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教学反思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20 08:28:0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孔融让梨教学反思

孔融让梨教学反思

“孔融让梨”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孔融让梨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孔融让梨教学反思1

合作学习,是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或做意识的最佳途径。很久以来,我在班级中也尝试着进行了合作学习的指导。

在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过程中,我感觉到合作学习时,大家往往不愿意听从组长的安排,都想自己说了算,小组内部协调起来不容易。因此,合作效率不高。记得有一次,我让小组同学合作分角色朗读《孔融让梨》一课,可到朗读结束时,仍然有几个小组还为分配角色问题没有开始读呢。后来我问到他们在干什么时,他们解释说,因为孔融这个角色大家都喜欢,就都想读他,不愿意扮演其他角色。

其实,孩子的这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为了能够使小组学习更有实效性,也便于学生们团结友爱,后来,我先锻炼学生同桌合作学习,小组长两个人轮流当,又按照星期一到星期四的时间顺序,选择四人学习小组的组长,这样,每个同学都有了当小组长的机会,都过了一把当小老师的“瘾”,也都得到了最基本的锻炼,同时,也初步了解了合作的意义,最基本的听从指挥的意识有了,合作学习就容易多了。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一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寻求最佳的.解决途径。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实际学习中体验到快乐。

孔融让梨教学反思2

我这节课上的是全日制培智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课文《孔融让梨》。根据班级孩子的情况,我把他们分成四个层次,并制定了相应的分类目标,

第一个层次:学习、接受能力较好的孩子,也是班上情况最好的孩子,他们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的目标是,知道一句完整的话说完了末尾要用句号,问句要用问号;理解孔融让梨的谦让道理。

第二个层次:(有一定学习、接受能力孩子,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他们要求认识句号和问号;明白孔融让梨是孔融主动、有意把大梨让给了哥哥。

第三次层次:(基本没有有意记忆能力和有意学习能力,属于说完就忘、学完就忘的孩子,但他们有一定的模仿能力)他们的目标是,体会孔融让梨的快乐,知道孔融是怎么让梨的, 第四个层次:(重度智障和自闭症的孩子,与人交流沟通比较困难)他们的目标是,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了解《孔融让梨》的故事,跟读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根据“在生活中学习”的培智教育理念和我校“快乐学习”教育主张。我这节课主要以游戏、活动为主,让孩子在玩中学知识,为此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一、 导入。

谈话,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多大了,再比较四岁的孩子多大,能做些什么。

让学生了解自己比四岁的孩子大多了,四岁的孩子现在才上幼儿园中班。然后让他们观看《孔融让梨》的flash动画,让他们说说故事的大概内容,体会四岁的孔融就知道让梨很了不起。

二、 游戏。

这篇课文共五句话,我把每句话中的主要词语制成了词卡,以朋友的形式

发给每个学生。(为了调动学生兴趣,我给这些词卡做了简单的修饰,目的是让学生看到这些学过的词语更加喜欢。)然后我一句一句的读句子,请手里拿我读到词语的同学到讲台上来,把这些词语组成一句话。这样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游戏中来,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认识句号和问号,知道一句完整地话说完了末尾要用句号,问句有用问号。

三、 演一演。

为了强化不同层次的孩子对《孔融让梨》这个故事不成程度的理解,我把孩子按好、中、差分成三组,并且给每个孩子都做了头饰,让他们演一演课文。再请三组中的三个爸爸、三个孔融、三个哥哥谈谈感受。(这里我的对每个层次的爸爸、孔融、哥哥的问题难度是不同的。)

最后是总结课文,让学生明白《孔融让梨》是“让”是让大梨,拿小梨,并请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平时生活中尼有没有谦让过别人,是怎么谦让的,学了《孔融让梨》的故事,今后在校园里、班级里同学之间应该怎样互相关心、互相谦让?

