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课题:比较、做游戏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体验“多、少、同样多”的含义。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1、导入
1出示课题:一比较
2下面我们做游戏进行学习。
做游戏
教师谈话引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这节课,我想请几位同学来玩做椅子游戏,谁想来?(教师在教室前面准备好5把椅子)6个小朋友玩做椅子游戏,其他同学观察结果。
(一)认识多少
1、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讨论,知道有6个小朋友,5把椅子,小朋友多,椅子少。
2、提问:椅子为什么不够啦?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全班交流,说出小朋友比椅子多,椅子比小朋友少。
3、出示小朋友和椅子一一对应的图,提问: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二)认识同样多
1、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从游戏中学到知识,真棒!现在老师又拿来一把椅子,我们再来做一次游戏,怎么样?6个小朋友接着做游戏,其他学生观察讨论。
2、这一次的结果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得出这回都有座位了。
3、出示小朋友和椅子一一对应图,提问:小朋友和椅子怎么样?(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全班交流,小朋友和椅子同样多。
4、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教师提出要求:摆黄色的花片要与红色的花片同样多。学生动手摆,动口说。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出示水果图,提问: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观察水果图,重点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比的。
5、拓展
(1)摆 △ 比 ◇ 多3 个。◇◇◇◇
(2)摆 △ 比 ◇ 同样多。
6、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
第2篇:一年级数学教案
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为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编排,体现了学习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反复认识过程。教材中的“用数学”编排在计算当中,要求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数学问题,收集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求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1、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凑十法”,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的规律。
2、逐步抽象,促使学生通过思考口算出得数。
3、解答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的方法。
四、教学手段的应用:
1、充分利用主题图。
2、让学生动手摆小棒、。
3、运用口算卡片,使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
五、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
2、观察法、实物操作法。
六、教学思路:
9加几
本节教材开始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加法。教材分为两段进行编排,第一段是9加几的口算加法,第二段是“用数学”。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可以安排2课时教学9加几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的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七中的习题,可以安排1课时教学“用数学”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9加几和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完成练习十八中的习题。
教学例子时,要出现运动会全景挂图,幻灯投影(课件),并用语言描述生龙活虎的比赛场面,吸引学生“入场”。
教学例题时,要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使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凑十法的过程,从而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如计算9加速度时,先让学生在左边摆出九根红色小棒,在右边摆3根绿色小棒,然后可以启发学生想:怎样把凑成10?可以多摆几次,边摆边就,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凑十的表象,可以加深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凑十法。8、7、6加几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可以安排2课时教学8、7、6加几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和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九中的习题。可以安排2课时教学“用数学”的内容,阈在课堂上练习所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式题,完成练习二十中的习题。
教学例1时,利用学习9加几的基础,要让学生独立用小棒摆出把8凑成10的过程,以加深对凑十法的感性认识。在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用凑十法计算8 5的口算过程,强化了”把凑成10,就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和几的认识,为学生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打好基础。
教学例3时,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8 9,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5、4、3、2加几
这些内容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完成这些计算。教科书第110页“复习”,复习前面学过的进位加法式题。为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做好准备。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教学,教学5、4、3、2加几的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和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一中的习题。
例1(110页),在5 7=5 8=的下面配有教师提出问题的图,意在引导学生用7 5,8 5想出得数,使学生初步学会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
例题(第110页)只给出算式。要求学生用学过的8 49 3算出4 83 9的得数,以巩固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小数加大数。
十、总复习
一、复习提要: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工分为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
二、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有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践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有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践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手段的应用:
1、运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3、运用口算卡片,使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
五、教学方法:
1、游戏法,竞赛法。
2、实践操作法。
六、复习思路: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复习
20以内数的复习,可以着重复习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和序数。在复习时,可以多让学生说一说,甚至可以让学困生先概括“本学期都学了哪些数”“这些数的顺序是什么”等.可以多采用一些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全体学生工同参与.
开始复习加数时可以先通过直观复习一下加法的含义,使学生更加明确。此外,教师可以补充其他的学生比较有趣的练习方式。
开
第3篇:一年级数学教案
单元教学设计
科目 数学一年级下册
教
材
分
析
本节课教学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法的过程,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经历探索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由直观到抽象,使学生体验了探索计算方法可以使用不同工具和不同的思路。为了突出重点,教学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自己探索计算方法;第二步同桌交流计算方法;第三步总结计算方法。“满十进一”的算理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 情 分 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用竖式计算时,怎样列式不是难点,但一位数加两位数的对位问题容易出错可不能大意。为什么要从个位加起的规则学生难以理解,必须让学生在练习中感悟。在计算中,进位“1”往往会漏加,初学时可以用小“1”或小“.
第4篇: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3、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说出图意
4、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5、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学难点:口算0的加法、减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智慧星、糖果
学具准备:0――5的数字卡片、尺子、描0的卡片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观察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课堂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瞧,它来了。
二、揭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师:(播放动画)引导学生观察概括:
1、猴妈妈给小猴留了几个桃子?
2、小猴看见桃子又做了些什
第5篇:一年级数学教案
自我介绍 同学们你们好,首先恭喜你们即将进入小学,成为小学生了,在小学阶段你们所学的知识是你们这一生所学的知识中最重要的。然后呢,我姓孙,你们可以叫我孙老师。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数学?刘雅婷你来,谁让老师现在只认识你。
数的概念,量的概念,图形特征,空间位置,逻辑推理。
老师肚子里装的什么啊?不许说肥肉啊。
一、1-5的含义数量的关系,表示顺序的记号发挥想象力1-5像什么?
二、数字1-
5教学生写1-5
三、1-5的逆向唱数老师说1,2,3,4,5学生说5,4,3,2,1
1-5任意数字的位置关系互动游戏拿卡片,问位置
四、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分解法教学 抢答互动
五、0的认识和写法
六、数一数 比一比分一分 简单略过
第6篇: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案设计:佛山市高明区更合中心小学 李少坚
教学内容:长短
教学要求:1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学生通过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学具任务: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
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
第7篇:一年级数学教案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观察插图,理解图意,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三)德育渗透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1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牢记前两个数计算结果,再和第三个数相加减。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65页的金鱼图、鸽子图、口算卡。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口述
二、探究新知
1.教科书65页左上方金鱼图。
(1)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图意:
①同学们先互相说说这两幅金鱼图表示什么意思?
②[引导]鱼缸有几条黑金鱼?几条红金鱼?一共有几条金鱼?怎样列式?
4+3=(板书)然后再从鱼缸里捞出几条鱼金?(2条)还剩几条?
(2)指名把图意完整地叙述一遍。
(3)该怎样
第8篇: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数学教案1
内容分析:
1、 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