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导学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19 08:31:2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孙权劝学》导学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

年级:七年级下册

学科:语文

编号: qnj-x-15(1)主备人:郑模亮

审核(签字):

审批(签字):

课题:《孙权劝学》

课型:新授课

审批时间:

****年**月**日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理解文章内容。

2.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3.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文言实词,疏通文意。

2.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教学课时】一课时 【学法指导】

1.翻译五字法:留(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名等,可照录不翻译),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补(补出省略句中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2.透过人物语言推测人物神态、口吻、心理,特别注意的是语气词,这种方法为“语气线索法”,同时考虑人物身份及相互关系,以便使推测更合情合理。【知识链接】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在赤壁之战,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

鲁肃:学识渊博,孙权的谋士。【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初读课文,查工具书,给下列生字注音。

卿()邪()涉猎()孰()复()更()2.《孙权劝学》选自,本书是(朝)家、家

主持编纂(zuǎn)的 体 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3.把预习的疑难汇总出来。

二、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注意读音和停顿。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找出你认为需要注意或重点翻译词语(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等)并解释,疏通文意。

3.揣摩人物说话语气,角色(旁白、孙权、鲁肃、吕蒙)朗读。4.能找出人物对话吗?请分析语气和人物(孙权、鲁肃、吕蒙)性格。(温馨提示:请用“我从句子,感受到了 语气,可以看出(人名)的性格。”的句式。)孙权: 鲁肃: 吕蒙:

三、合作交流:

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先一对一合作解决,没完成的再在小组内解决。小组仍未解决的困难由小组中心发言人在展示的最后环节提出来。

四、展示准备:针对小组要展示的问题再次讨论。

五、展示点评:分组展示点评。

六、拓展延伸:

读书学习,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七、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根据课文,深入理解“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词意思,然后运用这两个成语写一段话。【学后小结(收获和困惑)】:

第2篇:《孙权劝学》导学案

云梦隔蒲中学余国福2011 【学习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3、揣摩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心理

4、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5、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6、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一、课前准备

(一)补充省略部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

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了解文学常识(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字,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国的创建者。(3)吕蒙字,三国时国的名将。

(三)读——读准字音、节奏停顿。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卿今当涂掌事()治经为博士邪()

即更刮目相待()肃遂拜蒙母()涉猎()孰()

2、用“/”画出下列句子的节奏停顿。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自以为大有所益(4)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二、合作探究:

1、译——准确把握重点词句意思 温馨提示——文言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解释上文中加粗的词语。

2、重点语句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析——把握课文内容。(1)、整体把握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可分两层:

一、孙权学,吕蒙学;

二、鲁肃学,结友而别。(2)、问题研究

a.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

b.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c.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d.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e.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f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孙权:

吕蒙: 鲁肃:

g、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够概括本文的内容:

三、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突出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服,不以权势压人的行为,赞扬了吕蒙接受意见并努力学习并有所成就,告诉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说明了人只要肯学,就会大有长进,成年人也是如此。

四、写作亮点: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

本文篇幅短小,只用了四句话(孙权说了两句话,鲁肃和吕蒙各说一句),就让人感受到三个人物说话时不同的口吻,并可以揣摩出他们的神态和心理。如孙权,作为国君,在对部下、爱将的劝说中,既有硬性要求,又不乏温和、现身说法的启发性态度。吕蒙开始用军务繁重来推脱,后来在孙权的要求、指点和鼓励下,“乃始就学”,体现了他的转变,在大有长进之后,他说的“士别三日”一段话颇有见地,充满自信。鲁肃是个忠厚长兄,看到吕蒙“论议”上的长足进展很是高兴,“大惊曰”,他惊异的神情和后面的话表现了他对年轻将领的亲切赞美之情。

五、悟——体验感悟。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从中得到怎样的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1、2、3、4、5、六、、积——重点知识积累。

1、重点词语归纳。(1)通假字

卿今当涂掌事::通。邪(yé)::通。

(2)一词多义

⑴以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⑶之 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②忽啼求之()

③或以钱币乞之()⑷若 ①孰若孤()⑵见 ①见往事耳()②关山度若飞()

②见藐小之物()⑸当 ①当涂掌事()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②但当涉猎()⑶古今异义古今 博士:

往事:

及:

大:

孤:

更:

过:

但:

⑷解释人称的用法。

a卿今当涂掌事()b.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c非复吴下阿蒙()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归纳文中两个成语,解释并造句。①解释: 造句: ②解释: 造句:

七、拓——拓展延伸。

1、请写出两句读书名言并注明作者、出处。(1)(2)

2、请写出两个名人勤学故事。(1)

(2)

3、说说你最喜欢的三国人物的主要经历、小故事(不少于三个)。(1)人物:故事:(2)人物:故事:

八、个性化备课

九、教学反思:

余国福

第3篇:《孙权劝学》导学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2.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3.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终身学习观点。

【教学重难点】

1.文言词义理解。

2.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3.联系生活,真正领悟到读书学习对于一个人才能的发展和完善的重要作用。

【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记录疑难问题,再做导学案。

2、规范书写,认真限时,独立完成导学案,3、课前收集有关读书学习的名言警句。

【自主学习】

一、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

3、了解文体:

一、课前活动

引导学生以亡羊补牢、知识改变命运等角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孙权劝学》导学案范文

《孙权劝学》导学案范文

【课标教材学情】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孙权劝学》叙事简练生动,对话个性鲜明,是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积淀语文素养的典范文章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把它放在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也是紧扣单元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名人的品格、态度与精神的要求,希望学生能从人物身上汲取到个人成长的养料根据课标要求和本单元的特点,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引领学生在探寻名人的足迹中,学习他们的精神,从中获得人生的启示

七年级学生进入中学阶段后,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能够感受到文章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但学生对文中孙权、吕蒙、鲁肃了解不多,而且许多信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孙权劝学》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孙权劝学》导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