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争吵》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嫉妒”等13个生字。会写“匠替”等14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石匠抄写”等14个词语。
2.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理解父亲说的话。
4.逐步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小事。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3.生字、新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如一条小河不停地翻腾着浪花,而每一朵浪花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有时欢唱着优美的歌,有时倾诉着一丝烦恼。在一起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同学难免有磕磕碰碰,你与同学有争吵吗?请小组内说说,然后找同学在全班讲讲。rUEFRfE6(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石匠 抄写 墨水 故意 报复 缩回 诚心诚意 承认 缘故 愤怒 独自 戒尺 不料 既然
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课件简单介绍意大利。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 谁与谁争吵? 他们为何争吵?
争吵前后不同的表现是怎样的?……
(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地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对有一定困难的同学予以帮助。)
四、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哪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承”字8画,第2笔为“弯勾”。“缘”字,注意右边的写法以及笔顺,“愤”字,共有12画,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5.各自抄写。
A、把书中田字格中的生字用铅笔描红,特别注意写上下结构的字“替、墨、骂、毕”时注意上下部位的位置。
B、抄写在本子中,要求字的笔顺正确,间架结构恰当。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小事?/ 2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2.教师板书课题,课件出示问题: a)课文讲了谁与谁在争吵? b)他们为什么争吵?
c)“我”与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是怎样的? 3.请同学通过读书找出相应的答案,然后抽学生说说。4.评读课文,体会泡泡的意思:
泡泡一: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样吗? 泡泡二:这里的“挨”用得真好!好在哪儿呢? 5.同学们细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6.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我”的扮演者:“通过表演,你体会到了争吵前后的心理变化吗?”
7.受克莱谛的优秀品质。
你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克莱谛:宽容大度、吃苦耐劳、孝敬父母、生活俭朴、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8.反复读父亲的话,体会话的意思。“我”从父亲的话中领悟到了什么? 从课文中可以看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四、拓展练习
1.同学之间难免磕磕碰碰,对吧?那请讲一件你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rUEFRfE6 .写一写你和同学发生过的一件事。板书设计:/ 2
第2篇:《争吵》教学设计
《争吵》教学设计
《争吵》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主要讲的是“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谛弄脏了,“我”认为他是故意的,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虽然“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我”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克莱谛却主动要求与“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我在外边等你)讲“我”和克莱谛吵加的原因
第二段(从“我觉得很不安”到“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讲“我”后悔和克莱谛吵架。
第三段(从“终于挨到了放学到“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讲“我”和克莱谛重归于好。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父亲对“我”的教育。
二、素质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能力目标
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知识目标
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
理解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写作方法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描写。
六、教学建议
1.这篇讲读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具体讲了“我”所受到的教育。教学时,可先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再布置学生按照思考练习1进一步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在此基础上练习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2.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我”和克莱谛吵架后的矛盾心情,使学生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从中受到教育。
3.这篇课文反映的是学生生活。要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七、教学准备
资料:亚米契斯(1846—1908)意大利作家,课文选自他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一译《心》),描写的是学生生活,带有伤感情调。其他作品有《工人女教师》和《公共马车》,描写的是城市工人生活。
教具: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幻灯片,小黑板。
八、教学课时
三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板书:争吵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过渡:本文写谁和谁争吵?为什么要争吵?两人各自的表现怎样?结果又怎样呢?
2.学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围绕文中预习题)
(1)课文写谁和谁因为什么事争吵?
(2)两人各自的表现怎样?
(3)结果又怎样呢?
(4)课文内容与课题有什么关系?(内容围绕课题——争吵来写的)
(三)教学生字词
1.读准字音(“嫉”不要读成“j@”、“哼”的音节写法“h8ng”,“缝”字的两读音f6ng、f8ng”。)
2.认清字形
(“匠”字的笔是一匠,“哼”字不要写“啍”、注意“竟”与“竞”的区别,“御”不要写成“御”。)
3.理解词义
嫉妒:因别人比自己好而憎恨。
后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
缘故:因由、因为。
原谅:谅解、宽容。
悲哀:伤心、哀痛。
防御:防备、戒备。
毕竟:究竟、到底。
诚心诚意:真心实意,没有一丝虚伪。
4.试用“诚心诚意、缘故”造句
(四)再读课文,指导分段
1.老师提示:本文写了“我”和克莱谛因为笔记本而发生了争吵。虽然“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克莱谛却主动要求与“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给课文分段。
2.学生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3.分组讨论:分段的结果。
4.每组选派代表叙述分段的结果,并概括段意。
5.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分段。
(五)分组朗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的.通顺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一段
指名朗读第一段。
1.概括本段主要内容。
2.“我”和克莱谛因为什么事而争吵?
(吵架的原因是克菜谛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也弄脏了他的本子。)
3.克莱谛把“我”的弄脏后,是怎么做的?
(他只是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4.“我”为什么想报复克莱谛?
(我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我想报复他。)
5.“我”想报复克莱谛的想法,可以看出“我”怎样?
(表面上好像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事实上,“我”把他本子弄脏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嫉妒他得了奖。课文开始表现了“我”不想承认自己有嫉妒心理。)
6.当“我”故意把克莱谛的本子弄脏后,他是怎样表现的?为什么会这样?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他的表现是“脸红了,举起手又缩回去”。“脸红”说明他生气。“举起手又缩回去”,说明克莱谛不想把事情闹大,老师知道后,“我”会受到批评。从这里可以看出他能够宽容待人。)
过渡:“我”看了克莱谛的表现后,心里会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下面我们来学课文第二段。
(二)讲读第二段
指名朗读,注意要计出“我”的矛盾心理。
1.请学生画出描写“我”矛盾心理的句子。(1、2、3句“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我觉得太丢脸”。)
2.作者用很大笔墨来描写“我”矛盾心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使读者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使读者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从中受到教育。
(1)“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为什么会这样呢?
