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
读了《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这本书我获益匪浅。这是一本很值得数学教师一读的书。这本书记录了黄爱华的成长之路和他的教学主张。全书按“我的成长之路”、“我的教学主张”、“课堂实录与点评”、“专家评说”、“人物介绍”五大部分详细解读了黄老师的成长历程读后感触颇深。
在“我的成长之路”中有这么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在业余时间里的所为和所不为。黄老师的闲暇时光基本上都是在读书中度过的。书成了黄老师的宝贝,每当他能借到比较好的书就如获至宝。他曾经在一个星期内看完《特级教师课堂实录》并写下近十万字的笔录。还有一次他发现同事那里有一本200多页的好书,便要借阅,谁知那位同事脱口说道:借你一晚吧。就在那晚黄老师看到凌晨四点多,作了详细的摘录,当第二天同事们看到他浮肿的`眼睛之后都惊呆了。正是黄老师这种不知疲倦、如痴如醉地读书精神使他积累了深厚的文化知识,接受着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不断地超越自己,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总觉得自己做得已经很好了,能够在课余时间里主动学习钻研自己喜欢的东西,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深深感受到自己所做的还远远不够。我想这也正是与名师之间的距离吧。读一本书容易,像黄老师那样把读书看成一种乐趣,如饥似渴地读书并不容易。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和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我觉得我缺少的正是这种毅力。尤其身为教师,必须不停地学习,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一个有涵养有魅力的人格的支撑,更是一名教育者的课堂底蕴的支撑。今后我要向黄老师学习,做一个爱读书的人,活到老学到老。
第2篇:《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是一本很值得数学教师一读的书。它记录了黄爱华老师的成长之路和他的教学主张。他认为,作为一个老师,应该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数学应是现实的,是生活化的;应该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应该追求卓越的教学艺术。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时间不是我们施舍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自己的,为了让学生真正获得必须的知识,我们不能吝啬课堂的时间,要把时间还给他们。
结合我校的课堂改革,谈一下我的感悟:
一、还学生“动”的时间,给他们操作的天地。
操作是学生喜欢的活动,通过操作,也可以降低抽象性知识的难度,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黄老师给了学生充足的操作时间,他们获得了与众不同感受,深刻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用处。这样,不同的学生能得到不同的发展,都获得必需的知识,教学效果也不言而喻。
二、还学生“读”的时间,给他们审题的余地。
讲解题目,有时我们经常会发现讲了几遍学生还是目瞪口呆地看着你,对你摇摇头;作业中,强调了多遍的注意点还是出错。这时,与其自叹理屈词穷,埋怨学生不踏实,不如拿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读一读题。读题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读通了、读懂了题目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审清了题目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读”是解题的一个步骤,也是一种解题的技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课堂上一定要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教给他们读的方法。
三、还学生“想”的时间,给他们思考的空间。
上课的时候,我经常会让学生停下手中的笔,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准备集体评讲时,学生们也会请求我再给一点时间。在解决某一问题时,有的学生能很快作出反应,有的学生冥思苦想也找不到眉目。教师不必为这种参差不齐的思维速度感到束手无策,其实这些都是不足为奇的,十个手指还有长短呢,更何况几十个不同的学生。从学生的请求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思维是积极的,他们的学习是主动的,需要的是时间。
四、还学生“说”的时间,给他们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
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举例的时间,能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且贴近他们的生活,便于理解;给学生说算理的时间,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具有逻辑性,条理清晰,提高计算正确率;给学生说算式的时间,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答案,训练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问题;给学生说解题思路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即使说出错误的想法也绝不是浪费时间,反而可以帮助大家改掉错误的知识,加深印象,透彻理解。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要把这有限的时间还给学生,不要为了赶教学进度过分压缩学生动的时间、读的时间、想的时间、说的时间,这样将适得其反。教学设计要游刃有余,教学过程要合理控制,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每个人都获得必需的知识,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黄老师在书中讲到“教师最重要的是要享受研究的幸福。”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技巧的、慎重的发出教育的信息,也就是要注重自己的语言效应。精妙的表达一个信息,应该是百分之七的语言加百分之三十八的声音,百分之五十五的表情,有时候无声的身态语言,比有声语言更耐人寻味。
今后我将会把这些读书中的点滴收获贯穿在我的教学实践中,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充满智慧!
