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人生寓言学案
《人生寓言》学案姓名初一()班
对今天的我说:教师寄语:在厄运中满怀希望,在好运中不忘忧虑,这样便能泰然担待祸
福(贺拉斯《歌集》)
【学习目标】1.了解寓言的特点。2.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3.体会寓言的寓意,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一、自主学习:
1.了解寓言的基本常识: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2.作者简介:
3.查字典,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慧.心()皎.洁()嬉.戏()风韵.()召.见()慷慨..()闲适.()金窖.()宝藏.()抢劫.()撤.销()禀.告()厄.运()掳.去()行乞.()心旷神怡.()乌云蔽.月()险象迭.生()得失之患.()慧心未泯.()4.根据意思写出适合的词语。
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各种危险的现象一个个出现。()心境开阔,精神愉快。()形容人感情脆弱,容易发愁或感伤。()(事情)突然发生。()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请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一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写一写:
二、课堂学习·研讨: 《白兔和月亮》
1、第四段中的“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与第一段的哪些语句相照应?
2、白兔拥有月亮前后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如此变化?
3.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4.读完寓言,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落难的王子》 1.王子落难的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是什么使他发生了这样的变化?2.王子遭受了那些厄运?
3.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课文原句回答。
4.文章的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本课收获:
第2篇:人生寓言学案
木头营子中学“以导促学,同伴合作,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活页学案
执笔人:盖 强 审阅人:吕建东 时间:2011年9月日
人生寓言学案
【学习目标】
①理解寓言的含义。
②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③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学习重难点】
①理解寓言含义。②学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①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②预习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白兔和月亮》:
①介绍寓言。②解读寓意。
③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自学设计】
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1、出示课题。
2、介绍寓言
3、朗读
4、疏通文意,感受语言。
5、整体感知 ①感知内容
a.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目的:掌握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木头营子中学“以导促学,同伴合作,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活页学案
执笔人:盖 强 审阅人:吕建东 时间:2011年9月日
设计目的: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设计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问题难度不大,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可以自己完成。②感知语言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
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
6、问题研究
①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把握结构。
②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③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 寓言的讽刺意义。辩证思维
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自我反思
①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②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③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教学《落难的王子》: ①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②与《白兔与月亮》L匕较阅读。
【自学设计】
1、导入 木头营子中学“以导促学,同伴合作,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活页学案
执笔人:盖 强 审阅人:吕建东 时间:2011年9月日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2、朗读、默读课文
仔细推敲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认真揣摩故事情节与中心的关系。
3、整体感知
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教师应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学生阅历有限,有些问题没有直接体验,教师要很好地引导,还是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加以印证为好。
4、讨论题:
①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
②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③“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④“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5、问题研究
对课文的内容整体把握之后,学生的认识可能还是粗浅的。教师应再引导学生对重要情节和关键词句进行深入研讨,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学生讨论,教师备案引导:
①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揭示中心。
[提示]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②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 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
③“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木头营子中学“以导促学,同伴合作,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活页学案
执笔人:盖 强 审阅人:吕建东 时间:2011年9月日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④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提示]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⑤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辩证地来谈,谈透彻,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比较阅读
6、与《白兔和月亮》比较阅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
学生可自由评说,教师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适当点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①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②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③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④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以上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教师引导得当,还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据情况处理。
【拓展延伸】
①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②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③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第3篇:伊索寓言学案
寓言四则学案
张庆利
教师寄语:正因为汇聚了千山万水,海才能掀起洪波巨澜;正因为积累起一点一滴,海水才永不枯竭。同学们,去汇集,去积累吧,愿你拥有知识的大海。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的有关文学常识。
2、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合理的想像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教学重点:
1、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2、联系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合理的想像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一、资料助读:
1、寓言及其特点: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
第4篇:人生寓言导学案
《白兔和月亮》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反复朗读,理解寓言的含义。
能力目标: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情感目标:正确地把握得失之患的人生态度,以良好心态对待人生际遇。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含义,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含义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扫除生字词障碍
查字典,给下列生字注音:
嬉戏()风韵()
厄()运
险象迭(得失之患()
窖(心旷神怡())生)
泯()灭
禀()告
二.整体感知(带问题阅读):
(1)白兔和其他动物有什么不同之处?找关键词
(2)白兔得到月亮前和得到月亮后的赏月心态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找关键词
(3)文中出现了两次转折,两次转折处,有一个相同的词语,找出来体会一下作用。
(4)为什么说“和人类不同”,那人类是是怎样的呢?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意在说明什么?
(5)通过阅读这篇寓
第5篇:寓言四则导学案
七(上)语文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使用时间:
30《寓言四则》导学案
【学习目标 】
1、了解寓言的特点与《伊索寓言》。
2、分角色朗读,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外国寓言并概括寓意。
3、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分析故事情节,学习改写、编写寓言。
5、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知识链接】
1、体裁介绍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2、(1)伊索生平介绍
伊索,在基督诞生前约600年,也就是250
第6篇:《 寓言四则》教学案
《 寓言四则》教学案
《寓言四则》教学案
(一)伊索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了解并掌握有关寓言的基本知识,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2.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3.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2.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
导学
.注音
赫拉hè
宙斯zhòu
庇护bì
粘住zhān
释义:
庇护:包庇;袒护。庇:遮蔽,掩护。
爱慕虚荣:喜欢表面上的光彩。
2.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及寓言这一文学体裁的特点。
3.了解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
4.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导入
由人们对寓言的说法导入:
①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