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保健转介工作制度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2-05 08:27:3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儿童心理保健转介工作制度

儿童心理保健转介工作制度

心理保健的背景

根据国内心理学研究机构进行调查发现,现在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患有认知功能减退和痴呆、心理障碍、焦虑障碍的分别占到百分之十、百分之五和百分之四。人老了,包括大脑在内的诸器官的功能逐渐下降,这是自然规律,所以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减退是难以逆转的。

而因为现在对老年人的陪伴等心理健康关往不够,导致很多老年人会情绪低沉、心情郁闷。再加上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消极事件”,如配偶去世,子孙辈工作不合自己的要求,晚辈对自己不孝顺,儿孙在外地谋生不能和自己朝夕相处,退休了昔日的同事、下属对自己日渐疏远等等原因,老人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认为自己对社会已经没有贡献,而自己也被社会抛弃了一样,从而心理健康状态更加不良。

在一些人看来,老了老了就没有顺心的事情,怎么能够快乐起来呢?这是一种典型的把自己的心情归结于生活事件的思维方式,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如果按照这种考虑问题的路径走下去,则必然是“要想老年人心情好,心理健康,就必须让老年人避免碰到这些事情”。可仔细想想,这现实吗?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是一种不合实际的有偏差的思维方式。按照这种认识问题的方式,结论只能是“老年人的好心情、老年人的健康心理只能靠别人给予,自己是决定不了的”。

而现代心理学的一种观点是:人们的心情不是直接由所谓的“消极事件”引起的,而是通过自己对这类事件不恰当的认识引起的。同样遇到这些事,认识不同,引起的情绪反应也就不同。社会不是为某个人而存在的,许多事情的出现不是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假如你改变不了这种现实,那么需要改变的`就只能是自己的认识,否则就是“作茧自缚”,就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健康的心理就不属于你了。

所以在这里,问渠心理网多建议老年人参加老年娱乐活动,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有精力,也可以进入一些非职业性的工作,发挥自己的余热,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同时子女也要多关注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多陪伴老人,多与老人进行交流,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

儿童心理保健转介工作制度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制度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那么拟定制度真的很难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儿童心理保健转介工作制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儿童心理保健转介工作制度1

为贯彻落实“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临床与保健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为就诊者提供全方位医疗保健服务。结合近1年的开展情况,进行如下转介工作制度及流程的修改。

一、转介对象

门诊就诊者和住院患者,在我院某一科室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结束或告一段落,接诊科室评估就诊者情况,发现其存在其他医疗保健服务需求时,要主动为其提供适宜的转介服务。

具体如下:

1.妇科与孕产保健科之间的双向转介;

2.妇女保健科(两癌筛查)向乳腺外科、妇科门诊转介;

3.孕期保健门诊向心身健康门诊转介(不包括进行常规心身健康筛查)、向营养门诊转介(不包括进行常规营养分析);

4.儿童保健科与儿科之间的双向转介(包括向儿童康复科转介、向儿童生长发育科转介);

5.住院患者向门诊转介。

二、转介服务流程

(一)转出

转出医师在门诊电子病历上详细写明该患者的就诊情况、转介原因、转入科室,登记并详细填写转介单,并电话联系转入科室告知相关情况。同时转出科室需告知服务对象转入科室的名称、开诊时间、开诊地点,对病人进行跟踪随访,没有完成转诊的病人进行电话随访。

(二)转入

服务对象携带“转介单”就诊,接诊医师收下“转介单”,诊疗服务完成后,登记并存档。

三、保障措施

(一)各科室应积极向转介对象来源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宣教和培训,告知适宜转介的对象、服务内容等事项,以不断提高转介率。

(二)转入科室需了解病人完整病史信息,及时完成“转诊接收”和信息登记。

(三)医院指定医教科、保健部进行定期考核,各业务部负责人每月统计成功转介的信息。成功转介指由转出科室填写转介单,到指定科室登记并成功就诊。转出科室转介率=该科室所有转出并被成功接诊的人次数÷转出科室所在业务部总就诊人次数×100%。各科室较上一年转介率有增幅,奖励科室500元,无增幅的扣500元。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制度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那么拟定制度真的很难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儿童保健工作制度(通用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1

1、承担社区内0—6岁儿童保健工作,对婴幼儿实行系统保健管理,常住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5%以上。

2、掌握社区内新生儿、婴幼儿的保健状况。有计划的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防治,做好托幼机构的健康教育及卫生保健指导。

