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认识千以内的数(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认识千以内的数》说课
甘荫塘小学 刘攀
一、说教材
“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8-31页例
1、例
2、例3。在本课中,要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千以内的数,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知道1000以内数数的方法和规律。
1000以内数的认识为学生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作一个铺垫。如果这部分知识掌握好了,学生可以把10000以内数的认识的学习方法类推迁移到“万以内数的认识”。
二、说学情
1、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数”“100以内的数”,学生能够正够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了100以内数的顺序,能结合具体事物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具备了一个一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等数数的方法,知道了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理解了个位和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初步感知了解十进制,体验了认数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掌握数1000以内数的方法。
3、借助计数器掌握10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4、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估数、数数、拨数、读数、写数、说数等活动过程,在观察、操作、思考、讨论中探究体验,主动获取新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
1、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
2、中间和末尾有零数的读、写方法。教学难点:
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五、说教法
首先让学生借助老师给出的1000个小正方体,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10个10个的数数到100唤起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为知识的迁够进行孕伏、然后让学生将一千个小正方体展示出来,揭示课题。然后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感知“百”“千”的进率,留给学生思议的空间发现数数的方法和规律,借助计数器认识数单位“千”,通过游戏:我拨你数,弄清个、十、百、千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其次让学生联系生活感受大数。再次让学生直观操作,突破接近整百或者一千的的数如何数,最后通过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练习对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
六、说学法
从学法来说,本节课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首先让学生动手、动口自己数,合作数等形式来认识计数单位,然后是小组议一议的活动,先引导学生,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各抒已见,共同促进。最后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拨珠子数数来掌握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和接近整百或者一千的数的数法,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不作过多的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
七、说教具、学具
课件、计数器、小正方体图、网络、微视频。
八、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信息整合1)借助微课,实现课前复习与预习的融合。
通过微视频,引导学生自主复习,了解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百;十个百是千;从而提出新课《认识千以内的数》
这里体现了点到线、线到面、面到体的空间感官,(视频中融入了图片、文字、影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大大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唤起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
二、设置疑问,借助小正方体,探究新知
(信息融合2)借助PPT,动画图片实现数与形的思想结合。
简单复习后,老师今天带来三个杯子,杯子里面都装着小正方体,其中有一个杯子正好是一千个,你们猜猜看是第几杯?(学生多数回答3号杯)。
1.PPT动画倒出:1000个小正方体。
2.问: 你打算怎样数的?
总结学生数数的方法,经过动画整理把散个的正方体10个10个排一列,再数数的过程中强调转弯数的数法,让学生跟着闪动动画10个10个的数,100个100个的数到1000,数数过程中掌握数数的方法和规律,从而引出数位千及1000这个数的组成和写法。(此环节数数的过程中,很好的解决了学生逐步从直观形象到抽象数数这一难点。)
整堂课以猜数中奖的游戏贯穿,接着猜1号杯的正方体数:298,中途老师会以多一点、少一点、少很多等词让孩子准确猜到298这个数,接下来把298这个数的组成通过PPT展现数形结合的思想,由两个百,九个十和八个一组成的数是298,再用动画计数器引领孩子从298一个一个的数到302,强调十进制中满十进一转弯数的数法。
三、自主思考,整体讨论
(信息整合3)借助学习工具,班班通、多媒体展示台展示图进行课堂互动和讨论的融合。
借助展示2号和3号的数量对比,让孩子通过观察对比估算2号杯中503这个数并请一位孩子上讲台当小老师说说是怎样估数的,根据孩子的述说,得知,通过对比的到2号杯大约是3号杯的一半,学生自主分析,缩小猜数的范围,接着让学生在黑板上完成503这个数的相应练习,(录视频,孩子说)(这环节实现了学生为主,老师引领的高效课堂)
四、自主练习,应用方法
(信息整合4)借助刚学习的知识,实现分层练习和有效反馈的融合。
1、根据规律接着写
2、计数器上摆出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两个数,强调中间有零要读出来,末尾的零不需要读出来。
3、通过思考题来培养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全课,贴近生活,巩固新知。
有效练习后,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走进生活,增长课外知识,先让孩子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千以内的数,得知,家里的门牌号、身高、和父母上超市买东西等,同学们都很棒,同学们说了很多,现在老师有两个课外知识与大家分享,利用多媒体网络,现场百度搜索给孩子们看,了解世界上最高的植物和最高的花。。。而330、156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千以内的数,接下来布置作业:让孩子们放学回家后,记忆网络也收集几个课外知识,等下节课和同学们分享。
六、反思 教学反思:在传统的教学中,我需要用到自己归纳的教学七步完成2个课时的教学,而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它以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动听的音乐和喜闻悦见的动画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长时间调动学生积极性和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特点,用1个课时很好的完成了两个课时的教学,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第2篇:《千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千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这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内容《千以内数的认识》。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本节课。
一、教材和学情。
苏教版教材从一年级上学期开始编就编排了认识10以内、20以内、百以内的数。这是第四次认识千以内的数,本单元第5课时将认识万以内的数。
今天我说的是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数的认识教学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之一,如果这部分内容掌握好,为本单元学习万以内的数、多位数的认识做了很好的铺垫。旧教材是把这段内容安排在上学期,新教材就行这样的编排也为学生学习降低了难度,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数的生活经验也随之丰富,接受力也更强。并且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了100以内数,掌握了百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数位顺序,以及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对十进制计数法形成了正确的认识,以及百以内数的组成、读写和大小比较方法。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通过前测,我对本节课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有了更准确、更深刻的把握。