结束我播放了《孔融让梨》的歌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在上这节课之前,感觉自己各方面的准备做得比较充分,可在上课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附: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公元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为当时著名的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丰。孔融是当时比较正直的士族代表人物之一,他刚直耿介,一生傲岸。最终为曹操所忌,枉状构罪,下狱弃市。

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

第2篇:《孔融让梨》教学设计

《孔融让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孔融让梨》一文通过叙述家里吃梨,小孔融不挑好的,不拣大的,拿了个最小的梨,以及爸爸和孔融的对话来完成,教育学生学习孔融对人谦让的美德。全文一共四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配有一幅图,便于学生图文结合理解课文,也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读图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哥、挑、答、应、事”,会认会读会写会组词,学习部首“广、竹”。

2.理解课文,学习孔融对人谦让的美德。

3.积累词语:回答看见孔融哥哥应该懂事孩子

4.A层次学生能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1.建立篇的概念,逐步学会数句子和自然段。

2.逐步学会从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理解识记生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1.认读生字,写生字。2.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1.复述课文。

教学方法:讲读法、启发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览全文,理解课文)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文。

(出示一盘梨)问1:这是什么?梨。

问2:你想吃哪个?大的还是小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人,名字叫孔融。看看他是怎样选的。

孔融让梨(齐读,个别读)

二、听故事,回答问题。

播放孔融让梨视频,回答问题

1.孔融选了大的梨还是小的梨?

2.他把大梨让给谁吃了?

三、学习词语:回答看见孔融哥哥应该懂事孩子

四、学习生字:

哥字音:gē独体字组词:哥(哥哥)笔画:10

挑字音:tiāo部首:扌组词:挑(挑选)(挑水)笔画:9结构:左右结构

答字音:dá部首:竹组词:答(回答)(答应)笔画:12结构:上中下结构

应字音:yìng部首:广组词:应(答应)(应该)笔画:7结构:半包围结构

广:座、庆、床、康、店。

事字音:shì独体字组词:事(事情)(懂事)笔画:8

五、作业: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练习对话和复述)

一、总览全文,有几个自然段?四个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跟读第一自然段。

2.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

3.问:孔融有几个哥哥?几个弟弟?有一天,家里在干什么?谁最先拿梨?为什么哥哥们不先拿?

师:哥哥们懂得谦让,让弟弟先拿梨。

4.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为什么?图中的人物穿着古代的衣服。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图:孔融拿了个什么样的梨?最小的梨。

2.跟读课文:孔融为什么拿一个最小的梨?

“我年纪小,应该拿最小的,大的让给哥哥吃。”

3.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

4.孔融和哥哥一块吃梨时,他是怎样做的,课文哪一句告诉我们?(齐读第2自然段第1句)

5.看图,问:“拿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做“拿”的动作。孔融拿小梨是别人要他这样做的吗?(不是,是他自愿拿的)。

6.这时谁看见了?他的神态怎样?(感到奇怪)。

孔融在家里是最小的,他先拿梨,可又不拿大的,却拿小的,这时候,爸爸看见了,感到很奇怪,他说了些什么?(指名读第2句)

7.指导朗读爸爸说的话(幻灯显示)(范读、齐读、自由读、指名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8.老师提示:“问”:有不懂的地方向对方提出来。所以句子要用“?”(问号)。

9.你从图中哪里看出爸爸是在问孔融?(因为爸爸对着孔融)。

10.假如你是孔融,你会怎样回答?(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想法)。

11.孔融怎样回答的?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12.孔融和哥哥一块儿吃梨,他为什么吃小梨?从他的说话中,可以看出孔融是个怎样的孩子?

13.你们现在知道课题中的“让”字是什么意思了吗?(让学生说说)。

老师归纳:“让”的意思是把好处给别人。课文是指孔融把大梨留给其他人,自己吃小的。这是一种对人谦让的美德。

14.把第二自然段的三句话连起来读读。

四、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跟读课文。

2.爸爸又觉得奇怪了,孔融不是还有个弟弟吗?最小的吃小梨,那也应该是弟弟吃最小的梨啊,于是爸爸又问了孔融。

“你还有个弟弟,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指导学生读出疑惑难解的语气)

3.孔融是怎样回答的?

“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让给弟弟吃。”

4.爸爸听孔融回答后,心情如何?你是怎样知道的?

爸爸听孔融回答后,很高兴,图中他抱着孔融,笑得很开心,哈哈大笑。

5.爸爸是怎样说的?

“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指导学生读出爸爸高兴,心情愉悦的语气)

6.问:你们学习孔融让梨的故事后,懂得了什么道理?今后应怎样做?

对人谦让。

7.一家人吃水果时,你会怎样做?