3、定期对6岁以下儿童按照4、2、1的要求及时进行健康查体,对检查出的体弱儿实行专案管理、登记。对体弱儿体检结果、病情、喂养、营养、生长发育评价、护理、治疗、矫治等情况作详细记录及定期复查,必要时可转往上级医疗机构治疗。待患儿恢复正常后,及时结案转正常健康儿童管理。

4、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推广母乳喂养,喂养率达标。

5、搞好集体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定期对托幼机构进行保健及营养指导。注意饮食卫生,抓好疾病防治,每年对幼师及在园儿童进行一次健康查体。

6、按时准确登记、统计、上报儿童保键基本数据和报表。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2

1、工作人员准时到岗,不早退,不乱串科室,不擅自离岗。

2、仪表大方,着装整洁,配戴胸牌。

3、热情接待患者,开展椅旁医患交流认真细致的进行检查、诊断、治疗。

4、严格规范工作程序,操作程序及防止交叉感染程序。

5、遵守医德规范,廉洁行医,不接受患者礼物和红包。

6、文明行医,不准酒后上班。

7、保持环境卫生整洁,每天上班前和下班后清理卫生,上班期间随时保持治疗台及周围卫生整洁,每周大扫除一次。

8、不动用科内任何公共财物,(包括处方、收款条、棉球)

9、上班时间不得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不得乱串科室、闲谈,坚守工作岗位。

10、保持工作室安静,不大声喧哗,不看与业务无关书籍,上班时间不在科室内吃东西。

11、查体期间不准请假。(重大事情除外)

12、联系查体的人员必须当周联系完毕,如有困难与科室及时联系。

13、去远方学校查体时,请及时到院集合,不准迟到,不去者按旷工处理。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3

1、开展儿童生长发育及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的宣传咨询,定期为儿童进行健康查体,建立体弱儿专项管理。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2、对辖区内儿童进行系统管理,疾病防治和缺点矫治。

3、定期到基层保健网了解情识、指导工作。

4、认真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及反馈。

5、开展母乳喂养、小儿腹泻病防治、小儿呼吸道感染防治、科学育儿等卫生宣教工作。

6.开展儿童计划免疫工作。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4

1、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指导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良好性格,顽强的适应能力和融洽的人际关系,以增进儿童的身心全面健康。

2认真听取家长对儿童心理咨询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相应回答耐心、仔细、认真。准确。

3、严守秘密,不议论患儿有关心理障碍问题。

4、认真书写病历,作好资料登记统计。

5、对于疑难病例,请有关专家指导,进行追踪访视,定期进行心理卫生指导。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5

1、在对0-6岁儿童定期进行健康查体的基础上,开展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对小儿佝偻病、营养不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微量元素缺乏症等及时进行诊断和矫治工作。排除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不利因素,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2、对咨询者态度和蔼,一视同仁,对营养计算结果应耐心予以解释,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育儿方面的知识指导。

3、广泛开展母乳喂养知识宣传,指导合理喂养,进行膳食评价。

4、对重症及疑难病例,请有关专家会诊。

5、绘制生长发育曲线,及时分析曲线提示的生长发育趋势,对儿童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保障儿童生长发育达到全面、健康、科学的发展。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6

1、视力筛查应有专人负责,按要求开展工作。

2、对参加视力筛查的儿童分别于6月龄、1岁半、3岁进行三次视力筛查,保障儿童视力正常发育。

3、检查者要有高度责任心,做到耐心、细致、操作熟练,保证筛查结果准确。

4、对筛查出现异常情况的儿童及时转上级医院明确诊断,及时进行矫正、治疗。

5、作好各项登记,资料妥善保管。

6、室内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7、做好仪器维护,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7

儿童保健科主要负责济宁市十二个县市区的儿童保健管理及业务指导工作,主要业务包括散居儿童保健管理、集体儿童保健管理、儿童保健业务培训、儿童保健适宜技术的推广,主要职责如下:

1、儿童保健科负责全市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技术常规,并制定质量评价标准考核制度。

2、抓好全市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工作,做好散居儿童系统管理和体弱儿管理,指导基层开展业务工作,抓好质量评审。开展“五病”监测,推广儿童保健适宜技术,努力降低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

率和死亡率,促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

3、对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进行监测和指导,促进集体儿童生长发育及心理卫生保健,防止疾病流行和意外伤害的发生,保护促进集体儿童身心健康。

4、掌握全市儿童健康状况及影响群体健康主要因素,掌握全市6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主要死因变化趋势,定期召开儿童保健工作会议,协助上级行政部门制定全市干预措施并组织实施。

5、开展全市儿童保健管理及技术人员培训考核工作,做好进修生及实习生带教工作。

6、积极组织开展科研工作,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经常深入基层,热情支持、指导下级妇幼保健机构开展业务工作。

