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周》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导学案白喜娟第14课时
复习目标: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
代的更替。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以都江堰为例,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复习重点:夏朝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齐、晋称霸。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甲骨文、诗人屈原。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复习难点:分封制。“青铜文明”。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一、自主复习:
1、禹死后,他的儿子。
2、夏朝都城在,开国君主是,亡国君主是。
3建立商朝,都城在任用有才干的 亡国君主是。
4、年,经过 大战,建立了西周,都城在5、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
6、在我国西南的成都平原,盛行文化。有
7、年,东迁洛,史称,分为
8、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9、晋楚之间为了争霸发生了大战,其中涉及到的成语有。
10、战国七雄是指,这一时期著名的战役有、、。11、12、,我国铁制农具迅速推广。,出现了牛耕,时期推广。
13、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在修筑了,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变成了。
14、甲骨文是指。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开始。
15、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是。作者是。在此书中他提出了、的著名论断。
16、道家学派创始人是,生活在,著有《》一书。
17、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春秋晚期人。他的言论被记录在一书中。
二、合作探究:
1、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令。──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1)文中“卫鞅”指的是谁?“孝公”指哪国国君?材料中的思想与诸子百家中哪一学
派相似? 商鞅秦国法家
(2)请概括这次变法改革的主要内容。
(3)秦孝公死后,商鞅最终被处死,可商鞅制定的新法并未废止,而是继续在秦国推行。
你能分析一下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吗?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变法符合秦国国情;变法过程中执行得非常坚决。
(4)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结合当今改革开放,说一说,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条件: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改革要有良好的环境。启示: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富强;我们要像商鞅那样,顺应
历史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
2、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相关。找出下面成语的历史典故。
()退避三舍a、原古人类进行农业生产的情况
()纸上谈兵b、牧野之战
()阵前倒戈c、指挥长平之战的赵括
()刀耕火种d、越王勾践磨砺自己的方法
()卧薪尝胆e、晋楚争霸时候城濮之战所用到的策略
()揭竿而起f、刘邦入咸阳,收揽人心
()四面楚歌g、陈胜、吴广起义
()约法三章h、春秋时楚庄王挥师北上到洛邑,并打败晋国
()问鼎中原i、项羽兵败垓下
三、达标检测: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走向统一B战争频繁C诸侯争霸D王室衰微
2、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中原市场的繁荣
C肥料的使用和适时的耕种D大兴水利工程
3、商鞅变法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C得到了国王秦孝公的支持D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4、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商鞅变法的哪项内容,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A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耕战C废除旧贵族的特权D建立县制
5、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的什么思想?()
A“仁”B“因材施教”C“兼爱”、“非攻”D“无为而治”
6、“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反映了西周()
A实行禅让制B实行分封制C确立世袭制D推行郡县制
7、.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弱肉强食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C统一D适者生存
8、你的朋友考试成绩不理想,你想劝他说:“一次考试失败了不要紧,只要你找出失利的原因,继续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好的。说不定,正因为这次考试没考好,你才及早发现问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这时,你可以引用以下哪家的思想作为论据?()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9、追求与建立和谐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B、“仁者爱人”、“从政以德”
C、“兼爱”、“非攻”D、“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四、课后反思:
第2篇: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第13题和练习十六的第1--5题。)
复习要求: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和知识间的横向联系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3.通过解题和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4。通过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灵活解答应用题能力。
教学难点:知识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同学们,我们已学完了第二单元的所有知识,这节课我们进行一下复习和整理。(板书:整理和复习)
2。回忆这单元有哪几部分知识,每部分知识包括哪些内容?
3。汇报: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1)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
应用题
(1)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三步计算应用题
(3)行程问题应用题
二、复习指导
1.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⑴看书例1、例3,从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⑵学生回答:从例1中我们知道了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计算只有同一级运算的式题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⑶练习:口述运算顺序0。18+2。19-1。625。131。70。5
⑷例2,知道了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个算式里,如果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后算第一级运算。
⑸教师强调:同级运算可以一步计算出来。
⑹计算2。151。4-19。950。65+4。31
15。05[(6。07+2。53)0。35]
⑺例3,我知道了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小括号和中括号是在需要改变运算顺序的时候。还知道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还知道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或出现循环小数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⑻练习:分组完成68页1题(指名板演)
⑼例4,知道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口述解答过程:1。561。7+0。4411。7-0。7
11。72-7。85-(1。26+0。46)
⑽小结:我们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了整理,不仅进一步掌握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还能灵活运用计算方法,使计算简便。
2.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
(1)说出下列各题问题所需的条件,再列综合算式解答。
①52。4减23。1与7。2的积,所得的差除43。8,求商。
②11。2除以14的商加0。7,再乘以4得多少?
