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统计学案例教学论文
统计学案例教学论文
一、运用统计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统计教学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基本要素。教学目的是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是为实现教学目的而服务的。统计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是统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因此既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统计教学的目的。
统计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案例情况的熟悉,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对案例中待解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对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选择一个最优解决方案的过程。
与一般的课堂讨论不同,案例教学是以现实中的实践问题和实际观测数据为依据,以学生为主角,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和方法,对从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讨论、分析、研究和论证,选取最优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只起引导作用。统计案例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模拟统计实践的过程,它对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学习方法的自觉性、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统计学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死板、教学方式单一和教学效果不佳的缺点,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培养创造能力的角度,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知识,其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学生味同嚼蜡,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知识,最后得到的效果就是使其不思进取缺乏新意。统计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种信息的交流,学生会积极思考,相互启发、讨论,他们会觉得这一学习过程很有趣,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这一过程中,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能有更直观、透彻的理解。
2.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传统讲授法是教给学生正确答案,下结论的教学方法。统计案例教学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案例与教科书上的例题不同,例题的作用是单一的、有限的,通过例题只是掌握和熟练所学的统计方法及计算公式,而案例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让学生了解了分析问题的思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应用什么理论和方法,需要什么数据,怎样解读计算结果,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3.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导演”作用。
在传统讲授法中,教师的教色是讲解员,强调的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教师的责任在于把自己知道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很少。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导演者,其角色是指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课前要有针对性地精选案例,课堂上组织案例讨论过程,去解决讨论中发现的问题,最后要进行总结,对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简单的知识“单向”传递,而是师生之间思想、心得、智慧的“双向”交流,教师和学生都承担了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
三、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案例教学法有很多自己的`独到之处,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显示了案例教学法的重要作用和强大生命力。
但全面运用案例教学法时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首先应编写出本专业特色的案例教材,建立教学案例库。
教学案例应该本着“以用促学,学以致用”的原则,围绕不同的教学内容建立。每个案例都必须是真实事例,并配有相应的数据库以供选择各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为了使学生对案例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还需对每个案例所涉及的数据的取得程序和方法、调查表的表式、样本点的分布、数据的含义以及案例的约束条件等作具体说明。
教学案例要突出“精”和“新”,所谓“精”就是不求量多,但求质高,所谓“新”就是案例要与时进步,具有时代特征。对此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有体会:如每逢年末,组织学生适时地搜集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网络系统等公布的有关统计方面的主要资料和数据做与教学相关的新的案例,学生在完成案例的编写过程中,既锻炼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也提高学生们运用知识的能力,正是统计课的一个教学目的,因此这项工作能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
2.统计案例教学方法应和传统授课方法相结合。
案例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应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联系,即案例教学一定要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只有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得透彻,才能充分开展案例讨论,取得实效。而在理论知识普及和更新方面,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具有其独到之处,它能全面、系统地向学员传授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但在讲授中要注意理论部分力求少而精,并注意启示学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使学员在系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统计案例教学方法对授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它要求统计教师不仅要融会贯通统计理论和方法,而且要对案例中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有熟练的把握。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角,教师起引导作用,针对不同的统计教学案例,教师只有事先亲自采用各种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才能对学生使用哪些统计方法和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和分析提出建议,并对学生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和得到的分析结果作出比较透明的比较和评价。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4.实施统计案例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增加教学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是在授课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网络等多种现代媒体,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的方式。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人们的学习有1.0%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3.5%是通过嗅觉,11.0%是通过听觉,83.0%是通过视觉取得的。因此在实施统计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多媒体手段配合案例教学,能方便快捷地处理统计图形、统计图表,使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与传统黑板加粉笔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还能节约板书时间,增大课堂信息量,而且图文并茂、动感力强的课件又能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参考文献】
[1]闫晓波。非统计专业统计课程的建设问题[J].北方经贸,2002,(2):116~117.
[2]胡嘉牧。案例教学法在统计探究学习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4,(1):53~54.
[3]黄金梅。高职院校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4,(6):69~71.