(“克莱谛是个好人……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
(2)“我”认识到了自己做错了,可为什么不能向克莱谛道歉,说明什么?
(说明我没有勇气面对错误,承认错误)
3.在课堂上克莱谛对“我”是什么反应?又是怎样说的?
(“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我在外边等着你!”
(1)“克莱谛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这是为什么?
(克莱谛并没有记恨我,而是对“我”的所作所为觉得不可理解)
(2)克莱谛为什么两次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克莱谛两次说这句话,是想让“我”上课的时候不要想这件事了,放学后再向“我”解释清楚。)
4.“我”听到克莱谛两次说到“我在外边等着你!”“我”每次都是怎样领会的?
(第一次听到他说这句话时,“我感到不安、觉得后悔;第二次“我”虽然认识到自己错了心里想的仍是防御,并没有想到放学后主动向他认错。)
过渡:“我”在课堂上对克莱谛的态度和做法,克莱谛将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对待他,事情的结果会怎样;我们紧接着学习第三段。
(三)学习第三段
指名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克莱谛的真挚感情,读出“我”的高兴之情。)
1.作者为什么用“终于挨到了放学”?说明什么?
(“终于、挨”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想的只是防御。)
2.当“我”向克莱谛举起尺子时,克莱谛是怎样做的?
(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3.通过克莱谛对“我”的态度,可以看出克莱谛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哪些词可以体现出来?
(说明克莱谛宽容、友爱待人,通过“微笑”“温和”两词体现出来)
4.“我”为什么两次说“再也不了”?
(是因为自己内心激动,“我”被克莱谛的宽容、友爱精神所感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四)学习第三段
1.“我”回家后,向父亲说了这件事后,父亲是怎么说的?
(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
2.为什么“父亲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两段,向墙角扔去。”
(希望“我”告别过去,能向克莱谛一样友好待人,开始新的生活。)
3.你对父亲所说的这些话是怎样理解的?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不能错上加错,不友好待人。)
4.齐读最后一段话,进一步体会爸爸所说的深刻含义
(五)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找学生复述课文、复习旧知
1.让学生理清文章顺序,说出文章的主要脉络。
2.找学生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并试着说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结合每段段意)
(二)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在文章上有什么可借鉴之处
1.记叙一件事情要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理清顺序。
2.注重描写人物的心理变化,从而突出文章中心。
(三)本文中心思想怎样概括
(本文通过“我”和克莱谛争吵之后,两人之间的表现,赞扬了克莱谛宽容、友爱的良好品质。
(四)学生练说
让学生回忆自己与同学之间有哪些团结友爱的事情,想好后指名口头练说,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宽容待人的良好品质。
(五)请选择反映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一件事或一个片段进行“练笔”。
(要求: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注重描写人物的心理变化)
(六)小结本文内容
第3篇:争吵教学设计
争吵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争吵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争吵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本课13个生字;理解“嫉妒、缘故、诚心诚意、防御、毕竟、不料”等词语,会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重难点:
1. “我”和克莱谛争吵后,各自表现及内心的感受,以及父亲的话。
2. 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介绍意大利亚米契斯《爱的教育》中《小石匠》。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了解“我”和克莱谛之间
第4篇:《争吵》教学设计
束河中心校中海完小
和贵珍 2012年4月20日《争吵》教学设计
(二)《争吵》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五课《争吵》。
二、设计理念
《争吵》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根据本文的特点,本设计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能复述课文内容,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教学目标
1、能复述人物争吵的内容,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四、教学重难点:复述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来
第5篇:《争吵》教学设计
18争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嫉妒”等13个生字,会写”承、缘、愤”等生字。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的真正原因,了解“我”和克莱谛争吵后各自的表现,体会“我”的心理活动。
3、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宽容。
教学重点: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宽容。
难点:了解争吵的真正原因。
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
2、开火车读生词。
3、回顾课文内容思考问题: ①课文写了谁和谁的争吵? ②为什么争吵? ③争吵的结果是什么?
二、新课讲解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说明了作者和克莱谛争吵的原因?找出相关语句,用“-”画出来。
思考:①引起两个人争吵的关键字是哪个?
②两个”碰”字意思一样吗?
③作者为什么碰克莱谛?出于什么心理?
我正抄着,坐在旁边的克莱谛忽然 碰了我的胳膊
第6篇:争吵教学设计
《争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杜庄学区第一小学 张丽辉
【选材】:人教版三年级下第15课《争吵》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课文讲述的这种心理活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学习目标】
1、抓住关键词,理解“挨”、“瞟”、“防御”、等词语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2、分角色朗读课
第7篇:《争吵》教学设计
《争吵》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争吵》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争吵》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会认“嫉妒”等13个生字。会写“匠替”等14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石匠抄写”等14个词语。
2、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理解父亲说的话。
4、逐步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小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如一条小河不停地翻腾着浪花,而每一朵浪花都有一段动
第8篇:争吵》教学设计
《争吵》教学设计
湖北利川团堡小学 张银桃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出现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关键词,把握主要内容。2.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亲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看了克莱蒂的表现后,“我”会怎么想、怎么做? 这节课我们来接着学习吧。
(二)学习课文第5——8自然段。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
(1)“争吵”后“我”是怎样想的?(2)克莱蒂是怎样想的?
2.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1)学生读第5自然段,指导读出“我”既后悔又没有勇气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