教学目标:
1、借助计数单位的直观模型、计数器模型,在一次次建模的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千”,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以及千以内的数位顺序;理解并掌握千以内数的组成,能按要求正确地数数,初步感受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
2、通过计数器直观演示,精心设计的数数活动,掌握整百、整千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方法,体会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3、使学生在认识计数单位“千”、千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获得新知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和类比等思维能力。初步体会千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千以内数的实际大小,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感受位值制思想,从而理解数的意义。通过丰富活动,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难点:接近整百、整千拐弯处的数如何数,体会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三、教学设计。
一、借助直观、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千”。
二、借助模型,经历数数,感受位值,深刻体会计数单位的产生。
三、通过多种方式,感受“千”的大小,发展数感。
一、借助直观、初步感受“千”。
1、复习10个一是多少。
2、复习10个十是多少。
3、再一板一板出示,让学生跟着一百一百地数,数到900时提问,9个百添上一个百是多少?从而揭示“10个一百是一千”,以后只要看到这样的一个大正方体就是一千。
二、借助模型,经历数数,突破“拐弯数”难点。
1、回忆十进关系、位值,为数数埋下伏笔。
学生回忆在计数器上拨“9”、“99”,添一粒珠是多少的过程。
2、拨珠练习,形成拐弯数数方法。
(1)让学生从五百开始一个一个地数到五百二十。
(2)让学生从四百八十九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五百零二。
(3)从七百二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八百一十。
三、进一步认识、理解计数单位“千”,感受千的位值。
出示999,促使学生对三个九分别表示的位值的思考。并引入九百九十九再添1个是多少。让学生试着通过拨珠,发现999已经是最大的三位数了,比它还要大1,此时学过的数位不够用了,需要引入更大的计数单位。从而新的计数单位产生:从右边起,第四位是千位
再追问学生:这里只有一粒珠,怎么会反而不及这么多粒珠?
四、通过多种方式,感受“千”的大小,发展数感。
1、估一估一千张纸的厚度。
2、估一估一千个人数。
第3篇:《千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范文
《千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千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这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内容《千以内数的认识》。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本节课。
一、教材和学情。
苏教版教材从一年级上学期开始编就编排了认识10以内、20以内、百以内的数。这是第四次认识千以内的数,本单元第5课时将认识万以内的数。
今天我说的是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数的认识教学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之一,如果这部分内容掌握好,为本单元学习万以内的数、多位数的认识做了很好的铺垫。旧教材是把这段内容安排在上学期,新教材就行这样的编排也为学生学习降低了难度,因为随着年
第4篇:千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大全(18篇)
通过总结,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不足,为个人发展提供参考和改进的机会。在写总结时,可以从时间顺序、重点突出、问题解决等角度入手。这些总结范文是从不同领域和不同人的视角来撰写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千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篇一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大小及加减运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扩展,为后续学习更大的数作准备。本节课李老师通过精心地设计,不急不缓地教学节奏,在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较好地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前面所学的知识和已经有的经验对当之处还后续知识的学习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是知识学习的正迁移作用,而学生新知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很多都是知识的正迁移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老师的教学巧妙地运用知识的正迁移作用,使学生突破了学习中的难
第5篇:千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实用20篇)
总结就像是给自己写一封信,提醒自己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性。总结的方式和角度多种多样,我们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在总结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典型的错误和不足之处,从而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
千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篇一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本节课王老师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求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整体设计上注重了数数和数感的培养。
王老师的课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1.注重发展学生数感。
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这节课,王老师注意利用各种素材发展学
第6篇:千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精选20篇)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表达某种意义。合理安排篇章结构,使得总结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长总结,希望对大家的成长有所指引。
千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篇一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本节课王老师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求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整体设计上注重了数数和数感的培养。
王老师的课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1.注重发展学生数感。
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这节课,王老师注意利用各种素材发展学生数感,
第7篇:千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热门19篇)
艺术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高级形式,是表达情感与思想的媒介。如何提高青少年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请大家阅读以下精选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和启发。
千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篇一
这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四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要求,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会数1000以内的数,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初步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经历观察、猜想、操作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解决问题。3、情感与态度: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