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家教家风
家
教
家
风
材
料
云台乡初级中学
王
鹏
斌
典型家教家风事迹
古代中国出现了不少好的家教典型,比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在我们家,常常告诉孩子,放学回家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主张铺张浪费。
勤俭这个词语一直记在孩子的心头,可他却一直没有明白节俭是什么,总觉得它好像离我很远。直到他9岁时发生的一件事,才让他深刻地了解了节俭的含义。那天,他妈妈叫他买一袋醋,到了商店,他把钱交给了售货员阿姨,阿姨笑嘻嘻地把一袋醋放进他的衣兜里,还把找的一角钱塞到他的手心。回到家,他把醋递给妈妈,顺手便把那找回来的一角钱丢进了垃圾桶。他妈妈问他怎么那样做,他说:“一角钱留着有什么用,什么都买不了,还是扔掉算了。”妈妈说:“那可不行,一角钱虽少,可也是钱,只要聚少成多,它将来就会是一大笔钱。你要学会珍惜和节俭。”说着便把那一角钱捡起来,放进了一个小盒子里。从此,他便和妈妈一起往小盒子里放零钱,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节俭,总的来说就是珍惜已有的物品,尽量让它避免损坏,因为每一件物品都是有了付出甚至是得之不易,所应更应该珍惜。
我们家中有年迈的父母,不管什么时候回家,不管在外边有多累,是高兴了还是难过了,都会去陪父母说说话,作为家长的我们,侍奉母亲,孝敬母亲,从来不和母亲顶嘴,始终给孩子做好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孩子知道该如何让去做,如何对待家长对待长辈,对待老师。因而,孩子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名片,我们家的家风是:树立良好的家庭风尚,搞好家庭环境卫生,接人待物有礼貌,为人处事和善不争吵,最主要的是无论怎么样都让孩子养成关注文化,关注中国发展的好习惯,告诉她们活到老学到老,时刻充实自己。我们都是在农村长大,作为读过一些书的我会把“活到老学到老”作为口头禅,作为全职妈妈的妈妈会时常念叨“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这两句话也时常萦绕在孩子的耳边,让他受益无穷。
别人喜欢逛名胜古迹,逛商场,而我总是让孩子多逛书店,还经常和他一起买书、看书,常常花一大把钱,买一堆书。虽然我买书
时大手大脚十分奢侈,但是在买衣服时却十分“小气”。我总是说:“人不需要华丽的衣服来装扮自己,要用知识来装扮自己。”在孩子周末回家时,我们总会和孩子看一些科技,动物世界,新闻等节目,让孩子头脑更充实。
在我们家,虽然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能吃苦任劳任怨,还时常帮助左邻右舍,母亲能操持家务,聪明和善,在家中从来不争吵,遇到问题总是心平气和的商量,一有时间,就会和孩子们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不单单是学习,还有同学之间的友谊,老师的教学等,谈天说地,一家人其乐融融。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们总是面带微笑,快乐健康的成长。
第2篇:家风家教
立家风 树德行
家是人们最温馨的港湾,给予人们温暖。但是家也要有家的规矩,老人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他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
好的家风,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我们家的家风便是孝字当头。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常常对我们讲:“一个人有孝心,要有孝道,要爱长辈,要感谢长辈的抚养教育。一个没有孝心的人,是可耻的人,是没有道德的人。”爸爸妈妈常常为我们讲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等故事,让我们明白动物尚且知道感恩父母,何况我们人类,更应该感恩父母,孝敬长辈。爸爸和妈妈是孝敬长辈的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长辈都不爱,那么他还爱什么?所以至今我们一家四代还都生活在一起,父母年龄渐老,奶奶早已年逾耄耋,我想此时陪伴才是最好的关爱。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于父亲也是教师,所以从小父母就教育我做人做事,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榜样是最好的教育,我始终牢记父母为我树立的榜样,他们虽然平凡普通,却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从事教育工作以来,父母时常提醒我,做教育工作,必须自身清净,洁身自好。父母的叮嘱,让我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师德的重要性,除了主动搞好教育教学工作之外,我严格自律洁身自好,维护教师形象。
作为教师,家风连着师德。作为教师,治好家、树立良好家风,绝不只是个人的家务事,而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从这点讲家风对国家、社会的影响也很大。
大宁县东关小学
史海莹
第3篇:家风家教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
家,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地方,是我们遮风挡雨的地方,是我们休憩心灵的地方。人,因为有家才有牵挂,因为有家才有后盾,因为有家才有力量。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风和家教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我们稍加梳理,解读一下历史,不难发现,许多长盛不衰、地位显赫的家庭家族,都会有各自兴旺发达的秘诀——家训,又可称为家风,它贯穿于整个家庭或家族辉煌的始终。
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母亲的爱像涓涓的溪水温抚人心,沁人心脾;父亲的爱像巍峨的高山给人力量,让人依靠。人们常说严父慈母,确实母亲平时虽然爱唠叨但遇到
第4篇:家风家教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
家风,作为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更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态度、价值理念、文化氛围、处世之道,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
家风是什么?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氛围,它是存在的,不可否认,并且家庭的每个人都浸染其中。每个人身上都会打上这个家庭家风的印记。家风的好坏甚至直接影响了后代在社会上的发展。虽然这些事情都不绝对,但古往今来,这个道理都依旧存在着。格里梅尔斯豪森说过,没有教养,没有学识,没有实践的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田地,这块田地即使天生肥沃,但倘若不经耕耘和播种,也是结不出果实来的。
古往今来,那些历史上优秀的名人往往都有优秀的家风及教育。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
第5篇:家风家教
小议“家教与家风”
“家教是指,家庭中的礼法或家长对子弟进行的关于道德、礼节的教育”,是家风,门风的传承,如弟子规、朱子家训等等都是一代一代一脉相承。家风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体现,中华民族道德修养的延续,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的弘扬,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就是这样代代传承。良好的家教教育出来的人具有许多优秀品质:有责任感、敢担当、诚实守信、忠诚善良、勤俭节约、孝敬父母、团结友爱、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等等。没有家教的人就会做出一些恶劣行径,破坏社会、破坏家庭、损人利己、品质恶劣、道德败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这人真没家教。家教的传承主要是父母教育孩子,祖辈、父辈、子辈、孙辈,代代相承,形成家风。记得以前有的大门上写着“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教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长辈的行为举止、语言
第6篇:家教家风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女士,日前在搜狐网、搜狐教育主办的《国之崛起 因教而变》年度盛典的演讲中,呼吁重建中国的家教与门风,具体为:让孩子回到常识,明辨是非;教孩子为自己买单;让孩子充分信任科学与技术。让我们一起倾听一个学者一个妈妈,怎么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解读家教和门风?
