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柴集镇中心小学公开课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
执教者:王大虎
2015年4月3日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正确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与操作的能力、思考与概括的能力、自主探索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3、通过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活动中所充满的探索和创造。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难点: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秋天到了,森林里的红果熟了,你们瞧!树上挂满了鲜红的果实,就像一个个红灯笼,美极了!
师:小熊和小猴一起到森林里采红果,你们看,它们正在比赛谁采得红果多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小熊和小猴谁采得红果多(板书课题:谁的红果多)
二、动手实践,做中学
活动一:动手实践——探索相同数位的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师:看主题图,你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小熊采了21个红果,小猴采了18个红果(板书21
18)师:请大家想一想,它俩到底谁采得多呢?(生想)师: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说明原因 指名汇报
师:孩子们,21真的比18大吗?大家想动手验证一下吗?
请小朋友们同桌合作拿出小棒摆一摆,用计数器拨一拨,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发现21比18大的? 谁能说一说自己是怎么验证的?谁能上老师这儿来边摆边说呢?学生上前汇报,投影演示。
师:说的真有道理!板书>,读一下这个式子。我们除了可以说21>18,还可以怎样说?18<21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比较数位相同的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最高位大的数就大 反馈练习:同桌两人在自己的计数器上分别拨出一个两位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为什么?
活动二:合作交流——探索十位相同的和数位不同的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
1、比较十位相同的数的大小 师:刚才的比赛谁输了?(小猴子)
师:是啊,小猴子不服气,自己是爬树的高手,怎么会输给小熊呢?于是他提议再比一次,你们瞧!第二次比赛他们各采了多少个?(小熊32个,小猴34个)
师:大家能比较他们俩谁采得多吗?请同桌两人一人拨32,一人拨34,比一比,谁大谁小,为什么? 学生汇报
师:那咱们可以用一个什么式子来表示它们的关系呢?(板书32<34)师:观察这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比较十位相同的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看个位上的数,谁大谁就是大数。
反馈练习:教材29页练一练第一题的前两道,并说明比较的方法。
2、比较数位不同的数的大小
师:刚才大家表现得很好,现在老师要出道题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写一写,比一比”中第2幅图。
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再指名让学生说说如何比较,说说自己的想法。师:谁愿意来说说? 生汇报,师板书100>99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比较位数不同的数的大小:位数多的数就大
教师总结: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位数不同,位数多的就大。位数相同,比较最高位,最高位大的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活动三: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汇报
2、根据计数器,比较大小
3、比较大小,并说明比较方法
4、将混乱的卡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5、游戏比赛
三、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第2篇:《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看一看)
师:同学们,小熊和小猴觉得我们同学很聪明,经常帮它们解决问题。
看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数学问题?(出示主题图)
生:小熊有多少个红果?小猴有多少个红果?谁的多?
师:怎样来比较谁的`红果多?你有什么办法?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并选出你们最好的办法与同学们交流。
二、 探究新知:
1、 学生分小组交流(想一想、比一比)
2、 学生班内交流(说一说)
3、 可能会有的方法
(1)往下数数比较。
(2)实物模型比较。
(3)借助中间数比较。
(4)借助计数器比较
(5)用数的组成比较
4、师:同学们,你们可真了不起,找到这么多好方法,谁能总结一下,我们可以用那种方法比较简便?能说说原因吗?
5、师生共同总结:
根据数的排列顺序比较,用实物模型比较,借助中间数比较,借助计数器比较,用数的组成比较。
让学生用不同熟悉的方式表示数。
6、第5题
本题是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课堂小结
1、用数数的方法比较大小,看数的组成比较大小,桉数的顺序比大小。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到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谁的红果多
第3篇: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biaofeng888”为你整理了“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以及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导入
1、(1)10个十是()
(2)8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3)4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4)计数器上从右往左数,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5)21的个位上是(),表示()个一;十位上是(),表示(
第4篇: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
谁的红过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红果吗?森林里的小动物也很喜欢吃红果,看小熊和小猴刚从大象伯伯得红果店出来,准备拿着买的红果回家。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仔细看,你看到哪些数学信息? 小熊有21个红果,小猴有18个红果。2.看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数学问题?
生:谁的红果多?不仅你们想知道这个问题,小熊和小猴也准备请教我们这个问题呢。
3.怎样来比较谁买的红果多呢 ?
就是比较21和18的大小?你有什么好办法?
把你们的方法和同桌小声交流一下。(
第5篇:《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范文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以及100以内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参与数学活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经验,发展数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小方块等实物
2.(老师)PPT,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生自主探究,观察讨论。 5′
1、教师课件出示主题图,你从动物乐园了看到了什么?
小猴和小熊拿了很多果子,你们能数出它们的数目吗?
学生仔细数,并汇报数的结果。
小熊有21个红果,小猴有18个红果。
2、师:怎样来比较谁的红果多?你有什么办法?
第6篇:《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模板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模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1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看一看)
师:同学们,小熊和小猴觉得我们同学很聪明,经常帮它们解决问题。
看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数学问题?(出示主题图)
生:小熊有多少个红果?小猴有多少个红果?谁的多?
师:怎样来比较谁的红果多?你有什么办法?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并选出你们最好的办法与同学们交流。
二、 探究新知:
1、 学生分小组交流(想一想、比一比)
2、 学生班内交流(说一说)
3、 可能会有的方法
(1)往下数数比较。
(2)实物模
第7篇:谁的红果多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谁的红果多》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的28—29页。教材分析:对学生来说,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比较困难。因此,教材首先通过小猴和小狗端红果的生动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在练习中进行抽象数的比较。在进行红果数量比较时,教材体现了“数数的顺序比较、借助中间数比较、模型比较、计数器比较“的过程,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进行数的比较,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的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会比较20以内数大小,并能用符号表示其大小,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会数、读、写100以内的数,但只是初步认识了100 以内的数,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还比较困难。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他们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具体、生动、有趣的情景,使学生从中感知两个数
第8篇:《谁的红果多》教案设计
《谁的红果多》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28—29的教学内容。
教学分析:本是一年级第三单元第4时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抽象的比较数的大小比较困难。因此,教材首先通过小猴和小熊比红果的生动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在练习中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自主的探索进行抽象数的比较。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以及100以内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经验,发展数感。
3、通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
学习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掌握比较数的大小方法。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教学、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看一看)
师:同学们,小熊和小猴觉得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