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春天的颜色教学设计
春天的颜色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分析
《春天的颜色》是出自于人教版培智学校教科书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围绕“春天的颜色”分别从小草、小羊、蜜蜂、蚯蚓以及燕子的角度,以它们的口吻表达了春天的各种颜色。课文语言文字优美,观察春天的角度多样化,并以拟人的手法描写,富有感染性。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使智力障碍学生在感受春天的五彩缤纷时,提高其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
根据《全日制弱智学校(班)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的要求,五年级智力障碍学生要做到“能用普通话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学写一段比较连贯的话”,所以这一课时的安排主要是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中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写一段话。
学情分析
本班级(5年级)共计8名学生,其中轻度学生2名;中度学生5名,自闭症儿童1名。
本班级中2名轻度学生和2名能力较强的中度智力障碍学生具有较好的感受能力和表达力。他们不但能感受季节的变化,还能较准确地表达季节的景物特征;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另外3名中度学生能通过触觉和衣着变化感受季节的变化,可以借助图片感受季节的主要景物特征,但不能用语言表述不同季节的景物特征;愿意参与教学活动。自闭症儿童不能感受较为细微的温度变化,更不能用语言或其他手段表述季节变化;但其能在教师的控制下短时间地参与课堂的部分活动,语言表达为即时性反响语言,无意义。
2名轻度生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进行口头组词、扩词和造句的练习;语感较强,用词、用句较规范;能够阅读文意简单的短文和儿歌,能抓住描写季节特征的词句;具有较好的朗读能力。
5名中度学生只能书写结构简单的汉字;基本能够理解日常生活用语;能正确朗读口语色彩较浓的词句,但朗读整段课文或书面语色彩较浓的词句困难(常出现漏/添字、读破句等情况)。
自闭症儿童基本没有建立学科意识,不能区分不同课程、不同教学活动;不能主动参与教学;不会朗读,不理解文意,但能无意义地重复教师要求其复述的句子和段落。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障碍程度,将学生分为A、B、C三组。2名轻度智力障碍及2名中度智力障碍学生为A组,3名中度智力障碍学生为B组,1名自闭症学生为C组。具体目标如下:
A组:1、按照课文中的句式和老师给出的图片,写一段话并大声朗读出;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指读、不误读。
B组:1、能在老师的提示下借助图片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口头说一段话;
2、能朗读完老师指定的段落,同时正确朗读课文中具有口语色彩的词句。
C组:1、能随着同学或老师跟读课文或词句;
2、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仿照句式写一段话或说一段话。
教学难点:仿照句式写一段话或说一段话。
教学资源
课本、多媒体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是‘春天的'颜色’对不对?那,有谁可以告诉老师,课文中都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啊?”
ABC:蜜蜂、小羊、燕子......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的内容,以便下一环节“新授”的顺利进行
“有没有出现植物啊?谁记得?”ABC:小草......
“现在请同学们翻到第一课‘春天的颜色’,一起先把课文大声朗读一遍......
读完课文了,老师现在想请同学们认真看看课文,再仔细找一找课文中有哪些语句在每一段里都出现了”(请A组和B组的同学说一说)ABC:和老师一起读课文
A:“一眼就看到了”、“它高兴地说:‘我看见了,看见了!’”
B:“我看见了,看见了!”
二、新授
“同学们都找的非常好,老师想和你们一起把这些语句总结一下,写成一个句式”
(在黑板上书写:(什么动物、植物)(在干什么),一眼就看到了()。它高兴地说:“我看见了,看见了!春天是()的。”)ABC跟着老师一起说考虑到班里一半的学生障碍程度较重,让学生自己总结较难,因此,由老师引导并带领大家一起说出这个句式。
“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给出的图片(多媒体出示图片:蝴蝶飞和黄色的花朵、青蛙跳上岸和红色的太阳、树芽和绿绿的湖水),这些图片上都有什么动物啊?(提问ABC组各一位同学)
有没有植物?(提问ABC组各一位同学)
还有什么啊?(自由回答)”
AB:有青蛙、蝴蝶
C:(在老师指示下)青蛙......
AB:花、柳树......
C:(在老师指示下)花......
