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课标要求】: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学情分析】本节在学习质量、密度概念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习利用公式间接秋某个物理量的方法。物理计算题是初二学生第一次接触,解题的规范性较差,需要反复强调。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通过测定密度的实验进一步领会密度的物理意义;(2)学会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
(3)、会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或固体密度的方法;(2)通过活动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2)、通过测石块的密度,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重点难点】:
1、重点: 用天平和量筒测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2、难点:测密度时,如何安排实验步骤,才能减小误差。【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托盘天平、量筒、石块、烧杯、适量的水和细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活动1:如何鉴别戒指是否是纯金的?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引人课题 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习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中。
(二)、新课教学
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实验讨论设计:
(1)、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2)、怎样才能测出石块的密度?依据什么原理?(3)、需要测哪些物理量?测各物理量的仪器? 设计并进行实验,归纳实验步骤:(1).用调好的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3).用细线悬吊着石块慢慢没入水中,记下总体积V2;(4).石块的密度mV2V1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测出戒指的密度对照密度表,是否是纯金的。)
活动
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适量盐水总质量m;(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3).称出烧杯和剩余的盐水的质量m1;(4).盐水密度mm1V
想一想:(1)、如果先测空杯子的质量会使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2)、如果测体积后侧质量测量结果又会偏大还是偏小呢? 让学生讨论分别回答,让学生学好分析误差。
例
1、一枚第25届奥运会的纪念币,它的质量为16.1g,体积为1.8cm3.试求制成这种纪念币的金属的密度,并从密度表中找出它是那种金属。2.求质量
让学生估测教室空气的质量:由密度公式ρ=m/V可以得出m=ρV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
例
2、有一块30m3的花岗岩石碑,为了计算其质量,有人找了一小块同样的样品,测得该样品的质量为14g,体积为5cm3.利用这些数据,请你算出石碑的质量。
3.求体积:
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V=m/ρ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估测人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
例3、2m³ 的水结成冰,体积增大了多少?
(三)、归纳小结
1、鉴别物质
根据ρ=m/V,测出质量,量出体积,算出密度,通过查密度表,就可以知道这是哪种物质了 2、计算一些不容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
根据m=ρV,知道组成这种物体的物质的密度,量出物体的体积,就可以知道这个物体的质量。
3、计算一些不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根据V=m/ρ,测出质量,查出密度,通过计算就可以知道该物体的体积。
(四)、布置作业 课本P98课后作业
第2篇: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6.4密度知识的应用(1)教学目标:
1、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
2、能量筒和天平测量出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3、会查密度表,能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学会正确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
2、能够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密度概念,熟练运用公式ρ=m/v及其变形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体积相等的铜块、铁块、铝块,水,细线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
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
2、怎么求物质的密度?那么这种方法有没有缺陷呢?
物体的质量可以用天平来测量,对于规则物体的体积我们可以用刻度尺测出变长来求得,但是如果物体是不规则的,或是液体,我们怎样测量物体的体积呢?下面介绍两种在实验室里常用的测量物体体积的工具——量筒、量杯。
二、新课教学
量筒(量杯)的使用方法
量筒和量杯的用途是用来测量液体或固体的体积。观察课本插图及桌上的量筒、量杯的实物,回答下列问题:
(1)量筒和量杯的测量单位是什么?毫升同厘米3之间是什么关系?(毫升ml,1ml=1cm3)
(2)量筒和量杯的刻度线的分布有什么不同?它们的最小分度值和测量范围是多大?(量筒刻度线是均匀分布的,而量杯的刻度线分布不均匀,下疏上密;)
(3)用量筒和量杯测量液体体积时,要如何观察和读数?(演示)让同学回答完所提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测量固体体积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指示值V1。
(2)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放入量筒中,使其全部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液面的指示值V2。
(3)金属块的体积V=V2﹣V1。用量筒和天平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讨论如何利用量筒和天平测出小石块的密度 请学生操作,完成实验,并计算出石块的密度。
反思:在此实验中石块的测得值与真实值相比是偏大还是偏小?误差的原因在哪里?
3、学会查密度表
课本中列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说明: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不能认为密度相同的,就是同种物质。如铝和大理石密度相同,显然这两种物质是不同的,区分铝和大理石就不能根据密度来区分,而要根据其它的特性来区分,如颜色等。
4、度知识的应用(1)用密度鉴别物质
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所以若要知道一个物体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只要测出它的密度,把测得的密度与密度表中的各种物质相比较,就知道该物体可能是什么物质。如:经计算某物质的密度是19.3×103kg/m3那么这种物质可能是什么?如果某种物质的密度是0.8×103kg/m3那么这种物质可能是什么?
(2)用密度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或体积。(3)用密度知识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例题:“练习册”12页例3
三、课堂练习
课本3W
四、课外作业
练习册相关内容
第3篇: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
第4篇:物理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教案
6.3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一、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2.过程与方法
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展示学生设计的知识结构
让学生提前自己复习本章知识,并进行整理归纳。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可以用文字、表格、图形、故事等各种形式表示出来。
本节课,首先展示学生总
第5篇:5.3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严桥中心学校 物理组 教案
5.3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应用密度公式求物质的密度,应用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物体的质量或体积,通过查密度表鉴别物质,练习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
2.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会查密度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过程与方法:
4.通过动手实验,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5.培养学生用密度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通过密度知识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密度表进一步认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让学
第6篇: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参考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参考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参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 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
第7篇:第五节《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模板
第五节《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模板
教学目的
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
教师用:4千克的铅球、细铁丝或细铜丝一卷.
学生用:托盘天平、砝码、量筒、一瓶酒精、一把小铝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已知铁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表达式是什么?体积V的表达式又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运用讨论法,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使同学弄清楚,在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时,密度知识是如何应用的'.讨论的问题如下:
1.教师出示学生体育课上用的4g的铅球,问学生:你如何判断,这种铅球是否用铅制成的?请说
第8篇:第五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一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boris525”为你整理了“第五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一”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第五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一
(一)教学目的1.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2.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具
运动会奖牌1枚,形状不规则的铁或铝制机器小零件1个,铝电线1卷,小黑板(抄有2个例题).
(三)教学过程
一、由提问引入课题
教师分别出示:运动会奖牌及1卷铝电线.提问:(1)怎样能知道这块“运动会的金牌”是不是纯金的?(2)不用尺量,怎样知道这一大卷铝电线的长度?
请学生观察课本图7—8,教师提问:该纪念碑上长方形的花岗岩石碑很大,怎样能知道它的质量呢?
用前面学的密度知识,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7.5密度的应用)
二、进行新课
1.密度表
讲解:由于每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