③21减去3。4与4。7的和,所得的差,乘以0。5积是多少?
提问:解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应注意什么?
(2)看书45--46页看你都学会了什么?
(学会了用摘录条件和问题、通过画图来帮助理解题意。学会了第二种检验方法,把得数当作已知数按题意倒着一步一步地计算,结果符合原来的一个已知条件说明解答正确。
还学会了解答应用题要经过4个步骤)
(3)练习:第3题根据计算步骤解答下列各题(投影出示)
①玩具厂计划生产1200只小猴,15天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只?(引导学生按解答应用题的4步来口述这道题的解答过程。)
②玩具厂计划生产1200只小猴,已知生产了400只,剩下的要10天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只?(根据上题的思路边说解题思路边完成解答过程。)
③玩具厂计划生产1200只小猴。已知生产了5天,每天生产80只。剩下的10天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只?(画出线段图解答,指名讲解题思路。
(4)提问比较:从以上几题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三道相关联的应用题,2、3题是通过把一步应用题逐步增加条件扩展为两步应用题的。解答时都要根据解答应用题的五个步骤来完成。这样就能解答各类应用题。)
三、综合练习
1。按顺序填写下面的方框,然后列综合算式解答。
1。281。524。380。73
+
0。259。2
+
3。22。5
2。下列各题列式对吗?错在哪?
⑴6。2减去2。4与1。3的和,差是多少?
列式为:6。2-2。4-1。3
⑵10减去5。6与1。3的积,所得的.差去除24。8,商是多少?
列式为:24。8[10-(5。6+1。3)]
⑶8。4减去8。4与1。6的和,所得的差除以4,商是多少?
列式为:8。4-(8。4+1。6)4
四、学生质疑
五、作业
练习十六3、4、5题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应用题(练习十六4~14题)
复习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一些学过的应用题,提高学生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能正确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复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口算:
2。60。26。40。810。1250。320。047。20。98。10。03
0。240。60。1250。250。490。7700。5134
0。560。28
1。5300。450。453。20。164。20。01
0。273420。614。480。350。7
15-4。540。2561。281。5
1。42。540。716-160。2
二、复习指导
1.第6题
⑴让学生讲一讲两种不同解法的思路
⑵生解答,集体订正。
2.第5、7题。
3.第10题:
学生先独立解题,并说说相遇问题中速度和、相遇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再改编并解答出来。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1.练习十六第9题。
学生独立做题,集体订正。
2.练习十六第10题。
学生独立解答,着重分析题里两辆汽车运动的方向、速度以及所需时间与两车距离之间的关系,集体订正。
3.练习十六第11题。
在学生独立分析了数量关系后提问:
(1)两台磨面机一天共磨面多少千克?
(2)是否用364千克加上365千克?为什么?
(3)你们确定应怎样算?
(4)生解答出结果,集体订正。
四、攻破难题
1。练习十六第12题:有人把蝙蝠放在有蚊子的房间里做试验。蝙蝠原来体重3。9克,15分钟后,由于吃了蚊子,体重增加到4。29克。平均一只蚊子的重量是0。002克。算一算蝙蝠1分吃了多少只蚊子?
分析与解:15分钟后蝙蝠增加的体重(4。29-3。9)就是蚊子的重量,每分钟就是(4。29-3。9)15克,然后再除以0。002就是蚊子数目。即:(4。29-3。9)150。002
2。练习十六13题:一个林场用喷雾器给树喷药,2台喷雾器4小时喷了200棵。照这样计算,5台喷雾器6小时可以喷多少棵?
分析与解:要求5台喷雾器6小时可以喷多少棵,就必须知道1台1小时喷多少棵。即:2002456=750(棵)
3。练习十六14题:甲乙两地相距480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52千米,行驶312千米后遇到从乙地开来的一辆汽车。如果乙地开来的汽车每小时行42千米,算一算这辆车是不是同时开出的?
分析与解:问的是两车是不是同时开出的,所以要先求出相遇之前两车各行了几小时。先算甲车行驶的时间:31252=6(时)
再算乙车行驶的时间:(480-312)42=4(时)。因为,甲车比乙车多行了2小时,所以两车不是同时开出的。
4。思考题:一个学生的家距离学校有3千米。他每天早晨骑车上学,每小时行15千米,这样恰好准时到校。一天早晨,因为逆风,开始的1千米,他只能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骑行。剩下的路程他应以每小时多少千米的速度骑行,才能准时到校?