第3篇:《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街仔_吖康”为你整理了“《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推荐度: 《狼的智慧》读后感 推荐度:
第4篇:《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1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黄金屋”,拿到了《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这本书,这是我最大的感触。这本书记录了黄爱华的成长之路和他的教学主张。
一、个人成长
他在书中说“写东西是一种促进思考的最佳方式”,的确,很多时候,我也曾萌发一些不错的想法,当时的想法是,我先做着,待到有时间时我再来整理,往往被一些琐事打岔就搁浅了,最后不了了之。看来动手去把把这些想法记下来就是在思考如何实施,写得过程就是最好的思考过程。这一行职业的特殊性也要求教师笔耕不断,不然只能停
第5篇:《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1
读了《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这本书我获益匪浅。这是一本很值得数学教师一读的书。这本书记录了黄爱华的成长之路和他的教学主张。全书按“我的成长之路”、“我的教学主张”、“课堂实录与点评”、“专家评说”、“人物介绍”五大部分详细解读了黄老师的成长历程读后感触颇深。
在“我的成长之路”中有这么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在业余时间里的所为和所不为。黄老师的闲暇时光基本上都是在读书中度过的。书成了黄老师的宝贝,每当他能借到
第6篇:《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
读了《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这本书我获益匪浅。这是一本很值得数学教师一读的书。这本书记录了黄爱华的成长之路和他的教学主张。全书按“我的成长之路”、“我的教学主张”、“课堂实录与点评”、“专家评说”、“人物介绍”五大部分详细解读了黄老师的成长历程读后感触颇深。
在“我的成长之路”中有这么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在业余时间里的所为和所不为。黄老师的闲暇时光基本上都是在读书中度过的。书成了黄老师的宝贝,每当他能借到比较好的书就如获至宝。他曾经在一个星期内看完《特级教师课堂实录》并写下近十万字的笔录。还有一次他发现同事那里有一本200多页的好书,便要借阅,谁知那位同事脱口说道:借你一晚吧。就在那晚黄老师看到凌晨四点多,作了详细的摘录,当第二天同事们看到他浮肿的眼睛之后都惊呆了。正是黄老
第7篇:黄爱华与智慧课堂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书感悟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是一本很值得数学教师一读的书,“数学应该是现实的,是生活化的,是儿童乐于做的。”给我留下印象深刻。元旦假期,我认真品读了《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这本书,读后感触颇多,记录如下:
黄爱华学习勤奋,终身学习的典范。
黄爱华老师的成长之路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从未停止过学习。他从走出校门,并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从教以后,他更是流连书海,如痴如醉,页页精读,行行品味,字字琢磨。为了掌握教学规律,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寻求新的突破,他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用来钻研教材,翻阅资料,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他研读过数学教学法,比较教育学,儿童心理学,以掌握儿童发展的认知规律;分析过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研究过国内外不同教法的特点,不断探索儿童认知的最佳建构过程。每年新年伊始,他都会列出
第8篇:黄爱华与智慧课堂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阅读感悟
在第一次培训中,黄老师给我们提出了读这本书的要求:读完之后,思考三个问题:
(1)成长经历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2)教学主张中,你最为认同的是哪个主张?(3)教学实录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节课?为什么?
带着对黄老师深深的敬意,我潜心捧读《黄爱华与智慧课堂》。数一数做的读书笔记,居然也有三十多页。
品读成长经历——与思考结伴
“经常笔耕的人,课堂教学品味与不爱动笔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P4)“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一种静下来思考,提炼的习惯。”(P4)[我的解读:也许黄老师是幸福的,更是幸运的。他在精力充沛的岁月中,遇到了名师的指引,有了他们的指点,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奋斗,方让他成长得如此之快。我们也很幸运,现在终于可以与黄老师一起研究,一起成长。认真学习、认真思考,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