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反思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13 08:26:3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反思

篇1:《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第二课时)

——赵晶

教学目标:

2、继续学习确定课文重点的方法,会选用恰当的方法给本文确定重点。

3、能复述“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拍照的有关内容。

4、收集并交流一则世界趣闻。

教学重点:

2、继续学习确定课文重点的方法,会选用恰当的方法给本文确定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学习5—7小节

1、自由轻声读5-7节

2、交流

(2)说话练习:用“没有??没有??也没有??”说一句话。

(4)用关联词把两句话连起来。

4、过渡:听了主人的介绍,大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都想下水试一试。我第一个跳下水去。奇迹果然出现了,这多么令人惊叹啊,课文9-12节对

作者的体验做了描述。

三、学习9-12节

(1)媒体出示:我只要保持着身体的平衡,就像躺在床上那样舒服自在。

(2)指导朗读

2、再读9-12节,看看哪句话具体写出了这种舒服自在的感觉?

(1)媒体出示:细浪在我的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明的晴空洒下来??我几乎想在这温润的、摇晃的“床”上睡一觉了!

(2)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3)配浪声,听老师读,学生闭眼感受。(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想象说话

4、复述8-11节

我迫不及待地下水,奇迹果然出现了,我像一片树叶一样被温润的水托浮起来,我躺在波浪上读书,并拍下了一张值得永久保存的照片。请根据提示详细复述我躺在水面上读书、拍照的过程。

媒体出示:下水——奇迹果然出现——读书、拍照

(1)自己准备,同桌讨论

(2)全班交流

四、确定重点 感悟乐趣

1、复习确定重点的方法

2、确定课文的重点,说说用什么方法确定的五、课外延伸 交流趣闻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样的趣闻又何止一件,老师让大家收集了趣闻,谁来交流一下。

板书: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沉默

含盐量高 奇迹

篇2: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教学目标:自学本课字词,理解“絮语、苦涩、拾级而下”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能复述“我”躺在水面上读书、拍照的有关内容。4 了解课文叙述重点,体会作者愉快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板书: 20 我躺在波浪上看书 生齐读: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检查预习

3分段。课文分两段:第一段:——第1节;第二段—— 第2-12节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指名读第一段。思考:第一段主要写什么?以“提出问题”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提问作为文章的开头,使读者从阅读开始就产生了悬念,激发读者进一步阅读)

3读第一段,请想象一下文章最后的省略号可能省略了什么?

四、学习第二段。1 学习2、3、4小节。

(3)交流。学习5、6、7小节。

交流后出示:

(“沉默”拟的是少言寡语人的神态。因为水面上“没有——没有——也没有)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小节学习8-12节

(1)自由朗读这五小节,思考:人躺在波浪上有什么感受?(只须保持着身体的平衡,就像躺在床上那样舒服自在。)

(2)从什么地方可看出“舒服自在”?

(“我”的感受:像托浮着一片树叶,像躺在床上,细浪在我的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明的晴空洒下来??)

(3)出示:细浪在我的耳畔絮语。

(“絮语’拟的是人轻轻地不断在说话。因为是细浪,而且是轻轻地不断地拍打着

“我”,所以“我”感觉犹如人在“絮语”。(可让学生先讨论,再回答)

(5)复述8-12节

我趟水时,我趟到水深及胸时,奇迹出现了。

主人趟水过来,时。

置作业 放入清水和浓盐水中看哪个能够浮起来。

读书

篇3:教学课例躺在波浪上看书

--------浪上看书》课例

陈顺发

教学过程:

然段

3.归纳:含盐量高

4.中含盐量高,浮力大。

自然段

3.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像托浮着一片树叶。” 我想站起来

五、拓展延伸,布动手做一做: 回家拿一个生鸡蛋板书:

我躺在波浪上地势低 世界的肚《躺在波三店街宋寨小学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四、五自交流汇报,总结做实验感受水三.学习课文第六学生交流: 预设:

(一)“温润的水把(1)扣“托浮”,看字形,解词义的基础上,读准词,读通句。

(2)扣“一片树叶”,看课文插图,利用句式想象说话。

(二)“我只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就像躺在床上那样舒服自在。细浪在我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明的晴空洒下来??”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想躺在床上的感觉。

(3)理解“絮语”。想象:细浪会对我低声说些什么呢?