分析与解:
⑴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行进到达学校所需的时间:
315=0。2(时)
⑵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行进1千米所用的时间:
110=0。1(时)
⑶剩下的路程要行的时间:
0。2-0。1=0。1(千米)
⑷剩下的路程所需的速度:
(3-1)0。1=20(千米)
五、作业
练习十六7、8题。
第3篇:第二单元单元复习教案
备课人:张凤华 芦娟 于丹
时间10月26-27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时间: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 涉及课程:
第5课 夏商的兴亡 第6课 西周的盛衰 第7课 甲骨文和青铜器 第8课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第9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10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艺和科技 第11课 孔子和百家争鸣
总特征:国家的产生,大国间的并立和争霸,社会的变革。
1、国家的产生:(夏朝建立,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完善(商、周的建立及西周实行分封制、等级制)
2、大国间的并立和争霸(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3、社会变革:
经济上:生产力不断提高,个体劳动取代集体劳动,经济形势发生变革。政治上:战国各国变法 思想上:百家争鸣
4、科技文化上:甲骨文和灿烂的青铜文化,文学(诗经和屈原)科技(都江堰、中医)
单元重点:1.夏、
第4篇: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有的放矢
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
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
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
二、积土成山
1.丰富的字词
(1)生字:亨 砚 羼 蘸 舀 绽 皲 捺 锲 赳 臼 黠 咂 捋 戳 窘 惘 忐忑 矜 侃 腼腆 吁拗 恬 舐 嚏 擤 瘪 瞟 盅 卤 熠
(2)词语:
阔绰 不屑置辩 颓唐 笔砚 附和 惋惜 分辩
间或 惩罚 皲裂 吝惜 挑剔 脱臼 雄赳赳 纤长温文尔雅允诺 借花献佛 窘迫 忧郁 忙不迭 矜持 检点 温馨 勃然大怒 战战兢兢 锲而不舍 释然 湛凉 声色俱厉 斩钉
第5篇:第二单元文言文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文言文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复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议论文阅读的方法。
2.通过复习,学生的文言知识得到很好的巩固。
3.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重难点:
1.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2.文言文的复习。
时间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
“同学们,孔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下半句是……’学生答:‘不亦乐乎!’好,今天,我这位陌生的朋友很高兴来到这里,和大家一起来复习语文第二单元的内容。大家有没有信心上好这节课?”“有!”好,下面大家打开课文目录,看看这个单元的课文属于什么文体?(议论文)
二、复习议论文阅读的有关知识。
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自己见解和主张的文体。
2.议论文有哪三要素?板书:论点、论据、论证
3.什么是论点?论点就是作者对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和
第6篇:第二单元文言文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文言文复习教案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二单元文言文复习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复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议论文阅读的方法。
2.通过复习,学生的文言知识得到很好的巩固。
3.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重难点:
1.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2.文言文的复习。
时间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孔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下半句是……’学生答:‘不亦乐乎!’好,今天,我这位陌生的朋友很高兴来到这里,和大家一起来复习语文第二单元的内容。大家有没有信心上好这节课?”“有!”好,下面大家打开课文目录,看看这个单元
第7篇:一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一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
《人有两个宝》、《升国旗》、《江南》、《我叫“神舟号”》、《练习2》
复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组内的课文;
2、能正确地书写本组课文中的生字词。
复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揭示复习内容: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第二单元,打开书看看这个单元一共有几篇课文。
(《人有两个宝》、《升国旗》、《江南》、《我叫“神舟号”》、《练习2》)
二、复习过程
(一)复习《人有两个宝》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名背诵课文,集体背诵。
3、默写生字:个人、有用、人才、大手、工人
(二)复习《升国旗》
1、 看图,朗读课文。
2、 指名背诵课文。
3、 播放动画,我们一起带着感情背诵课文。
4、 巩固练习:组词
升( ) 向( ) 正( ) 中( )
(三)复习《江南》
1、有感情地
第8篇:第二单元复习(修改教案)(推荐)
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复习
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复习第二单元。(出示媒体)第二单元复习
一、课文大回放
1、师:首先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本单元学习了哪些课文?(媒体出示:课文大回放)
学生集体交流(6、火烧云
7、蝴蝶泉
8、荷兰的花
9、叙利亚的卖水人
10、冰城)
2、师:同学们,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景的,那么这些课文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篇呢?小组合作完成填空。(1)小组合作,完成填空:(练习纸)(媒体)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领略了许多奇特的风情。火烧云()、();蝴蝶泉,泉()、树()、蝶();荷兰人特别迷恋(),喜欢用()装饰生活;叙利亚的卖水人(),富有浓浓的();冰城哈尔滨的冰灯()。
师:面对这些美景,你能用一句名言表达你的感受吗?
(2)学生交流(3)实物投影反馈
二、句子大冲浪
1、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