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华 四年级《精打细算》_黄爱华与智慧课堂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21:23:2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黄爱华 四年级《精打细算》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黄爱华与智慧课堂”。

寻找新思路 构建新课堂

——“精打细算”课堂教学实录、反思与评析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附属小学 曾东槐

以“建立关系—提出问题—尝试探究—展示分享—共同概括—问题延伸”为六步走的“大问题”课堂教学,是追求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它有利于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黄爱华

课前思考 1.研读文本

“精打细算”是新世纪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节课。教材力求通过“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发展推理能力,感受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魅力。

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小数除法的意义。

(2)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与算理,初步感受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联系,发展推理能力。

(3)感受学习小数除法的必要性,体验数学学习的魅力。2.抓核心词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可依托情境的具体数量,借助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转化为整数的除法计算;也可直接根据“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商也跟着扩大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因此,本节课的核心词为“转化”。3.提大问题

(1)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联系吗?

(2)计算小数除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3)怎样计算小数的除法呢? 4.设计板书

精打细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1.与整数除法有联系吗?2.还有其他方法吗?3.怎样计算小数除法?

课堂回放

镜头

一、建立关系,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2000÷5=、200÷5=、20÷5=。

师:你能说出每道算式的得数,并说一说你的发现吗?

生1:2000÷5=400,200÷5=40,20÷5=4,这几道题太简单了。

生2:计算出这些算式的得数是简单些,但你能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吗?

生1:我发现除数都是5,被除数从上往下看,每次都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商也跟着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生3:这不就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规律吗?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商也跟着扩大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

生4:根据这个规律,我还可以往下写2÷5=0.4,0.2÷5=0.04。

师:这两个算式和上面的三个算式一样吗?

生4:不一样,上面三道题是整数除法,下面两道题是小数除法。

师:是啊!今天我们就是要学习小数除法。(板书:小数除法)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有什么感想呢?

生5:可以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来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

生6: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联系吗?

生7:计算小数除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8:怎样计算小数的除法呢?

师:如果从这三个问题中选一个先研究,你会选哪个问题呢?

生9:我想先研究第三个问题,如果解决了第三个问题,第一、二个问题应该也会明白的。

策略分析:通过研究相关联的五个算式,建立起算式与算式的关系,沟通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意义的联系。通过交流,学生迸发出强烈的学习欲望,引发了一系列的疑问,教师与学生对疑问进行梳理,本节课的大问题顺理成章,水到渠成。镜头

二、尝试探究,展示分享

1.初探算法

师:怎样计算小数除法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课件出示:甲商店 5包牛奶卖11.50元,乙商店6包牛奶卖12.90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呢?

生1:这个问题简单,分别算出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就可以比较了。

生2:甲商店的牛奶单价,你知道怎么算吗?

师:生2的问题很有价值!你们敢试一试吗?

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孩子们打开练习本,开始尝试计算,我穿梭在他们中间,发现不同的算法时,让其板书到黑板上。

生3:①1150÷5=230,115÷5 =23,11.5÷5=2.3(元)。

生4:②先把11元平均分给5盒,每盒分2元,还剩下的1元与5角合在一起是1元5角,再将它平均分给5盒,每盒再分3角,2元与3角合起来就是2元3角。

生5:③用竖式计算

师:现在有三种算法,你们认为哪一种算法正确呢?

生6:第一种方法是正确的,因为它根据我们学过的规律来计算。第二种方法也是正确的,它是利用“元角分”的知识来解答的。第三种方法我没看明白。

师:那我们请出这个做法的原作者上台跟大家讲一讲他的想法,好吗?

众生:好!

教师请生5上台当课堂“小先生”分享他的想法。以下是让学生当课堂“小先生”的教学片断。

生5:(1)请大家听我说:我是先用11除以5,商2写在个位上,并在它的后面加上小数点。2乘5得10,11减10余1,余下的1与十分位上的5合起来是15,用15除以5,商3写在十分位上,3乘5得15,15减15等于0,所以这道题的结果是2.3。

(2)我要特别强调的是:这里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 沉默许久,无人提问。

师:我想问个问题,可以吗?

生5:可以,请问吧!

师:这里的2表示什么意思?

生5:2是11除以5得到的商,表示2个一。

教师的一个问题马上打破了班级的寂静,学生纷纷举手要求提问。

生7:那这里的3又表示什意思呢?

生5:3表示的是3个十分之一。

生8:那15又表示什么呢?