(5)指导学生带着感受个性化朗读。

(6)师生合作读。

四.学习第7——9自然段

2.作者又做了些什么呢?请大家赶紧翻开书自由读读7——9自然段。

3.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

9、躺在波浪上看书

景色奇异

含盐量高

舒服自在教学实录: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幻灯片2)瞧,父子俩正在嬉戏呢,?? 交流:

②“??混着些白色透明的颗粒??”(作者只是随手一捞,细沙中就有颗粒,说明水中含盐量已经高到水无法溶解了.)

正因为含—盐—量—高,(此时板书:含盐量高)板书完毕,所以能创造一种奇迹——引读:人躺在水面上读书,喝咖啡,不会沉下去!

2、含盐量高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来,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

看,这是一杯清水,走到学生中去,来,你尝尝,什么味道?(没有味道。)是的,无色无味,这是一杯白开水。放到展台上后,拿起另一杯盐水。走到学生中去,看,这是一杯盐水,尝尝,有什么感觉?(很咸)老师这里有个鸡蛋,放进这两杯水中,会有什么结果呢?直接放入清水中,让学生观察,猜猜放进盐水中会有怎样的结果呢?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放进盐水??)

过渡:

三、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教师配乐示范读第六自然段:

上记号。

4、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书姿势:小腰板挺起来,小小课本立起来,眼离书本一尺远。(顺

势纠正

一、两个同学)读完的同学,可以用你喜欢的符号,把相关的句子做上记号。相机谈话:同学们真会动脑筋,不少的同学都能在书上圈点勾画,真会学习!

5、好了,孩子们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出示:温润的水??摇晃的“床上睡一觉了!”)

学生交流:

预设:

(一)“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像托浮着一片树叶。”

“托浮”

②真会读书!(点击课件,放大“托浮”)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字的字形,你发现了什么? 是啊,就像游泳时爸爸用有力的大手,把我的身体托起来,浮在水面上。(反红偏旁)来,一起读这个词——“托浮”

④ 指名生1读:

生2读:

想象一下,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就像托浮着一片树叶。我的身体此刻就像一片树叶一样在水上漂着,随着水波荡漾着,多么轻盈呀!谁再来读?

生3读:

(二)“我只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就像躺在床上那样舒服自在。”

①、躺在床上是怎样的感觉?(很舒服,很自在??)

③、细浪在我耳畔絮语,“絮语”是什么意思啊?(翻红“絮语”)(低声说话。)

④、此刻,细浪会对我说些什么呢?(课件出示:细浪在我耳畔絮语:“————————。”)请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同学们说得真热闹呀!谁来说给大家听听。生交流:

点三四个学生说。

啊!多么享受呀!)

生2:微风吹过,水面微波荡漾,细小的波浪像在对我说悄悄话。(我真想去听听)

生3:白云倒映在水面,美极了。我躺在水面,像是躺在妈妈怀抱中一样温暖、安全。(这种感觉多么美好呀!)

师:来,就带着你的这种神奇而美好的感受,把这一句读给大家听?

多么舒服啊,听你这么一读,我几乎想在这温润的、摇晃的“床”上睡一觉了!还有谁也能像他一样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生2读

细浪絮语,微风拂面,阳光暖暖的洒下来,多么舒服,多么惬意啊!

你来读!

请你读!

孩子们,带着你们的感受,和我一起合作读读这段:

师: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像——托付着一片树叶。师:我只要保持着身体的平衡,就像躺在床上那-样——舒服自在。细浪——,微风——,明晃晃的阳光——。师:我几乎——想睡一觉了!

师:多么舒服自在。师板书:舒服自在三、学习第7——9自然段

生自由汇报:看书,打球,喝咖啡。。。

2、作者又做了些什么呢?请大家赶紧翻开书自由读读7——9自然段。

生1:朋友为我拍下了一张值得永久保存的照片。。。

师:为什么说这是一张值得永久保存的照片?