AB:太阳、水......通过提问可以让他们集中注意力,知道图片上的内容,以更好的进行下一步练习
“我们已经找到了青蛙、蝴蝶、树芽、花朵,还有太阳和湖水,老师现在想让你们根据图片,用刚才学过的句式写一段话”
(ABC组完成后,让A组同学把自己写的大声朗读出来)A: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段话
B:到讲台前,在老师指示图片并提示句式的帮助下完成
C:到讲台前,在老师指示图片并提示句式的帮助下,跟着老师说完一句话A组同学能力较强,可以独立完成仿写句子的任务
B组同学能力较弱,且本节课重点不是写字,而是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句式),所以B组同学不用写出,只要能说出即可
而C组同学可以在跟着老师说的同时训练其说话能力
“同学们都完成的非常棒!现在把本子和笔都收起来,仔细听老师读一读课文,边听边想:小草、小羊、蜜蜂、蚯蚓和燕子看到的景色,老师读完后,你们要学着老师这样读”
读完一遍后,再让学生跟着老师一段一段朗读一遍
ABC:跟着老师一段一段朗读课文因为在第二课时就涉及到了朗读课文,所以第三课时,老师只示范一遍即可,然后让学生跟着老师一段一段读,仔细体会
三、巩固练习“好,我们现在要开小火车了”
老师读第一段
C:(跟着老师)朗读第二段
B:朗读第三四段
A:朗读第五六段采用趣味性强的开火车形式,活跃气氛的同时巩固课文内容
四、小结
“通过学习‘春天的颜色’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春天是这么的美丽,它是蓝色的、是绿色的,也是粉色的,春天的颜色就像一幅美丽的水彩画”ABC跟着老师一起说说。
第2篇:春天的颜色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分析
《春天的颜色》是出自于人教版培智学校教科书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围绕“春天的颜色”分别从小草、小羊、蜜蜂、蚯蚓以及燕子的角度,以它们的口吻表达了春天的各种颜色。课文语言文字优美,观察春天的角度多样化,并以拟人的手法描写,富有感染性。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使智力障碍学生在感受春天的五彩缤纷时,提高其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
根据《全日制弱智学校(班)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的要求,五年级智力障碍学生要做到“能用普通话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学写一段比较连贯的话”,所以这一课时的安排主要是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中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写一段话。
学情分析
本班级(5年级)共计8名学生,其中轻度学生2名;中度学生5名,自闭症儿童1名。
本班级中2名轻度学生和2名能力较强的中度智力障碍学生具有较好的感受能力和表达力。他们不但能感受季节的变化,还能较准确地表达季节的景物特征;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另外3名中度学生能通过触觉和衣着变化感受季节的变化,可以借助图片感受季节的主要景物特征,但不能用语言表述不同季节的景物特征;愿意参与教学活动。自闭症儿童不能感受较为细微的温度变化,更不能用语言或其他手段表述季节变化;但其能在教师的控制下短时间地参与课堂的部分活动,语言表达为即时性反响语言,无意义。
2名轻度生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进行口头组词、扩词和造句的练习;语感较强,用词、用句较规范;能够阅读文意简单的短文和儿歌,能抓住描写季节特征的词句;具有较好的朗读能力。
5名中度学生只能书写结构简单的汉字;基本能够理解日常生活用语;能正确朗读口语色彩较浓的词句,但朗读整段课文或书面语色彩较浓的词句困难(常出现漏/添字、读破句等情况)。
自闭症儿童基本没有建立学科意识,不能区分不同课程、不同教学活动;不能主动参与教学;不会朗读,不理解文意,但能无意义地重复教师要求其复述的句子和段落。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障碍程度,将学生分为A、B、C三组。2名轻度智力障碍及2名中度智力障碍学生为A组,3名中度智力障碍学生为B组,1名自闭症学生为C组。具体目标如下:
A组:
1、按照课文中的句式和老师给出的图片,写一段话并大声朗读出;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指读、不误读。
B组:
1、能在老师的提示下借助图片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口头说一段话;
2、能朗读完老师指定的段落,同时正确朗读课文中具有口语色彩的词句。
C组:
1、能随着同学或老师跟读课文或词句;
2、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仿照句式写一段话或说一段话。
教学难点:仿照句式写一段话或说一段话。
教学资源
课本、多媒体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是‘春天的颜色’对不对?那,有谁可以告诉老师,课文中都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啊?”
ABC:蜜蜂、小羊、燕子......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的内容,以便下一环节“新授”的顺利进行
“有没有出现植物啊?谁记得?”ABC:小草......“现在请同学们翻到第一课‘春天的颜色’,一起先把课文大声朗读一遍......读完课文了,老师现在想请同学们认真看看课文,再仔细找一找课文中有哪些语句在每一段里都出现了”(请A组和B组的同学说一说)ABC:和老师一起读课文
A:“一眼就看到了”、“它高兴地说:‘我看见了,看见了!’”
B:“我看见了,看见了!”
