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导学案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18 08:31:4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草船借箭导学案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导学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草船借箭》导学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 学会本课的五个生字。掌握“商议、都督、委托、水寨、轻易、支援、甘受惩罚、大雾满天、

饮酒取乐、神机妙算”等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更重要

的是有创新精神。

方法过程目标: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情感价值观目标:

1. 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

2. 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

教学重点: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的故事。(出示课题后齐读)

2. 简介背景: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3. 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如:怎样借?为什么能借到?

4.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讲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

第三段(6~9)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10)讲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因借箭而显示才干。通过学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基本把握了。请大家以“箭”来总结段意。

第一段,写周瑜让诸葛亮造箭;

第二段,写诸葛亮准备造箭;

第三段,写诸葛亮借箭;

第四段,写诸葛亮借箭成功。

学生归纳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机指出: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的。

二、重点品析:

学习第一段。

师:初读了课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对白。我读提示语,一、二组读周瑜的话,三、四组读诸葛亮的话。想一想: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生读书)

师:这一段对话的提示语太单调,怎么总是“周瑜问,周瑜说”呢? 我们学过的提示语中,常常有恰当地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译过来的,古人写文章用提示语一般很简洁,“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们接下去就来通过人物对话的朗读和揣摩,给文中提示语加一个确切的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语,再读读这句话,更深地体会人物的个性特征.

(学生默读、思考)

小结:这一段的语言交锋,句句紧扣,可画出两个人鲜明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第2篇:草船借箭导学案

《草船借箭》学案

知识链接

1.课文简介: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刘备又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抗曹,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贻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

2、阅读链接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优秀的读点长篇小说之一,作者罗贯中。小说是以东汉末年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的,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草船借箭》就是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内容改写的。

一、自主学习:

1、《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中有关情节改编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又派兵进攻(),于是,()和()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2、自读了课文后,这些知识你一定能掌握(我会读,又会写)。妒忌 推却 都督 迟延 探听 私自 调度 水寨 擂鼓 呐喊 支援 丞相 军令状 委托 疑惑 弓弩手 自有妙用 神机妙算

二、合作探究

1、读通课文,我知道。

草船借箭的原因:()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借箭的过程:()草船借箭的结果:()这是按()的顺序来写作的。

2、反复读第二段,这段周瑜和诸葛亮有()次对话,我认为周瑜和诸葛亮每次对话心理都是不同的,你能尝试着选词填空吗?

周瑜(明知故问);“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周瑜()说:“十天造的好吗?”

周瑜()说:“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讨论填词.(试探;心中暗喜; 威胁;迫不及待;)

诸葛亮(脱口而出)“用弓箭最好.”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办...”

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说;“...我愿立军状...” 讨论填词.(将计就计,态度坚决, 笑了笑, 胸有成竹)

3、划出课文的中心句。请同学认真阅读全文,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4、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三、检测

一、读拼音写词语。

yán shēn

shuǐ zhài

léi gǔ

()

()()()()

hǎn zhī

yuán

chéng xiàng

cáo

cāo()()

()

()

二、多音字组词

gān()dōu()xiāng()bǎ()干

gàn()dū()xiàng()bà()

三、句子练习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陈述句)

(2)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清你帮帮我的忙。” 改转述句:

(3)那盏红色的精致的小台灯是我的生日礼物。(缩句)

四、填充歇后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孔明借东风—— 关公赴会——

徐庶进曹营—— 梁山泊的军师——

孙猴子的脸——

张飞穿针——

周瑜打黄盖——

五、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幔()援()寨()延()漫()缓()赛()廷()

六、我会选择正确的解释。

用:A、使用,运用。B、需要。C、用处。D、费用。E、吃、喝。

1、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2、我自有妙用。().

3、不用问,去了就知道。().

4、用弓箭最好。().

5、这是你的菜,请慢用。().

6、建这样的楼用了多少钱?().

第3篇:草船借箭导学案

济南育才中学小学部语文学科导学案(序号)设计人:葛炎 李倩 李欣钰审核人: 刘玉玲

19《草船借箭》导学案

班级:姓名

一、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学习本课“妒、督、鲁”等ll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2、过程与方法: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品味重点词句的意思;三是了解故事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四是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草船惜箭的原因、经过、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五是复述《草船借箭》的故事;六是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六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19草船借箭导学案

兰陵县启蒙 小学导学案

班级五、四 学科

语文 主备人黄晨 执教人 高瑜

19.草船借箭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学习重点:从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中,体会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的人。

学习难点:

1.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2.指导学生学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能有条理地复述借箭的经过。

学前准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魏蜀吴三国的形式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导学过程 一.导入定向: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优秀的读点长篇小说之一,作者罗贯中。小说是以东汉末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草船借箭》学案设计

《草船借箭》学案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七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诸葛亮、妒忌、都督、惩罚、擂鼓、呐喊、丞相、神机妙算、推却。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4、紧扣神机妙算,从天时、地利、人心及借箭过程分分析人物。

二、初学提纲

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初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才干、妒忌、推却、神机妙算”。

2、按“起因→准备→借箭→结果”把文章分为四段,概括各段段意。

3、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比赛。

三、深学提纲

1、“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勾画诸葛亮神算“天时、地利、人心、借箭过程”的重点句子,批注自己读书后的感受。

2、评价人物。诸葛亮是一个()的人;鲁肃是一个()的人;曹操是一个()的人。

3、创造性复述课文,看谁讲得生动有趣。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导学案教学设计

六步导学案教学设计

——菱形

教材分析:菱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教材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衣帽架引出菱形,并给出定义。图文结合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然后利用折纸、观察及推理的方法得出菱形特有的性质,再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得出菱形的判别方法,体现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之后来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特殊四边形的方法,知道怎么去学习菱形,也明白了应该从概念、性质及判定三方面去研究菱形。学生在前面学习数学中已经历了很多合作、交流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能力,相信学生一定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了解菱形的定义;

(2)在探究过程中,了解菱形的性质及判定.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判别条件的过程,在操作活动和观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检阅》导学案教学设计

《检阅》导学案教学设计

《检阅》导学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理解“鸦雀无声、截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

学习过程

一、录象揭题。

1.小朋友,每年国庆节,很多国家都要举行隆重的检阅仪式。到时候,部队首长、、甚至外国贵宾都会观看部队队伍和群众队伍。

2.瞧,这是我们中国的检阅仪式。(看阅兵式录象)

3.看了刚才的录象,画面中的军人、部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今天,我们要去波兰首都华沙看一场特殊的检阅仪式。(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2.同桌读课文。讨论课文主要内容: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的( )仪式上,让( )的博莱克走在( )。时,他们的队伍得到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桥》导学案教学设计

《桥》导学案教学设计

《桥》导学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在塑造的情境与氛围中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教学重点

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教学难点

突出对比,营造氛围。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聊天。

1.说说表示很高兴的.成语。

2.说说表示很害怕的成语。

二、营造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

1.出示课件(带声音的洪水肆虐的情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

2.假如这样的情景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你会有怎样的反应?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请五名同学,按顺序,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2.纠正读错的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读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草船借箭导学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草船借箭导学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