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典诗词在语文课堂上芬芳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23 08:31:55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让古典诗词在语文课堂上芬芳(网友来稿)

广东省新兴县华侨中学牙利兰

[内容提要]中国古典诗词,璨若星河,佳篇如林。如何继承这一笔丰厚的遗产,并使其发扬光大?我认为广大的中小学语文课堂就是最佳的场所。在语文课堂上适当引入古典诗词,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语文课堂

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篇如林。在诗海词林里漫步也被看作是“雅事”一桩,因为诗词可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精神素养,而更直接的是给人带来审美的享受和再创造的愉悦。

诗歌,是民族精神的花朵,是智慧与美的结晶,是灵魂畅游的殿堂。中国古典诗词,内容极为丰富,绚丽多彩,特别是一些优秀诗人的诗作,往往体现着诗人的高尚的情操和人格的魅力。例如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了他的“美政”理想,在汩罗江边高吟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透着唐代大诗人李白冲天的豪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流出了杜甫隐隐的同情之心;还有宋代著名的诗人辛弃疾、陆游、文天祥等人的满腔爱国热忱,至死不渝的爱国情结,以及民族英雄岳飞的一曲“怒发冲冠”,至今还使每个中华儿女为之振奋。不仅如此,诗歌中吟咏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歌咏亲情和真挚友谊的诗篇,抒发纯真爱情争取自由婚姻的诗篇,以及生动传神描写四季的诗篇,每每读来,使人心旷神怡。

诗歌是诗魂与时空激烈碰撞的结果。陶渊明以其淡泊的心境,在东晋的暗云里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轻松,李白以他的清新俊逸,在盛唐的乐音中奏出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迈;而杜甫以他的沉抑顿挫,在战乱中吟咏着“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的悲壮。诗人以其诗心,演绎着一幕幕活的社会剧,把他们对现实的感悟,对社会的困惑,以诗的形式流出,有的像潺潺的小溪,有的像呼啸的大江,有的像澎湃的大海。

诗歌,是时代与精神的中和,以无形的根缠绕于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诗言志,词言情”,不管是“志”还是“情”,而由其引发出的诗篇又多为至情之作。或灵机一动,触景生情,或细斟慢酌,句句真言,字字珠玑。古典诗词与现代文字不同,她没有利益的驱动,往往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有的像贾岛一样细细“推敲”,有的像王安石似的慢慢琢磨。古典诗词中“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者又数不胜数。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这些优美的诗句,无法言传的意境给民族文化注入了活力,增加了风景,披上了梦幻的霞,染上了多彩的虹。

文化创造之后,沉淀下来就成了珍宝,犹如绚丽的珊瑚,在海底深处闪闪发光。要让这些瑰宝继续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唯一的途径就是让无数的后人来吟咏,享受,审美,想像和再创造。而对这些优美文字的继承,最佳的对象莫过于广大的中小学生,最好的场所莫过于中小学校的语文课堂。

在现代语言的熔炼下,我们的大多数学生似乎少了点什么。开口就是流行歌曲,闭口就是F4,对于我们璀璨的古典诗词却知之甚少。若要他们即兴背一首古诗,还好,还可以背背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可是题目已经忘了。面对曾经的辉煌,我们在无可奈何的同时不得不低下羞愧的头。因此,让古典诗词在语文课堂上悄悄绽放,吐露芬芳是广大语文教师不容推卸的职责。

让古典诗词在语文课堂上芬芳,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知道,人们的某些能力虽说是与生俱来的,但人的各种丰富的感受能力,包括人的审美感觉能力,则是靠着后天的实践,靠着整个人类历史文明的积淀发展起来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趣味的形成,有时是不自觉的,往往靠长期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萌生和逐渐发展起来。让语文课堂成为诗词芬芳的场所,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学生在古典诗词的启迪和熏陶下,感受美,想像美,领略美。渐渐地,学生的性情得到了陶冶,心智得到了提高,精神生活得到了充实,审美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被锻造出来了。