生5:15是11除以5之后余下的“1”与十分位上的“5”合在一起的结果,它表示的是15个十分之一。

生9:我想问的是,为什么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呢?

生5:我们来仔细看一下,商“2”表示2个一,商“3”表示3个十分之一,所以要在2和3之间加上小数点,这个小数点正好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是对齐的。

对生5的回答,同学们都感到很满意。教室内又是一片安静。

生5: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

众生:没有了。

(4)生5:感谢大家听我分享。

策略分析:以“元角分”相关的问题情境作为探索小数除法的素材。围绕“大问题”,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究。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有利于从多角度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同时也为后续对比各算法之间的联系埋下伏笔。对本节课联系最紧密的“竖式计算”方法,以学生当课堂“小先生”的方式进行展示,真正把讲台交给学生,让学生拥有获得研究问题的时空,获得自主表达、对话的机会。为了方便学生互动交流,教师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话语系统”给“小先生”,这个系统共有四句话,分别是:1.请大家听我说。(让大家进入他的表达)2.我要强调的是。(实际是在找重点难点或者是易错点)3.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马上进入生生互动状态)4.感谢大家听我的分享。(有礼貌地结束他的表达)

2.理解算理

师: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刚才的三种方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生1:对比第二、三两种解法,我觉得它们是有联系的。第二种方法中的11角平均分给5盒其实就是第三种方法中的11除以5,1元5角也就是15个十分之一,第二次分得的3角表示的就是3个十分之一。结果2元3角其实就是2.3元,所以要在2和3之间加上小数点。

生2:对比第一、三两种方法,我觉得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我认为小数的除法可以把它先看作整数来计算,11.5除以3,可以想成115除以3,结果等于23,那么11.5除以3的结果就是2.3,所以第三种方法中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策略分析:学生板书的三种独到的解法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第二、三种方法之间的联系把生活情境与数学算理很好地进行整合。第一种方法是对第三种方法的进一步补充和说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对比,加深了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理解。

3.融会贯通

师:乙商店的牛奶单价,该怎么算呢?

生1:12.9÷6。

师:请你试着在练习本上用列竖式的方法做一做,好吗? 生试做。

师请两个学生到讲台当课堂“小先生”,一个讲解,一个板书。

以下是让学生当课堂“小先生”的教学片断。

生2:(1)请大家听我说:我是先用12除以6,商2写在个位上,并在它的后面加上小数点。2乘6得12,没有余数。把9落下来,9除以6,商1写在十分位上,余下3,在3的后面添上0继续除,30除以6,商5写在百分位上,最后结果是2.15。

(2)我要特别强调的是:这里余下3之后,还要添0继续除。

(3)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

生3:为什么可以添0继续除呢?

生2:因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你们看,这里余下的3表示的是3个十分之一,在后面添上0,表示的是30个百分之一,它与3个十分之一是相等的。所以,我们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继续除。

生2:对我的回答,你满意吗?

生3:你回答得非常好,听了之后,我完全明白了,谢谢你。

生2: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

众生:没有了。

(4)生2:感谢大家听我分享。镜头

三、共同概括,问题延伸

师:课前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们都解决了吗?

生:解决了。

师:如果今天晚上回家后,你的爸爸妈妈问你今天数学课你学了什么,你会怎么说呢?

生1:我会说今天在学校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生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按整数的除法法则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生3: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要添0继续除。

师生共同梳理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到目前为止你有什么新的疑问吗?

生:如果遇到除数也是小数的除法应该怎么做呢?

师:你问了一个特别好的问题,这也正是我们下一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建议同学们可以带着这个问题先回家自学。

策略分析:经历了算法探索、算理分析之后,教师适时提供小结、建构的机会,能让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如果今天晚上回家后,你的爸爸妈妈问你今天数学课你学了什么,你会怎么说呢?”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梳理,形成整体印象,很好地将本课所学的重要内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提炼出来。课后反思

“精打细算”既是小数除以整数的第一课时内容,又是小数除法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可以用“讲解法”,讲清解题步骤和重点,也可以放手让学生探索,通过自主探究、互动交流,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在本课的设计中,执教者选择的是后一种做法。纵观整节课,主要应用了以“大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结构组织教学。