生:

3、汇报,出示“不料,收腿时却??,眼睛也涩得生疼。”

4、“苦涩的咸水涌入口中”、“眼睛涩得生疼”,你们有过类似的生活体验吗?

5、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谈。

老师相机说:真是难受!在盐水中呛水了,恐怕更难受。

6、来,带着生活中的这种感受,一起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好这几个红色的词语。

10、学生围绕“景色奇异”,“舒服自在”两个方面来说即可

四、拓展布置作业 篇4:20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学期电子教案

执教:

篇5:20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简案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理解“戛然而止、温润、絮语、耳畔、从容”等词语的意思,能读准字音,将句子通顺。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师:出示ppt图片,大家看,他们躺在波浪上看书、喝咖啡是多么的惬意舒适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无论是“旱鸭子”还是游泳健将的游客们都能躺在波浪上。

板书:20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抽读课文

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生自由轻读课文开小火车读课文,纠正字音

3分段

(可告知采用倒叙的手法)

三 学习第一段 1 齐读第一小节 2 句子比较 我躺在波浪上读一本杂志

我直接躺在起伏荡漾的波浪上,从容地读一本杂志。1 明白从容的意思,抓关键词体会 2 带感情的读 3 以提问的方式开头,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带着疑问的语调读第一小节

四 按提示给第二段分层

课文的第二段完整地叙述了“我”游览的经历,这一段比较长,同学们能根据老师的提示给这一段分层吗?出示提示,指导分层。

五 学习第二段第一层(2—4)

2.师生交流

地理位置 安曼

地势特点 陆地最低的地方,号称“世界的肚脐”

3.重点读以下语句,细心体会:

(1)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但却要下降1300多米!

(3)沿着一条倾斜的公路急速下降,耳膜都感到了压力

4.合作读第四小节 师:四十几分钟后,生:读后面

六 学习第二段第二层(5-7)

(完成表格中的总面积、含盐量)

(1)指名读句子

(2)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2.怎么读好这句话?(惊讶、不可思议的语气)

抽读 齐读

(2)捞上来的细沙中混有盐的结晶。

(2)为什么说这是“奇迹”?“奇”在哪里?

7.有感情读第二层

六 学习第二段第三层(8—12)

听了主人的介绍,大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都想下水试一试。我第一个跳下水去。奇迹果然出现了,这多么令人惊叹啊,课文9-12节对作者的体验做了描述。

1.下水后,奇迹果然出现了,这奇迹是?

出示:我只要保持着身体的平衡,就像躺在床上那样舒服自在。

2.再读9-12节,看看哪句话具体写出了这种舒服自在的感觉?

出示:细浪在我的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明的晴空洒下来??我几乎想在这温润的、摇晃的“床”上睡一觉了!

a理解絮语的意思 b拟人手法 c双引号

(1)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11小节

温润 一股阻力 托浮起来 苦涩的咸味 眼睛涩得生疼(交流)

七 自我实践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准备一份水、盐、鸡蛋,感受一下盐水的浮力。

第2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反思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反思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是一篇饶有趣味的游记散文,其中既有许多科学性描述,亦不乏优美的描写。如何在这课的教学活动中,合理体现二期课改的精神,我努力作了一些探索。

一、摈弃传统,合理设计。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是篇老教材,如何运用好老教材,体现课改精神呢?设计这节课时,我意图摈弃传统的知识灌输,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并由此提升学生的感知和思维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在学生了解了文章的内容结构后,我直奔重点,品读课文,深入学习,解决作者为何说躺在死海的波浪上读书是一件难得的快事这一教学重点、难点。然后再回过头来,让学生学习其它的、较易掌握的死海知识。这样,使整堂课重点突出,时间充裕,训练到位。

二、以学生发展为主,强调自主感受。

在课堂教学中,我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感受。一是通过朗读来感受作者的心情。如在教学躺在波浪上读书,并感到是难得的快事一部分时,就是让学生反复朗读:散读、全班交流读、齐读、引读、配乐读这样读读看,那样读读看,在朗读中逐渐感悟,逐渐加深理解。这既是一种语感的.培养,又是一种语言的熏陶。