第2篇:统计学教学案例
项目十二 方差分析案例
1.计算机辅助教学方法是否会使完成课程的时间差异缩小
一种空军电子学引导性教程利用一种个人化教学系统,每位学生观看讲座录像带,然后给以程式化的教材。每位学生独立地钻研教材直至其完成训练并通过考试。我们关心的问题是每位学生完成其训练计划的这一部分的不同速度。有些学生能够相对较快地完成程式化教材,而另一些学生花在教材上的时间较长并且需要另外的时间来完成课程。在整个集体共同进行其他方面的训练之前,进行得较快的学生要等待较慢的学生完成引导性教程。
一种建议的替代系统涉及到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这种方法中,所有的学生观看相同的讲座录像带,然后每位学生被指派到一个计算机终端以接受进一步训练。在教程自我训练部分的整个过程中,由计算机指导学生独立工作。
为对建议的和当前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一个由122名学生组成的班级被随机地指派采用这两种方法之一。一组61名学生使用当前程式化教材,另一组61名学生使用建议的计算机辅助方法。每位学生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小时)被记录在下表:
当前训练方法完成教程的时间(小时)
76 79 77 69 74 74 73 77 76 76 76 75 78 82 79 79 77 80 72 65 76 66
77 78 70
72 72 79 76 74
69 73 73 76 72
71 76 73
72 70 81 77
70 77 69 84
70 78 75 74
73 75 74
建议的计算机辅助方法完成教程的时间(小时)
77 78 75 76 77 69 69 78 73 74
76 77 76 77 72
75 75 77 78
72 76 76 77 71
74 76 79
72 77 75 75
76 75 76 75
72 78 80 72
72 77 82
(1)利用适当的描述性统计,将每种方法的训练时间资料汇总。由样本资料,你能观察到什么异同?
(2)评价两种训练方法总体均值之间的差异。讨论你的结论。
(3)计算每种训练方法的标准差与方差。进行两种训练方法总体方差相等的假设检验,讨论你的结论。(4)关于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异,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你有何建议?解释之。(5)在对将来要使用的训练计划作最终决定之前,你是否建议需要其他数据或检验?
2.分试卷测试效果是否一致
让4名学生前后做3份测验卷,得到如下表的分数,运用方差分析法可以推断分析的问题是:3份测验卷测试的效果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3、地理位置与患抑郁症之间是否有关系
抑郁症有两种含义,广义的抑郁症包括情感性精神病、抑郁性神经症、反应性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等;狭义的则仅指情感性精神病抑郁症。抑郁症在国外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精神疾病,据报告,其患病率最高竟占人群的10%左右,而且社会经济情况较好的阶层,患病率越高。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抑郁症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杀手。全世界患有抑郁症的人数在不断增长,而抑郁症患者中有10—15%面临自杀的危险„„引起抑郁症的原因有很多,为了了解地理位置对抑郁症是否有影响,我们做如下的案例分析:
作为对65岁以上的人长期研究的一部分,在纽约洲北部地区的Wentworth医疗中心的社会学专家和内科医生进行了一项研究,以调查地理位置与患抑郁症之间的关系。选择了60个相当健康的人组成一个样本,其中20人居住在佛罗里达,20人居住在纽约,20人居住在北卡罗米纳。对中选的人给出了测量抑郁症的一个标准化实验,搜集到表1中的资料,较高的分表示较高的抑郁症水平。
研究的第二部分考虑地理位置与患有慢性病的65岁以上的人患抑郁症之间的关系,这些慢性病诸如关节炎、高血压、心脏失调等。这种状况的人也选出60个组成样本,同样20人居住在佛罗里达,20人居住在纽约,20人居住在北卡罗米纳。
要求根据所给的样本数据,做出以下管理报告:
描述统计学方法概括说明两部分研究的资料,关于抑郁症的得分,你的初步观测结果是什么?
对两个数据集使用方差分析方法,陈述每种情况下被检验的假设,你的结论是什么?
