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大气压强教案
《大气压强》教案
《大气压强》教案
湖北省襄樊市建昌子校 张利民
【教材简析】:
“大气压强”是初中物理(人教版)
《大气压强》教案
【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事例;
2、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3、知道大气压强的值可由托里拆利实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它相当于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科学探究能力。【教学重点】:
大气压的存在和应用 【教学方法】:
以实验为主的启发探究式教学 【教具】:
教师用:自制多媒体课件一套、哈慈五行针一个、玻璃杯一个、玻璃板一块、硬纸片一张、装水水槽一个、注射器一个、空易拉罐一个、橡皮泥一块、酒精灯一个、火柴一盒、饮料一杯、吸管三根、一次性杯一个。
学生分组实验用:皮碗一对、大小试管各一个、注射器一个、盛水小烧杯一个、吸管一根。【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和学生配合用哈慈五行针实验。
问:是什么原因产生上述实验结果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学习大气压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大气压强》教案
生:会。
请学生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Flash动画引导学生分析此实验。师: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得出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且大气压很大。
板书:“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㈡、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师:让学生做覆水杯实验: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倒置时纸片会怎样?将玻璃杯内装满水,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并倒置过来,如果松手,学生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纸片没有掉下来,水也没有流出来)
师:是什么托住了纸片和水呢? 生:是大气压。
向各个不同的方向旋转玻璃杯,也是这样,说明了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大气压和液体之间的对比总结得出:空气也和液体一样受重力,具有流动性,这也是浸入大气是的物体受到大气压强的原因。
板书:“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空气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㈢、大气压强的值
我们知道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也了解了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还知道大气压是很大的,那么大气压强的值到底有多大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地研究这个问题。
师:续覆水杯实验,把倒置的玻璃杯放入水槽中的水里,先让学生猜想:抽去硬纸片后,杯中的水会不会全部流出来,还是只流出一部分,还是都不流出来?
学生猜测,教师演示:抽掉硬纸片,水并不流出来。师:杯内的水为什么没有流出来? 生:杯外水面上方的大气压支持的结果。
师:大气压到底能支持多高的水柱呢?(多媒体展示实验录像)
师:如果我们能够准确的知道水柱的高度,同学们能否测出大气压的值? 生:能。=液gh水
师:若真用水来做实验测出大气压强的值从理论上看是可行的,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却很不方便:10米长的水管很难找,并且无法在实验室中完成等。
师:能否换用其它的液体来做实验,使操作简便呢?(师:启发学生由=gh考虑问题)
《大气压强》教案
生:用密度大于水的液体,最好是水银。
师:历史上
《大气压强》教案
起饮料,乙同学却吸不起来。请学生讨论后做出解释。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所学的内容(用多媒体给出)
1、空气受重力的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空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
2、托里拆利实验测出大气压的值等于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即1.0×105帕;
3、大气压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
五、巩固练习
1、多选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到括号内()
A、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B、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C、大气压的值等于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D、用吸管吸饮料实际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
2、教师做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并解释其中的道理
六、布置作业
1、自己动手做“杯吞蛋”实验,并解释其中的道理。
2、自己总结生活中有关大气压的实例写一份调查报告。
附:【板书设计】
大气的压强
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空气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值:
大=76厘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1.01×10帕)
54、大气压的应用
第2篇:大气压强教案
14.3 大气压强
檀林中学:熊何宝
教学目标:
·知道大气有压强;
·知道大气压数值的测量方法以及估测方法。
·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探究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教学难点:1.设计多种方法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2.测量大气压大小的方法。教学流程:1.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
(投影并解说)我们生活在大气“海洋”底层,其中,有许多看似意外却是真实的现象或故事在发生着:患有关节炎的人会在阴雨天(气压明显变化)感到疼痛;生活在高原上的人知道水加热到80℃左右就沸腾了„„
2.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
(1)“覆杯实验”:将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紧倒过来或朝向各个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
大气有压强即大气压。
那么,你还能列举哪些现象或事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呢?师生共同举例说明。
大气压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思考回答,做演示说明。如在“覆杯实验”中将纸片朝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发现纸片不掉下来,从而得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两个吸盘相对用力挤压,再往外侧拉,你的感受怎样?这是什么原因?
(3)投影马德堡半球实验
3.怎样测量大气压?
教师演示作铺垫,学生观察思考。
(1)先用玻璃杯装满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离开水面,下同),观察杯中水是否充满?接着换用量筒和细长玻璃管,重复上述过程。
(2)学生讨论: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水总是充满的?怎样做才能使水不充满呢?