7、依据《母婴保健法》组织开展儿童系列保健、优生优育等服务项目。

第2篇:妇女儿童心理保健服务转介工作要求

妇女儿童心理保健服务转介工作要求

1、妇科、产科、儿科、生殖中心等门诊以及各住院科室,医护人员发现情绪异常的患者,应及时与患者本人或家属沟通,说服其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

2、产科、妇科、乳腺科、儿科等住院部科室,发现患者精神异常时,科室应向医务科申请,邀请本市其他医院精神专科医师会诊。

3、对有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应及时转院治疗。暂时不宜转院的患者,要在精神科医师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4、儿童心理门诊以及院内心理咨询室应建立院内转介专用登记本,定期汇总,并将情况反馈到相应科室,做好相关记录。

5、儿童心理门诊医师发现精神异常的患儿,应建议家长转诊到精神病专科医院进行诊治。

6、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不匹配时,应及时转介到同级或上级医院心理咨询室。

5、心理咨询师发现来访者有严重的精神障碍时,应及时与家属沟通,转诊到其他医院精神专科科进一步诊治。

第3篇:儿童心理保健计划

一、指导思想:

1、对全体孩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孩子,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3、要以面向全体孩子为主,个别辅导为辅,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人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孩子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

二、具体工作:

1、加强高素质教师群体的培养;

2、为了更好的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集体备课工作;

3、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以面向全体孩子为主,个别辅导为辅。

4、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形成以心理健康工作室、各班班主任为主的以广大家长、全体教师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网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某县转介卡

XX县艾滋病家庭快速检测项目

转 介 卡

(存 根)

编号: _______________

转介单位:_________________

被转介者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年龄:______

现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由本项目的艾滋病家庭快速检测,检测结果呈阳性反应,需转介贵单位进行艾滋病确诊,随访和管理,望接洽。

转介医生: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 接诊医生: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

转介单位(盖章)_________年_____ 月______ 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老年保健工作制度

老年保健工作制度

1.设立专(兼)职卫生人员负责老年保健工作。

2.对管辖区内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建立健康档案。

3.对于老年人进行服务需求评估,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服务及精神慰问、舒缓治疗服务。

4.对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进行管理,、饮食、运动、合理用药、合理就医的指导。

5.对于高危老人,进行健康指导、行为危险因素干预。

6.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对老年人进行疾病的预防、自我保健、常见伤害预防、自救和他救等指导。

7.定期开展老人宣传保健知识工作,现场血糖、血压测量并指导正确的保健方法等。

韩小营村卫生所

2013年1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妇女保健工作制度

二、妇女保健工作制度

1、在县卫生局及院长领导下,做好妇女保健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工作。

2、负责制定全镇妇女保健工作计划,检查、督促各村卫生室执行情况和各项工作指标的完成情况。

3、开展围产期保健,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加强高危监护,普及科学接生,提高产科质量,确保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4、定期进行妇女病的普查普治工作,调查分析发病因素,掌握发病规律,制定防治措施,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5、开展出生缺陷监测及孕产妇、围产儿死亡调查及上报工作。

6、认真做好妇女营养、优生咨询、孕妇产后健康检查及康复指导,更年期保健指导和流行病调查工作。

7、加强健康教育,开展优生优育、孕产妇保健、新生儿保健、母乳喂养、计划生育等卫生宣教工作,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能力。

8、举办学习班或到村辅导的形式,大力培训基层妇幼保健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幼儿园保健工作制度

幼儿园保健工作制度

一、科学安排一日生活,保证每日游戏、户外活动、体锻等时间;保证幼儿有足够的午睡、午餐、休息的时间。

二、根据春、夏、秋、冬季节以及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合理安排作息。

三、幼儿一日作息的安排要注重动静交替、室内外交替、集体个别交替、正规与非正规交替的原则。

四、教师在执行一日作息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宜的调整:

1、根据天气及气候变化进行室内外的调整。

2、根据幼儿活动的实际需要适当延长或缩短活动时间。

幼儿饮食制度

一、幼儿的饮食有专人负责,建立膳管会,定期研究伙食问题。

二、伙食费要专用,精打细算,计划开支,合理使用。

三、根据季节供应情况,制定适合幼儿年龄的定量食谱,并定期更换。

四、准确掌握幼儿出勤数,做到按人按量供应伙食,不吃隔日饭菜。

五、工作人员伙食和幼儿伙食要严格分开,不允许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儿童心理保健转介工作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儿童心理保健转介工作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