用推断法说明单个处理均值的合理性。
讨论这个研究的推广和你认为有用的其他分析
本案例是通过单因素的方差分析,对各个地区的抑郁症得分均值进行假设检验。分别检验地理位置对健康人群和慢性病患者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程度,进而得出结论。
案例分析 首先:数据资料中的数据,并不能直接看出地区与患抑郁症之间有联系与否。我们可以根据所给的样本资料,得到以下信息:
(一)健康的被调查者中:佛罗里达地区平均得分=5.55 纽约地区平均得分=8 北卡罗米纳地区平均得分=7.05
(二)患抑郁症的被调查者中:佛罗里达地区平均得分=13.6 纽约地区平均得分=15.25 北卡罗米纳地区平均得分=13.95
(三)我们给出不同地区所有被调查者的平均得分情况 佛罗里达地区平均得分=9.575 纽约地区平均得分=11.625 北卡罗米纳地区平均得分=10.5。
根据计算出的样本均值,给出相同地区不同健康状况下平均得分的比较图示 以及不同地区所有被调查者的数据均值如图所示:
由以上图示,初步观测结论如下:
从同一地区来看,患慢性病的被调查者患抑郁症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 从地区差异来看,纽约地区患抑郁症的平均水平最高,北卡罗米纳次之,佛罗里达最低。然后:为了进一步探讨地理位置与患抑郁症之间是否有显著关系,我们进行假设检验。该案例实质是检验不同水平下总体均值是否相等。我们把其他因素固定,只保留“地理位置”这个因素,来检验在不同地理位置,患抑郁症水平是否显著不同。
从分析结果看,由于P值0.342663大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有充分的理由接受原假设,即不同地理位置下患抑郁症的测试平均水平相同,所以地理位置与抑郁症之间无显著性关系。综上所述:人们的健康状况对其抑郁症水平有影响;不同的健康状况下,地理位置对抑郁症的影响也有不同,即地理位置 对健康人群有显著性影响,而对慢性病患者没有显著性影响。
第3篇:最新统计学论文(案例23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并寻找改进的方法。总结应该简洁明了,重点突出,避免冗长和废话。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统计学论文篇一
选题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数理统计在统计学中的地位
·关于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土地坡度分析统计方面的应
·实现统计全方位电子化
·戏说统计人
·知识型产业的统计和指标
·改革企业统计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现行统计体制和统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21世
·统计与国事、家事、天下事
-->
统计学论文篇二
第4篇:《统计学》案例教学初探
《统计学》案例教学初探【关键词】统计学 教学 案例。案例教学法最先运用于法学界和医学界,其后运用于管理界,它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统计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密切。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在《统计学》授课中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得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统计案例教学的必要性。统计教学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基本要素。教学目的是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是为实现教学目的而服务的。统计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是统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因此既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统计教学的目的。统计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案例情况的熟悉,运用
第5篇:统计学教学模式论文
统计学教学模式论文
一、适当调整统计学教学培养方案。
统计学课程的特点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讲方法又讲操作,既要讲授理论知识又要涉及现行制度及其变革态势,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展现该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等特点,着力提升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深入社会、行业、企业调查研究,获取来自统计岗位的一线资料,根据统计学所针对的职业岗位群,先分析其所需要的若干项主要能力,来设计统计学中重点要详讲的章节,使学生既要有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有充分的职业技能、较高的统计学软件应用技能。以“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的一线岗位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确立“基础知识够用,动手能力强,职业道德良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的指导思想。根据统计类专业人才职业岗位需求分
第6篇:统计学教学模式论文
一、适当调整统计学教学培养方案。
统计学课程的特点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讲方法又讲操作,既要讲授理论知识又要涉及现行制度及其变革态势,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展现该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等特点,着力提升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深入社会、行业、企业调查研究,获取来自统计岗位的一线资料,根据统计学所针对的职业岗位群,先分析其所需要的若干项主要能力,来设计统计学中重点要详讲的章节,使学生既要有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有充分的职业技能、较高的统计学软件应用技能。以“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的一线岗位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确立“基础知识够用,动手能力强,职业道德良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的指导思想。根据统计类专业人才职业岗位需求分析,总结出适合应用
第7篇: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论文
一、用通俗简洁的语言进行教学。
统计学是一门对客观实际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预测或决策的学科。它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一直被学生认为是枯燥而难学的课程。
传统的统计学教学过于注重统计指标的计算统计理论的演绎,使学生深陷繁复的计算中,对于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和统计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则很少讲到。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一般都津津乐道于统计学基本概念的阐述和统计公式的推导,使用的语言都非常专业化、学术化。对一部分学生来讲,他们认为教师的语言是晦涩难懂的。由于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分数相对较低,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质量与一般本科院校相比总体水平偏低,参差不齐异常突出。
针对这一现实状况,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要用简洁、通俗的语言。这是高职高专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语言一定要简洁、通俗,
第8篇: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论文
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论文
一、用通俗简洁的语言进行教学。
统计学是一门对客观实际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预测或决策的学科。它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一直被学生认为是枯燥而难学的课程。
传统的统计学教学过于注重统计指标的计算统计理论的演绎,使学生深陷繁复的计算中,对于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和统计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则很少讲到。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一般都津津乐道于统计学基本概念的阐述和统计公式的推导,使用的语言都非常专业化、学术化。对一部分学生来讲,他们认为教师的语言是晦涩难懂的。由于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分数相对较低,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质量与一般本科院校相比总体水平偏低,参差不齐异常突出。
针对这一现实状况,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要用简洁、通俗的语言。这是高职高专教学最基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