(一)接通源头,引出活水——“大问题”生成策略

一节课的“大问题”如何来,是很值得去研究的。上课出示的三个算式2000÷5=、200÷5=、20÷5=,让学生感受整数除法的意义,体验除法中的商的变化规律。当学生继续写2÷5=0.4,0.2÷5=0.04这两个算式的时候,学生潜移默化感受到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整数除法中的商的变化规律在小数除法中同样适用。让学生由此沟通五个算式的联系,并引发种种疑问。执教者采用的是将本课学习内容的“源头”接通,并引出问题的“活水”来,本课的“大问题”也顺势得出,由此学生也对本课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简中求实,以简驭繁——“大问题”导学策略

本课主要安排两个范例:11.5÷5=2.3,12.9÷6=2.15。其中前例是初步探究算法的共性问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其竖式算法和整数除法的基本相同,只要将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此乃本源,算法本身虽简单,探究生成却不简单,更何况它是整个单元的支撑点,所以这“简单算法”的教学须扎实。在这一环节的导学过程中,花了大量时间,让学生当“课堂小先生”,当学生提不出有价值问题时,教师及时介入,扮演学生提问,引发全班学生互动、交流,真正做到深入理解“简单算法”中的道理,在简中求实。

后例则属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竖式算法的一类特殊情况,乃支流,算法虽复杂,但只需以简驭之,在前例基础上专攻一点——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不能除尽,要添 0再除的问题。体现简单与复杂的这种辩证关系。同行评析

本节课中,教师以五个算式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提出三个“大问题”。接着,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这一问题情境中尝试计算小数除法,在多种算法展示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去表达、去质疑、去梳理,学生在老师特意构建的交流展示平台上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法、算理。最后,在教师的有意设问下,学生完成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回顾与整理,再次完善知识建构,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提出“新问题”,将学习引向深入。整节课以“大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新旧知识对比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算法、分析算理、概括提升,达到自主高效地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我认为这节“大问题”课堂教学有三个大亮点:

一、引领与放手,给学生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时空。

教师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让学生计算三个算式的结果并寻找它们之间的规律是教师在“引”,引领学生从旧知中挖掘新知的生长点。师生开放式交流是教师在“放”,放手让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给学生创设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心理满足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进入最佳自主学习状态。

二、“课堂小先生”构筑自主表达、互动交流的平台。

一节课的重难点是否能得以突破,尝试后的展示交流是关键。本节课使用的“课堂小先生”策略及教师为“小先生”提供的“有效话语系统”使展示交流活动成为本节课的亮点。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充分放手,将讲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表达、互动交流,让“小先生”利用“有效话语系统”顺利、高效地开展生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对比、分析、概括,从而完成算理理解、算法掌握,突破本课重难点。

三、策略性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新知。课堂小结阶段,我们常常习惯提问:“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试图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梳理与建构。殊不知,学生在回答时常常“只见木,不见林”,答案是凌乱而零散的,完全不能达到完整建构知识的目的。而本节课中,教师的有意设问“如果今天晚上回家后,你的爸爸妈妈问你今天数学课你学了什么,你会怎么说呢?”,有技巧的提问方式将学生从被动的回答者变为主动的“讲解者”。这样的转变促使学生自动回顾学习过程与学习内容,对知识进行概括与梳理,这就是一个高效的自主建构新知的过程。(评析:深圳市宝安中学附属小学 程红霞)

黄爱华教案

“百分数的意义”课堂实录特级教师 黄爱华(板书:百分数)师:黄老师让每位同学到生活中找百分数,找到的请拿出来。 (众生开始翻开自己的本子) 师:好找吗? 生:好找。师:怎么会那么好找?(面带......

黄爱华全新的

黄爱华全新的“六步教学法”第一,建立关系(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 第二,提出问题(多种方式下,师生共同提出并整理出大问题,整体呈现);第三,尝试探究(学生依据已有......

听黄爱华一课有感

课堂尽显学生智慧----听黄爱华《圆的认识》一课有感偶然有幸听到黄爱华老师的《圆的认识》一课,如沐春风。一、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圆的认识》一课概念多,而这些概念的......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阅读感悟在第一次培训中,黄老师给我们提出了读这本书的要求:读完之后,思考三个问题:(1)成长经历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2)教学主张中,你最为认同的是哪个主......

黄爱华《百分数的意义》

黄爱华《百分数的意义》精彩课堂教学实录(附精彩点评)执教:黄爱华 评析:吴正宪(板书:百分数)师:黄老师让每位同学到生活中找百分数,找到的请拿出来。 (众生开始翻开自己的本子) 师:好找......

下载黄爱华 四年级《精打细算》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爱华 四年级《精打细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