让古典诗词在语文课堂上芬芳,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古典诗词进行创造性再运用,王国维算是古今第一人了。晏殊《蝶恋花》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柳永《凤栖梧》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辛弃疾《青玉案》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原词作者要表达的无非是缠绵情思或高洁志行。然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巧妙地将三句话分别从原词中提取,结合自身感受构成一套令人耳目一新的组合。这可算是古典诗词创造性再运用的典范,令人击掌叫绝。这种极富创造性的组合,使诗词的生命之光照射得更远。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古典诗词鉴赏的训练,除了吟咏以外,脱离不了对诗词所营造的意境进行联想和想像,在联想和想像的过程中,感受美,创造美,开启学生丰富的想像世界。学生在发思古之幽情以后,自然会联系自身的感受,在行文的过程,把古典诗词中的锦言佳句运用自如,或神采飞扬,或妙趣横生,或画龙点睛,进行思维的再创造。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让古典诗词散发芬芳呢?第一,可利用语文课前的五分钟进行古典诗词知识趣味抢答。既可活跃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增加学生的古典诗词的积累。或者可在这五分钟里给学生介绍一些课本以外,富有趣味性或哲理性的小诗,并要求学生做到当堂背诵。第二,在阅读课文的讲解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联系课文,适当地引入古典诗词。这样,既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扩展了学生的眼界,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知识学活,用活。如在上到现代文《黄鹂》时,可给学生复习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也可介绍杜甫的《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联系诗词,学生对黄鹂有了一个感性认识,提起学习兴趣,对课文的理解更透彻。在上到古文时也可根据情况引入古典诗词。如在上到《病梅馆记》时,可把一些有关梅花的古典诗词引入课堂。这样,学生不仅嗅到了梅花古典的芳香,也更深地理解了龚自珍为什么要在病态的社会里“辟病梅之馆以贮之”“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第三,可利用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古典诗词学习的指导。时下,我国大部分中小学校都开设有“研究性学习”课程,语文教师可利用这种自由度大,探究性强的课程来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古典诗词,帮助学生设立研究课题,如“古典诗词曲对现代歌曲的影响”,“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酒与古典诗词”等,引导和帮助学生研究古典诗词。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会受益匪浅。

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每逢佳节之际,学生有了“倍思亲”的感觉时,适当引出与节日有关的诗词,披情入文,感受更深,效果更好;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古典诗词兴趣小组;或举行诗歌朗诵比赛,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古典诗词以其富有韵律的语言,优美含蓄的意境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给予后人审美和再创造的愉悦。继承这一笔丰厚的遗产,使它开得更绚丽,更夺目,是后人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让古典诗词活跃于广大的中小学语文课堂却不失为一种让其发扬光大的好办法。

作者邮箱:wjcyll@163.com

第2篇:作文:在语文课堂上

作文:在语文课堂上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在语文课堂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你看看人家!大胆地起来朗读课文,你瞧瞧你,你的手就这么尊贵么?”

“千万别举手朗读课文!你万一读错了字,读断了句,同学难道不会说你么?他们笑话你的能力你又不是没有见识过,如果再受到这样的打击,你心里能好受吗?你能否承受住,你想想吧!”

哎呀,我紧闭双眼,任凭两个思想猛烈地冲击着我的脑细胞!

此时的我正在课堂上犯愁,老师要求我们自告奋勇地起来朗读刚学的《雷电颂》。

我却胆怯地坐在位上做着思想斗争!朋友们!你们说可笑吧!不就是一篇课文吗?费不了多少唾沫,用不了多少时间!手一举口一张就一切ok了!再说,我不是练过了吗?精心准备不就是等待这次展示的机会吗?那好吧!我就……我就……哎!我还是举不起手来,此时,那只手在我的大脑的一再要求下,只是无力地挥了挥,举起的幅度之低,用肉眼根本就发现不了。可这时,我分明感觉到老师正在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不知怎的,我心跳得更快了,令我难以置信的是,我却把头下拉得更低了,用白色(白色一般代替恐怖)的课本掩饰着我柔弱的心!我感觉我的心好像是蚁穴遍布被洪水重重围困的大堤,我几乎就要崩溃了。在我的矛盾重重的双方争斗难解难分的大脑十分混沌的情况下,下课的铃声响了,我十分沮丧。