五、复述课文。

1.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一个念旁白,一个当爸爸,一个演孔融)

2.复述课文。

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要讲得生动、完整,重点要抓住孔融和哥哥吃梨时,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第三课时(课后练习)

1.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字,并组词。

()()()

宀 扌 广

()()()

2.造句。

看见——

3.组词。

哥()挑()答()

应()事()

4.写部首。

哥()挑()答()

应()事()

5.按课文内容填空。

(1)孔融有五个()(),一个小弟弟。

(2)爸爸()()了,问:“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拿最小的,大的让给哥哥吃。”

(3)爸爸又问:“你还有个弟弟,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把大的让给弟弟吃。”

(4)爸爸听了,哈哈大笑:“好()(),好孩子,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第3篇:孔融让梨教学设计

孔融让梨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融让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孔融让梨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6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认识“手”部(手字底)

读懂课外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复述课文。

能通过观察图画、讲述故事,使学生懂得谦让的道理,培养学生具有对人谦让的美德。

教学重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掌握字形,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让学生懂得孔融为什么拿小梨,教育学生学习孔融对人谦让的美德。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口头复述故事的能力。

教时:

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会生字的读音,理解字词意思;读懂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谦让的道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孔融让梨》教学设计

大班语言: 《孔融让梨》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1、理解故事内容,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懂得尊敬关心长辈、爱护弟妹。

【活动准备】

教学图片,故事录音《孔融让梨》。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主题,引起幼儿兴趣:

你们认识这个小男孩吗?他的名字叫孔融。今天我们要来听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

二、倾听故事,理解感受:

孔融家一共有几个人?孔融是第几个孩子?

孔融为什么要挑一个最小的梨子给自己?

孔融对爸爸是怎么说的?(请幼儿学讲孔融的话)

你们喜欢孔融吗?为什么?

三、设置情境,迁移感情

这是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为什么到现在大家还在讲呢?

假如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

经验联想:你关心过别人吗?

假设情景

如果你坐在公共汽车上,上来了一位小妹妹,车上已经没有位置了,你会怎么做?

假如小弟弟喜欢你的玩具,你会怎么办?

看到小妹妹摔倒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孔融让梨

《三字经》教学活动——孔融让梨

经典原文: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活动目标:

1、熟悉“孔融让梨”的故事。

2、学习孔融谦让的美德,生活中懂得并做到互相谦让。

3、了解汉字“先”的字源故事。

活动准备:

故事挂图、句卡宝宝、CD、DVD、电视、梨、切果器、水果筐、书生服装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游戏:听音乐传梨,把几个大小不一的梨放在桌子上,选出最大的一个梨给幼儿。

2、引导幼儿懂得互相谦让的道理,并体验相互谦让的快乐。

(1)播放教学DVD中的动画剧场或讲故事

3、结合挂图 组织幼儿讨论

4、请幼儿表演孔融让梨的故事(父亲、孔融、哥哥、弟弟)

5、播放DVD,请幼儿欣赏朗诵

6、了解原文大意,出示挂图和句卡宝宝

7、播放音乐,幼儿分享吃梨,体现互相谦让的美德。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教学设计 高青县中心路小学 胡爱玲

一、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诵读中懂得尊老爱幼的道理,进而渗透“仁”的教育。3.结合自己搜集到的小故事来加深对“尊老爱幼”的理解。4.通过辨析事例、导行,让学生懂得平时怎样做才算是尊老爱幼。

二、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尊老爱幼方面的名言警句和与之相关的小故事。老师搜集相关资料;课件

三、教学过程:

课前诵读之前学过的与“仁”有关的警句。

同学们,课前让我们一起来诵读前面我们学过的与“仁”有关的警句。大屏幕出示:

1.上下相亲谓之仁——礼记(。)

2.仁人无敌于天下。——孟子

(仁爱的人能够无敌于天下。因为仁爱的人拥有一件武器,这件武器叫做“善良”。)

3.仁者荣,不仁者辱。——孟子 仁不异远,义不容辞。——汉书(”)

4、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给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大府内走。这时守门人忙把拉,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孔融让梨教学设计doc

蚌四唐红玲

学情分析

本班共二十名学生,根据学生情况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第一个层:学习、接受能力较好的孩子,也是班上情况最好的孩子,他们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二个层次:有一定学习、接受能力孩子,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

第三次层次:基本没有有意记忆能力和有意学习能力,属于说完就忘、学完就忘的孩子,但他们有一定的模仿能力。

第四个层次:重度智障和自闭症的孩子,与人交流沟通比较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知道一句完整的话说完了末尾要用句号,问句要用问号。过程与方法目标: 品词品句,反复诵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孔融讲谦让,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德。分类目标

A类学生:知道一句完整的话说完了末尾要用句号,问句要用问号;理解孔融让梨的谦让道理。

B类学生:认识句号和问号;明白孔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孔融让梨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孔融让梨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