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糖类》优秀教案1
第三章 糖类 蛋白质
教学目的要求:
1. 使学生掌握糖类的主要代表物: 葡萄糖 蔗糖 淀粉 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跟烃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2. 使学生掌握蛋白质的基本性质,掌握氨基酸的两性和了解多肽和肽键的初步知识,认识蛋白质是生命现象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3. 使学生了解糖类 蛋白质(包括酶)在工农业生产 日常生活的广泛用途以及在现代化科学技术上的重要意义.
4. 使学生掌握葡萄糖 蔗糖 淀粉 蛋白质的鉴别方法.
第一节 单糖
目的要求:
1. 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
第7篇:糖类与脂肪
一、教学目标
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2.教学难点
(1)多糖的种类。
(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三、教学策略 1.情境创设
本节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关系密切,教学中要善 用这些有利因素,积极地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教学中可以按照教材中的问题探讨创设情境,让同学们观察课本上的图片,从平日熟悉的食物中思考我们如何利 用食物中的有机物,通过学生对糖类和脂质认识的基础做切入点,将学生引入新课。当然教学方法是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熟悉的方法,结合当地学生的实际,采用不同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比如也可以问问学生,为什么低血糖的病人需要及时补充糖类
第8篇:4.2.2糖类 教案
第四章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物质
第二节 多糖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上一节学习了重要的单糖——葡萄糖,请简述葡萄糖的重要性质及有关的实验现象。
[讨论、回答]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在组内分工合作进行有关实验,并进行讨论,回答有关问题。
葡萄糖的重要性质为还原性。能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
[引入新课] 红糖、砂糖、冰糖的成分是什么。
[观察、动手] 请同学们观察砂糖、冰糖等蔗糖晶体,并配制实验用的蔗糖溶液。(1)分别取半匙砂糖、冰糖于试管中,加入8mL水,振荡,观察溶解性。(2)将上述溶液分别编号为1、2待用。注意:其中红糖纯度最低,冰糖纯度最高。
[板书]
二、蔗糖与麦芽糖
[设问](1)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蔗糖是否具有还原性?用什么方法来检验蔗糖是否具有还原性?(2)请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