这到底为什么?我这个不服输的人怎能甘愿这样,好吗!下堂语文课我一定用行动告诉老师和同学:我能行!豁出去了。

转眼间,该学巴老的《日》了,我不管什么,举起手来,老师点到了我,我欣喜若狂地站起来,开始了我的朗读,顺顺当当地,一下子就读完了,还受到老师表扬了呢!同学也没有嘲笑我,只是傻傻地看着我,他们也被我的勇气震住了。看着他们的傻样,我开心地笑了,笑得很甜,一直甜到脚后跟。

哦,我明白了,同学们,我要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诉你们:如果要想在语文课堂上表现好,重中之重则是要有勇气!它能使你把握住机会从而展示自我!它对你的一生将有不小的影响,我们怎能不让勇气来武装我们的灵魂呢?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人要有信心,特别是要有耐心!”而我今天却要说:“人要有信心,特别是要有勇气!”

第3篇:让和谐的音符在语文课堂上奏响

“和谐是一种完美,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存在的最理想的状态”。在新世纪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创建和谐课堂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我们应在语文课堂上奏响和谐教学的音符,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课堂上互动交流充分,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培养,能动性得到激发。使课堂成为学生唤醒自我、张扬自我、成就自我的阵地,使课堂成为洋溢着生命活力的学习乐园。

一、创建师生关系的和谐

和谐是教育的追求,和谐产生美,就象一幅图画的美在于它的构图、色调等各方面的和谐;一首歌曲的美在于它的音调、旋律、节奏等方面的和谐。教育要和谐,首先我们的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我们的教育必须以人为本,立足发展,让教师尊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让文学的种子在语文课堂上播撒

让文学的种子在语文课堂上播撒

当前有很多教师在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上,片面地强调“语文是工具”,忽视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削弱语文的美育功能、情感教育功能和培育学生文化素养、思想素养的功能。认为语文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工具学科,课文仅仅是落实知识点的范例,甚至连附在单元后面用来指导学生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的知识短文也变成了他们灌输知识点的载体,全部服从于“听说读写基本技能训练”。于是: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情节,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形象,在课堂上成了抽象的干巴巴的几条知识点;一篇篇精彩的文章,一首首优美的诗歌,被“肢解”得七零八落。至于文中那些引人入胜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语感,独具匠心的艺术表现手法,富有特色的语言表达等等,也已所剩无几乃至荡然无存了。整个语文教学只是给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在语文课堂上作文范文

在语文课堂上作文范文

“你看看人家!大胆地起来朗读课文,你瞧瞧你,你的手就这么尊贵么?”

“千万别举手朗读课文!你万一读错了字,读断了句,同学难道不会说你么?他们笑话你的能力你又不是没有见识过,如果再受到这样的打击,你心里能好受吗?你能否承受住,你想想吧!”

哎呀,我紧闭双眼,任凭两个思想猛烈地冲击着我的脑细胞!

此时的我正在课堂上犯愁,老师要求我们自告奋勇地起来朗读刚学的.《雷电颂》。

我却胆怯地坐在位上做着思想斗争!朋友们!你们说可笑吧!不就是一篇课文吗?费不了多少唾沫,用不了多少时间!手一举口一张就一切OK了!再说,我不是练过了吗?精心准备不就是等待这次展示的机会吗?那好吧!我就……我就……哎!我还是举不起手来,此时,那只手在我的大脑的一再要求下,只是无力地挥了挥,举起的幅度之低,用肉眼根本就发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让幽默穿行在语文课堂上

让幽默穿行在语文课堂上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假如语气语调始终如一,讲解始终如一,则会让学生渐生睡意,语文课堂就会变成学生不愿意听的一潭死水。那么,如何让幽默穿行在语文课堂上,充分调动起学生求知的兴趣?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从导语、重点难点、板书、突发事件等几个角度设计和处理教学环节,让语文课堂妙趣横生。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幽默;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45-1

一、导语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幽默的导语特别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短篇小说《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作者主要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了一个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警察奥楚蔑洛夫的形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让古典诗词在语文课堂上芬芳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古典诗词在语文课堂上芬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