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光阴一寸金鉴赏(教师中心稿)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18 08:25:5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一寸光阴一寸金鉴赏(教师中心稿)

唐代的王贞白就读于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时,写下了《白鹿洞二首》,诗歌讲述了自己有一次正在专心读书而被人引笑的经历,说明了时间宝贵以及应该深入研究、学习古人优秀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格的道理。“一寸光阴一寸金”一句就出自《白鹿洞二首》之一。

时间是永恒的、无限的,人的存在是一种时间性的存在。人的一生不过是时间长河中的一个片段,因此时间对于一个个体的人来说,又是非常短暂的。人生的意义又必须在有限的生命中获得。当人意识到时间易逝时,也就懂得了珍惜时间。珍惜时间的人,必定是勤奋的人;勤奋的人,也更应当懂得光阴的宝贵。

王贞白就是一个勤奋的人,他在晚唐诗界颇负盛名应与他的勤奋不无关系。当年他在白鹿洞潜心读书,达到了物我皆忘的痴迷境界,由于沉浸在古人的情思中而忘记了季节的变化,不觉已是春深时节,诗人不由得发出了“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慨叹。这一名句,既写出了时光宝贵的真理,也是诗人的切身感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发出过类似的感慨,孔子站在河边时,就发出了“逝者如斯夫”的感叹。曹操在《短歌行》里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但用金子来形容时间的价值,王贞白恐怕是第一个。金子无疑是非常宝贵的,人们常用它来衡量贵重物品的价值,无论什么事物,一和金子相提并论,价值自然就非同一般。“一寸光阴一寸金”所包含的比喻非常浅显,但它所揭示的道理却比任何一个关于时间的比喻都直观、通俗,即使过了一千年,人们理解起来也毫无阻碍。

王贞白的“一寸光阴一寸金”深入人心,可谓妇孺皆知。苏轼的“春宵一刻值千金”即化自此句。元代同恕《送陈嘉会》诗:“尽欢菽水晨昏事,一寸光阴一寸金。”则是直接引用。由此句还衍生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格言。今天人们主要用这一名句形容时间宝贵,劝人珍惜光阴。

第2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鉴赏(教师中心稿)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063100)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这些诗写得较隐晦,内容大多表现爱情,也有一些表面写爱情而别有寄托。因诗中大多抒写了诗人内心隐秘的情事,诗中的意思不便于说明,或者意绪复杂难以用题目来概括,诗人便一概用“无题”作为诗歌的题目。《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历来被称为李商隐诗歌的代表作。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颔联两句,可以看作是诗人对恋人的海誓山盟。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春蚕”这一形象具有多种比喻的意义,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以蜡烛为喻,并非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要想不相思,要想止住伤心,除非自己死去。诗人为了这份爱情,宁愿把自己的一生交付给无尽的的思念和伤心,这是何等执著的爱情!

两句诗以春蚕和蜡烛为喻,表现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和无穷无尽的思念,并且在动人的形象中隐含着象征的意义,使得它已经超越了爱情,具有了歌颂执著人生的永恒意义。也正因为如此,这一联成为李商隐诗中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句。人们常用这两句诗来表达对爱情的坚贞态度。同时,春蚕和蜡烛的至死不渝的执著精神,引发了人们对这两句诗的多角度联想,现在也常用来形容对事业无限忠诚的奉献精神。

第3篇:.诗歌鉴赏资料(教师中心稿)

重点指导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把握文学作品刻划的艺术形象的内含,艺术形象不仅指人物形象,还包括诗歌中的意象。鉴赏这些艺术形象的内含,就是要分析、判断它们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主动、传神、精练、隽永,以及语言风格特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等。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

评价文学作品的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分析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对于这两个重点这里先有个了解,下面还要分节讲述。

近年高考:

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鉴赏(教师中心稿)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063100)

这两句出自唐朝皇帝李世民的《赠萧瑀》。萧瑀是隋唐之际人,为唐高祖的开国元勋之一,性格孤僻,恃才自傲,常与其他大臣发生冲突。但太宗看中其忠直品性,并委以重任。《赠萧瑀》一诗就是唐太宗专为称赞萧瑀而作的。

唐高祖后期,李渊的三个儿子为争夺帝位而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宫廷斗争,在这场斗争中,萧瑀坚定地站在李世民一边,最后帮助他夺得帝位。“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两句,是李世民对萧瑀的高度赞美,其中也不无感激之情。这两句诗从艺术性角度看,算不上特别高明,但极富于哲理的启示。

这两句诗使用了比兴的手法。诗人表达的核心意思是“板荡识诚臣”,赞美萧瑀能在自己当年最紧要的时刻拥护自己,帮他谋得帝位。“疾风知劲草”是兴,为下文的立论张本。同时这一句兴中有比,以普通的自然景物为喻,说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一寸光阴一寸金鉴赏(教师中心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寸光阴一寸金鉴赏(教师中心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