以下为于丹演讲文字:
我们所探讨的教育,大教育的概念,它既不是教育部门,也不是各个地方教育局的,甚至不是哪个学校,不是哪个校长和老师的。真正的教育是每个人在为未来做的事情,而这件事情我想是教育始于父母之心,我们以父母之心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怎么对待我们这个国家原来一直保持的家教与门风。我还想特别说明一点,家教、门风这件事情和我们的知识水准、学历水平几乎没有多大的关联。因为中国门风最纯正的是在农民家庭,而
第7篇:家风,家教
家风,家教
篇一:家风家教从我做起
“家风家教”从我做起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受悠久的儒家文化熏陶,形成了我们仁义、宽厚的个性和忠诚国家、孝敬父母的观念。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良好家教家风,注重自身修养,注意行为举止,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育与传承良好家风家教从我做起,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我一直认为培养孩子宽厚待人的性格对孩子的成长是很重
要的,而且我也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品格的培养教育。比如,教育孩子不要斤斤计较,教育孩子对人不要尖刻,应该多体谅他人等。邻居老张经常来我家借东西,过年时有一次借我家的梯子打扫家,归还时梯子的支腿因使用不当弯曲变形了,我没有生气也没埋怨,安慰了邻居之后,找人重新矫正修好了。老公说让邻居出点维修费,我劝住了老公并暗示他孩子在一边,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宽以待人的
第8篇:家风家教
家风家训大家谈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中国这个拥有5000年文明的古老国度,有自己独有的一套管理制度和哲学体系。
不必说秦王扫六合之后数千年的封建王朝,就是先秦时期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体系,尧舜禹禅让制的光辉岁月,在夏启继位的一刹那戛然而止。
我们不再去讨论大禹的私心,一个治水的大英雄将整个民族,从一片泽国中挽救出来,让沧海变成桑田,这点小事何足挂齿。生产力的进步,让私有制盛行,贫富差距的拉大,让传说中的大同社会成为一个,天大的笑话。笑声中为家天下提供了优良的土壤,也为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制,提供了温床。
夏王的宝剑在天空留下一道闪电,从此“家”这个名词正式出现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春秋时一位高大的老人,带着他的弟子和信徒周游列国。他是中国春秋时期的马克思,老人一生都没有实现自己的梦
第9篇:家风家教
家风是文化在家庭中的体现,是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满足家庭成员可持续成长与发展的精神需求,并实际引领这种需求的意识存在。它使家庭成员能从中寻找到精神归属感,使家庭文化得以延续。与众多文化相同,家风的核心是价值取向,并以价值为焦点向各个方向弥散开来,是常态家庭重要的文化资源。
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代际之间传播家风就成为家教,对家教进行文字的提炼就成为家训。所以,家教和家训都是家庭文化的一种传播方式,也是在家庭内部发生的文化过程。
中国古人十分注重“正本”“慎始”,强调“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并试图从男女婚姻对象的选择上实现这一目标,因为父母本人及其家族的血缘族姓关系、品格操行、胎孕情况这些都是子孙成长发展之本。
在中国数千年家风内容的组成中,“慈幼”是最基础的部分,简而言之就是“不
第10篇:家风家教作文
家风家教作文
导语: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下面小编分享家风家训作文1500字作文,欢迎参考!
篇一:家风家教作文
家风又称为门风,家风其实就是在家庭里形成一个统一的道德标准。所以说,一个良好的家风可以帮助在家庭中的成员更好地学习一些人生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
“学以增智,学以立身”,把勤于学习作为培育良好家风的常态任务。圣贤由学而成,才能由学而得。一个政党会因学习而强大,民族会因学习而富强,同样,家庭会因学习而不断进步和发展。高尚的人格,美好的操守,是一开始从家庭的熏陶、而后在学习和工作的实践中长期培育而成。古往今来许多有识之士,无不重视以文化人、以学治家,把个人的修身立业与培养良好学习家风联系在一起。从小就养成善学、爱学、勤学的习惯,才能不断陶冶道德情操、提升气质风范,也才能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