二、新授
“同学们都找的非常好,老师想和你们一起把这些语句总结一下,写成一个句式”
(在黑板上书写:(什么动物、植物)(在干什么),一眼就看到了()。它高兴地说:“我看见了,看见了!春天是()的。”)ABC跟着老师一起说考虑到班里一半的学生障碍程度较重,让学生自己总结较难,因此,由老师引导并带领大家一起说出这个句式。
“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给出的图片(多媒体出示图片:蝴蝶飞和黄色的花朵、青蛙跳上岸和红色的太阳、树芽和绿绿的湖水),这些图片上都有什么动物啊?(提问ABC组各一位同学)
有没有植物?(提问ABC组各一位同学)
还有什么啊?(自由回答)”
AB:有青蛙、蝴蝶
C:(在老师指示下)青蛙......AB:花、柳树......C:(在老师指示下)花......AB:太阳、水......通过提问可以让他们集中注意力,知道图片上的内容,以更好的进行下一步练习
“我们已经找到了青蛙、蝴蝶、树芽、花朵,还有太阳和湖水,老师现在想让你们根据图片,用刚才学过的句式写一段话”
(ABC组完成后,让A组同学把自己写的大声朗读出来)A: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段话
B:到讲台前,在老师指示图片并提示句式的帮助下完成C:到讲台前,在老师指示图片并提示句式的帮助下,跟着老师说完一句话A组同学能力较强,可以独立完成仿写句子的任务
B组同学能力较弱,且本节课重点不是写字,而是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句式),所以B组同学不用写出,只要能说出即可
而C组同学可以在跟着老师说的同时训练其说话能力
“同学们都完成的非常棒!现在把本子和笔都收起来,仔细听老师读一读课文,边听边想:小草、小羊、蜜蜂、蚯蚓和燕子看到的景色,老师读完后,你们要学着老师这样读”
读完一遍后,再让学生跟着老师一段一段朗读一遍
ABC:跟着老师一段一段朗读课文因为在第二课时就涉及到了朗读课文,所以第三课时,老师只示范一遍即可,然后让学生跟着老师一段一段读,仔细体会
三、巩固练习“好,我们现在要开小火车了”
老师读第一段
C:(跟着老师)朗读第二段
B:朗读第三四段
A:朗读第五六段采用趣味性强的开火车形式,活跃气氛的同时巩固课文内容
四、小结
“通过学习‘春天的颜色’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春天是这么的美丽,它是蓝色的、是绿色的,也是粉色的,春天的颜色就像一幅美丽的水彩画”ABC跟着老师一起说说。
第3篇:光和颜色教学设计
篇1:《光的色彩颜色》教学设计
《光的色彩颜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与地位
1、地位与作用
《光的色彩 颜色》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是对颜色之谜的揭秘。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为知道级,与前后知识点联系不太紧密,而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各种颜色,但对颜色成因知之甚少,有比较迫切的了解需求。因此,本节课确定为让学生掌握白光色散知识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用实验来探究物理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了一定的光学基础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在能力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对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但在理论上对一些现象还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难点:色光的混合及物体的颜色
(四)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
第4篇:英语颜色教学设计
英语颜色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英语颜色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英语颜色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幼儿大胆的介绍自己的名字。
2、学习英语单词:
3、幼儿对英语活动有兴趣。
活动准备:
小猫木偶彩色树叶若干,彩色鱼若干,鱼杆人手一把。
活动过程:
一、介绍自己
1、 Hello boy and girls
2、 Can you introuduce youself?
3、 Now , I’ll throw thi boll the perso who catch the boll stand u and tell u your english name .
二、学习颜
第5篇:颜色对对碰教学设计
颜色对对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颜色对对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颜色对对碰教学设计1
教学理论依据
幼儿生活在五彩斑斓的世界里,色彩鲜亮的物品总让孩子们惊叹不已,爱不释手。心理学研究表明,3至4岁是儿童对色彩的敏感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如何引发小班幼儿认知颜色的兴趣,初步感知颜色中的小秘密?为此我选择了《颜色对对碰》这一教学活动。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详细阐释了“活教育”的原则,他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
第6篇:《认识颜色》教学设计
《认识颜色》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颜色》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认识颜色》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认识区别红色、黄色,能把相同颜色的不同物体放一起。
2、体验与老师、同伴游戏的快乐。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力和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自制小兔手偶、红黄萝卜若干、音乐两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情景导入)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接到了小兔的电话,它邀请我们去它家玩,大家愿意去吗?那我们就开着火车出发吧.
二、中间部分
1、认识颜色(红色和黄色)
(1)出示教学挂图(小兔的家),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在哪里。
(2)师幼一起唱《小兔
第7篇:颜色之谜 教学设计
颜色之谜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2.了解透明体的颜色由它能通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不透明体由于它们对不同色光的反射和吸收情况不同,所以看上去有不同的颜色.
3.认识三原色,在此基础上明确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三原色不同,混合原理不同.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现象,对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本节涉及的生活实例比较多,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乐观主义精神,由热爱生活出发,继而热爱科学探索.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选学内容,教材通过光的散射实验,介绍白光的组成,进而由实验说明透明体和不透明体呈现不同颜色的道理,说明色光混合和颜料的情况.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经常见到用到,是科学常识,也是很有趣味的知识. 教法建议
本节是
第8篇:春天的颜色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课题内容分析
《春天的颜色》是出自于人教版培智学校教科书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围绕“春天的颜色”分别从小草、小羊、蜜蜂、蚯蚓以及燕子的角度,以它们的口吻表达了春天的各种颜色。课文语言文字优美,观察春天的角度多样化,并以拟人的手法描写,富有感染性。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使智力障碍学生在感受春天的五彩缤纷时,提高其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
根据《全日制弱智学校(班)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的要求,五年级智力障碍学生要做到“能用普通话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学写一段比较连贯的话”,所以这一课时的安排主要是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中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写一段话。
学情分析
本班级(5年级)共计8名学生,其中轻度学生2名;中度学生5名,自闭症儿童1名。
本班级中2名轻度学生和2名能力较强的中度智力障碍