经过讨论之后,使学生认识到:水充满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压大于管中的水压,只有管内水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把管子再加长的话,管内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满整个管子了,这时它的上方成了真空。
测量大气压的思路:可以利用液体压强间接测量大气压。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长,所以,人们就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汞(水银),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
学生观看视频:托里拆利实验。
思考:(1)开始时,汞为什么会下降?什么时候停止下降?
(2)玻璃管内汞柱上方为什么是真空?
(3)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强调:1个标准大气压的值──P0=ρ×9.8N/kg×0.76m=1.013×105Pa
估测大气压。(投影)
器材:吸盘、弹簧测力计;原理:P=F/S
思路:(由学生交流讨论,再整理)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再将实验的思路总结出来,进行实验。
(3)师生共同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4.巩固:(1)投影习题
(2)思考: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为什么没有感到难受或被压瘪呢?再得出结论。
5.本节小结。(投影)
汞
gh=13.6×103kg/m3
第3篇:《大气压强》教案
《大气压强》教案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发现法”“做中学”“思中学”“说中学”“练中学”是新改中常见的词汇,其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其内在的宗旨都是自主、合作、探究,都是为了实现堂互动,让学生快乐学习、学会学习。由于水银对人体有害,“大气压强”一节的实验多为讲解实验,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应该怎样把握教材,实现师生互助,达到教学目标呢?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对于本节的教学,对学生提出前预习要求:1.根据文的描述,做一做皮碗实验和水杯实验,初步体会实验原理、产生问题;2.观察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堂上,我将其分为四部曲:
一、题的引入──设置问题、激发兴趣;
二、问题的探究──得出概念、实验测量;
三、问题的拓展──联系实际、深化研讨;
四、总结和归纳──形成结论、体味方法。具体的处理方法:
一、题的引入──设置问
第4篇:大气压强教案
大气压强
第一节 大气的压强(1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3.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由托里拆利实验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斯卡,它相当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一切强压强。
(二)教具
演示用:玻璃杯、硬纸片、水、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壳鸡蛋一个、注射器、钩码、约1米长的玻璃管、水银、汽水瓶、皮碗、米尺、啤酒瓶。
学生用:皮碗(每二位学生一对)。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演示实验:由实验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
(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
第5篇:大气的压强教案
课题
大气的压强
(二)课时
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了解大气压强存在的实例。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方法及结果,记住大气压强的值。
3.能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大气压强的现象,难点是大气压强知识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分析对比,指导应用。
(六)教(学)具
演示用:玻璃杯、硬纸片,水,可口可乐瓶1个,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壳鸡蛋一个,注射器,钩码,约1米长的玻璃管,水槽水银,皮碗,米尺,烧瓶,两用气筒。
学生用:皮碗(每两位学生一对)。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演示实验;实验置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
第6篇:大气的压强教案
大气的压强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气的压强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大气的压强教案1
课时:1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有压强的事例.
2.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3.知道托里拆利实验说明什么.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
教具:橡皮碗一对,茶杯,硬纸片,大、小试管,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现在我们学习大气压强的知识.先请同学们看两个实验.
演示课本图11—2、11—3实验.演示前说明做法.
让学生讨论:什么原因使两个皮碗紧贴在一起拉不开呢?
什么原因使硬纸片不掉下来呢?
二、大气压强
分析上面实验中现象的原因.皮碗周围只有空气,没有别的物体,把皮碗紧压
第7篇:大气压强的教案
大气压强的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气压强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的
1.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二)教学重点
大气压强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学习了压强。固体能产生压强,液体能产生压强,那么气体能不能产生压强呢?请大家看书第121页(两分钟)
1.实验。我们居住的地球周周被空气层包围,空气层的厚度有几千千米。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我们通过实验来观察大气层里的空气所产生的压强。这是一个茶杯,装满水,杯子里还有空气吗?用一个硬纸片盖住杯口,轻轻的把茶杯倒过来,大家看,硬纸片为什么不
第8篇:大气压强的教案
大气压强的教案
(一)教学目的
1.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二)教学重点 大气压强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学习了压强。固体能产生压强,液体能产生压强,那么气体能不能产生压强呢?请大家看书第121页(两分钟)
1.实验。我们居住的地球周周被空气层包围,空气层的厚度有几千千米。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我们通过实验来观察大气层里的空气所产生的压强。这是一个茶杯,装满水,杯子里还有空气吗?用一个硬纸片盖住杯口,轻轻的把茶杯倒过来,大家看,硬纸片为什么不落下去?(配合板图)小纸片一定受到了来自大气层中的空气对它的压强。
2.实验。这是一个中医针灸科用的小瓷罐。这是一个煮熟的去皮鸡蛋。把鸡蛋放在罐口,将将落不下去。现在把一块棉花用水粘在罐的内壁用火柴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