二是通过想象训练来感受躺在死海海面上的舒服自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孩子们是最富于想象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想象说话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在这篇课文中,有些内容比较适合启发学生再造想象,在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像托浮着一片树叶。细浪在我的耳畔絮语。教学中,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我朗读,同时脑海中浮现作者躺在死海的海面上的情景,想象细浪会在我的耳畔絮语些什么?学生众说纷纭,思维活跃。通过想象,学生理解了作者躺在水面上舒服自在的感受。

三、活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效果。

用活多媒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是我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目标。在本课的多媒体设计中,有几处可说是运用得恰倒好处的。如:死海地理位置的逐步展示,让学生对死海的地理位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死海附近地形剖面图,让学生轻松、直观地了解了死海被称为世界的肚脐的原因

虽然这本教材教了好几遍,但每次教学之后,总有不尽人意之处。在本课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学中我非常注重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语文基础的训练,而容易忽视品词品句。语文教学重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感悟,在这点上,感觉没有到位,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做更进一步的品读。这是今后教学中需要进行钻研的。

第3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设计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懂得死海创造奇迹的缘由,并体会作者游览死海的快乐。

2.继续学习确定课文重点的方法,并选用恰当的方法确定本文重点。

3.复述我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内容。

4.了解死海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理解重点语句,体验死海所带来的奇特。

教学难点: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重点内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收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设计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设计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荡漾,嘎然,沉默等词语。正确理解文中的拟人句。

2,继续学习抓住事物写所见所感

3,了解有关死海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思想感情。

内容分析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死海有关知识,学习怎样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进文章里。

教学难点: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重点内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收集有关死海的信息

教 学 流 程个性化设计

教学过程:

一、语段积累,新课导入

1.仔细听,把老师朗读的一句话记录下来。

2.导入新课。

3.死海简介。

二、运用方法,确定重点

1.复习确定课文重点内容的方法。

2.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什么?你是怎么确定的?

(1)主人陪同我游览著名的死海。()

(2)死海含盐量高,浮力大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设计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温润、舒服自在、絮语”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9-12节,归纳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3、知道死海名称的来历,懂得人能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原因,并体会在死海里游泳的感受。

重点难点:

知道死海名称的来历,懂得人能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原因,并体会在死海里游泳的感受。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海的文章,你们知道哪些海?哪些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

篇一:《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懂得死海创造的奇迹——能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原因,体会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乐。

2、继续学习确定课文重点的方法,会选用恰当的方法给本文确定重点。

3、能复述“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拍照的有关内容。

4、收集并交流一则世界趣闻。

教学重点:

1、读课文,懂得死海创造的奇迹——能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原因,体会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乐。

2、继续学习确定课文重点的方法,会选用恰当的方法给本文确定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中相关的语句来感悟作者躺在死海的波浪上读书的舒服自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来到亚洲西部的(约旦王国),去游览那儿(著名的死海)从安曼去死海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但却要(下降1300米)。因为安曼是一座平均海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温润、舒服自在、絮语”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9-12节,归纳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3、知道死海名称的来历,懂得人能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原因,并体会在死海里游泳的感受。

2.教学重点/难点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温润、舒服自在、絮语”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9-12节,归纳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3、知道死海名称的来历,懂得人能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原因,并体会在死海里游泳的感受。

3.教学用具

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海的文章,你们知道哪些海?哪些湖?(学生交流。)

2、死海其实是个内陆湖,那么为什么被称之为“死海”,而且是世界闻名的呢?

(1)理解“破折号”“省略号”的作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的教学设计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懂得死海创造奇迹的缘由,并体会作者游览死海的快乐。

2.继续学习确定课文重点的方法,并选用恰当的方法确定本文重点。

3.复述“我”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内容。

4.了解死海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理解重点语句,体验死海所带来的奇特。

教学难点: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重点内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收集有关死海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语段积累,新课导入

1.仔细听,把老师朗读的一句话记录下来。

2.导入新课。

3.死海简介。

二、运用方法,确定重点

1.复习确定课文重点内容的方法。

2.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什么?你是怎么确定的?

(1)主人陪同我游览著名的死海。()

(2)死海含盐量高,浮力大,人能躺在水面上。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